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95186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池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电池修复的电池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硫化是指铅酸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放电时会产生硫酸铅结晶体,如果经常 处于一个过量放电或放电后长期放置不充电,或者充电不足继续使用等,硫酸铅在溶液中 呈饱和状态且形成结晶,久而久之结晶体变大变厚附着在负极板上,导致内阻增加,充电充 不饱。电池硫化会导致电池容量降低,内部短路,损毁极板,充电时容易过热等问题,甚至会 导致电池永久性失效。现有的电池脱硫方式主要以添加化学药剂为主,其改变了原电池的化学成分,会 产生新的化学结晶盐沉淀,一旦使用时间较长,电池就会产生化学反应失效,最终导致电池 永久死亡而无法修复。中国专利ZL00811093. X公开了一种电池再生处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蓄电池被 施加来自充电单元的变化直流电压,在以脉冲电流充电期间,充电被无电流间歇打断,直流 电压足以在蓄电池中产生气体。然而,由于施加于蓄电池的直流电流会被无电流间歇打断, 而且这种方式无法事先判断出电池的劣化程度以及根据不同的硫化程度给予不同的直流 电流,因此这种电池再生处理的效率和效果并不是很高,并且无法有效消除电池因长时间 充电和使用而产生的极化。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池处理装置,以提高电池修复效率。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池处理装置,以有效消除电 池的极化,提高电池的修复效果。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池处理装置,包括电流转换单 元,产生电流参数可变的直流电流,所述电流参数包括电流水平;电流供应单元,控制所述 电流转换单元交替提供电流水平不为0的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给电池。可选的,所述电池处理装置还包括放电单元,在所述电流供应单元控制电流转换 单元每提供预定个数的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给电池后,所述放电单元控制电池以第三电流 对负载进行放电。可选的,所述电池处理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接收修复开始指令、包括第一电流、 第二电流和第三电流的电流参数的修复控制指令,启动所述电流供应单元和放电单元;以及接收修复结束指令,关闭所述电流供应单元和放电单元。可选的,所述电池处理装置还包括检测单元,检测电池的状态,所述电池的状态 包括至少一个电池单体的单体电压和单体温度,电池电流和/或电池的总电压。所述电池 的状态还包括至少一个电池单体的电解液密度。可选的,所述放电单元还控制所述电池以放电电流对负载进行放电,所述控制单 元还接收放电开始指令、包括放电电流的电流参数的放电控制指令,启动所述放电单元;以 及接收放电结束指令,关闭所述放电单元。可选的,所述电流供应单元还控制所述电流转换单元提供充电电流给电池,所述 控制单元还接收充电开始指令、包括充电电流的电流参数的充电控制指令,启动所述电流 供应单元;以及接收充电结束指令,关闭所述电流供应单元。可选的,所述电池处理装置还包括接收检测到的电池的状态和向所述控制单元 发送指令的主控制单元。可选的,所述主控制单元接收电池再生处理指令,并向所述放电单元发送放电开 始指令,开始第一放电进程;在第一放电进程结束后,所有电池单体的单体电压不低于放电 单体电压阈值时,向所述电流供应单元发送充电开始指令,开始充电进程;在充电结束后, 所有电池单体的单体电压不超过第一充电单体电压阈值时,向所述放电单元发送放电开始 指令,开始第二放电进程;在第二放电进程结束后,所有电池单体的单体电压不低于放电单 体电压阈值时,向所述电流供应单元发送修复开始指令。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在电池修复时施加无间歇的直流电流给电池,即交替提供不为0的正向的第一电 流和第二电流给电池,可以使电池的电压持续升高,与现有的施加于电池的直流电流会被 无电流间歇打断相比,缩短了电池脱硫修复和充电的时间,从而提高了电池修复的效率。在每提供预定个数的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给电池后,控制电池以第三电流对负载 进行放电,即间歇提供负向的第三电流给电池,可以有效消除电池因长时间使用和充电而 产生的极化现象,与现有的无法有效消除电池的极化相比,提高了电池修复的效果。在电池修复前,先通过放电和充电检测出损坏的单体,可以避免损坏的电池单体 影响脱硫修复,与现有的无法事先判断出电池的劣化程度相比,确保了电池修复的效率和 效果。根据反馈的电池的状态实时调整电流参数,即根据不同的电池硫化程度调整电池 修复时的第一电流、第二电流和第三电流,与现有的无法根据不同的硫化程度给予不同的 直流电流相比,进一步确保了电池修复的效率和效果。实时地检测电池的单体电压、单体温度,电池电流、总电压和电解液密度等,更直 观地反映了电池再生处理过程中电池的状态变化,实现电池再生处理的实时监控,并且也 提高了电池再生处理的可控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池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池处理装置向电池提供的第一电流、第二电流和第三 电流的示意图;[0024]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池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施加无间歇的直流电流给电池,以对电池进行脱硫修复,因 而可以缩短电池脱硫修复时间,从而提高电池修复效率。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池处理装置,包括电流转换单元,产生电流参数 可变的直流电流,所述电流参数包括电流水平;电流供应单元,控制所述电流转换单元交替 提供电流水平不为0的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给电池。所述电流参数还包括供电时间,所述第一电流的电流水平为50 1000安培㈧、 供电时间为0. 02 12秒(S),所述第二电流的电流水平为0. 01 50A、供电时间为0. 02 12s。可选的,所述电池处理装置还包括放电单元,在所述电流供应单元控制电流转换 单元每提供预定个数的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给电池后,所述放电单元控制电池以第三电流 对负载进行放电。所述预定个数为2 5个,所述第三电流的电流水平为50 1000A,供电时间为 0. 02 12s。下面以叉车所使用的铅酸蓄电池为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所述铅酸蓄电池包括24个串联的电池单体,每个电池单体的标称电压为 2. 0伏特(V),所述铅酸蓄电池的标称电压为48V(2. 0V*24),标称容量为500安培小时(Ah, 以100A的电流进行放电,5h放完)。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电池处理装置包括电流转换单元11、电流供应单元12、 检测单元13、放电单元14、控制单元15和主控制单元16。电流转换单元11,产生电流参数可变的直流电流。所述电流参数包括电流水平和 /或供电时间。电流供应单元12,控制电流转换单元11提供直流电流给电池10。检测单元13,检测电池10的状态。放电单元14,控制电池10对负载20进行放电。控制单元15,根据接收的指令,控制电流供应单元12对电池10进行充电或修复, 以及控制放电单元14对电池10进行放电。主控制单元16,接收检测到的电池的状态和向控制单元15发送指令。主控制单元16为具有微处理器的电子设备,例如工业计算机、商用计算机等,其 可以通过通用串行总线(USB)、RS-232总线、RS-484总线、控制器局域网(CAN)总线等与检 测单元13、控制单元15进行通信。主控制单元16通过控制单元15可以实现对电池的放电、充电和修复的单独操作 或组合操作。主控制单元16对电池的操作可以以程序的形式储存在主控制单元16中,在 需要对电池进行处理时启动程序即可以实现对电池的自动化处理。下面详细说明本实施例 电池处理装置对电池的再生处理过程,所述再生处理过程包括第一放电进程、充电进程、 第二放电进程和修复进程。第一放电进程当需要对电池10进行再生处理时,工作人员向主控制单元16发送电池再生处理指令,例如,打开主控制单元16中储存的电池再生处理程序。主控制单元16接收电池再生处理指令,即启动电池再生处理程序,并向控制单元 15发送放电开始指令,开始第一放电进程,第一放电进程用于检测损坏的电池单体。并且, 主控制单元16还向控制单元15发送包括放电电流的电流参数的放电控制指令,所述放电 电流的电流参数包括电流水平和/或持续时间。在第一放电进程中,放电电流的电流水平通常为电池标称容量的10 100%,以 标称容量为500Ah的电池来说,放电电流的电流水平为50 500A ;较佳地,放电电流的电 流水平可以为电池标称容量的20%,S卩100A。另外,在第一放电进程中,还可以使电池在短暂时间内以较大电流进行放电,以评 估电池的内阻,通常,较大电流是指放电电流的电流水平为电池标称容量的50 100%或 70 100%或90 100%,即250 500A或350 500A或450 500A ;较佳地,放电电流 的电流水平可以为电池标称容量的80 100%,即400 500A。短暂时间是指放电电流的 持续时间为1 40s或1 IOs或1 5s,较佳地,放电电流的持续时间为2 5s。控制单元15接收放电开始指令和包括放电电流的电流参数的放电控制指令,并 根据放电电流的电流参数启动放电单元14,放电单元14根据接收到的放电电流的电流参 数控制电池10和负载20之间的放电电流,使电池10对负载20进行放电。放电单元14可 以是一个以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为主的电路。负载20可以为电阻负载或电子 负载。另外,放电单元14还在电池的总电压达到终止电压(通常为标称电压的85%,本实 施例中即为48*85%= 40. 8V)时,停止电池10对负载20进行放电,以避免因控制单元15 故障而无法控制放电单元14终止放电的问题。在电池10对负载20进行放电的过程中,检测单元13实时检测电池10的状态,如 电池的电压、温度和电流,并反馈给主控制单元16。检测单元13可以检测电池的单体电压 (一个、多个或全部)、单体温度(即单体的电解液温度,一个、多个或全部)、电池的电流、电 池的总电压等,可以将电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设置在需要检测的电池单体 中。检测单元13获取的电池的状态包括至少一个电池单体的单体电压和单体温度,电池 电流和/或电池的总电压。另外,电池的状态还可以包括电解液密度,电解液密度传感器设 置在需要检测的电池单体中。检测单元13可以包括储存电池的状态的储存单元(例如闪存)和显示电池的状 态的显示单元(例如液晶显示器)。在其他实施例中,检测到的电池的状态也可以由控制单 元15收集,并由控制单元15将电池的状态反馈给主控制单元16。所有传感器的检测结果 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例如射频、蓝牙等)方式传送至检测单元13或控制单元15。主控制单元16根据检测单元13反馈的电池的状态,向控制单元15发送放电结束 指令。具体来说,主控制单元16在电池的总电压达到放电总电压阈值或所有电池单体的单 体电压达到放电单体电压阈值时,向控制单元15发送放电结束指令。本实施例中,所述放电单体电压阈值为电池单体标称电压的85% (即2. 0*85% = 1. 7V),检测单元13检测所有电池单体的单体电压并反馈给主控制单元16,主控制单元16 在所有电池单体的单体电压达到1. 7V时,向控制单元15发送放电结束指令。本实施例中,所述放电总电压阈值为电池标称电压的85% (即40. 8V),检测单元 13检测电池的总电压并反馈给主控制单元16,主控制单元16在电池的总电压达到40. 8V时,向控制单元15发送放电结束指令。另外,本实施例中,主控制单元16根据检测单元13反馈的电池的状态,还向控制 单元15发送放电暂停指令。具体来说,主控制单元16在至少一个电池单体的单体电压低 于放电单体电压阈值时,向控制单元15发送放电暂停指令。如果电池单体的单体电压低于 1. 7V,即电池单体的压降高或压降速度过快,则说明所述电池单体硫化严重,内阻高且导电 性差,已经损坏。主控制单元16根据检测单元13反馈的电池单体的单体电压,在其中有电 池单体的单体电压低于1.7V(< 1.7V)时,向控制单元15发送放电暂停指令以暂停第一放 电进程,并及时提示工作人员更换所述损坏的电池单体,工作人员可以控制暂停放电并更 换电池单体,更换电池单体后可以恢复启动(继续)第一放电进程,即更换电池单体后,主 控制单元16向控制单元15发送放电恢复指令。控制单元15接收放电暂停指令或放电结束指令,关闭放电单元14 ;或者接收放电 恢复指令,恢复启动放电单元14。主控制单元16在所有电池单体的单体电压达到1. 7V或 电池的总电压达到40. 8V时结束第一放电进程。充电进程第一放电进程结束后,主控制单元16在所有电池单体的单体电压不低于放电单 体电压阈值(本实施例中为单体电压> 1.7V)时,向电流供应单元12发送充电开始指令, 开始充电进程,充电进程用于检测损坏的电池单体。并且,主控制单元16还向控制单元15 发送包括充电电流的电流参数的充电控制指令,所述充电电流的电流参数包括电流水平。充电方式可以是恒流充电模式或阶段式充电模式(如I. U. I. A模式),对于恒流充 电模式,充电电流的电流水平可以为电池标称容量的10 20% (即50 100A);对于阶段 式充电模式,充电电流的电流水平开始可以为电池标称容量的20% (即100A),然后随电池 电压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充电电流的电流水平。由于这两种充电模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 知,在此即不展开详细说明。控制单元15接收充电开始指令和包括充电电流的电流参数的充电控制指令,根 据充电电流的电流参数启动电流供应单元12,电流供应单元12根据充电电流的电流水平, 控制电流转换单元11提供充电电流给电池10。电流转换单元11的输入电流为交流电流,可 以是由50 60赫兹(Hz)、380 415V三相交流电源或IlOV单相交流电源或220 240V 单相或三相交流电源经变压器降压后获得。电流转换单元11的输出电流为直流电流,所述输出的直流电流的电流水平和供 电时间(即频率)可以根据电流供应单元12提供的电流参数而改变。电流转换单元11包 括整流电路,将交流电流转换为直流电流,并调整直流电流的电流水平;变频电路,调整 直流电流的供电时间。在电流转换单元11对电池10进行充电的过程中,检测单元13实时检测电池10 的电压、温度和电流,获取电池的状态并反馈给主控制单元16。检测单元13可以检测电池 的单体电压(一个、多个或全部)、单体温度(一个、多个或全部)、电池的电流、电池的总电 压、电解液密度等。主控制单元16根据检测单元13反馈的电池的状态,向控制单元15发送充电结束 指令。具体来说,主控制单元16在所有电池的单体电压达到第一充电单体电压阈值时,向 所述控制单元发送充电结束指令。[0059]通常,所述第一充电单体电压阈值为2. 45V 2. 7V,本实施例中,第一充电单体电 压阈值为2. 55V。主控制单元16在所有电池的单体电压达到2. 55V时,向控制单元15发送 充电结束指令。另外,本实施例中,主控制单元16根据检测单元13反馈的电池的状态,还向控制 单元15发送充电暂停指令。具体来说,主控制单元16在至少一个电池单体的单体电压超 过第二充电单体电压阈值时,向控制单元15发送充电暂停指令。其中,所述第二充电单体 电压阈值为2. 7V,如果电池单体的单体电压超过2. 7V,即电池单体的升压速度过快,则说 明所述电池单体硫化严重,已经损坏。主控制单元16根据检测单元13反馈的电池单体的 单体电压,在其中有电池单体的单体电压超过2. 7V( > 2. 7V)时,向控制单元15发送暂停 结束指令以暂停充电进程,并及时提示工作人员更换所述损坏的电池单体,工作人员可以 控制暂停充电并更换电池单体,更换电池单体后可以恢复启动(继续)充电进程,即更换电 池单体后,主控制单元16向控制单元15发送充电恢复指令。控制单元15接收充电暂停指令或充电结束指令,关闭电流供应单元12 ;或者接收 充电恢复指令,恢复启动电流供应单元12。主控制单元16在所有电池单体的单体电压达到 2. 55V时结束充电进程。第二放电进程在充电进程结束后,主控制单元16在所有电池单体的单体电压不超过第一充电 单体电压阈值(本实施例中为单体电压<2. 7V)时,向所述放电单元14发送放电开始指 令,开始第二放电进程,第二放电进程用于检测电池修复前的电池单体的电容量。并且,主 控制单元16还向控制单元15发送包括放电电流的电流参数的放电控制指令,所述放电电 流的电流参数包括电流水平,第二放电进程为恒流放电。在第二放电进程中,放电电流的电流水平通常为电池标称容量的5 40% (即 25 200A)或10 30% (即50 150A);较佳地,放电电流的电流水平可以为电池标称 容量的 20%, BP IOOA0控制单元15接收放电开始指令和包括放电电流的电流参数的放电控制指令,根 据放电电流的电流参数启动放电单元14,放电单元14根据接收到的放电电流的电流参数 控制电池10和负载20之间的放电电流,使电池10对负载20进行放电。在电池10对负载20进行放电的过程中,检测单元13实时检测电池10的电压、温 度和电流,获取电池的状态并反馈给主控制单元16。检测单元13可以检测电池的单体电 压(一个、多个或全部)、单体温度(一个、多个或全部)、电池的电流、电池的总电压、电解 液密度等。主控制单元16根据检测单元13反馈的电池的状态,向控制单元15发送放电结束 指令。具体来说,主控制单元16在电池的总电压达到放电总电压阈值或所有电池单体的单 体电压达到放电单体电压阈值时,向控制单元15发送放电结束指令。本实施例中,所述放电单体电压阈值为电池单体标称电压的85% (即2. 0*85% = 1. 7V),检测单元13检测所有电池单体的单体电压并反馈给主控制单元16,主控制单元16 在所有电池单体的单体电压达到1. 7V时,向控制单元15发送放电结束指令。本实施例中,所述放电总电压阈值为电池标称电压的85% (即40. 8V),检测单元 13检测电池的总电压并反馈给主控制单元16,主控制单元16在电池的总电压达到40. 8V时,向控制单元15发送放电结束指令。控制单元15接收放电结束指令,关闭放电单元14。主控制单元16在所有电池单 体的单体电压达到1. 7V或电池的总电压达到40. 8V时结束第二放电进程。第一放电进程和充电进程用于检测损坏的电池单体,并提示工作人员更换损坏的 电池单体,以免损坏的电池单体影响后续对电池的修复进程。第二放电进程用于检测电池 修复前的电池单体的电容量。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放电进程和充电进程中主控制单元16会 实时提示更换损坏的电池单体,并在更换电池单体后继续相应进程。在其他实施例中,也 可以是在第一放电进程和充电进程先记录损坏的电池单体而不暂停当前的进程,在充电进 程或第二放电进程结束后再提示更换所有损坏的电池单体。所述损坏的电池单体是指在 第一放电进程中,电池单体的单体电压低于放电单体电压阈值(< 1. 7V);以及在充电进程 中,电池单体的单体电压超过第一充电单体电压阈值(> 2. 7V)。在更换所有损坏的电池单 体后,可以进行短时间的放电进程,以检测更换的电池单体。修复进程在第二放电进程结束后,主控制单元16在所有电池单体的单体电压不低于放电 单体电压阈值(本实施例中为单体电压> 1.7V)时,或者说,在没有损坏的电池单体时,向 控制单元15发送修复开始指令,开始修复进程,修复进程用于对电池进行脱硫修复。并且, 主控制单元16还向控制单元15发送包括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的电流参数的修复控制指 令,另外,本实施例的修复控制指令还包括第三电流的电流参数,所述第一电流、第二电流 和第三电流的电流参数包括电流水平和供电时间,其中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为正向电流, 用于对电池进行充电修复;第三电流为负向电流,用于对电池进行放电。本实施例中,每隔预定个数的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后为一个第三电流,所述预定 个数为2 5个。例如,如图2所示,交替提供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各3个后,提供一个 第三电流,然后再交替提供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各3个,再提供1个第三电流(图中未示
出).......其中,第一电流的电流水平为II,供电时间为tl,第二电流的电流水平为12,
供电时间为t2,第三电流的电流水平为13,供电时间为t3。所述第一电流的电流水平为50 1000A、供电时间为0.02 12s,所述第二电 流的电流水平为0. 01 50A、供电时间为0. 02 12s,所述第三电流的电流水平为50 1000A、供电时间为0. 02 12s。通常,第三电流的电流水平与第一电流的电流水平相同,第 三电流的供电时间与第一电流的供电时间相同。控制单元15接收修复开始指令和包括第一电流、第二电流和第三电流的电流参 数的修复控制指令,启动电流供应单元12和放电单元14,电流供应单元12根据第一电流的 电流水平和供电时间和第二电流的电流水平和供电时间,控制电流转换单元11交替提供 预定个数的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给电池10 ;放电单元14在电流供应单元12控制电流转换 单元11每提供预定个数的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给电池10后,控制电池10以第三电流对负 载20进行放电。电流转换单元11的输入电流为交流电流,可以是由50 60赫兹(Hz)、380 415V 三相交流电源或IlOV单相交流电源或220 240V单相或三相交流电源经变压器降压后获 得。电流转换单元11的整流电路将交流电流转换为直流电流,并根据电流供应单元12提供 的第一电流或第二电流的电流水平调整输出的直流电流的电流水平;电流转换单元11的变频电路根据电流供应单元12提供的第一电流或第二电流的供电时间调整输出的直流电 流的供电时间(或者说频率)。电流转换单元11交替提供给电池10的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可以使硫酸铅结晶盐 中铅分子的带电量提高而分离,让不可逆的硫酸铅结晶盐变为可逆的离子状态,经由充电 可以使铅返还铅极板,此时电解液密度会明显提高。放电单元14对电池进行第三电流的短 暂放电可以有效消除电池因长时间使用和充电而产生的极化现象。在电流转换单元11对电池10交替提供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以及放电单元14以 第三电流对电池进行放电,进行脱硫修复的过程中,检测单元13实时检测电池10的电压、 温度和电流,获取电池的状态并反馈给主控制单元16。检测单元13可以检测电池的单体电 压(一个、多个或全部)、单体温度(一个、多个或全部)、电池的电流、电池的总电压、电解 液密度等。在脱硫修复过程中,主控制单元16可以根据检测单元13检测的单体电压或单体 温度调整第一电流、第二电流和第三电流的电流水平。也就是说,图2所示的第一电流的电 流水平II、第二电流的电流水平12和第三电流的电流水平13可以根据实时检测的单体电 压或单体温度而变化。例如,主控制单元16在至少一个电池单体的单体电压达到第一单体 电压阈值或单体温度超过第一单体温度阈值时,减小第一电流、第二电流和第三电流的电 流水平。其中,所述第一单体电压阈值为2. 45 2. 69V,第一单体温度阈值为45 60°C, 较佳地,所述第一单体电压阈值为2. 5 2. 55V,第一单体温度阈值为45 50°C。本实施例中,电压传感器可以设置在性能较差的电池单体(例如,充电较慢的电 池单体,其可以在充电进程中检测得到)中,性能较差的电池单体的电压变化可以反映其 他电池单体或电池整体的电压变化,主控制单元16在所述性能较差的电池单体的单体电 压达到2. 45V时,减小第一电流、第二电流的和第三电流的电流水平。温度传感器可以设置 在电池中间的电池单体的电解液中,主控制单元16在检测到的单体温度超过45°C时,减小 第一电流、第二电流和第三电流的电流水平。在脱硫修复过程中,主控制单元16也可以根据检测单元13反馈的单体电压或电 解液密度调整第一电流、第二电流和第三电流的供电时间。也就是说,图2所示的第一电流 的供电时间tl、第二电流的供电时间t2和第三电流的供电时间t3可以根据实时检测的单 体电压或电解液密度而变化。在修复进程中反馈的单体电压或电解液密度从一定程度上可 以反映硫酸铅结晶盐的颗粒大小,例如,主控制单元16开始可以设定较长供电时间(低频 率)的第一电流、第二电流和第三电流,以分离较大颗粒的硫酸铅结晶盐,若单体电压或电 解液密度持续上升,则不改变供电时间;若单体电压或电解液密度在一段时间(预定时间) 内不变化(没有上升),则缩短第一电流、第二电流和第三电流的供电时间(加快频率),以 分离较小颗粒的硫酸铅结晶盐。另外,控制单元15还可以包括变频开关,在第一电流的供电时间tl内控制电流供 应单元12和电流转换单元11间歇地提供第一电流给电池,在第二电流的供电时间t2内控 制电流供应单元12和电流转换单元11间歇地提供第二电流给电池,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 硫酸铅结晶盐的分离效果。所述变频开关的频率可以由主控制单元16根据检测单元13反 馈的单体电压或电解液密度设定,并通过修复控制指令发送给控制单元15。例如,主控制单 元16开始可以设定较低的变频开关的频率,以分离较大颗粒的硫酸铅结晶盐,若单体电压或电解液密度持续上升,则不改变供电时间;若单体电压或电解液密度在一段时间(预定 时间)内不变化(没有上升),则加快变频开关的频率,以分离较小颗粒的硫酸铅结晶盐,变 频开关的频率范围可以为50Hz 1. 2MHz。主控制单元16根据检测单元13反馈的电池的状态,向控制单元15发送修复结束 指令。具体来说,主控制单元16在至少一个电池单体的单体电压达到第二单体电压阈值 时,向控制单元15发送修复结束指令。其中,所述第二单体电压阈值为2. 45 2. 7V。本实 施例中,主控制单元16在性能较差的电池单体的单体电压达到2. 55V时,向控制单元15发 送修复结束指令。另外,主控制单元16在修复时间达到或超过修复时间阈值时,向控制单元15发送 修复结束指令,所述修复时间阈值为10h。本实施例中,主控制单元16还根据检测单元13反馈的电池的状态,向控制单元15 发送修复暂停指令。具体来说,主控制单元16在检测单元13检测到至少一个电池单体的 单体温度超过第二单体温度阈值或电池的总电压超过总电压阈值时,向控制单元15发送 修复暂停指令,以暂停修复进程。主控制单元16在单体温度下降到第二单体温度阈值或单 体电压下降到第三单体电压阈值后,向控制单元15发送修复恢复指令,以恢复启动修复进 程。所述第二单体温度阈值为50 60°C,较佳地,所述第二单体温度阈值为55°C。所述总 电压阈值为61. 2V(2. 55V*24),所述第三单体电压阈值为2. 45V。相比现有技术施加于蓄电池的直流电流会被无电流间歇打断来说,本实施例在脱 硫修复时施加于电池的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无间歇(不为0),可以使得电池的电压持续升 高,更快地达到第二单体电压阈值,因而缩短了电池脱硫修复和充电的时间,从而提高了电 池修复效率;并且间歇以第三电流对电池进行放电解决了电池极化的问题。控制单元15接收修复暂停指令或修复结束指令,关闭电流供应单元12和放电单 元14,结束修复进程;或者接收修复恢复指令,恢复启动电流供应单元12和放电单元14。在修复进程结束后,还可以进行第三放电进程,以检测电池的修复效果或者说改 善状况。第三放电进程可以是恒流放电,也可以是模拟放电(即放电电流电流水平和持续 时间可以变化),以模拟电池的实际使用情况。经过脱硫修复后的电池,电池单体的电解液密度会明显提高,例如,当电池硫化 后,20°C时电解液密度低于1.2千克/升(Kg/L);当电池脱硫充满电后,20°C时电解液密度 为 1. 27 1. 29Kg/L。另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池处理装置还包括充电保护单元17和放电保护 单元18。充电保护单元17在充电或修复进程中进行过压、过流和过温保护,例如,当电池 的总电压高于64. 8V、提供的直流电流持续5秒超过500A或单体温度超过60°C,停止充电 或修复进程。充电保护单元17可以避免因控制单元15故障而无法控制电流供应单元12 终止充电或修复的问题。放电保护单元18在放电进程中进行过压、过流和过温,例如,当电池的总电压低 于40. 8V、连续5分钟(min)放电电流超过200A或电阻负载表面温度超过250°C,停止放电 进程。放电保护单元18可以避免因控制单元15故障而无法控制放电单元14终止放电的 问题。[0094]在上述整个电池再生处理过程中,检测到的电池单体的单体电压、单体温度,电池 电流、总电压和电解液密度,检测单元13或主控制单元16可以以图表的形式实时地显示电 压变化、温度变化、电流变化和电解液密度变化。另外,本实施例中,电池单体的单体电压和 电池的总电压是在开路状态下检测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处理系统,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3,图3所示 的电池处理系统包括多个如图1所示电池处理装置1,多个电池处理装置1通过局域网 (LAN)、广域网(WAN)等网络系统3连接,如电池处理装置1的主控制单元16通过网络系统 3连接至服务器4,服务器4可以远程监控和管理各电池处理装置1对电池进行处理操作; 收集和储存各电池处理装置1的检测到的电池的状态;对各电池处理装置1的主控制单元 16的程序进行升级等。各电池处理装置1的主控制单元16也可以通过网络系统3和服务 器4进行信息和指令传送等。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电池处理装置1也可以通过局域网(LAN)、广域网(WAN)等 网络系统3直接连接,即各电池处理装置1的主控制单元16通过网络系统3直接进行信息 和指令传送等。或者,各电池处理装置1的主控制单元16也可以为同一电子设备,例如,个 人计算机、服务器等。综上所述,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在电池修复时施加无间歇的直流电流给电池,即交替提供不为0的正向的第一电 流和第二电流给电池,可以使电池的电压持续升高,更快地达到预定电压阈值(第二单体 电压阈值),因而缩短了电池脱硫修复和充电的时间,从而提高了电池修复的效率。在每提供预定个数的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给电池后,控制电池以第三电流对负载 进行放电,即间歇提供负向的第三电流给电池,可以有效消除电池因长时间使用和充电而 产生的极化现象,从而提高了电池修复的效果。在电池修复前,先通过放电和充电检测出损坏的单体,可以避免损坏的电池单体 影响脱硫修复,从而确保了电池修复的效率和效果。根据反馈的电池的状态实时调整电流参数,即根据不同的电池硫化程度调整电池 修复时的电流,进一步确保了电池修复的效率和效果。实时地检测电池的单体电压、单体温度,电池电流、总电压和电解液密度等,更直 观地反映了电池再生处理过程中电池的状态变化,实现电池再生处理的实时监控,并且也 提高了电池再生处理的可控性。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 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一种电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流转换单元,产生电流参数可变的直流电流,所述电流参数包括电流水平;电流供应单元,控制所述电流转换单元交替提供电流水平不为0的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给电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参数还包括供电时间, 所述第一电流的电流水平为50 1000A、供电时间为0. 02 12s,所述第二电流的电流水 平为0. 01 50A、供电时间为0. 02 12s。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放电单元,在所述电流供 应单元控制电流转换单元每提供预定个数的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给电池后,所述放电单元 控制电池以第三电流对负载进行放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个数为2 5个。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流的电流水平为 50 1000A,供电时间为0. 02 12s。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单元,接收修复开 始指令、包括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的电流参数的修复控制指令,启动所述电流供应单元;以 及接收修复结束指令,关闭所述电流供应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控制指令还包括第三 电流的电流参数,所述控制单元还启动所述放电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单元,检测电池的 状态,所述电池的状态包括至少一个电池单体的单体电压和单体温度,电池电流和/或电 池的总电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状态还包括至少一 个电池单体的电解液密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状态由检测单元或 控制单元获取。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单元还控制所述电池 以放电电流对负载进行放电,所述控制单元还接收放电开始指令、包括放电电流的电流参 数的放电控制指令,启动所述放电单元;以及接收放电结束指令,关闭所述放电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供应单元还控制所 述电流转换单元提供充电电流给电池,所述控制单元还接收充电开始指令、包括充电电流 的电流参数的充电控制指令,启动所述电流供应单元;以及接收充电结束指令,关闭所述电 流供应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收检测到的电池的 状态和向所述控制单元发送指令的主控制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单元接收电池再生处理指令,并向所述放电单元发送放电开始指令,开始第一放电进程;在第一放电进程结束后,所有电池单体的单体电压不低于放电单体电压阈值时,向所 述电流供应单元发送充电开始指令,开始充电进程;在充电进程结束后,所有电池单体的单体电压不超过第一充电单体电压阈值时,向所述放电单元发送放电开始指令,开始第二放电进程;在第二放电进程结束后,所有电池单体的单体电压不低于放电单体电压阈值时,向所 述电流供应单元发送修复开始指令。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电流的电流参数包 括电流水平,所述第一放电进程的放电电流的电流水平为电池标称容量的10 100%。
16.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电流的电流参数还 包括持续时间,所述第一放电进程的放电电流的电流水平为电池标称容量的50 100%, 持续时间为1 40s。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电流的电流参数包 括电流水平,所述第二放电进程的放电电流的电流水平为电池标称容量的5 40%。
18.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电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单元电池的 总电压达到放电总电压阈值或所有电池单体的单体电压达到放电单体电压阈值时,向所述 控制单元发送放电结束指令。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单元在至少一个 电池单体的单体电压低于放电单体电压阈值时,还向所述控制单元发送放电暂停指令。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单体电压阈值为电 池单体标称电压的85 %,所述放电总电压阈值为电池标称电压的85 %。
21.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电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单元在所有 电池的单体电压达到第一充电单体电压阈值时,向所述控制单元发送充电结束指令。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单元在至少一个 电池单体的单体电压超过第二充电单体电压阈值时,还向所述控制单元发送充电暂停指 令。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单体电压阈值 为2. 45 2. 7V,所述第二充电单体电压阈值为2. 7V。
24.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电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单元根据所 述检测单元检测的单体电压或单体温度调整所述第一电流、第二电流和第三电流的电流水平。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电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单元在至少一个 电池单体的单体电压达到第一单体电压阈值或单体温度超过第一单体温度阈值时,减小所 述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和第三电流的电流水平。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体电压阈值为 2. 45 2. 69V,所述第一单体温度阈值为45 60°C。
27.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电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单元根据所 述检测单元检测的单体电压或电解液密度调整所述第一电流、第二电流和第三电流的供电 时间。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电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单元在单体电压 或电解液密度在预定时间内不变化时,缩短第一电流、第二电流和第三电流的供电时间。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电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变频开 关,在第一电流的供电时间内控制所述电流供应单元和电流转换单元间歇地提供第一电流给电池,在第二电流的供电时间内控制所述电流供应单元和电流转换单元间歇地提供第二 电流给电池。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电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控制指令还包括变 频开关的频率,所述主控制单元在单体电压或电解液密度在预定时间内不变化时,加快所 述变频开关的频率。
31.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电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单元在至少 一个电池单体的单体电压达到第二单体电压阈值或修复时间达到或超过修复时间阈值时, 向所述控制单元发送修复结束指令。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电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体电压阈值为 2. 45 2. 7V,所述修复时间阈值为IOh0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电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单元在至少一个 电池单体的单体温度超过第二单体温度阈值或电池的总电压超过总电压阈值时,还向所述 控制单元发送修复暂停指令。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电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单元在单体温度 下降到第二单体温度阈值或单体电压下降到第三单体电压阈值时,还向所述控制单元发送 修复恢复指令。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电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体温度阈值为 50 60°C,所述总电压阈值为61. 2V,所述第三单体电压阈值为2. 45V。
36.一种包括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处理装置的电池处理系统。
专利摘要一种电池处理装置,所述电池处理装置包括电流转换单元,产生电流参数可变的直流电流;电流供应单元,控制所述电流转换单元提供直流电流给电池;检测单元,检测电池的状态;放电单元,控制电池对负载进行放电;控制单元,根据接收的指令,控制电流供应单元对电池进行充电或修复,以及控制放电单元对电池进行放电;主控制单元,接收检测到的电池的状态和向控制单元发送指令。所述电池处理装置可以提高电池修复效率。
文档编号H01M10/42GK201663206SQ200920174599
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12日
发明者曾建钧, 王家亮, 王家豪 申请人:上海德斯飞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