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91572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由多个电池盒构成一个模块的可充电电池。
背景技术
使用汽油、柴油等化石燃料的车辆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造成大气污染。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将可充放电的二次电池用作车辆动力源的技术受到广泛关注。由此,开发出仅以电池就能够运行的电动汽车(EV)、并用电池和现有发动机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等汽车,其中一部分现已实现商用化。二次电池作为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等的动力源,主要采用镍金属氢化物(Ni-MH)电池,最近也在尝试使用锂离子电池等。
由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等的动力源要求高功率、高容量,因此使用具有将多个小型二次电池(单元电池)采用串联和/或并联起来的结构的大中型电池组件,而且,大中型电池组件中的单元电池采用角型电池或者袋型电池,这些角型电池或者袋型电池通过高密度的层叠而能够缩小死区(Dead Space)大小。为了方便实现这些单元电池之间的机械紧固和电连接,通常使用能够安装一个或至少两个的单元电池的电池盒。即,对安装有单元电池的多个电池盒进行层叠并构成电池组件。通过层叠多个电池盒来形成的大中型电池组件,采用对各个电池盒进行层叠或者连接的多种方式,这种方式需要多种结构物,同时还需要很大工作量。因此,有必要简化由多个电池盒形成大中型电池组件的结构,同时实现多个电池盒之间的稳定层叠,有必要将多个电池盒构成一个模块进行管理,使得构成大中型电池组件的工作更加容易。并且,有必要对由这种多个电池盒生成的热量进行有效的冷却,进而提升电池盒的效率。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由多个电池盒构成一个模块的可充电电池。并且,提供一种通过有效冷却电池盒来提升电池盒的效率的电池。本发明的问题不限于以上提及的问题,通过以下记载内容能够得出的未提及的其他问题,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池包括电池盒模块,其由多个电池盒层叠而成,该电池盒用于生成电流,而且在该电池盒的一侧形成有开口状的多个贯通孔;组件支架,其支撑所述电池盒模块,使所述电池盒模块得以层叠;以及多个长螺栓,其插入至所述贯通孔并贯通各个所述电池盒,将所述电池盒模块固定在所述组件支架上。
其他实施例的具体事项包含于以下详细的说明及附图。根据本发明的电池,能够达到如下效果中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效果。第一、冷却板位于电池盒模块的侧面,从而能够有效冷却由电池盒生成的热量。第二、在电池盒的内部具有散热板,从而能够将由单元电池生成的热量迅速传递至冷却板。第三、散热板以包围单元电池的形式形成,从而使由单元电池生成的热量有效传递至冷却板。 第四、传热垫压缩设置于散热板和冷却板之间,从而使由散热板生成的热量有效传递至冷却板。第五、在组件支架具有冷却板安装部,从而能够将电池盒模块和冷却板紧固合一。第六、在通过长螺栓紧固电池盒模块和组件支架的状态下,位于电池盒模块的汇流条模块与组件支架相结合以构成一种各个结构实现牢固结合的一个子组件模块,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和较少的工作量制作用于构成大中型电池组件结构的一个单一模块。第七、由多个导向部支撑各个电池盒模块的一侧角部,从而使得安装于组件支架的电池盒模块得到组件支架的牢固支撑,并能够防止外部冲击或震动导致的各个电池盒模块的松动或者移动甚至破坏。第八、外周部的内侧面与电池盒模块的外周相接触,同多个导向部共同支撑电池盒模块的外周,使电池盒模块正确安装并固定于组件支架。第九、格子状的加强筋形成于中央部,由此增强中央部的支撑电池盒模块的刚性,从而防止电池盒模块的重量导致的组件支架的中央部受损。第十、借助分离导向部将各个电池盒模块安装于组件支架时,各个电池盒模块相互之间隔开配置,由此空气在电池盒模块之间形成的缝隙中流动,从而能够对由各个电池盒生成的热量进行空冷。第十一、桥接支架将层叠在最上层的各个电池盒固定为一体并使各个电池盒模块固定为一体,由此使安装于组件支架的各个电池盒模块连接为一体并进行紧固,将各个结构形成一个子组件模块,来提高生产率,同时缩减制作子组件模块时所需的工作量。第十二、桥接支架固定各个电池盒模块,保持在各个电池盒模块之间形成的缝隙,使得空气在缝隙内的流通,从而达到对各个电池盒的空冷效果。第十三、桥接支架将各个电池盒模块和汇流条模块结合为一体,由此使得安装于组件支架的整体电池盒模块和汇流条模块牢固固定,防止由外部冲击或震动导致的破损。第十四、通过将高压电流传递部安装于安装部,使得由安装部保护高压电流传递部免遭破坏,作业人员在制作子组件模块时,高压电流传递部外露于组件支架,从而防止连接汇流条模块的部分受损。第十五、在传感器组件与组件支架结合的状态下,由电池盒模块和汇流条模块构成一体化的子组件模块,通过将多个子组件模块层叠或者连接,以容易生成一个大中型电池组件。第十六、组件支架通过包含塑料材质而形成,能够对由高压电流传递部和/或汇流条模块生成的电流进行绝缘。本发明的效果不限于以上列举的效果,通过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内容能够得出的未提及的其他效果,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


图I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除去外壳的电池盒的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冷却板的剖视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盒相关分解立体图。图6至图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盒的单元电池的图。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表示电池结合状态的图。图12是图11所示的电池的背面立体图。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紧固有长螺栓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以及实现方法将通过附图和后述的详细实施例进ー步明确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提出的实施例,能够以相互不同的方式实现,本实施例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充分说明本发明的内容并向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准确告知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的范畴进行定义。说明书中的相同參照标记表示相同的结构要素。以下,将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并參照用于说明汽车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图I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池1000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池1000的分解立体图。參照图I至图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池1000包括电池盒模块10,其由多个电池盒100层叠而成,该电池盒100用于生成电流,而且在该电池盒的ー侧形成有开ロ状的多个贯通孔117 ;组件支架140,其支撑所述电池盒模块10,使所述电池盒模块10得以层叠;以及多个长螺栓150,其插入至所述贯通孔117并贯通各个所述电池盒100,将所述电池盒模块10固定在所述组件支架140上。电池盒模块10是由各个电池盒100合成的集合体。由各个电池盒100生成的电流作为驱动汽车的电流而启动。通过多个电池盒100层叠并形成一个电池盒模块10。各个电池盒100由生成电流的多个单元电池111以及收容多个单元电池111的外壳118构成。外壳118在内部形成收容空间,在外壳118的ー侧可形成后述的贯通孔117。多个单元电池111收容于外壳118,虽未在图I至图2示出,将在图3进行详述。电池盒模块10由各个电池盒100层叠形成。在电池盒100的ー侧形成有开ロ状的贯通孔117。贯通孔117可形成于电池盒100的包角或角部,并且可形成多个。各个电池盒100层叠并形成电池盒模块10吋,电池盒100的贯通孔117同轴排列。组件支架140形成电池1000的外观,组件支架140在电池盒模块10的下侧支撑电池盒模块10以使电池盒模块10得以层叠。并且,在根据实施例层叠的电池盒模块10的上部还可具有追加的组件支架盖160来形成ー个电池。长螺栓150插入至贯通孔117并贯通各个电池盒100。长螺栓150贯通电池盒100的同轴排列的贯通孔117,来将电池盒模块10固定至组件支架140。长螺栓150包括可通过贯穿贯通孔117将电池盒模块10紧固为一体的所有紧固单元。在组件支架140形成紧固部145以使得贯穿贯通孔117的长螺栓150得以紧固。根据不同实施例,紧固部145对应于长螺栓150的形状,以能够固定长螺栓150的形状形成。当长螺栓150紧固于紧固部145吋,由长螺栓150贯通的电池盒模块10固定至组件支架140并构成一体化,由此操作和更换变得容易。在电池盒模块10的侧面具有冷却板,该冷却板用于吸收从电池盒模块10传递的热量。冷却板120吸收从层叠的多个电池盒100传递的热量。冷却水在冷却板120流动而将从电池盒100传递的热量传递至外部。由于冷却水将热量排放至外部,因而电池盒100 的热量得以排放,防止由电池盒100生成的热量导致电池盒100使用寿命的缩短。在组件支架140形成冷却板安装部147以安装冷却板120。在组件支架140的一侧形成冷却板安装部147,使得冷却板120位于电池盒模块10的侧面。冷却板安装部147与向冷却板120传递热量的传热垫130相接触,传热垫130与后述的散热板113的热传递部115相接触。传热垫130与热传递部115相接触。热传递部115形成于后述的散热板113的一侦U。热传递部115可由热传递性优秀的材质以及平面形状形成,以通过传热垫130向冷却板120传递热量。对于传热垫130的结合关系将在后表面进行说明。电池盒模块10和冷却板120可通过传热垫130实现热传递。冷却板120通过螺栓紧固于电池盒模块10,并在热传递部115和冷却板120之间被压縮。通过这种压缩,使得热传递更加活跃。并且,根据不同实施例,可以不具有传热垫130,通过电池盒模块10和冷却板120的直接接触实现热传递。关于冷却板120的详细结构,将在图4中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除去外壳118的电池盒100的图。參照图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盒100由释放电流的多个单元电池111以及接收从单元电池111生成并传递的热量的散热板113构成。单元电池111是供应电流的最小単位。单元电池111包括生成电流的所有可充电及可放电的二次电池或者燃料电池。单元电池111通过多个层叠形成。多个单元电池111将电流供应至在ー侧形成的电极。根据优选实施例,优选地由两个单元电池111进行层叠,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散热板113接收从单元电池111生成并传递的热量。优选地散热板113由具有热传递性的金属材料形成,能够由铝或铜形成,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散热板113以包围单元电池111的形式形成,在散热板113的ー侧形成热传递部115以将热量传递至冷却板120。散热板113包围着单元电池111,能够有效地吸收由单元电池111生成的热量并将该热量传递至冷却板120。在散热板113的ー侧,可弯曲地形成与散热板113相同材质的热传递部115。热传递部115呈平面状并与传热垫130相接触。传热垫130与冷却板120相接触,并将热量传递至冷却板120。并且,根据不同实施例,可以不具有传热垫130,通过热传递部115和冷却板120的直接接触来实现热传递散热板113位于单元电池111的上侧及下侧。散热板113同时位于单元电池111的上侧及下侧,包围着单元电池111,根据优选实施例,当层叠两个单元电池111时,位于上侧的散热板113接收由上侧的单元电池111传递的热量。位于下侧的散热板113接收由下侧的单元电池111传递的热量。传热垫130位于散热板113和冷却板120之间,将上述热量从散热板113传递至冷却板120。传热垫130位于图I的冷却板120和电池盒模块10之间。传热垫130与电池盒模块10相接触,ー侧与位于电池盒100的散热板113的热传递部115相接触。另ー侧位于冷却板120,将从热传递部115接收的热量传递至冷却板120。传热垫130可由热传递性优秀的材质以及平面状形成。并且,在组件支架140可形成用于安装传热垫130的传热垫安装部(未图示),以在电池盒模块10中,传热垫130位于电池模块410的侧面。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冷却板120的剖视图。參照图4,在冷却板120形成有内部空的空洞123,在空洞123设置有形成通道的多个加强筋121。在冷却板120形成有内部空以使冷却水流动的空洞123。外部的冷却水通过冷却板120的空洞123流入冷却板120的内部,接收由电池盒100传递的热量。冷却水排放至外部并进行热交換,再次冷却至一定温度,返回至冷却板120。在冷却板120的空洞123设置有形成通道的多个加强筋121。通道使冷却水流入冷却板120的内部并流动,为了形成通道,设置有突出形成的多个加强筋121。加强筋121可形成使冷却水流动的各种形态的通道。加强筋121通过加大冷却板120内部的表面积,使得与冷却水的热交换更加活跃。并且,多个加强筋121支撑冷却板120的横方向,由此增强横方向上的耐久性。并且,多个加强筋121使得冷却水在空洞123中形成乱流,促进更好的热循环。冷却板120使用于将传递至冷却板120的热量向外部传递的冷却水通过。由上述加强筋121形成通道,使冷却水能够流动,并且,根据再ー个实施例,可使冷却水通过冷却板120。在冷却板的内部形成空的空洞123,在空洞123上分別形成挡板,冷却水通过各个挡板进行冷却。并且,也可以仅形成内部的空洞123,使冷却水通过,上述实施例并不限定本发明的实施例。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盒200相关分解立体图。參照图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盒200包括多个单元电池220、上侧内盒231-1、下侧内盒231-2、中心盒221及盖子241-1或241-2。多个单元电池220是单元电池的组合。单元电池作为镍金属氢化物(Ni-MH)电池或锂离子(Li-ion)电池,生成电流。多个单元电池220位于中心盒221。在多个单元电池220的上表面,上侧内盒231-1紧贴边缘,后述的上侧盖子241-1紧贴中间部分。在多个单元电池220的下表面,下侧内盒231-2紧贴边缘,后述的下侧盖子241-2紧贴中间部分。盖子241-1或241-2包括上侧盖子241_1和/或下侧盖子241_2,相当于其中的任意ー个。上侧盖子241-1位于电池盒200的上部,下侧盖子241-2位于电池盒200的下部。上侧盖子241-1与多个单元电池220的上表面相接触,释放由多个单元电池220生成的热量。优选地上侧盖子241-1由散热性优秀的铝材质形成。上侧盖子241-1和多个单元电池220之间具有上侧内盒231-1。
上侧内盒231-1与多个单元电池220的上表面边缘相接触。上侧内盒231_1通过使多个单元电池220的上表面边缘不直接接触上侧盖子241-1,达到绝缘效果。上侧内盒231-1通过支撑多个单元电池220的上表面边缘和上侧盖子241-1之间,保护多个单元电池220的上表面边缘。下侧盖子241-2的形成方式与上侧盖子241-1相同。当上侧盖子241_1直接与电池盒200的下部结合吋,成为下侧盖子241-2。由于上侧盖子241-1和下侧盖子241-2形成方式相同,各个电池盒200的外观也相同,不需要分别生产上侧盖子241-1和下侧盖子241-2,不仅节省制作费用,而且方便管理。下侧盖子241-2及下侧内盒231-2相关说明与上侧盖子241_1及上侧内盒231_1相关说明相同,在此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在上侧盖子241-1及下侧盖子241-2,设置有向外表面突出形成的凸起部241a和向外表面凹陷形成并可以结合凸起部241a的凹陷部241b。凸起部241a和凹陷部241b在层叠电池盒200时相互结合并进行定位。凸起部241a和凹陷部241b在上侧盖子241-1上表面的四个角部上对称地形成,使得电池盒200可以进行沿着相同方向层叠的顺方向层叠,也可以进行翻开层叠的逆方向层叠。S卩,上侧盖子241-1与下侧盖子241-2的形成方式相同,当上侧盖子241_1和下侧盖子241-2相向吋,凸起部241a和凹陷部241b在相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以能够相互结合。由于凸起部241a和凹陷部241b在相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在电池盒200结合并进行层叠时,层叠于最上层的电池盒200下侧盖子241-2与层叠于其正下端的电池盒200的上侧盖子241-1进行结合,凸起部241a和凹陷部241b操纵各个电池盒200相结合的位置。在上侧盖子241-1和下侧盖子241-2分别形成贯通孔241c。在电池盒200进行层叠并结合吋,贯通孔241c使后述的长螺栓400贯通。当上侧盖子241-1和下侧盖子241-2与中心盒221结合时,各个贯通孔241c重叠并形成ー个通道。在中心盒221具有多个单元电池220。上侧盖子241_1隔着上侧内盒231_1与中心盒221的上侧结合。下侧盖子241-2隔着下侧内盒231-2与中心盒221的下侧结合。各个结合可以通过粘接、螺栓结合及焊接等各种方式实现。在中心盒221具有间隔部224,该间隔部224用于支撑上侧内盒231_1和上侧盖子241-1以及下侧内盒231-2和下侧盖子241-2,并且在电池盒200层叠并结合时,后述的长螺栓400贯通该间隔部224。在中心盒221形成的侧面孔221b上,插入电池盒支撑部225。电池盒支撑部225通过支撑多个单元电池220的边缘之间进行保护。盖子前端223与中心盒221的前表面结合,盖子后端222与中心盒221的后表面结合,保护多个单元电池220的端子。图6至图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盒200的单元电池的图。參照图6至图9,优选地,多个单元电池220由包括第一单元电池220_1至第四单元电池220-4的四个单元电池构成。但根据单元电池的形态,可以具有更多的单元电池。第一单元电池220-1和第二单元电池220-2紧贴结合,第三单元电池220_3和第四单元电池220-4紧贴结合。在第二单元电池220-2和第三单元电池220-3之间形成间隙。第二单元电池220-2和第三单元电池220-3之间的间隙在中心盒221作用下形成。由于第ニ单元电池220-2和第三单元电池220-3之间存在间隙,能够应对单元电池在充放电时的膨胀。在第二单元电池220-2和第三单元电池220-3之间的间隙,可以插入热传感器(未图示)。第一单元电池密封部220-la作为对第一单元电池220_1的边缘进行密封的部分,当撕裂或破碎时,由于漏液将导致触电。因此,为了保护并实现第一单元电池密封部220-la的绝缘,第一单元电池密封部220-la紧贴于上侧内盒231-1。第一单元电池密封部220-la和第二单元电池密封部220_2a之间,插入电池盒支 撑部225来支撑并保护各个密封部,实现绝缘效果。尤其,电池盒支撑部225能够防止当垂直竖立电池盒200时由于第一单元电池密封部220-la和第二单元电池密封部220_2a在自重作用下可能下垂并接触上侧内盒231-1而因车辆的振动等而撕裂或破碎等损坏造成的漏液导致触电的情況。在多个单元电池220具有阳并行电极端子217、阴并行电极端子219、阴并行电极213、阳并行电极214及串行电极215。阳并行电极端子217将第一单元电池220-1和第二单元电池220_2并联,来形成多个单元电池220的阳极。阳并行电极端子217配置于多个单元电池220 —侧。阴并行电极端子219将第三単元电池220-3和第四单元电池220-4并联,来形成多个单元电池220的阴极。阴并行电极端子219配置于多个单元电池220 —侧并与阳并行电极端子217对齐。阴并行电极213将第一单元电池220-1和第二单元电池220_2并联,阳并行电极214将第三单元电池220-3和第四单元电池220-4并联,由串行电极215连接阴并行电极213和阳并行电极214。第一单元电池220-1和第二单元电池220-2并联,第三单元电池220_3和第四单元电池220-4并联,两组再次串联连接。多个单元电池220以2并联-2串联结构进行连接。但根据必要的电压和容量,可以变更连接结构。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池2000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表示电池2000结合状态的图,图12是图11所示的电池2000的背面立体图。參照图10至图1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池2000包括电池盒200,其由生成电流并在ー侧形成有开ロ状的多个贯通孔;电池盒模块20,其由多个电池盒200层叠形成;汇流条模块(bus-bar module) 500,其位于电池盒模块20的一侧并连接各个电池盒200 ;组件支架300,其与汇流条模块500相结合,电池盒模块20安装于该组件支架300,在该组件支架300形成有支撑电池盒模块20的多个导向部320 ;以及多个长螺栓400,其插入至各个贯通孔241c贯穿各个电池盒200并紧固至组件支架300。如上所述,电池盒200通过包含生成电流的多个单元电池220构成。在电池盒200的上侧盖子241-1和下侧盖子241-2形成有多个贯通孔241c。优选地,贯通孔241c形成于电池盒200的角部部分,但贯通孔241c的位置并不限定于此。上述阳并行电极端子217和/或阴并行电极端子219外露于各个电池盒200的一侦U。阳并行电极端子217和/或阴并行电极端子219与后述的汇流条模块500相结合。各个电池盒200由多个层叠形成一个电池盒模块20。电池盒模块20可以以各个电池盒200竖直和/或水平层叠的形态构成。电池盒模块20可由至少两个电池盒200层叠形成,在图10以下的内容中,以四个电池盒200层叠形成为例进行说明,但电池盒200的个数并不限定于此。电池盒模块2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的多个,根据不同实施例,可进行竖直和/或水平配置。在以下内容中,以两个电池盒模块20并列配置于相同平面为例进行说明,但电池盒模块20的配置并不限定于此。汇流条模块500与多个电池盒模块20相结合而将各个电池盒200电连接。具体而言,汇流条模块500包括汇流条520,其将形成多个电池盒模块20的各个电池盒200电连接;汇流条板510,在该汇流条板510形成有收容汇流条的汇流条收容槽513 ;以及盖板530,与汇流条板510相结合并遮盖收容于汇流条收容槽513的汇流条520。汇流条板510的一侧面与多个电池盒模块20相接。在汇流条板510形成多个端子开ロ部511以使汇流条520与位于各个电池盒200的阳并行电极端子217和/或阴并行电极端子219相接触。由阳并行电极端子217和/或阴并行电极端子219紧固于各个端子开ロ部511,汇流条520分别与这些端子接触并对各个电池盒200进行并联和/或串联。汇流条板510可以由绝缘体形成,以防止与各个电池盒200的电短路。收容汇流条520的汇流条收容槽513形成于汇流条板510或盖板530中的任意一个,在以下内容中,以汇流条收容槽513形成于汇流条板510为例进行说明,但根据不同实施例,汇流条收容槽513可以形成于盖板530。汇流条收容槽513凹陷地形成以收容汇流条520,并对应汇流条520的形状而形成。汇流条520收容并固定在汇流条收容槽513。汇流条520与紧固于汇流条板510的端子开ロ部511的阳并行电极端子217和/或阴并行电极端子219相接触,来将各个电池盒200并联和/或串联。盖板530对应汇流条板510而形成,遮盖汇流条520以防止汇流条520外露。盖板530将汇流条板510和汇流条520同时遮盖防止有电流流动的汇流条520外露,并且盖板530由绝缘体形成以避免作业人员触到汇流条520中的电流。组件支架300与汇流条模块500相结合。具体而言,突出形成于组件支架300的一侧的结合突起340与凹陷地形成于汇流条模块500的ー侧的结合槽550结合,由此固定组件支架300和汇流条模块500。结合槽550形成于汇流条模块500的ー侧,结合突起340对应结合槽550的形成位置而形成。结合槽550与结合突起340结合的方法有焊接、粘接、粘贴、通过紧固単元的紧固等,可以适用各种实施例。在组件支架300安装有多个电池盒模块20。在组件支架300突出形成用于支撑各个电池组件模块的多个导向部320。多个导向部320沿着组件支架300的外周形成。在以下内容中,以多个导向部320形成于组件支架300外周的角部部分为例进行说明,但导向部320的形成位置并不限定于此。
组件支架300包括塑料材质而形成。当电池盒模块20安装于组件支架300吋,为了方便将组件支架300形状制作成与电池盒模块20的形状对应,包含塑料材质而形成。各个导向部320形成于组件支架300的角部部分,对安装于组件支架300的电池盒模块20的ー侧角部进行支撑。并且,多个导向部320可以弯曲形成,以能够包围电池盒模块20的角部部分。通过由多个导向部320支撑各个电池盒模块20的ー侧角部,使得安装于组件支架300的电池盒模块20在导向部320作用下得到紧固的支撑。如上所述,由于多个导向部320支撑各个电池盒模块20,从而能够防止由于受到外部冲击或震动导致各个电池盒模块20破损的现象。组件支架300可区分为有各个电池盒模块20安装并接触的中央部330以及沿着中央部330的外周没有安装电池盒模块20的外周部320。外周部320上可以形成上述多个导向部320。外周部320比中央部330更突出,当电池盒模块20安装于中央部330时,沿着外周部320的内侧面接触电池盒模块20的外周,并支撑电池盒模块20。以地面为准,外周部比中央部330向上侧更突出形成,由此,当电池盒模块20安装于中央部330时,适当地遮盖电池盒200的外周。外周部320其内侧面接触电池盒模块20的外周,同多个导向部320共同支撑电池盒模块20的外周,使得电池盒模块20正确安装并固定于组件支架300。在中央部330形成格子状的加强筋,用于增强当电池盒模块20安装于中央部330时中央部330支撑电池盒模块20的刚性。中央部330是在安装电池盒模块20时用于支撑重量大的电池盒模块20的部分,为了支撑电池盒模块20,需要较高的刚性。为了实现这种高刚性,在中央部330形成格子状的加强筋。格子状的加强筋可形成于安装电池盒200的中央部330的一部分,加强筋支撑电池盒模块20的支撑点的高度与中央部330的高度相同。这种情况下,以中央部330的平面为准,加强筋部分凹陷地形成。由于格子状的加强筋形成于中央部330,使中央部330支撑电池盒模块20的刚性变大,从而防止由电池盒模块20的重量导致的组件支架300的中央部330的破损。在组件支架300的中央形成突出形成的分离导向部350。当安装于组件支架300的配置于相同平面上的两个电池盒模块20之间称为组件支架300的中央线时,分离导向部350突出形成于该中央线。分离导向部350是用于区分各个电池盒模块20的安装位置,分离导向部350配置于各个电池盒模块20之间,将各个电池盒模块20隔开。 通过分离导向部350对各个电池盒模块20进行隔开配置,使空气在电池盒模块20之间形成的缝隙中得以流通,对各个电池盒200生成的热量进行空冷。长螺栓400插入至贯通孔241c。当各个电池盒200层叠形成一个电池盒模块20时,在各个电池盒200形成的贯通孔241c重叠并使长螺栓400贯穿其中。长螺栓400插入至在各个电池盒200形成的贯通孔241c,贯穿多个电池盒200整体。此时,能够贯穿位于电池盒200内部的间隔部224。长螺栓400以贯穿一个电池盒模块20的长度形成,使各个电池盒模块20紧固于组件支架300。通过长螺栓400紧固电池盒模块20和组件支架300的状态下,位于电池盒模块20的汇流条模块500与组件支架300相结合,构成ー个各个结构之间实现紧固结合的ー个电池2000,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和较少的工作量制作大中型电池组件结构中的ー个单ー模块。在配置于相同平面的电池盒模块20的最上层进行层叠的各个电池盒200之间还具有用于固定各个电池盒200的桥接支架600。桥接支架600的ー侧与层叠于ー个电池盒模块20的最上层的电池盒200结合。桥接支架600的另ー侧与层叠于另ー个电池盒模块 20的最上层的电池盒200结合。在这里,最上层是指以接触组件支架300的电池盒200作为最底层,距离组件支架300最远的电池盒200所在的层。桥接支架600与各个电池盒模块20中层叠于最上层的电池盒200分别连接。桥接支架600将层叠于最上层的各个电池盒200固定为一体,使各个电池盒模块20固定为一体化。当桥接支架600与电池盒200结合时,在桥接支架600上形成有与形成于电池盒200的贯通孔241重叠的开口部(未图示),开口部和贯通孔241c重叠的状态下,长螺栓400贯穿开口部和贯通孔241c并紧固于组件支架300。在桥接支架600的一侧形成的开口部和在层叠于一个电池盒模块20的最上层的电池盒200形成的贯通孔241c重叠的状态下,一个长螺栓400得以紧固,使得一个电池盒模块20安装并固定于组件支架300。并且,在层叠于另一个电池盒模块20的最上层的电池盒200形成的贯通孔241c与在桥接支架600的另一侧形成的开口部重叠的状态下,由螺栓 400贯穿其中,使得另一个电池盒模块20安装并固定于组件支架300。由于桥接支架600将两个电池盒模块20连接为一体,安装于组件支架300的各个电池盒模块20连接为一体,实现进一步的紧固,各个结构形成一个电池2000,不仅提高了生产率,而且也减少了制作电池2000的工作量。并且,桥接支架600通过固定各个电池盒模块20并保持各个电池盒模块20之间的缝隙,确保空气在缝隙中的流动,使各个电池盒200得以空冷。在汇流条模块500的一侧突出形成结合桥接支架600的突起部540。突起部540与桥接支架600的一侧结合,固定汇流条模块500和桥接支架600。 在桥接支架600的一侧可形成弯曲的钩部620,在突起部540可凹陷地形成钩收容部(未图示)以收容并结合钩部620。桥接支架600在通过结合在配置于相同平面上的各个电池盒模块20的最上层层叠的各个电池盒200来将各个电池盒模块20结合为一体的状态下,与汇流条模块500的突起部540相结合。即,桥接支架600的钩部620与汇流条模块500的突起部540结合,结合为一体的电池盒模块20和汇流条模块500结合。桥接支架600将各个电池盒模块20和汇流条模块500结合为一体,使得安装于组件支架300的整体电池盒模块20和汇流条模块500牢固地固定,从而能够应对外部的冲击
或震动。汇流条模块500还具有将由电池盒模块20生成的电流传递至外部的高压电流传递部560。高压电流传递部560是通过由多个汇流条连接并形成一个阴极部和一个阳极部将由各个电池盒200生成的电流输出至外部的部分,高压电流传递部560位于汇流条模块500。高压电流传递部560位于汇流条模块500的一侧,具有多个而分别形成阴极部和阳极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以汇流条模块500和组件支架300之间具有两个高压电流传递部560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在组件支架300的一侧凹陷地形成用于安装高压电流传递部560的安装部360。安装部360形成于组件支架300的外周部320中的一侧,与高压电流传递部560的个数对应地形成。在安装部360安装高压电流传递部560以保护高压电流传递部560免遭破坏。若将高压电流传递部560安装于安装部360,在作业人员制作电池2000时,能够防止由于高压电流传递部560外露导致与汇流条模块500相连接的部分破损。
并且,由于组件支架300包含塑料材质而形成,能够对由高压电流传递部560和/或汇流条模块500生成的电流进行绝缘。组件支架300还具有与电池盒模块20相结合并测量各个电池盒200的电流和温度的传感器组件700。位于传感器组件700的各个连接器(未图示)与形成各个电池盒模块20的各个电池盒200相结合,在一个电池盒模块20连接一个连接器组。传感器组件700测量各个电池盒200的电流和温度,将测量数据发送至外部,提供各个电池盒200的异常与否、过热与否等信息。传感器组件700在与各个电池盒模块20相结合的状态下,与组件支架300结合。在组件支架300可以形成紧固孔(未 图示)以结合传感器组件700,在传感器组件700也可以具有紧固部件以紧固至紧固孔。紧固部件通过螺钉等紧固单元紧固至紧固孔,由此传感器组件700与组件支架300结合,从而防止传感器组件700从各个电池盒200脱离。如上所述,传感器组件700与组件支架300结合的状态下,电池盒模块20和汇流条520构成一体化的电池2000,通过层叠或连接多个电池2000,容易生成一个大中型的电池组件。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长螺栓400紧固部分的剖视图。参照图13,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长螺栓400,沿着头部410的外周凹陷地形成槽420。长螺栓400紧固至贯通孔241c,作为剩余部分的头部410向电池盒模块20的外部露出。在头部410的外周,凹陷地形成有槽420。槽420可以沿着头部410的外周适当地向内侧凹陷地形成。移送用夹具J可紧固于槽420。移送用夹具J紧固于长螺栓400并将已组装完的电池2000移送时,紧固于在各个长螺栓400的头部410形成的槽420。在头部420形成的槽420可形成为与外部的移送用夹具J的形状对应。当移送已组装完的电池2000时,借助在头部410形成的槽420,利用外部的移送用夹具J,能够容易进行电池2000的移送。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特定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书中提出的本发明的要旨范围内,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进行各种变形,这种变形实施例均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或前景。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盒模块,其由多个电池盒层叠而成,该电池盒用于生成电流,而且在该电池盒的ー侧形成有开ロ状的多个贯通孔; 组件支架,其支撑所述电池盒模块,使所述电池盒模块得以层叠;以及 多个长螺栓,其插入至所述贯通孔并贯通各个所述电池盒,将所述电池盒模块固定在所述组件支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盒包括用于生成电流的多个单元电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板,该冷却板位于所述电池盒模块的侧面,用于吸收从所述电池盒模块传递来的热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干, 所述电池盒包括 用于生成电流的多个单元电池;以及 散热板,其位于所述单元电池的ー侧,用于接收从所述单元电池生成并传递来的热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以包围所述单元电池的方式形成,在所述散热板的ー侧形成有热传递部,从而能够将热量传递至所述冷却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位于所述单元电池的上侧及下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热垫,该传热垫位于所述散热板和所述冷却板之间,用于从所述散热板向所述冷却板传递所述热量。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干, 所述冷却板上形成有内部空的空洞, 所述空洞设置有用于形成通道的多个加强筋。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形成为能够使将传递至所述冷却板的所述热量传递至外部的冷却水通过。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支架上形成有冷却板安装部,用于安装所述冷却板。
11.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汇流条模块,该汇流条模块位于所述电池盒模块的ー侧,用于连接各个所述电池盒。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支架与所述汇流条模块相结合,所述电池盒模块安装于该组件支架。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组件支架上形成有用于支撑所述电池盒模块的多个导向部。
1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组件支架上还具有与所述电池盒模块相结合并用于测量各个所述电池盒的电流和温度的传感器组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向部形成于所述组件支架的角部,用干支撑所述电池盒模块的一侧角部。
1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支架的外周部比中央部更突出,当所述电池盒模块安装于所述中央部时,所述外周部的内侧面与所述电池盒模块的外周相接触来支撑所述电池盒模块。
1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组件支架的中央部形成有格子状的加强筋,用于增强当所述电池盒模块安装于所述中央部时所述中央部支撑所述电池盒模块的刚性。
1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干, 至少两个所述电池盒模块配置于相同平面上, 在配置于相同平面上的所述电池盒模块的最上层所层叠的各个电池盒之间,还具有用于固定各个所述电池盒的桥接支架。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干, 还包括汇流条模块,该汇流条模块位于所述电池盒模块的ー侧,用于连接各个所述电池盒,在该汇流条模块的ー侧突出形成有与所述桥接支架相结合的突起部, 所述桥接支架与在配置于相同平面上的所述电池盒模块的最上层所层叠的各个电池盒及所述突起部相结合,来固定所述电池盒模块和所述汇流条模块。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干, 在所述桥接支架形成有开ロ部,当所述电池盒和所述桥接支架相结合时,该开ロ部与所述贯通孔相重叠, 所述长螺栓贯通所述开ロ部和所述贯通孔来紧固于所述组件支架上。
21.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干, 在所述汇流条模块的一侧凹陷形成有结合槽, 所述结合槽与在所述组件支架的ー侧突出形成的结合突起相结合。
2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组件支架的中央设置有突出形成的分离导向部,当将所述至少两个电池盒模块配置于相同平面上并安装于所述组件支架时,所述分离导向部位于所述各个电池盒模块之间,从而使各个所述电池盒模块隔开。
2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干, 在所述汇流条模块上还具有用于将由所述电池盒模块生成的电流传递至外部的高压电流传递部, 在所述组件支架的一侧凹陷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高压电流传递部的安装部。
2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干, 所述汇流条模块包括 汇流条,其将各个所述电池盒电连接; 汇流条板,在该汇流条板形成有用于收容所述汇流条的汇流条收容槽;以及 盖板,与所述汇流条板相结合,用于遮盖收容于所述汇流条收容槽的所述汇流条。
全文摘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括电池盒模块,其由多个电池盒层叠而成,该电池盒用于生成电流,而且在该电池盒的一侧形成有开口状的多个贯通孔;组件支架,其支撑所述电池盒模块,使所述电池盒模块得以层叠;以及多个长螺栓,其插入至所述贯通孔并贯通各个所述电池盒,将所述电池盒模块固定在所述组件支架上。
文档编号H01M2/22GK102630352SQ201080053747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7日
发明者张泰永, 彩丞烨, 林东勳, 黃宰澈 申请人:株式会社V-En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