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输用变压器肩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78253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运输用变压器肩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 型属于变压器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运输用变压器肩座结构。
背景技术
超高压、特大容量的变压器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由于此类变压器的体积巨 大,特别是变压器的高度超限,在运输中铁路涵洞或公路隧道的高度限制了这类变压器的 运输。目前,超高压、特大容量的变压器运输时通常是采用图1中的钳臂1进行支撑运 输。其中,四个钳臂1与变压器油箱2底部的箱耳3之间连接,钳臂1 一端连接变压器油箱 2,另一端通过支撑点4支撑在均载底座(图中未示出)上,所述载荷通过均载底座传递到 多轴挂车上,多轴挂车将载荷分配到底部的滚轮上。在一定范围内调整箱耳3的位置以降 低变压器的运输高度上限,即箱耳3的位置在一定范围内可调,从而可以降低变压器的运 输高度上限。运输时,由于四个钳臂1分别支撑在支撑点4上,采用这种运输方式需要将变 压器油箱2抬起运输,这在无形中相当于增加了变压器自身的高度。并且这种运输方式中, 由于变压器的重心高于箱耳3的连接处,因而稳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降 低变压器的运输高度,且运输稳定性好的运输用变压器肩座结构。解决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变压器肩座结构包括上贴板、下 贴板以及设于上贴板和下贴板之间的肩板,所述上贴板和下贴板对称设置在肩板的上下两 侧,所述肩板的板面方向与上贴板和下贴板的板面方向垂直设置,肩板的上板面与上贴板 的底面固定连接,其下板面与下贴板的顶面固定连接。其中,上贴板和下贴板的板面背面可分别与变压器油箱的箱壁贴合,优选所述肩 板的上板面上沿其长度方向平行设有多个加强铁,各加强铁的一侧面与上贴板固定连接, 其底面与肩板的上板面固定连接。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加强铁与上贴板固定连接的侧面的高度与上贴板的高度相 等,加强铁与肩板固定连接的底面的长度与肩板的宽度相等,以进一步加强该肩座结构的 稳固性。优选所述加强铁可向上延伸并向与上贴板固定的侧面方向突出,形成凸部,所述 凸部包覆住上贴板的顶面,并可与变压器油箱的箱壁贴合。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肩板的上板面上还设有长加强铁,所述长加强铁与加强铁 平行,长加强铁为一个或沿肩板上板面的长度方向平行设有多个,其下部穿过肩板而伸到 下贴板的板面上,长加强铁一侧面的上部与上贴板固定连接,该侧面的下部与下贴板固定 连接。通过设置长加强铁,使肩板上下位置通过长加强铁形成一体,从而了进一步加强整个 肩座的运输承重强度。[0010]更优选的是,所述多个平行设置的加强铁之间以及多个平行设置的长加强铁之间 还设有联接加强铁,所述联接加强铁夹持在相邻两个加强铁之间并与之固定连接,或者所 述联接加强铁夹持在相邻两个长加强铁之间并与之固定连接,其一侧部与上贴板的板面固 定连接。另外,在加强铁与长加强铁之间也设有联接加强铁,所述联接加强铁夹持在加强铁 与长加强铁之间并分别与之固定连接,联接加强铁的一侧部与上贴板的板面固定连接。其中,所述肩座结构优选设置在变压器油箱箱壁的上端部附近,肩板在变压器油 箱上的垂直位置高于变压器的重心位置。优选所述上贴板的顶端与变压器油箱的箱沿接近 但不超出箱沿。优选的是,所述肩座结构焊接在变压器油箱沿长轴方向的两侧箱壁上,每侧箱壁 上分别设有2-3个所述肩座结构。通过将本实用新型运输肩座结构焊接在变压器油箱长轴方向的两侧箱壁上,这样 可使整个肩座结构通过肩板搭在运输用的托梁上,而肩板的垂直位置高于整个变压器的重 心位置,从而提高了变压器运输的稳定性;另外,由于该肩座结构焊接的位置靠近变压器的 上端部,因而可同时降低变压器的运输高度上限,使变压器的运输高度上限下降到合理的 高度,这样采用本肩座结构相对于现有的运输钳臂而言,可以运输高度更高的变压器,即可 满足更大容量的变压器的运输要求。
图1为现有技术中钳臂与变压器油箱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运输用变压器肩座结构与变压器油箱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运输用变压器肩座结构的结构主视图图4为图3中的A-A视图图5为加强铁5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长加强铁6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_钳臂;2-变压器油箱;3-箱耳;4-支撑点;5-加强铁;6_长加强铁;7_上 贴板;8-联接加强铁;9-肩板;10-下贴板;11-箱壁;12-箱壁加强铁;13-箱沿;14-变压 器油箱;15-托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 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中运输用变压器肩座结构包括上贴板7、下贴板10、肩板 9、加强铁5、长加强铁6和联接加强铁8。其中,肩板9设于上贴板7和下贴板10之间,上贴板7和下贴板10对称设置在肩 板9左端部的上下两侧,上贴板7和下贴板10板的板面处于同一直线上,而肩板9的板面 方向与上贴板7和下贴板10的板面方向垂直。肩板9的上板面与上贴板7的底面固定连 接,肩板的下板面与下贴板10的顶面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肩板9与上贴板7以及下贴 板10之间的连接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且上贴板7与下贴板10的板面的厚度也 基本一致。[0024]上贴板7和下贴板10板面的背面可分别与变压器油箱的箱壁贴合。在肩板9的 上板面上沿其长度方向平行设有多个加强铁5,各加强铁5的一侧面与上贴板7固定连接, 其底面与肩板9的上板面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加强铁5与上贴板7固定连接的侧面的 高度与上贴板7的高度相等,加强铁5与肩板9固定连接的底面的长度与肩板9的宽度相等。如图4所示,加强铁5向上延伸并向与上贴板7固定的侧面方向突出,从而形成凸 部,该凸部包覆住上贴板7的顶面,并与上贴板7的背板面对齐,从而使之也可与变压器油 箱14的箱壁贴合。另外,在肩板9的上板面中部还设有长加强铁6,所述长加强铁6可沿肩板上板面 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多个。本实施例中,长加强铁6采用两根,所述两根长加强铁6与加强 铁5平行设置,即两根长加强铁6设于肩板9上板面的中部,而加强铁5则设于肩板9上板 面的两侧。长加强铁6的下部穿过肩板9而伸到下贴板10的板面上,所述长加强铁6的一 侧面的上部与上贴板7固定连接,该侧面的下部与下贴板1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长加 强铁6与上贴板7固定连接的侧面的高度与上贴板7的高度相等。如图5、6所示,本实施例中,加强铁5为平板结构,其板面的形状类似于直角梯形 的形状。长加强铁6也为平板结构,其板面形状是将加强铁5的下端部向下继续延伸一端 长度形成。在多个平行设置的加强铁5之间、以及两个平行设置的长加强铁6之间、以及与长 加强铁6与与之相邻的加强铁5之间还设有联接加强铁8,所述联接加强铁8夹持在相邻两 个加强铁5或长加强铁6之间并与之固定连接,联接加强铁8的一侧部则与上贴板7的板 面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加强铁5、长加强铁6、联接加强铁8、上贴板7、肩板9之间的固定方 式都是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将上贴板7、肩板9、加强铁5、长加强铁6、联接加强铁8整体焊好后,再将该整体 结构与变压器油箱14沿长轴方向的两侧箱壁进行焊接(如图2所示),最后将下贴板10与 肩板9顶紧后,将下贴板10的周边以及与长加强铁6相接触的地方满焊,这样既加强了箱 壁11的强度,也为肩板9受力提供足够的强度。变压器油箱14的每侧箱壁上分别设有2-3个上述的肩座结构。如图2所示,肩板9搭在运输用的托梁15上,托梁15的两端支撑在均载底座上。 通过这种结构的肩座结构,提高了运输的稳定性,又提升了变压器运输高度上限,从而可迎 合了更大容量变压器的运输要求。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 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运输用变压器肩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贴板(7)、下贴板(10)以及设于上 贴板(7)和下贴板(10)之间的肩板(9),所述上贴板(7)和下贴板(10)对称设置在肩板 (9)的上下两侧,所述肩板(9)的板面方向与上贴板(7)和下贴板(10)的板面方向垂直设 置,肩板(9)的上板面与上贴板(7)的底面固定连接,其下板面与下贴板(10)的顶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座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贴板(7)和下贴板(10)板面的背面 分别与变压器油箱(14)的箱壁贴合,所述肩板(9)的上板面上沿其长度方向平行设有多个 加强铁(5),各加强铁(5)的一侧面与上贴板(7)固定连接,其底面与肩板(9)的上板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肩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铁(5)与上贴板(7)固定连 接的侧面的高度与上贴板(7)的高度相等,加强铁(5)与肩板(9)固定连接的底面的长度 与肩板(9)的宽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肩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铁(5)向上延伸并向与上贴 板(7)固定的侧面方向突出,形成凸部,所述凸部包覆住上贴板(7)的顶面,该凸部并可与 变压器油箱(14)的箱壁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肩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肩板(9)的上板面上还设有长加 强铁(6),所述长加强铁(6)与加强铁(5)平行,长加强铁(6)为一个或沿肩板上板面的长 度方向平行设有多个,其下部穿过肩板(9)而伸到下贴板(10)的板面上,长加强铁(6) — 侧面的上部与上贴板(7)固定连接,该侧面的下部与下贴板(10)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肩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平行设置的加强铁(5)之间 以及多个平行设置的长加强铁(6)之间还设有联接加强铁(8),所述联接加强铁(8)夹持在 相邻两个加强铁(5)之间并与之固定连接,或者所述联接加强铁⑶夹持在相邻两个长加 强铁(6)之间并与之固定连接,其一侧部与上贴板(7)的板面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肩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加强铁(5)与长加强铁(6)之间设有 联接加强铁(8),所述联接加强铁(8)夹持在加强铁(5)与长加强铁(6)之间并分别与之固 定连接,联接加强铁(8)的一侧部与上贴板(7)的板面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肩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肩座结构设置在变压器油 箱箱壁(11)的上端部附近,肩板(9)在变压器油箱(14)上的垂直位置高于变压器的重心 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肩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贴板(7)的顶端与变压器油箱 的箱沿(13)接近但不超出箱沿(13)。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肩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肩座结构焊接在变压器油箱 (14)沿长轴方向的两侧箱壁上,每侧箱壁上分别设有2-3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运输用变压器肩座结构,其包括上贴板(7)、下贴板(10)以及设于上贴板(7)和下贴板(10)之间的肩板(9),所述上贴板(7)和下贴板(10)对称设置在肩板(9)的上下两侧,所述肩板(9)的板面方向与上贴板(7)和下贴板(10)的板面方向垂直设置,肩板(9)的上板面与上贴板(7)的底面固定连接,其下板面与下贴板(10)的顶面固定连接。该肩座结构可降低变压器的运输高度,且运输稳定性好。
文档编号H01F27/02GK201820584SQ20102055945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3日
发明者李英, 欧强, 陈洪波 申请人: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