无遮蔽电动载具的充电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94696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遮蔽电动载具的充电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遮蔽电动载具的充电结构,尤指一种可达到防水、防尘、防
震固接及增加实用性的功效的无遮蔽电动载具的充电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环保与节能减碳的全球趋势,现有电动载具(例如电动脚踏车、电动摩托车等)逐渐受到大众的喜爱,现有电动载具一般采用可重复进行充电的电池作为动力来源,带动马达而驱使电动载具供驾驶者骑乘之用。 由于电动载具采电能做为动力来源,业者因此也设有可对携带型电器进行充电的电源输出接口 ;但是,由于现有的电动载具所配设的电池对于保护其充电插接部位的结构设计较为简易,因此,当使用者骑乘所述电动载具时,容易因为外部环境的水、泥沙、灰尘等脏污而沾染或破坏充电电池的插接部位,使得充电电池插接携带型电器进行充电时,容易产生接触不良、短路、电力外漏或供电不稳等状况产生,损坏充电中的携带型电器;更甚者,造成操作者人身的危险;此外,长途行驶时,容易因载具车体震动,使充电中的插头脱落,无法充分完成充电的操作与功能,实有待改进的必要。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遮蔽电动载具的充电结构,包含一至少具有车架、控制单元及电力单元的乘载机构,而所述电力单元固设有一接头部;一可活动旋转且水密盖设于接头部上的封盖,所述封盖上具有一与接头部侧缘结合的连接部;以及一经由接头部与电力单元结合的转接单元,所述转接单元包含有一与接头部活动结合的插接座、一活动旋转且可稳固水密包覆插接座与接头部的旋转套环、一与插接座电气连接的电力传输线及至少一与电力传输线的另端电气连接的连接器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除利用可旋转水密的封盖于不充电时保护电力单元的接头部外;在充电时,也可利用转接单元的旋转套环水密包覆插接座与接头部的活动结合,并可稳固其电气连接,作为外接电子设备的充电使用,而达到防水、防尘、防震固接及增加实用性与功能性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 目的在于,通过电力单元的电力供给,使乘载机构控制单元两侧的包覆部内具有加热功能,电动载具行驶于较寒冷的季节或地区时,提供更舒适与更安全的驾驶条件,而达到提升无遮蔽电动载具的实用性与功能性的功效。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无遮蔽电动载具的充电结构,其包含一提供充电电力的电力单元;一固设于电力单元上的接头部;一可活动旋转且水密盖设于接头部上的封盖,所述封盖上具有一与接头部侧缘结合的连接部;以及一经由接头部与电力单元结合的转接单元,所述转接单元包含有一与接头部活动结合的插接座、一活动旋转且稳固水密包覆插接座的旋转套环、一与插接座电气连接的电力传输线及至少一与电力传输线的另端电气连接的连接器。[0009]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0010]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0011]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0012]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l-乘载机构;2-封盖;3-转接单元;4-携带式电子产品;ll-车架;12-控制单元;15-电力单元;16-加热器;21_连接部;31_插接座;32_连接器;33-插
孔;121-包覆部;151-接头部;161-电阻;162-插头;163-开关部;311-旋转套环;312-电
力传输线;321-变压器。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l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遮蔽电动载具的充电结构,其至少由一乘载机构1、一封盖2以及一转接单元3所构成。 上述的乘载机构1至少包含一车架11、一活动设于车架11上的控制单元12及一设于车架11上且提供无遮蔽电动载具行驶动力的电力单元15,电力单元15上设有一接头部151。 所述封盖2活动盖设于电力单元15的接头部151上,接头部151的侧缘接有一与封盖2结合的连接部21,平日非使用充电功能时,所述封盖2采水密旋转盖接于电力单元15的接头部151上。 在充电时,转接单元3与电力单元15电气连接,所述转接单元包含有一可与接头部151活动结合的插接座31、一活动旋转且稳固水密包覆插接座31与接头部151的旋转套环311、一与插接座31电气连接的电力传输线312及至少一与电力传输线312的另端电气连接的连接器32,而所述连接器32中可设有一变压器321。如是,通过上述的结构构成一新型的无遮蔽电动载具的充电结构。 请参阅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当本实用新型于充电使用时(请同时配合参阅图1),封盖2先旋开脱离接头部151,连接部21使封盖2垂挂于接头部151周缘而不致遗失,使用者可依识别脚位轻易将插接座31与电力单元15的接头部151活动结合,再通过转动旋转套环311使插接座31与接头部151稳固水密包覆,以确保电力单元15可藉由接头部151正常输出充电所需的电源,再将所需的携带式电子产品4与转接单元3的连接器32插接,而所述连接器32中可设有一变压器321,使电力单元15的电源输出调整成适合携带型电器充电或操作时的电压,以达到增加本实用新型实用性的功效。 请参阅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当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为因应携带式电子产品4外接电源插头的规格,可将电力传输线312前端连接器32内部的变压器321配设于电力传输线312上,以增加本实用新型的功能性。[0020] 再请参阅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当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除可为上述第一实施例所提结构型态之外,也可在所述电动载具1的控制单元12两侧可分别设有一包覆部121,且在所述控制单元12进一步设有加热器16,而所述转接单元3的插接座31后侧则设有一可供加热器16电气连接的插孔33,其中所述加热器16至少包含有设于控制单元12中的电阻161、一与插接座31上所设插孔33电气连接的插头162、及一设于电阻131与插头162间的开关部163。 当使用时,将加热器16的插头162直接插设于插接座31的插孔33中,并开启所述开关部163,以由转接单元3撷取电力单元15中的电力,传输至加热器16的电阻161上,并配合包覆部121使控制单元12的包覆部121内产生热度,以提供使用者于较低温的季节或地区行驶电动载具1外出,达到手部保暖的功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无遮蔽电动载具的充电结构可有效改善现有电动载具充电功能的的缺点,除可利用封盖2保护电力单元15的接头部151夕卜,也可通过转动旋转套环311使插接座31与接头部151稳固水密包覆,以供由接头部151正常输出外接电子设备充电所需的电源,而达到防水、防尘、防震固接及增加功能性与实用性的功效,进而使本实用新型能更符合使用者之所需,确已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要件,依法提出专利申请。[002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因此,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无遮蔽电动载具的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一乘载机构,其至少包含有一车架、一活动设于所述车架上的控制单元及一设于所述车架上的电力单元,所述电力单元上固设有一接头部;一封盖,活动盖设于所述电力单元的接头部上,且所述封盖上具有一与所述接头部侧缘结合的连接部;以及一转接单元,其至少包括一插接座、一电力传输线及至少一与电力传输线的另端电气连接的连接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遮蔽电动载具的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载具的控 制单元两侧各设有一包覆部,且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设有加热器,而所述插接座后侧设有 一能供所述加热器电气连接的插孔。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遮蔽电动载具的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至少包 含有设于所述控制单元包覆部内的电阻、 一与插接座所设插孔电气连接的插头及一设于所 述电阻与所述插头间的开关部。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遮蔽电动载具的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单元的连 接器中配设有一变压器。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遮蔽电动载具的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单元的电 力传输线上配设有一变压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遮蔽电动载具的充电结构,包含一至少具有车架、控制单元及电力单元的乘载机构,而所述电力单元固设有一接头部;一可活动旋转且水密盖设于接头部上的封盖,所述封盖上具有一与接头部侧缘结合的连接部;以及一经由接头部与电力单元结合的转接单元,所述转接单元包含有一与接头部活动结合的插接座、一活动旋转且可稳固水密包覆插接座与接头部的旋转套环、一与插接座电气连接的电力传输线及至少一与电力传输线的另端电气连接的连接器。藉此,除可利用封盖以旋转水密保护电力单元的接头部外,亦可利用转接单元与接头部的稳固水密电气连接,作为外接携带式电子设备的充电使用,而达到防水、防尘、防震固接及增加实用性的功效。
文档编号H01R13/66GK201490296SQ20092016579
公开日2010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1日
发明者韩扬, 黎其君 申请人:伊洛熊多媒体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