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接插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72084阅读:7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二次接插端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次接插端子,具体涉及一种用在框架式智能断路器上的二 次接插端子。
背景技术
目前,断路器上的二次接插端子,随着断路器功能的不断增强,零部件不断增多, 接线端子的体积也越来越小,结构越来越简单,对于精度及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且 对端子数目的选择上,也变得更加随意。中国专利号ZL 200820108134. 5中公布了一种实用新型专利,方案采用压缩弹簧 固定在静导电片壳体中,压缩弹簧的另一端和静电片接触,当二次端子插接时,静导电片受 到动导电片的压缩力,依靠接触压缩弹簧的作用,产生一个紧配合,保证了动、静导电片的 良好接触。但是,上述方案端子在插接过程中,动导电片都是暴露在外面的,为了保证基本的 电气绝缘性能,每个动导电片之间的距离不能小于最小电气间隙,也就是说每片端子在宽 度上不能做的更薄,而且弹簧在装配的过程中,容易弹出,装配工序繁琐,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靠性高,单片端子厚度薄,装配简单,导电性能和电气可 靠性能更优良的接线端子。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二次接插端子,包括安装在抽屉上的接线座和安装在本体上的插头座,其特 征在于所述接线座由若干并肩排列的插座相互连接而成;所述插头座由若干并肩排列的 呈S形的插头相互连接而成;该插头座两端设有导向杆,该接线座两端设有和该导向杆对 应的导向孔;使得插头座与接线座接通时,插头的非插接部分与外界是绝缘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措施中所述插头包括插头壳体以及装在该插头壳体中的第一动导电片和第二动导电片, 第一动导电片的一端与插头壳体局部接触,另一端呈凸台状并可依靠自身的弹性变形而作 上下运动,第一动导电片通过导线和第二动导电片相连;所述插座包括插座壳体以及装在 该插座壳体中的第一静导电片和第二静导电片,插座壳体中设有隔离壁,第一静导电片通 过导线和第二静导电片相连;插头与插座连接时,第一动导电片与第一静导电片接触。所述插座设有连接孔,所述接线座由若干并肩排列的插座用穿过该连接孔的连接 杆连接而成。 所述插头设有连接孔,所述插头座由若干并肩排列的插头用穿过该连接孔的连接 杆连接而成。所述插头壳体内和插座壳体内均设有供导线埋设的凹槽和固定导线的卡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0014]1.由于插座壳体中设有隔离壁,因而可以使得端子厚度做得更小,电气可靠性更 好。2.第一动导电片的一端与插头壳体局部接触,另一端呈凸台状并可依靠自身的弹 性变形而作上下运动,依靠第一动导电片的弹性变形,可以增加第一动导电片和第一静导 电片接通时的压力,动导电片与静导电片不会产生错位,使得动导电片与静导电片能够很 好的接通。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原有长的动、静导电片分别改为由导线连接的 短的动、静导电片,从而节省了动、静导电片的原料。4.由于接线座由若干并肩排列的插座相互连接而成,插头座由若干并肩排列的 插头相互连接而成,因而组成本实用新型接线端子的插座和插头的数量可以随意增加或减 少,灵活性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卡扣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隔离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插头及插座连接方式的示意图。图中1插座壳体;2插头壳体;3第二静导电片;4第一静导电片;5第一动导电 片;6第二动导电片;7连接杆;8导向杆;9导向孔;10连接杆;11连接孔;12隔离壁;21连 接孔;22凹槽;23卡扣;24间隙;25支撑面;26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二次接插端子,包括安装在抽屉上的接线座和安装在本体上的 插头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座由若干并肩排列的插座相互连接而成;所述插头座由若 干并肩排列的呈S形的插头相互连接而成;该插头座两端设有导向杆,该接线座两端设有 和该导向杆对应的导向孔;插头座两端和接线座两端均连接端盖,使得插头座与接线座接 通时,插头的非插接部分与外界是绝缘的。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插座包括插座壳体1以及装在插座壳体1中的两个第一静导电片4和两个第二静 导电片3,插座壳体1内设有供导线26埋设的凹槽22和固定导线的卡扣23。两个第一静 导电片4通过导线26相连,并通过导线和两个第二静导电片3相连,第二静导电片3为电 路的进线端。两个静导电片3采用焊锡式连接到导线上,并固定在插座壳体1上。插头包括插头壳体2以及装在插头壳体2中的两个第一动导电片5和两个第二动 导电片6,插头壳体2内也设有供导线26埋设的凹槽22和固定导线的卡扣23。两个第一 动导电片5通过导线26相连,并通过导线和两个第二动导电片6相连,第二动导电片6为 电路的出线端。两个第二动导电片6采用焊锡式连接到导线上,并固定在插头壳体2上。两个第一动导电片5都设置在插头壳体2上的间隙24中,第一动导电片5的一端 与插头壳体局部接触,即第一动导电片5的一侧面和插头壳体2中的支撑面25接触,第一 动导电片5的另一端呈半圆形凸台状,并以支撑面25为支点,依靠自身弹性变形,可作上下 灵活动作,该端可与第一静导电片4接触。插头与插座连接时,第一动导电片5与第一静导电片4相接触。由于第一动导电片5 —端的半圆高出壳体,因而能与第一静导电片4相连的更为紧密,此时插座壳体1中设 置的隔离壁12也完全将同一排的第一动导电片彼此隔离开,保证了良好的电气安全性能。 信号从第二静导电片3进入,通过导线,信号输入到第一静导电片4,第一静导电片4把信号 传送给第一动导电片5,第一动导电片5经过导线把信号输送给第二动导电片6,第二动导 电片6最后把信号输出。参见图2,连接导电片的导线26卡在卡扣23里,卡扣23下的高度刚好和导线26 的直径一致,防止导线的错位。参见图3,当插头壳体2插入插座壳体1中,第一动导电片5和第一静导电片4接 触后,第一动导电片5进入了由隔离壁12和另外一组插座壳体1形成的封闭空间内,该封 闭空间为二次接插端子提供了更大的电气安全保障;插座的插座壳体1上开有若干连接孔11,插头的插头壳体2上开有若干连接孔 21。参见图4,若干插座并肩排列,用5根连接杆7插入连接孔11中,两端采用螺钉锁 紧,便组成接线座。若干插头座同样并肩排列,用3根连接杆10插入连接孔21中,两端同 样采用螺钉锁紧,便组成插头座。插头座两侧设有导向杆8,接线座上设有与导向杆8对应的导向孔9,这样可提高 插头座和接线座在插接过程中的精度。插头座两端和接线座两端均连接端盖,当插头座与接线座接通时,插头两侧的非 插接部分与外界是绝缘的。由于插头的第二动导电片6位于插头壳体2内,因此位于中间 的各插头的非插接部分与外界也是绝缘的。本实用新型的动、静导电片采用的是嵌入式,导电片插入时,不会错位,不会造成 动静导电片不导电现象,可靠性高,在多个接线端子组合时,可根据需要增加数量,使用方 便,灵活性高。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优的具体实施方式
的一种,本领域的技术 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二次接插端子,包括安装在抽屉上的接线座和安装在本体上的插头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座由若干并肩排列的插座相互连接而成;所述插头座由若干并肩排列的呈S形的插头相互连接而成;该插头座两端设有导向杆,该接线座两端设有和该导向杆对应的导向孔;插头座与接线座接通时,插头的非插接部分与外界是绝缘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接插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包括插头壳体以及装在该插头壳体中的第一动导电片和第二动导电片,第一 动导电片的一端与插头壳体局部接触,另一端呈凸台状并可依靠自身的弹性变形而作上下 运动,第一动导电片通过导线和第二动导电片相连;所述插座包括插座壳体以及装在该插座壳体中的第一静导电片和第二静导电片,插座 壳体中设有隔离壁,第一静导电片通过导线和第二静导电片相连;插头与插座连接时,第一动导电片与第一静导电片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次接插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设有连接孔,所述接线座由若干并肩排列的插座用穿过该连接孔的连接杆连 接而成。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次接插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设有连接孔,所述插头座由若干并肩排列的插头用穿过该连接孔的连接杆连 接而成。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接插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壳体内和插座壳体内均设有供导线埋设的凹槽和固定导线的卡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二次接插端子,包括安装在抽屉上的接线座和安装在本体上的插头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座由若干并肩排列的插座相互连接而成;所述插头座由若干并肩排列的呈S形的插头相互连接而成;该插头座两端设有导向杆,该接线座两端设有和该导向杆对应的导向孔;插头座与接线座接通时,插头的非插接部分与外界是绝缘的,使得其具有更好的绝缘性能。本实用新型在具有更小体积的前提下,有着更优良的电气可靠性能,插头座和接线座都使用连接杆对插头和插座连接,这种简单连接方式提升了接线端子数目的可选择性。
文档编号H01R13/24GK201773788SQ20102026582
公开日2011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5日
发明者刘延炎, 单保卫, 南寅, 周正 申请人:北京人民电器厂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