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80866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指一种具有改进的绝缘本体的电连接器。背景技术
现在电脑等电子产品上需要设置USB等输入/输出类连接器,请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第2588589号所揭露的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及遮覆于绝缘本体上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凸伸出的舌板及设置于舌板上的数个端子槽道,端子具有排列于该端子槽道内且具有用以与对接连接器接触的接触部,该接触部为平板状,且绝缘本体具有高于该接触部表面的格栏部,以引导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端子顺利插入。一般来讲,对接端子呈弯曲状而具有弹性,所述格栏部形成的对接槽道略宽于该对接端子的宽度,有利于降低对接端子的插入阻力;然而,在两连接器对接的过程中对接端子却可能发生偏移,此时,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端子容易被格栏部阻挡,甚至被格栏部抬起而无法实现对接接触。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善端子稳定接触性能的电连接
ο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数个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基部及自基部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舌板部,所述端子一端设有位于舌板部上的接触部,另一端设有延伸出绝缘本体外的焊接部,且绝缘本体具有收容端子的数个端子槽道及与端子槽道相邻设置的数个隔栏;所述舌板部在第一方向上具有与隔栏相邻设置的凹部,该凹部与端子槽道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舌板部设置与隔栏相邻设置的凹部,且该凹部与端子槽道相连通,可防止相对应的对接端子被隔栏抬起,有利于端子与对接端子的稳定接触。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也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端子模组,该端子模组具有绝缘本体及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数个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承接端子的舌板部,所述端子具有位于舌板部上的接触部,且舌板部设有收容端子的数个端子槽道,该舌板部具有与端子槽道相连通的凹部,该凹部与端子槽道形成倒置的“L” 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舌板部设置与端子槽道相连通的凹部,且该凹部与端子槽道形成倒置的“L”形,可防止相对应的对接端子被隔栏抬起,有利于端子与对接端子的稳定接触。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沿图1所示A-A线的剖视图;图4是图2所示端子模组的俯视图;图5是图2所示端子模组与对接端子相接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数个端子20及位于绝缘本体10外侧的遮蔽壳体30。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0与端子20是通过一体成型的组装技术完成组装,从而形成端子模组40,有利于端子稳定定位在绝缘本体内。绝缘本体10具有基部11及自基部沿第一方向(即X方向)延伸且承接端子邓的舌板部12,该舌板部12与基部一体相连。所述绝缘本体具有收容端子20的数个端子槽道13及与该端子槽道相邻设置的数个隔栏14。所述端子劝一端设有位于舌板部12上的接触部21、相反的另一端设有延伸出绝缘本体10外的焊接部 22,且端子劝具有连接在接触部21与焊接部22之间的连接部23,本实施方式中,端子劝呈曲柄状埋设在绝缘本体内。所述端子20具有嵌入舌板部内的自由末端211,该自由末端211自接触部 21沿X方向朝向舌板部12的末端延伸,可防止端子的自由末端211被外力掀起而变形。所述遮蔽壳体30安装于基部11上,且环绕于舌板部12四周,从而形成收容空间101,所述遮蔽壳体30 具有焊接在印刷电路板(未图示)的焊接片31以利于电连接器的稳固定位。请参阅图2、图4及图5所示,所述端子20的接触部21为平板状且设有接触面 212,所述隔栏14高于接触面212且位于端子20的两侧以隔开相邻的两个端子,从而形成凹槽131 ;与端子20相对应的对接端子50呈弯曲状而具有弹性,当对接端子50与端子20 开始对接时,上述凹槽131可导引对接端子50插入,防止对接端子50偏斜,从而有利于端子20与对接端子50之间的电性连接。所述舌板部12在X方向上具有与一部分隔栏14相邻设置的凹部15 (请结合图3所示),且在垂直于X方向的第二方向(即Y方向)上,所述凹部15与端子槽道13相连通,而使凹槽131成倒置的“L”形,因此,在对接端子50继续沿凹槽131滑动的过程中,如果对接端子50产生偏斜,凹部15可收容该对接端子50,可防止具有弹性的对接端子50被隔栏14抬起而过度变形,从而有利于实现端子20与对接端子50 之间的接触稳定。所述隔栏14设有面向端子槽道13的凹陷部16,该凹陷部16在X方向上与端子的接触部21相对,即凹陷部位于隔栏14的中间部位,从而使得端子槽道13内的端子的接触部21的裸露面积增加,可为对接端子50提供更大的移动空间,也可防止对接端子 50被隔栏14抬起而过度变形,有利于端子20与对接端子50稳定接触。本实施方式中,在Y方向上,舌板部12的凹部15与端子槽道13内的端子20相邻, 且位于舌板部12上靠近基部11侧,即该凹部15与基部11相邻设置,结构较为简单且易于绝缘本体的成型。所述凹部15具有低于端子接触面212的底表面151,可简化绝缘本体10 的端子槽道13的结构,且可防止绝缘本体10的整体强度降低。在Y方向上,所述凹部15 位于舌板部12的两端,且与最靠近舌板部12两端边缘的至少两个相邻的端子槽道13相连通,可降低凹部15的设置对舌板部12与基部11连接处强度的影响。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数个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基部及自基部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舌板部,所述端子一端设有位于舌板部上的接触部,另一端设有延伸出绝缘本体外的焊接部,且绝缘本体具有收容端子的数个端子槽道及与端子槽道相邻设置的数个隔栏;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部在第一方向上具有与隔栏相邻设置的凹部,该凹部与端子槽道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栏设有面向端子槽道的凹陷部, 在第一方向上,凹陷部与端子的接触部相对。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的接触部具有接触面,且凹部具有低于端子接触面的底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所述舌板部的凹部位于舌板部上靠近基部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方向上,所述凹部位于舌板部的两端,且与最靠近舌板部两端边缘的两个端子槽道相通。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具有嵌入舌板部内的自由末端。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组装于绝缘本体上的遮蔽壳体,该遮蔽壳体环绕于舌板部四周且具有一对向外延伸设置的焊接片。
8.—种电连接器,包括端子模组,该端子模组具有绝缘本体及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数个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承接端子的舌板部,所述端子具有位于舌板部上的接触部,且舌板部设有收容端子的数个端子槽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部具有与端子槽道相连通的凹部,该凹部与端子槽道形成倒置的“L”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栏设有面向端子槽道的凹陷部, 凹陷部在第一方向上与端子的接触部相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与舌板部一体相连的基部,且所述凹部与基部相邻设置。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数个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基部及自基部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舌板部,所述端子一端设有位于舌板部上的接触部,另一端设有延伸出绝缘本体外的焊接部,且绝缘本体具有收容端子的数个端子槽道及与端子槽道相邻设置的数个隔栏,所述舌板部在第一方向上具有与隔栏相邻设置的凹部,该凹部与端子槽道相连通,有利于端子与对接端子的稳定接触。
文档编号H01R13/73GK201966398SQ20102061019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6日
发明者肖建平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