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天线姿态自动检测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78254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线通信天线姿态自动检测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信控制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无线通信天线姿态自动 检测控制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无线基站天线的方位角、俯仰角是移动通信中重要的工程参数,其基本决定了无 线信号的覆盖范围。目前电信运营商对基站天线的方位角、俯仰角的测量和调整还基本依 靠传统人工方式,尚没有能够对天线的方向角、俯仰角进行自动测量并实施远程调整的辅 助工具,或者有些调整方法会大幅度改变现有天线的安装方式,带来施工的不便和成本的 增加。针对目前的无线基站,安装维护人员需要手动调节抱杆与天线的连接机构去调整 方位角,通过手动调整V形支架改变倾角。调整角度需人工现场操作,且操作难度大,精度 难以控制。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单,调整效率高,且能够实现自动调 整的无线通信天线姿态自动检测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线通信天线姿态自动检测控制装置,用于检测无线通信天线的姿态并进行 位置调整,该装置包括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用于可移动的将抱杆与用于安装天线的扩展杆连接起 来;旋转机构,安装在所述扩展杆上,用于与所述连接装置一起调整所述天线的姿 态;角度信息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天线位置;信息采集控制系统,用于根据所述角度信息检测机构所检测的天线位置信息通过 所述连接装置和所述旋转机构对天线的姿态进行调整。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包括可伸缩连杆、伸缩机构、连接单元,抱杆的上下两端分 别与可伸缩连杆、连接单元的一端连接,可伸缩连杆的另一端与伸缩机构的一端连接,扩展 杆的一端设置第一旋转机构,连接单元的另一端或伸缩机构的另一端与第一旋转机构连 接,用于调整天线的姿态。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单元与抱杆之间设置第二连接杆。本实用新 型的第一旋转机构为轴套。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旋转机构,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抱 杆连接,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扩展杆连接,第二旋转机构设置在第一连接杆与扩展杆的 连接处或者设置在第一连接杆与抱杆的连接处,用于调整天线的姿态。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包括与抱杆平行的固定连接杆、可伸缩连杆、连接单元,抱杆分别通过第一轴套、第二轴套与固定连接杆连接,固定连接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可伸缩 连杆、连接单元的一端连接,连接单元的另一端和可伸缩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扩展杆连接, 用于调整天线的姿态。本实用新型的可伸缩连杆与扩展杆之间设置伸缩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扩展杆上设置第三旋转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扩展杆与天线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机构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 支架、直杆,扩展杆分别与支架、直杆的一端连接,支架、直杆的另一端与天线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角度信息检测机构设置在信息采集控制系统上;本实用新型的角度 信息检测机构也可以设置在天线上,角度信息检测机构将信息传输到信息采集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的天线位置包括如下信息至少之一方位角、下倾角、横滚角。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在抱杆外加入一套可根据角度测量系统反馈自动调整方位角和下 倾角的装置,该装置可以由电机或其他可根据角度测量反馈自动调整天线姿态的机构控 制,结构简单。2、本实用新型通过信号采集控制系统来对第二旋转机构及第三旋转机构对天线 固定杆进行控制,操作简单,无需人工进行操作,大大提高了效率。3、本实用新型天线固定杆通过天线自带连接装置和天线连接。现在市场上所有的 天线都不需要改装加工,直接通过自带连接装置和固定杆连接。大大节省了因为天线的型 号不同产生改装加工费用。4、本实用新型的信号采集控制系统具有可自动检测天线的方位角、下倾角和横滚 角的功能,并可以测量结果做参考自动调节天线方位角和倾角,实现了自动控制。5、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时操作简单,检修方便。6、若干台无线通信基站组合使用时,可根据网络优化的路测信息实现对天线的姿 态调整,使用范围广。

[002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002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002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002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003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0031]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0032]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七种结构示意图。[0033]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八种结构示意图。[0034]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九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一种无线通信天线姿态自动检测控制装置,用于检测无线通信天线的姿态并进行位置调整,该装置包括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用于可移动的将抱杆1与用于安装天线的扩展杆4连接 起来;旋转机构,安装在所述扩展杆4上,用于与所述连接装置一起调整所述天线2的姿 态;角度信息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天线2位置;信息采集控制系统,用于根据所述角度信息检测机构所检测的天线位置信息通过 所述连接装置和所述旋转机构对天线的姿态进行调整。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包括可伸缩连杆31、伸缩机构32、连接单元33,抱杆1的上 下两端分别与可伸缩连杆31、连接单元33的一端连接,可伸缩连杆31的另一端与伸缩机构 32的一端连接,扩展杆4的一端设置第一旋转机构41,连接单元33的另一端或伸缩机构32 的另一端与第一旋转机构41连接,用于调整天线2的姿态。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单元33与 抱杆1之间设置第二连接杆3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旋转机构41为轴套。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杆8、第二旋转机构9,第一连接杆8的一端 与抱杆1连接,第一连接杆8的另一端与扩展杆4连接,第二旋转机构9设置在第一连接杆 8与扩展杆4的连接处或者设置在第一连接杆8与抱杆1的连接处,用于调整天线2的姿 态。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包括与抱杆1平行的固定连接杆11、可伸缩连杆31、连接 单元33,抱杆1分别通过第一轴套111、第二轴套112与固定连接杆11连接,固定连接杆11 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可伸缩连杆31、连接单元33的一端连接,连接单元33的另一端和可伸缩 连杆31的另一端分别与扩展杆4连接,用于调整天线2的姿态。本实用新型的可伸缩连杆31与扩展杆4之间设置伸缩机构32。本实用新型的扩展杆4上设置第三旋转机构6。本实用新型的扩展杆4与天线2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机构5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机 构5包括支架51、直杆52,扩展杆4分别与支架51、直杆52的一端连接,支架51、直杆52 的另一端与天线2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角度信息检测机构10设置在信息采集控制系统7上;本实用新型的 角度信息检测机构10也可以设置在天线2上,角度信息检测机构10将信息传输到信息采 集控制系统7。本实用新型的天线位置包括如下信息至少之一方位角、下倾角、横滚角。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抱杆1的上端通过可伸缩连杆31、伸缩机构32与扩展杆 4连接,下端通过连接单元33与扩展杆4上的第一旋转机构41连接,扩展杆4上设置第三 旋转机构6、信息采集控制系统7,扩展杆4通过V形支架51、直杆52与天线2连接,天线2 上设置角度信息检测机构10,角度信息检测机构10将信息传输到信息采集控制系统7。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抱杆1的上端通过第二连接杆34、连接单元33与扩展杆 4连接,下端通过可伸缩连杆31、伸缩机构32与扩展杆4上的轴套连接,扩展杆4上设置第 三旋转机构6、信息采集控制系统7,扩展杆4通过V形支架51、直杆52与天线2连接,天线 2上设置角度信息检测机构10,角度信息检测机构10将信息传输到信息采集控制系统7。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抱杆1的上端通过可伸缩连杆31、伸缩机构32与扩展杆4连接,下端通过连接单元33与扩展杆4上的第一旋转机构41连接,扩展杆4上设置第三 旋转机构6、信息采集控制系统7,扩展杆4与天线2连接,角度信息检测机构10设置在信 息采集控制系统7上。本图中的第一旋转机构为轴套。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抱杆1的上端通过第二连接杆34、连接单元33与扩展杆 4连接,下端通过可伸缩连杆31、伸缩机构32与扩展杆4上的轴套连接,扩展杆4上设置第 三旋转机构6、信息采集控制系统7,扩展杆4与天线2连接,角度信息检测机构10设置在 信息采集控制系统7上。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抱杆1通过第一连接杆8与扩展杆4上的第二旋转机构 9连接,扩展杆4上设置第三旋转机构6、信息采集控制系统7,扩展杆4通过V形支架51、 直杆52与天线2连接,天线2上设置角度信息检测机构10,角度信息检测机构10将信息传 输到信息采集控制系统7。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抱杆1通过第一连接杆8与扩展杆4上的第二旋转机构9 连接,扩展杆4上设置第二旋转机构9、信息采集控制系统7,扩展杆4与天线2连接,角度 信息检测机构10设置在信息采集控制系统7上。如图7、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抱杆1的上端通过第一轴套111与固定连接杆11 连接,下端通过第二轴套112与固定连接杆11连接。与抱杆1平行的固定连接杆11的上 下两端分别与可伸缩连杆31、连接单元33的一端连接,可伸缩连杆31的另一端与伸缩机构 32的一端连接,扩展杆4的一端设置第一旋转机构41,连接单元33的另一端和伸缩机构32 的另一端分别与扩展杆4连接,用于调整天线2的姿态。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抱杆1的上端通过第一轴套111与固定连接杆11连接, 下端通过第二轴套112与固定连接杆11连接。与抱杆1平行的固定连接杆11的上下两端 分别与可伸缩连杆31、连接单元33的一端连接,可伸缩连杆31的另一端和连接单元33的 另一端分别与扩展杆4连接,用于调整天线2的姿态。图9中示出的可伸缩连杆31为菱形 结构。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首先通过角度信息检测机构10检测天线的方位角、下倾 角、横滚角等位置信息,信息采集控制系统7在采集到这些信号后,会对信号与预先设置的 天线位置信息进行比较判断,若判断为相同,则不需要调整,继续采集天线位置信息,若判 断为不相同,则需要调整,此时控制第一连接机构、第三旋转机构6等进行姿态调整,带动 扩展杆4进行偏转,并最终控制天线2达到预定位置,自动调节抱杆1与天线2之间的间距, 调整下倾角。当采用如图5、图6所示的结构时,第二旋转机构9通过旋转带动扩展杆调整 天线的方位角。这样避免了人力手动调节抱杆与天线的连接机构去调整方位角,手动调整 V形支架改变倾角。降低了操作难度,提高了控制的精度。以上只是列举了本实用新型的其中六种实施方式,但是不局限于上述六种方式, 由本实用新型引申出的其它实施方式,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无线通信天线姿态自动检测控制装置,用于检测无线通信天线的姿态并进行位 置调整,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用于可移动的将抱杆(1)与用于安装天线的扩展杆(4)连接 起来;旋转机构,安装在所述扩展杆(4)上,用于与所述连接装置一起调整所述天线(2)的姿态;角度信息检测机构(10),用于检测所述天线(2)位置;信息采集控制系统(7),用于根据所述角度信息检测机构所检测的天线位置信息通过 所述连接装置和所述旋转机构对天线的姿态进行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天线姿态自动检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 装置包括可伸缩连杆(31)、伸缩机构(32)、连接单元(33),抱杆(1)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可 伸缩连杆(31)、连接单元(33)的一端连接,可伸缩连杆(31)的另一端与伸缩机构(32)的 一端连接,扩展杆的一端设置第一旋转机构(41),连接单元(33)的另一端或伸缩机构 (32)的另一端与第一旋转机构Gl)连接,用于调整天线O)的姿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天线姿态自动检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 单元(3 与抱杆(1)之间设置第二连接杆(3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天线姿态自动检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 旋转机构Gl)为轴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天线姿态自动检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 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杆(8)、第二旋转机构(9),第一连接杆(8)的一端与抱杆(1)连接,第一 连接杆(8)的另一端与扩展杆(4)连接,第二旋转机构(9)设置在第一连接杆(8)与扩展 杆的连接处或者设置在第一连接杆(8)与抱杆(1)的连接处,用于调整天线O)的姿 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天线姿态自动检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 装置包括与抱杆(1)平行的固定连接杆(11)、可伸缩连杆(31)、连接单元(33),抱杆(1)分 别通过第一轴套(111)、第二轴套(11 与固定连接杆(11)连接,固定连接杆(11)的上下 两端分别与可伸缩连杆(31)、连接单元(3 的一端连接,连接单元(3 的另一端和可伸缩 连杆(31)的另一端分别与扩展杆(4)连接,用于调整天线O)的姿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通信天线姿态自动检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可伸 缩连杆(31)与扩展杆(4)之间设置伸缩机构(3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天线姿态自动检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扩展 杆(4)上设置第三旋转机构(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天线姿态自动检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扩展 杆⑷与天线⑵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机构(5)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机构(5)包括支架(51)、 直杆(52),扩展杆(4)分别与支架(51)、直杆(52)的一端连接,支架(51)、直杆(52)的另 一端与天线(2)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天线姿态自动检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 度信息检测机构(10)设置在信息采集控制系统(7)上,或所述角度信息检测机构(10)设 置在天线(2)上,角度信息检测机构(10)将信息传输到信息采集控制系统(7)。
专利摘要无线通信天线姿态自动检测控制装置,涉及移动通信控制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无线通信天线姿态自动检测控制装置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用于检测无线通信天线的姿态并进行位置调整,该装置包括用于可移动的将抱杆与用于安装天线的扩展杆连接起来的连接装置;安装在所述扩展杆上,用于与所述连接装置一起调整所述天线的姿态的旋转机构;用于检测所述天线位置的角度信息检测机构;用于根据所述角度信息检测机构所检测的天线位置信息通过所述连接装置和所述旋转机构对天线的姿态进行调整的信息采集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结构简单,操作简单,调整效率高,且能够实现自动调整的目的。
文档编号H01Q3/08GK201918511SQ20102055948
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6日
发明者侯瑞东, 李东风, 杨长健, 郑良章 申请人:江苏省东方世纪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