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95340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尤指一种供软排线或是软性电路板连接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为各类型电子产品的必需组件,所以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连接器的需求量也越益增加。在众多不同规格的连接器之中,软排线(flat flexible cable, FFC)或软性电路板(flat printed circuit,FPC)用的连接器大量被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因此很多制造商都针对此种连接线做改良之,以期自家的连接器能够因为良好的质量、特性而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般的软排线或是软性电路板的连接器通常具有一底座、一掀盖及多个端子,掀盖可相对底座转动,而端子插于底座中。使用时,掀盖先向上翻开,然后软排线(或是软性电路板)由底座的前方插入至底座中,之后掀盖再向下盖合,压住软排线(或是软性电路板),使其稳定地与端子接触。 掀盖的两侧通常各具有一干涉块,当掀盖盖合时,干涉块与底座之间互相挤压而产生一股干涉力量,让掀盖不会轻易地因为震动等非人为因素而从底座中翻起。然而,干涉块是由掀盖两侧直接地凸出,这样的设计会让干涉块与底座之间的干涉力量不易调整。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干涉块与底座之间的干涉力量较易调整。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连接器,包括一底座,其具有一底块、二侧块
及多个端子槽,该二侧块分别地设置于该底块的左右两侧,这些端子槽设置于该底块的上
侧;多个端子,各具有一上延伸板及一位于该上延伸板下方的下延伸板,这些下延伸板各具
有一接触部,这些下延伸板分别地设置于这些端子槽中,这些接触部分别地露出于这些端
子槽外;以及一掀盖,其具有一盖体、二连结块、二悬臂、二干涉块及多个端子通道,该二连
结块分别地设置于该盖体的左右两侧,该二悬臂分别地设置于该二连结块上,与该盖体具
有一间隔,该二干涉块分别地设置于该二悬臂上,并朝向该二侧块延伸,这些端子通道设置
于该盖体上,该盖体设置于该二侧块之间,该二干涉块分别可选择地接触该二侧块的内侧,
这些端子通道分别地被这些上延伸板穿过。 藉此,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只要改变悬臂的形状及尺寸,或是改变干涉块相对于悬臂前侧的距离,即可调整干涉块与侧块之间的干涉力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0010]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oo":[ooi2:[ooi3:[ooi4:[ooi5:[ooi6:[ooi 7:[ooi8: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另一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揿盖的平面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掀盖掀开时的立体组合图(包含软性插入件)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掀盖掀开时的平面剖视图(包含软性插入件)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掀盖盖合时的立体组合图(包含软性插入件)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掀盖盖合时的平面剖视图(包含软性插入件)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掀盖盖合时的俯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器114端子槽115固定槽116插槽12端子121主板122上延伸板123下延伸板1231接触部124后延伸板13掀盖131盖体132凸块133端子通道1331斜面134转轴135连结块136悬臂137干涉块14定位片141主体部142限制部143焊接部20软性插入件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10的一较佳实施例,该连接器10
接座块tt針
连底底
侧横
o
o o o o o
o o o o o的功用为连接软排线或是软性电路板等软性插入件20(请参考图5)。 该连接器IO包括组件如下一个底座11、多个端子12、一个掀盖13及二个定位片14。以下先说明各组件本身的特征,然后再说明各组件的组装方式。而说明中所讲述到的各方向(上下前后左右),只是用来表示相对方向,并不是用以局限连接器10的实际使用方位。 底座11是由绝缘材料制作而成,其具有结构特征如下一个底块111、二个侧块112、一个横块113、多个端子槽114、多个固定槽115及二个插槽116。 底块111大致为一个宽度较长度大的矩型结构,二个侧块112分别地设置于底块111的左侧及右侧,且其上侧高于底块111的上侧。横块113则是设置于底块111的上方,与底块111之间具有一个间距,该间距约大于软性插入件20的厚度。横块113的两侧可分别向下连接至底块lll,或是连接至侧块112 (图未示)。 端子槽114凹设于底块111的上侧,并且延伸至底块111的后侧,换言之,端子槽114在底块111的上侧及后侧都具有一开口。固定槽115则是凹设于横块113的后侧,并且进一步延伸至横块113的前侧。二个插槽116分别地凹设于二个侧块112的前侧,并且进一步延伸至侧块112的上侧及下侧。 这些端子12是由金属材料所制作而成,其各具有结构特征如下一主板121、一上延伸板122、一下延伸板123及一后延伸板124。 上延伸板122及下延伸板123都是由主板121的前侧往前地延伸出,后延伸板124则是由主板121的后侧向后地延伸出,并且下延伸板123位于上延伸板122的下方。下延伸板123更具有一个位于上侧的接触部1231,接触部1231的位置接近于下延伸板123的前 掀盖13也是由绝缘材料制作而成,其具有结构特征如下一个盖体131、多个凸块132、多个端子通道133、二个转轴134、二个连结块135、二个悬臂136及二个干涉块137。[0055] 请配合参阅图4,盖体131大致为一个宽度较长度大的结构,这些凸块132设置于盖体131的下侧,并且延伸至盖体131的前侧。 这些端子通道133设置于该盖体131上,贯穿盖体131的上下两侧,并且接近于盖体131的前侧。这些凸块132与这些端子通道133都排列成一横排,并且彼此交错地排列。这些端子通道133各具有为一朝向盖体131前侧的斜面1331,斜面1331的倾斜角度约为十度。 二个转轴134则是分别地设置于盖体131的左右两侧,并且位于这些凸块132的上方及两旁。二个连结块135也是分别地设置于盖体131的左右两侧,并且接近于盖体131的后侧。二个悬臂136则是分别地设置于二个连结块135上,并且与盖体131之间具有一个间距。二个干涉块137分别地设置于二个悬臂136上,接近悬臂136的前侧,并且朝向侧块112处延伸。 二个定位片14也是由金属材料所制作而成,其各具有结构特征如下一个主体部141、一个限制部142及一个焊接部143。 限制部142是由主体部141的后侧向后延伸出,而焊接部143则是由主体部141的下侧往外延伸出,与主体部141互为垂直。 组装上述的底座11、端子12、掀盖13及定位片14时,第一步是将掀盖13的盖体131置于底座11的二个侧块112之间,以及横块113的后方,并且使二个转轴134分别地进 入至二个插槽116之中。 接着第二步是将二个定位片14置于底座11的前方,并且对齐底座11的二个插槽 116。然后将定位片14往后地插入至插槽116中,使得定位片14的主体部141及限制部 142位于插槽116中。掀盖13的转轴134会位于限制部142的下方,而焊接部143位于侧 块112的下侧。第二步完成后,二个定位片14即可保持在底块111的两侧,且掀盖13无法 脱离底座ll,被定位片14限制住。 再来第三步是将这些端子12置于底座11的后方,然后将盖体131的后侧些微向 上掀起,接着再将端子12的下延伸板123往前地插入至端子槽114中。同时上延伸板122 会穿过这些端子通道133,并且其前侧进入至这些固定槽115中。最后组装完后,下延伸板 123的接触部1231露出端子槽114外,上延伸板122位于底块111的上方,后延伸板124则 是位于底块lll的后方。 由于端子通道133具有一个十度左右的斜面1331,所以盖体131不用向上掀起太 多,就可以让上延伸板123顺利穿过端子通道133。 请配合参阅图5至图9所示,整个连接器10组装完成后,掀盖13可相对底座11 上下地转动,盖体131的前侧及转轴134的轴心为转动轴心。当掀盖13向上转动至一极限 位置时,此时称掀盖13位于一掀开位置;当掀盖13向下转动至另一极限位置时,此时称掀 盖13位于一盖合位置。 当掀盖13位于掀开位置时,这些凸块132与这些下延伸板123的接触部1231之 间的最小距离大于软性插入件20的厚度。而当掀盖13位于盖合位置时,这些凸块132与 这些接触部1231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软性插入件20的厚度。 连接器10会再进一步与一电路板(图未示)组装之,底座ll摆放于电路板上,然 后定位片14的焊接部143及端子12的后延伸板124会利用表面固定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ique, SMT)焊接至电路板上。 另外,二个定位件14对于整个连接器10是可选择地存在。没有定位件14时(图 未示),掀盖13仍可以以前侧为轴心,相对于底座11转动。此时,掀盖13可不需要额外设 置两个转轴134。 以下将说明如何使用该连接器10。 请再参阅图5及图6所示,第一步为将软性插入件20 (软排线或是软性电路板) 由底座11的前方插入至横块113与底块111之间。如果掀盖13是位于掀开位置,则软性 插入件20可直接地插入而使得软性插入件20的前侧位于凸块132及接触部1231之间。 而如果掀盖13是位于盖合位置,软性插入件20会碰触到凸块132,然后给与凸块 132 —力量而将掀盖13向上转至掀开位置。如此使用者不需额外地操控掀盖13掀起。 请再参阅图7至图9所示,第二步为将掀盖13由掀开位置处向下翻转至盖合位 置。翻转的过程中,凸块132会压入软性插入件20。掀盖13位于盖合位置后,软性插入件 20即会被夹于凸块132与接触部1231之间,不会轻易地从中脱离之。 且当掀盖13位于盖合位置时,干涉块137会进入至侧块112之间,与侧块112的 内侧接触,造成悬臂136被往内扳动。如此干涉块137与侧块112之间会相互挤压而产生 一股干涉力量,使得掀盖13不会轻易地因为震动等非人为因素而向上掀起。
6[0073] 此外,只要改变悬臂136的尺寸或是形状,或是改变干涉块137距离悬臂136前侧 的距离,就可以改变干涉块137与侧块112之间的挤压程度,进而改变干涉力量。这是因为 悬臂136的尺寸或形状一改变后,或是干涉块137距离悬臂136前侧的距离一改变后,悬臂 136被扳动的程度就会改变。当悬臂136被扳动的程度变小,则干涉块137与侧块112之间 的挤压程度会变大,然后干涉力量就会增加。反之当悬臂136被扳动的程度变大,则干涉块 137与侧块112之间的挤压程度会变小,然后干涉力量就会减少。 所以只要将悬臂136设计较为细长,或是将干涉块137距离悬臂136前侧的距离 设计较为接近,就可以得到一个较小的干涉力量。 反之,如果要将软性插入件20拔离连接器10,使用者只要操作掀盖13从盖合位置 掀开至掀开位置,即可为之。 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具有的特点列举如下干涉块与侧块之间的干涉 力量可以轻易地调整;软性插入件在插入连接器时,可将掀盖自动地掀起,不用使用者另外 为之;以及组装时,端子通道的斜面可以方便端子穿过其中。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 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其具有一底块、二侧块及多个端子槽,该二侧块分别地设置于该底块的左右两侧,这些端子槽设置于该底块的上侧;多个端子,各具有一上延伸板及一位于该上延伸板下方的下延伸板,这些下延伸板各具有一接触部,这些下延伸板分别地设置于这些端子槽中,这些接触部分别地露出于这些端子槽外;以及一掀盖,其具有一盖体、二连结块、二悬臂、二干涉块及多个端子通道,该二连结块分别地设置于该盖体的左右两侧,该二悬臂分别地设置于该二连结块上,与该盖体具有一间隔,该二干涉块分别地设置于该二悬臂上,并朝向该二侧块延伸,这些端子通道设置于该盖体上,该盖体设置于该二侧块之间,该二干涉块分别选择地接触该二侧块的内侧,这些端子通道分别地被这些上延伸板穿过。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这些端子通道各具有一朝向该底块前侧的斜面。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这些斜面的倾斜角度为十度。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具有一横块及多个固定槽,该横块设置于该底块的上方,这些固定槽设置于该横块的后侧,这些上延伸板的前侧分别地进入至这些固定槽中。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二定位片,该二定位片分别地设置于该底块的左右两侧。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具有二插槽,该二插槽分别地设置于该二侧块上,该二定位片分别地设置于该二插槽中。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掀盖更包括二转轴,该二转轴分别地设置于该盖体的左右两侧,并且分别地伸入至该二插槽中,该二定位片各具有一限制部,该二转轴分别地位于该二限制部的下方。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具有一横块及多个固定槽,该横块设置于该底块的上方,这些固定槽设置于该横块的后侧,这些上延伸板的前侧分别地进入至这些固定槽中。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二定位片,该二定位片分别地设置于该底块的左右两侧。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具有二插槽,该二插槽分别地设置于该二侧块上,该二定位片分别地设置于该二插槽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一底座,其具有二侧块;一枢接于底座的掀盖,掀盖具有二个悬臂及二个设置在悬臂上的干涉块;以及多个设置于底座中的端子。藉此,当掀盖盖合于底座时,干涉块与侧块会相互挤压而产生一股干涉力量,让掀盖不会轻易向上掀起。此外,干涉力量容易改变,只要改变悬臂的尺寸或形状,或是改变干涉块位于悬臂上的位置即可为之。
文档编号H01R13/62GK201478531SQ200920177269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日
发明者高育玮 申请人:庆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