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封装制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5052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光二极管封装制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封装制程,特别是发光二极管封装制程。
背景技术
现在,高功率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因其能够更好地提高能源效率和提供更好的照明效果开始被广泛应用到很多领域。现有的高功率发光二极管是以增加电流的方式来提高其发光效率,而随着电流的提高,局部热量会过度升高,从而影响高功率发光二极管的性能与寿命,这就使高功率发光二极管的封装不同于一般发光二极管的封装,增加了难度。一般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封装胶体大都使用环氧树脂或硅氧烷。图1为现有技术的半导体元件封装结构的剖面示意图。此半导体元件10结构的封装是采用模压制程使透明封胶材料11 (环氧树脂或硅氧烷)覆盖晶粒12、金属导线13和薄膜基板14上,从而达到防湿气与保护的效果。但环氧树脂在高温下容易产生黄化以及碎裂,会降低发光组件的寿命且不适合使用在高功率发光二极管封装上。为了改善上述的问题,有现有技术利用硅树脂作为封装层的材料以改善黄化以及碎裂问题,但硅树脂用于封装时,特别是高功率产品封装时,往往因为硅树脂热膨胀系数与承载基板的差异,造成封装层与承载基板接合处产生应力,使得封装层与基板容易剥落。因此,有现有技术将玻璃材质运用在发光二极管封装上,特别是高功率发光二极管封装。然而,利用玻璃材质作为发光二极管封装材料时,由于玻璃的熔点高,当液化的玻璃直接注入封装基板时,会造成发光二极管晶片以及打线遭受破坏,因此现有的制程无法直接将玻璃形成于封装板上,而需要先模铸并冷却后方能黏合于封装基板上。但如此一来会造成封装制程复杂,需多道制程方能完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供适用于高功率发光二极管的封装制程。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封装制程,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基板,该基板具有若干反射杯;形成电路结构于基板上,该电路结构包含一正电极以及一负电极;将若干发光二极管晶片电性连结于电路结构;利用压缩成型的技术,在反射杯上形成玻璃封装层并将发光二极管晶片封装在反射杯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发光二极管封装制程,采用压缩成型技术并利用玻璃作为发光二极管封装材料,避免了高温下黄化和碎裂等问题,同时简化了封装制程。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现有技术的元件封装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至图6C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发光二极管的封装制程的步骤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发光二极管封装制程得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发光二极管封装制程得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发光二极管封装制程得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发光二极管封装制程得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半导体元件10透明封胶材料11晶粒12金属导线13薄膜基板14基板20反射杯21上表面22电路结构30正电极31负电极32发光二极管晶片41凹陷50液态玻璃51模具52台阶53玻璃封装层M、61、62氮气55荧光层71萤光粉72反射层8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的发光二极管的封装制程进行详细说明。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发光二极管的封装制程的步骤流程图。请同时参考图3, 首先提供一基板20,基板20的上表面22上有若干反射杯21,基板20和反射杯21可为一体结构,材料为陶瓷或者硅。如图4所示,在基板20上形成电路结构30,该电路结构30包含一正电极31以及一负电极32。该电路结构30可通过机械、蚀刻或激光加工技术在基板20上钻孔后,再利用溅镀、电镀、电铸或蒸镀的方式形成。该电路结构30也可以是热电分离的结构,即热能与电能的传递路径彼此不同。 如图5所示,将若干发光二极管晶片41电性连接于电路结构30中并设置在反射杯21内。此电性连接的步骤可以采用覆晶、共晶或者固晶打线的方式完成。在本实施例中, 是采用覆晶方式将若干发光二极管晶片41电性连接于电路结构30中。
图6A至6C是形成玻璃封装层的压缩成型步骤的示意图。如图6A所示,将完成上述电性连接步骤的基板20翻转,使基板20的上表面22朝向填充有液态玻璃51的模具52。 模具52上对应每一反射杯21设有一凹陷50,凹陷50内凸设有一台阶53。液态玻璃51填充在凹陷50内并覆盖台阶53。如图6B所示,将基板20向下移动,使反射杯21浸入液态玻璃51材料中,直到反射杯21的顶部被台阶53顶住,此时基板21已不能再向下移动,由此保障模具52中的液态玻璃51未与发光二极管晶片41接触,从而避免发光二极管晶片41 以及电路结构30等其他区域接触液态玻璃51造成破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模具52内也可不用形成台阶53而采用其他方法,例如控制基板20的位移距离以保障发光二极管晶片41与液态玻璃51相间隔,或者设置模具52内的液态玻璃51的量,使基板20与模具52 相抵靠时,液态玻璃51仍与发光二极管晶片41相间隔。请参图6C,待液态玻璃51固化形成固态的玻璃封装层M后,使玻璃封装层M与模具52分离,从而完成此封装过程。本实施例中,玻璃封装层讨呈圆顶形。在此压缩成型过程中,还可将氮气55注入基板20与模具52之间或者在氮气55的环境下进行压缩成型的过程,由此,可以避免空气中的水气或氧化因子等进入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内,造成发光二极管晶片41寿命减少或封装良率不佳。 同时,氮气55也可以由惰性气体替代,例如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或氡0 )等。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发光二极管封装制程得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示意图。相较于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通过改变模具52的凹陷50的深度和底面形状,使盛装液态玻璃51的凹陷50的底面呈平坦状,从而使形成的玻璃封装层61呈平板状。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发光二极管封装制程得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封装的过程中,在压缩成型过程之后在玻璃封装层61的表面形成一层荧光层71,从而可改变发出光的光特性。所述萤光层71包含萤光转换材料,其中萤光转换材料可以为石榴石基荧光粉、硅酸盐基荧光粉、原硅酸盐基荧光粉、硫化物基荧光粉、硫代镓酸盐基荧光粉和氮化物基荧光粉。图9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发光二极管封装制程得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封装的过程中,在压缩成型步骤之前,在液态玻璃中加入萤光粉72,使萤光粉72悬浮于液态玻璃中,加入此步骤后再进行后续步骤。当液态玻璃固化形成固态的玻璃封装层62后由于内部萤光粉72的加入使玻璃封装层62具有萤光转换的特性。同样的,本实施例中的萤光粉72可以为石榴石基荧光粉、硅酸盐基荧光粉、原硅酸盐基荧光粉、硫化物基荧光粉、硫代镓酸盐基荧光粉和氮化物基荧光粉。图10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发光二极管封装制程得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在封装过程中,提供基板20时即在基板20的反射杯21的表面形成一层金属或者非金属的反射层81,从而增加反射效率。
在本发明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封装层玻璃材料可为二氧化硅(SiO2)或硅酸钠 (NaO · IiSiO2 (η > 0)),其中硅酸钠的熔点较二氧化硅低,因此较不易破坏封装结构内的各元件。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露如上,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发明的教示及揭示而作出种种不背离本发明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发明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所附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封装制程,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基板,该基板具有若干反射杯;形成电路结构于基板上,该电路结构包含一正电极以及一负电极; 将若干发光二极管晶片电性连结于电路结构;以及利用压缩成型技术,在反射杯上形成玻璃封装层并将发光二极管晶片封装在反射杯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的封装制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射杯的表面形成反射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的封装制程,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结构是利用机械、蚀刻或激光加工技术在基板上钻孔后,再利用溅镀、电镀、电铸或蒸镀的方式形成于基板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的封装制程,其特征在于在压缩成型过程中,提供一盛装液态玻璃的模具,并使所述反射杯浸入液态玻璃,液态玻璃冷却后形成所述玻璃封装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的封装制程,其特征在于在压缩成型过程中,所述液态玻璃与发光二极管晶片相间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的封装制程,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设有若干凹陷, 凹陷内设有用于抵靠反射杯的台阶,所述液态玻璃盛装在凹陷内并覆盖所述台阶。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的封装制程,其特征在于压缩成型的过程在氮气或惰性气体的环境下实施或者将氮气或惰性气体注入基板与模具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的封装制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玻璃封装层表面形成荧光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的封装制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玻璃封装层中包含萤光转换材料。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的封装制程,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封装层的材料为二氧化硅(SiO2)或硅酸钠(NaO · nSi02 (η > 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封装制程,其系采用玻璃作为发光二极管封装的材质,以压缩成型的方式将玻璃直接形成于封装基板上形成封装层。如此,不但可以避免黄化和碎裂以及封装层与承载基板接合处产生应力而分离的问题,更可以避免二极管晶片以及打线区域接触液化玻璃材料造成破坏,同时简化制程。藉此,可以有效地提高高功率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的产能及良率。
文档编号H01L21/50GK102254833SQ20101017381
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7日
发明者林升柏 申请人:展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荣创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