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9719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更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被构造成固定在基座构件、例如 电路板上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例如,在JP-A2004-327244和JP-A2000-39621中公开了已知的这种类型的连接
οJP-A2004-327244中公开的连接器包括沿预定方向延伸的罩体以及被布置成覆盖 所述罩体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底板和下底板。所述罩体设置在所述上底板和下底板之 间。所述壳体还包括沿着预定方向从所述下底板的相对端向外突起的一对板状接触件。当 所公开的连接器安装在电路板上时,所述板状接触件则被焊接,以使得所述下底板固定在 所述电路板上。JP-A2000-39621中公开的连接器沿着预定的方向延伸。所述连接器包括沿着预定 方向附连在所述连接器的上部的相对端处的一对金属板。所述金属板通过螺丝固定在电路 板上,以使得所述连接器的上部固定在电路板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被构造成比已公开的技术更可靠 地固定在基座构件上的支持构件。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被构造成固定在基座构件上的连接器。该连接 器包括罩体、多个接触件和一对支持构件。所述罩体具有主体部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 相对端处的端部。所述接触件被保持在所述罩体内。所述支持构件在所述罩体的所述端部 处分别附连至所述罩体。各个所述支持构件包括上部、下部、上臂和下臂。所述罩体的所述 端部设置在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之间。所述上臂具有被构造成安装在所述基座构件上的上 接触部。所述上臂从所述上部至少延伸到所述上接触部。所述下臂具有被构造成安装在所 述基座构件上的下接触部。所述下臂从所述下部至少延伸到所述下接触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被构造成固定在基座构件上的连接器。所述 连接器包括罩体、保持在所述罩体内的多个接触件以及附连到所述罩体的壳体。所述壳体 包括一对支持部和延伸部。所述罩体设置在所述支持部之间。所述延伸部将所述支持部互 连并且覆盖至少部分罩体。各个所述支持构件包括上部、下部、上臂和下臂。所述上臂具有 被构造成安装在所述基座构件上的上接触部,并且从所述上部至少延伸到所述上接触部。 所述下臂具有被构造成安装在所述基座构件上的下接触部,并且从所述下部至少延伸到所 述下接触部。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基座构件和匹配连接器的分解透视 图;图2是图1的连接器的透视图;图3是图2的连接器的局部前视图;图4是沿图3的线4-4取得的所述连接器的截面图;图5是图2的所述连接器的局部分解后透视图;图6是图2的所述连接器的局部分解前透视图;图7是图2的支持构件的俯视图;图8是图2的支持构件的侧视图;以及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壳体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考图1,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1被构造成固定到板50。所述板50形成 有宽U形的凹陷边缘52。所述凹陷边缘52限定了被构造成容纳连接器1的连接器容纳部。 所述板50包括多条迹线56和被构造成与所述连接器1电连接的一对焊盘(pad) 57。所述 凹陷边缘52被限定在所述衬垫57之间。所述连接器1被构造成与匹配连接器51相匹配。本实施例的所述匹配连接器51 包括沿X方向延伸的前边缘、沿y方向从所述前边缘突起的板状突起53,以及沿所述y方向 从所述前边缘的相对端突起的引导柱54和55。参考图2,所述连接器1包括罩体10、多个接触件11以及第一和第二支持构件12 和13。所述罩体10具有通过电介质材料成型而相互形成为一体的主体部14以及第一和 第二端部15和16。所述主体部14沿所述χ方向延伸并且具有插孔(receptacle) 17。所述插孔17向 前开口并且沿所述y方向向后凹陷。所述连接器1的所述插孔17被构造成容纳图1中所 示的板状突起53。图3是所述连接器1的局部前视图。图4是沿图3的线4-4取得的连接器1的截 面图。参考图2,所述主体部14具有多个接触件保持孔20。参考图4,各个接触件保持孔 20被设置为从所述插孔17的后端向后穿过所述主体部14,并且保持所述接触件11。所述 接触件11被设置为从所述接触件保持孔20向内伸到插孔17中,并且从所述接触件保持孔 20向外伸出。当所述连接器1安装在所述板50上时,所述接触件11与板50上的迹线56 电连接。所述主体部14还具有第一和第二接触件保持孔21,第一和第二接触件保持孔21 沿X方向设置在所述插孔17的相对端处。所述第一和第二接触件保持孔21被设置为从所 述插孔17的所述后端向后穿过所述主体部14,并且设置成低于所述接触件11。返回来参考图2,所述第一和第二端部15和16沿χ方向设置在所述主体部14的 外侧相对端处。所述第一和第二端部15和16具有第一和第二引导腔18和19。所述第一和第二引导腔18和19分别向前开口并且向后延伸,并且还沿所述χ方向向外开口。所述 第一和第二引导腔18和19被构造成分别容纳图1中所示的所述引导柱54和55。参考图5和图6,所述第一端部15具有沿y方向设置在相对外侧处的前表面22和 后表面23,以及沿ζ方向设置在相对外侧处的上表面24和下表面25。所述第一端部15还 包括锁板容纳腔(lock plate receiving cavity) 26、上保持腔27和下保持腔28。所述锁板容纳腔26被向后开口并且向前延伸。所述锁板容纳腔26设置在所述主 体部14和所述第一引导腔18之间,并且与所述第一端部15中的所述第一引导腔18连接。所述上、下保持腔27和28分别设置在所述上表面24和所述下表面25上。所述 上、下保持腔27和28均设置在所述主体部14和所述锁板容纳腔26之间,并且从后表面23 延伸至前表面22。所述上保持腔27具有向上开口的槽状后部和孔状前部。所述下保持腔 28具有向下开口的槽状后部和孔状前部。所述第一和第二端部15和16是镜像对称结构。参考图5,该实施例的所述第一支持构件12被冲压(stamp)并且由单个金属片形 成,而且附连到所述第一端部15。所述第一支持构件12包括上底板30、下底板31、连接 部分32、上臂33、下臂34、锁板35、上保持部36、下保持部37、第一接触件38和第一引线 (lead)39。参考图5,所述上底板30和下底板31沿χ方向和y方向延伸。参考图3,所述上 底板30和所述下底板31分别覆盖第一端部15的所述上表面24和所述下表面25,从而覆 盖所述第一引导腔18。所述下底板31具有板状的突起部31a,突起部31a沿χ方向朝向所 述第二支持构件13突起。参考图5,所述连接部分22沿ζ方向在所述上底板30和下底板31的后端之间延伸。参考图3,所述上臂33沿χ方向设置在所述上底板30的外侧边缘处,并且具有L 形的形状。所述上臂33具有上延伸部40和上接触部41。所述上延伸部40从上底板30向 下伸出。所述上延伸部40具有设置在所述上底板30和所述下底板31之间的端部。所述 上接触部41沿χ方向从所述上延伸部40的端部向外延伸。所述上接触部41具有向上弯 曲的自由端。参考图3,所述下臂34沿χ方向设置在所述下底板31的外侧边缘处,并且形状为 L形。所述下臂34具有下延伸部42和下接触部43。所述下延伸部42从所述下底板31向 上伸出。所述下延伸部42具有设置在所述上底板30和所述下底板31之间的端部。所述 下接触部43沿所述χ方向从所述下延伸部42的端部向外延伸。如图3中所示,所述上、下接触部41和43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表面。当所述连接 器1安装在所述板50上时,所述第一和第二表面固定在所述板50的表面上。参考图7,该 实施例的所述上接触部41具有沿所述ζ方向穿过所述上接触部41的孔44。所述下接触部 43设置在所述孔44中,并且与所述上接触部41被焊接在所述板50的所述衬垫57上。所述下接触部43沿所述y方向的宽度为dl。所述上接触部41具有限定所述孔 44的框架。所述框架沿y方向的宽度为d2。所述宽度dl最好是所述宽度d2的两倍。所 述上臂33和所述下臂34最好设置得靠近所述前表面22。所述下接触部43可以具有孔,并 且所述上接触部41可以设置在所述下接触部43的孔中。
5
参考图8,所述锁板35从所述连接部分32向前延伸,并且设置在所述上底板30和 所述下底板31之间。所述锁板35具有沿所述y方向和所述ζ方向延伸的矩形形状,并且 具有沿所述χ方向穿过所述锁板35的锁孔45。如图3中所示,所述锁板35从所述第一端 部15的后表面23插入所述锁板容纳腔26中,以使得所述第一支持构件12附连到所述罩 体10。所述锁孔45被构造成容纳图1中示出的引导柱54的钩(未示出)。优选所述锁板 35被迫使进入所述第一引导腔18中。参考图5,所述上、下保持部36和37分别从所述连接部分32向前延伸并且与所述 上底板30和所述下底板31相邻。所述上保持部36具有上后部46和上前部47。所述上 后部46沿所述χ方向从所述上底板30的后半部延伸,并且与所述上底板30 —起通过单个 板形成。所述上前部47从所述上后部46向前延伸,并且被设置成低于所述上后部47。所 述下保持部37具有下后部48和下前部49。所述下后部48沿所述χ方向从所述下底板31 的后半部延伸,并且与所述下底板31 —起通过单个板形成。所述下前部49从所述下后部 48向前延伸并且被设置成高于所述下后部48。所述上、下保持部36和37分别由所述上、下保持腔27和28的槽状后部引导,并 且在所述第一支持构件12完全附连到所述第一端部15时被插入并压入所述上、下保持腔 27和28的孔状前部。参考图7,所述第一接触件38从所述板状突起部31a的后边缘向前伸出。参考图 4,当所述第一支持构件12完全附连到所述第一端部15时,所述第一接触件38插入到所述 第一接触件保持孔21中。 参考图7,所述第一弓I线39从所述板状突起部3Ia的后边缘向后伸出,并且被构造 成与所述板50上的所述迹线56接触。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持构件12和13是镜像对称结构。参考图9,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可以包括壳体60,该壳体60包括第一 和第二支持部61和62以及上、下延伸部63和64。所述壳体60由单个金属片冲压并形成, 并且可以附连到罩体。第一和第二支持部61和62中的每一个都包括上底板65、下底板66、连接部分67 和锁板68,并且还包括前一实施例的上臂33和下臂34。所述上底板65沿所述χ方向和y方向延伸,并且沿χ方向与所述上延伸部63的 相对端连接。所述下底板66沿所述χ方向和所述y方向延伸,并且与所述下延伸部64的 相对端连接。上底板65分别设置在下底板66的上方。所述上底板65和所述下底板66在 其间限定了引导腔69。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持部61和62中限定的所述引导腔69被构造 成容纳图1中所示的匹配连接器51的引导柱54和55。所述上、下延伸部63和64沿所述χ方向延伸,并且被构造成覆盖至少部分罩体。所述上臂33和下臂34沿χ方向分别连接到所述上底板65和所述下底板66的外 侧边缘。所述连接部分67沿所述ζ方向从所述上底板65的前边缘延伸到所述下底板66 的前边缘。所述锁板68从所述连接部分67向后伸出。
权利要求
一种构造成固定在基座构件上的连接器,包括罩体;保持在所述罩体中的多个接触件;附连到所述罩体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一对支持部和延伸部;所述罩体设置在所述支持部之间;以及所述延伸部将所述支持部互连并且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罩体;以及各个所述支持构件包括上部;下部;上臂,所述上臂具有被构造成安装在所述基座构件上的上接触部,并且所述上臂从所述上部至少延伸到所述上接触部;以及下臂,所述下臂具有被构造成安装在所述基座构件上的下接触部,并且所述下臂从所述下部至少延伸到所述下接触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各个所述支持构件具有设置在所述上部和所述 下部之间的引导腔,并且所述引导腔被构造成容纳匹配连接器的引导柱。
全文摘要
一种被构造成固定在基座构件上的连接器,其包括罩体;保持在所述罩体中的多个接触件;附连到所述罩体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一对支持部和延伸部;所述罩体设置在所述支持部之间;以及所述延伸部将所述支持部互连并且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罩体;以及各个所述支持构件包括上部;下部;上臂,所述上臂具有被构造成安装在所述基座构件上的上接触部,并且所述上臂从所述上部至少延伸到所述上接触部;以及下臂,所述下臂具有被构造成安装在所述基座构件上的下接触部,并且所述下臂从所述下部至少延伸到所述下接触部。
文档编号H01R13/73GK101916938SQ201010245639
公开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1日
发明者山路崇洋 申请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