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机构自动转换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57398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永磁机构自动转换开关的制作方法
永磁机构自动转换开关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低压电气设备,涉及自动转换开关的操动机构和灭弧室结构,具体是 一种新型的永磁机构自动转换开关。
背景技术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ATSE)是由一个或几个转换开关电器和其它必需的电器组 成,用于监测电源电路、并将一个或几个负载电路从一个电源自动转换至另一个电源的电 器。自动转换开关电器也被称为“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自动转换开关”或“双电源开关” 是一种工业上大范围使用的低压电器,在军工、电力、石油、电信、交通运输等行业都有重要 的应用。国际上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应用现状是北美和日本等国家以PC级自动转换开关 为主,而西欧等国家以CB级自动转换开关为主。随着我国工业的大力发展,自动转换开关 越来越具有重要的作用。市场上现行的自动转换开关主要是采用电磁机构驱动开关本体, 外加控制器控制电磁机构,这种电磁机构在开关闭合状态下需要让线圈保持通电,而且本 身电磁机构复杂,存在高耗能,容易死锁等缺点。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自动转换开关结构繁琐,高耗能,性能低劣等问题,提 供一种结构简单,低耗能,分相操作,可靠性高的永磁机构自动转换开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轭铁以及设置在轭铁内的永磁 体,在永磁体内套装有动铁芯,在永磁体的两侧的轭铁内对称设置有A组合间线圈和B组合 闸线圈,动铁芯的两端分别与A组驱动杆、B组驱动杆的一端相连,且在A组驱动杆、B组驱 动杆上分别设置有A组分间弹簧和B组分间弹簧;A组驱动杆、B组驱动杆的另一端分别与 A组滑槽连杆机构、B组滑槽连杆机构的一端相连,A组滑槽连杆机构、B组滑槽连杆机构的 另一端分别与A组动触头、B组动触头相连,带有A组接端子的A组静触头和带有B组接线 端子的B静触头分别设置在A组动触头、B组动触头的下方,在A组静触头和A组动触头、B 组静触头和B组动触头的外侧分别设置有A组灭弧室和B灭弧室。
本发明的A组静触头和B静触头上分别设置有回字型结构的A组静导电杆和B组 静导电杆;
所述的A组动触头和B组动触头上分别设置有回字型结构的A组动导电杆和B组 动导电杆;
所述的A组动触头和B组动触头上还分别设置有A组动触头弹簧和B组动触头弹 簧;
所述的A组灭弧室和B组灭弧室内分别设置有竖直排列的A组灭弧栅片和B组灭 弧栅片,且A组灭弧栅片和B组灭弧栅片的下部分别向A组动触头和B组动触头方向弯曲;
所述的轭铁、动铁心为电工纯铁材料,永磁体为钕铁硼材料,A组驱动杆、B组驱动 杆采用不锈钢制成,A组分闸弹簧、B组分闸弹簧采用高碳钢材料,A组合闸线圈、B组合闸线圈采用漆包铜线。
本发明的自动转换开关,可应用于构成单相、三相三线制以及三相四线制的装置。 在三相系统中,每相均具有独立的永磁操动机构,可以进行分相的合、分间操作;当执行分、 合闸操作时,由控制单元对各相电流、电压进行检测和分析,计算出线圈通电时刻,使得触 头分别在各相电流过零时分离以及在电压过零是闭合,从而实现无弧分断和接通,减少触 头烧蚀,提高开关的电寿命。


图1是本发明的单相结构图2是本发明A组触头闭合时的磁路图3是本发明B组触头闭合时的磁路图4是本发明控制器硬件的结构图5是本发明控制器的流程图6是本发明控制器中计算分断前的延时时间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发明包括电工纯铁材料制成的轭铁10以及设置在轭铁10内的钕铁硼 材料制成的永磁体14,在永磁体14内套装有电工纯铁材料制成的动铁芯13,在永磁体14 的两侧的轭铁10内对称设置有漆包铜线绕制的A组合闸线圈12和B组合闸线圈15,动铁 芯13的两端分别与不锈钢制成的A组驱动杆9、B组驱动杆17的一端相连,且在A组驱动 杆9、B组驱动杆17上分别设置有高碳钢材料制成的A组分闸弹簧11和B组分闸弹簧16 ; A组驱动杆9、B组驱动杆17的另一端分别与A组滑槽连杆机构6、B组滑槽连杆机构20的 一端相连,A组滑槽连杆机构6、B组滑槽连杆机构20的另一端分别与A组动触头5、B组动 触头21相连,A组动触头5和B组动触头21上还分别设置有A组动触头弹簧7和B组动触 头弹簧19,A组动触头5和B组动触头21上分别设置有回字型结构的A组动导电杆8和B 组动导电杆18,带有A组接端子1的A组静触头4和带有B组接线端子25的B静触头22 分别设置在A组动触头5、B组动触头21的下方,A组静触头4和B静触头22上分别设置 有回字型结构的A组静导电杆3和B组静导电杆24,在A组静触头4和A组动触头5、B静 触头22和B组动触头21的外侧分别设置有A组灭弧室2和B灭弧室23,A组灭弧室2和 B组灭弧室23内分别设置有竖直排列的A组灭弧栅片沈和B组灭弧栅片27,且A组灭弧 栅片沈和B组灭弧栅片27的下部分别向A组动触头5和B组动触头21方向弯曲。本发 明应用于三相三线制以及三相四线制的系统时,可由图1所示的三套或四套的结构组合使 用,分别控制每相回路,配合永磁机构自动转换开关的控制单元实现分相操作。
本发明是对传统电磁机构驱动的自动转换开关的改进,是一种具有三个稳定工作 位置的永磁机构的结构,其采用永磁体提供A组或B组触头闭合时的保持力,利用弹簧实现 中间位置(A组、B组触头均处于分闸位置)的保持力。
参见图2,当A组合闸线圈通入如图中所示方向的电流iA时,动铁心在电磁吸力的 作用下向A组方向运动,最终与A组静铁心吸合,A组合闸线圈所产生的磁通約方向如图中1、2所示,永磁体所产生的磁通帅方向如图中3、4所示,此时A组分闸弹簧被压缩,B组分 闸弹簧保持原长。当A组触头闭合后,A组合闸线圈断电,此时由合闸线圈产生的磁通1、2 消失,永磁铁产生的磁通3、4保持,A组触头在永磁力的作用下保持闭合。
参见图3,当需要切除主电源和备用电源时,A组合闸线圈和B组合闸线圈中分别 通以图示方向的电流、和iB,此时A组合闸线圈所产生的磁通灼方向如图中1、2所示,B 组合闸线圈所产生的磁通方向如图中3、4所示。两个线圈产生的磁通抵消了永磁体产 生的磁通,从而使得永磁力小于弹簧反力,动铁心在分闸弹簧反力的作用下回到中间位置, 此刻切断线圈电流,动铁心在两组弹簧作用下,达到阻尼平衡,保持在中间位置,所连接Α、Β 组触头处于分离状态,两组电源电路都被断开。
本发明采用的触头是一种转动式的触头,动导电杆和动触头之间采用软连接方式 实现电路连接,A组、B组的动、静触头导电杆都设计成回字型结构,这样电流流过动静导电 杆时,会对动导电杆和动触头一个向上的电动斥力,有利于增大动触头的分断速度。当相应 的合闸线圈通电时,驱动杆在动铁心的作用下,带动滑槽连杆机构,压缩触头弹簧,使动触 头实现闭合。当触头闭合时,压着触头弹簧的绝缘环片,在竖直位置,分别于动触头和驱动 杆保持垂直,此时,触头弹簧竖直向上压在动触头上,产生足够的触头压力,以保证良好的 电接触。
本发明采用金属栅片灭弧原理,金属栅片在灭弧室中呈竖直排列、栅片下部面向 动触头方向弯曲,栅片上部出口正对灭弧室的出气孔,通过实验证明,这种栅片布置方式能 够使电弧较容易的进入栅片区域,并促使电弧在栅片上快速移动,从而拉长电弧,电弧电压 快速提高,有利于熄灭电弧。
参见图4,本发明控制器的硬件结构图是采用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电路。外围 电路包括信号调理和A/D转换电路。主电源和备用电源的三相电压、电流经过电压、电流 传感器分别转换为-5V +5V的电压信号和-IA +IA的电流信号,再经过信号调理转换 为-5V +5V的电压信号,然后经过A/D转换电路采样后被送入单片机,单片机实时计算当 前电压、电流的值,当出现过流或短路、过压、欠压、缺相故障时,单片机给驱动电路发出相 应的动作指令,由驱动电路控制A组合闸线圈或B组合闸线圈电路的接通,从而实现A组电 源(主电源)、Β组电源(备用电源)的切换或切除。
参见图5,本发明控制器的流程如下
(1)开机上电后,对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进行初始化设置,A组电源为主电源,B组 电源为备用电源,正常情况下,A组触头关合,主电源供电,B组触头分离,备用电源断开。然 后到步骤⑵。
(2)控制程序进入在线巡检状态,周期性的采集主电源和备用电源的电压、电流的 数据,并对其进行检测。然后到步骤(3)。
(3)若当前电流值超过预设的过流阈值则判定为过流故障,若当前电流值超过预 设的短路阈值则判定为短路故障;在发生过流或短路故障的情况下,则到步骤G),若未检 测到上述两种故障,则到步骤(6)。
(4)计算A组电源各相回路中当前电流的相角、预期的分断时刻和分断前的延时 时间,经过相应延时处理后到达预期的分闸时刻,向驱动电路发出切断A组、B组电源的指 令,即向A组、B组的合闸线圈通以反向电流,使动铁心回到中间位置,A组、B组动静触头分离。然后到步骤(5)。
(5)记录过流或短路故障,然后到步骤(12)。
(6)若检测到A组电源的当前电压值超过预设的过压阈值则判断为A组过压故障, 若检测到A组电源的当前电压值低于预设的欠压阈值则判定为A组欠压故障,若检测到A 组电源中某相电压低于预设的失压阈值则判定为A组缺相故障;在检测到A组电源发生过 压、欠压或缺相故障的情况下,则到步骤(7),若未检测到上述三种故障,则到步骤(9)。
(7)计算A组电源各相回路中当前电流的相角、预期的分闸时刻和分断前的延时 时间,经过相应延时处理后到达预期的分闸时刻,向驱动电路发出切断A组、关合B组电源 的指令,向B组的合闸线圈通以正向电流,使得B组动静触头闭合、A组动静触头分离。然 后到步骤⑶。
(8)记录A组电源过压、欠压或缺相故障,然后到步骤(12)。
(9)若检测到B组电源的当前电压值超过预设的过压阈值则判定为B组过压故障, 若检测到B组电源的当前电压值低于预设的欠压阈值则判定为B组欠压故障,若检测到B 组电源中某相电压低于预设的失压阈值则判定为B组缺相故障;在B组电源发生过压、欠压 或缺相故障的情况下,到步骤(10),若未检测到上述三种故障,则到步骤(12)。
(10)计算B组电源各相回路中当前电流的相角、预期的分闸时刻和分断前的延时 时间,经过相应延时处理后到达预期的分闸时刻,向驱动电路发出切断B组电源的指令,向 A组、B组的合闸线圈通以反向电流,使动铁心回到中间位置,A组、B组动静触头分离。然 后到步骤(11)。
(11)记录B组电源过压、欠压或缺相故障,然后到步骤(12)。
(12)显示当前的开关状态,并给出相应的报警信息,然后到步骤O)。参见图6,计 算分断前的延时时间的流程如下
(1)计算电流当前相角和距离下一个电流零点的时间Tl,然后到步骤⑵。
(2)计算该相触头的固有分闸时间T2 ;然后到步骤(3)。固有分闸时间即线圈通 电到动、静触头分离所需的时间,相同的条件下,T2为固定值,可以通过预先的仿真计算或 实验方法测定,并将其存储在软件常量数据区,根据实际运行状态下的操作电压,进行修正 即可计算得到T2。
(3)分断前的延时时间T3是指软件判别出系统故障到向驱动电路发出动作指令、 接通相应合闸线圈电路所需的时间。分断前的延时时间可以按照T3 = T1-T2计算,最后返 回计算结果。
权利要求
1.永磁机构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轭铁(10)以及设置在轭铁(10)内的永 磁体(14),在永磁体(14)内套装有动铁芯(13),在永磁体(14)的两侧的轭铁(10)内对 称设置有A组合闸线圈(12)和B组合闸线圈(15),动铁芯(13)的两端分别与A组驱动杆 (9)、B组驱动杆(17)的一端相连,且在A组驱动杆(9)、B组驱动杆(17)上分别设置有A 组分闸弹簧(11)和B组分闸弹簧(16) ;A组驱动杆(9)、B组驱动杆(17)的另一端分别与 A组滑槽连杆机构(6)、B组滑槽连杆机构00)的一端相连,A组滑槽连杆机构(6)、B组滑 槽连杆机构00)的另一端分别与A组动触头(5)、B组动触头相连,带有A组接端子 (1)的A组静触头(4)和带有B组接线端子0 的B静触头0 分别设置在A组动触头 (5)、B组动触头的下方,在A组静触头(4)和A组动触头( 、B组静触头0 和B 组动触头的外侧分别设置有A组灭弧室( 和B灭弧室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机构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组静触头(4) 和B静触头02)上分别设置有回字型结构的A组静导电杆(3)和B组静导电杆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机构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组动触头(5) 和B组动触头上分别设置有回字型结构的A组动导电杆(8)和B组动导电杆(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机构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组动触头(5) 和B组动触头上还分别设置有A组动触头弹簧(7)和B组动触头弹簧(1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机构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组灭弧室(2) 和B组灭弧室内分别设置有竖直排列的A组灭弧栅片06)和B组灭弧栅片(27),且 A组灭弧栅片06)和B组灭弧栅片(XT)的下部分别向A组动触头( 和B组动触头 方向弯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机构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轭铁(10)、动铁 心(1 为电工纯铁材料,永磁体(14)为钕铁硼材料,A组驱动杆(9)、B组驱动杆(17)采用 不锈钢制成,A组分闸弹簧(11)、B组分闸弹簧(16)采用高碳钢材料,A组合闸线圈(12)、 B组合闸线圈(15)采用漆包铜线。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低压电气设备,涉及自动装换开关的操动机构和灭弧室结构,具体是一种永磁机构自动转换开关。它包括两组动、静触头和灭弧室,一套永磁机构,以及相应的驱动连杆和导电杆。其特点是该永磁机构具有三个稳定的工作位置,可以实现自动转换开关的三种工作状态的切换控制,两组触头分别处于合闸状态时由永磁体提供保持力,两组触头同时处于分闸状态时由两个分闸弹簧提供保持力,电磁线圈仅在状态切换时通电工作,大幅度减少了电磁机构的电能消耗;构成三相系统时,各相采用独立机构控制,实现了分相操作,利用选相控制,可实现无弧分断;操动机构的零部件少,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文档编号H01H9/34GK102034619SQ20101056352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9日
发明者吴杰, 张国钢, 张怡, 张鹏飞, 耿英三, 陈维 申请人:西安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