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座椅开关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92372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座椅开关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下文总体上涉及电气开关并且具体应用于汽车开关中。
背景技术
电气开关通常用于汽车应用中,以控制汽车中的特征,例如电动车窗、座椅调节、门锁等。通常,为了向开关提供触感,常常使用弾性可坍缩的圆顶,这些圆顶借助致动旋钮的运动或旋钮结合柱塞或连杆机构的运动被致动。弾性体圆顶可能易于过早损坏或者在不能避免或至少最小化由作用在圆顶上的非垂直力引起的剪切力的情况下具有減少的寿命。因此,重要的是当使用这种圆顶时要考虑电气开关中的动作力。在汽车应用中,许多开关是多功能的,并且这些功能之间的区别通常也是重要的。除了这些顾虑之外,可用于开关的部件的空间可能受限制,且因此通常期望的是低轮廓以及具有更少的部件。因此,下文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顾虑。

发明内容
在ー个方面,提供ー种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包括:壳体;弾性体垫,所述弹性体垫由所述壳体支承,以覆盖在包括多个下触点的电路板下面,所述弾性体垫包括与所述下触点中的相应的下触点对齐的多个可坍缩圆顶,所述圆顶每个都包括上触点,当所述圆顶坍缩时所述上触点接合相应的下触点;ー个或多个桥式致动器,每个桥式致动器都由所述壳体支承在所述弾性体垫和支承表面之间,每个致动器都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每端都与所述多个圆顶的ー个圆顶对齐并且具有向上指向的突起,所述突起延伸通过所述支承表面中的相应孔;一个或多个致动器板,所述致动器板被支承在所述支承表面的顶上,每个致动器板都具有斜面,所述斜面形成在所述致动器板的下侧并且与相邻的每个向上指向的突起对齐,使得所述致动器板在所述支承表面上的滑动运动将所述斜面与所述突起接合,以使得所述突起沿朝向相应下面的圆顶的向下方向运动从而致动相应开关。在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致动ー对下面的弾性体圆顶的桥式致动器,所述桥式致动器构造成由壳体支承在所述弾性体圆顶与支承表面之间,所述致动器具有第一端和第ニ端,每端都与该对下面的弾性体圆顶中的相应ー个对齐并且具有向上指向的突起,所述向上指向的突起尺寸确定成延伸穿过所述支承表面中的相应孔。在又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操作开关组件上的一个或多个开关的致动器旋钮,所述致动器旋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接口和端部开ロ的腔,所述接ロ用于将所述旋钮连接到所述开关组件;子组件,所述子组件整体形成到所述腔中,所述子组件包括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枢转的第二旋钮,所述第二旋钮包括致动部,所述致动部用于在所述第二旋钮运动时接合所述腔中的微开关,所述子组件还包括弹性体垫,所述弹性体垫被插设在所述第二旋钮和所述壳体之间,以提供触感以及弹性预加载。
在又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致动多个开关的致动器组件,所述组件包括:基座;从所述基座延伸的直立柱,所述柱包括球形远端以及带槽部,所述带槽部与所述旋钮的运动方向对应,所述旋钮对应于所述多个开关中的一个;摆杆旋钮,所述摆杆旋钮由所述柱借助一组叉支承,所述叉尺寸确定成接收所述柱的所述球形远端并且允许所述旋钮相对于所述基座进行多方向运动,所述叉还尺寸确定成延伸到相应带槽部中,以限制所述旋钮绕由所述柱限定的轴线的旋转,所述旋钮还包括用于每个开关的致动足部,所述致动足部关于所述旋钮定位,使得每个足部都与由所述基座支承的开关构件对齐,使得所述旋钮沿与所述足部中的一个对应的方向的运动致动相应的开关。


现将仅以示例的方式结合附图来描述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图1是电动汽车座椅的示意图2是单独的电动座椅开关组件的立体图3是图2所示的座椅开关组件的分解立体图4是在壳体被移除的情况下来自图2的组件的三个单独开关组件的立体图5是从图4所示的滑块元件的下侧观看的立体图6是图5的立体图的分解型式视图7A是处于静止位置的滑动旋钮开关组件的分层正视图7B是处于致动位置的图7A的滑动旋钮开关组件的分层正视图8A是图7A所示的部分A的放大剖面图8B是图7B所示的部分B的放大剖面图9是内开关锁定特征的示意图10是一对桥式致动器的一系列视图11是示出与使用图7A和7B所示的滑动旋钮开关组件相关联的力的示意图12是与使用图7A和7B所示的滑动旋钮开关组件相关联的力对比位移曲线;
图13是示出摆杆式开关组件中的桥式致动器的使用的立体图14是与由图13的摆杆式开关组件提供的预张力相关联的力对比位移曲线;
图15是示出桥式致动器在另一摆杆式开关组件中的又一使用的立体图16A是具有一体的靠背旋钮子组件的斜倚旋钮组件的立体图,其中摆杆旋钮被移除;
图16B是包括摆杆旋钮的图16A的立体图的分解型式;
图17是4向腰部旋钮组件的立体图18A是单独的腰部旋钮的立体图,示出了用于腰部旋钮的阴连接器;
图18B是示出了腰部旋钮的其他细节的立体图;以及
图18C是示出了用于腰部旋钮的阳连接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转到附图,图1示出了电动汽车座椅2的示意图。座椅2包括座部4、靠背6和头枕8,它们都由电动座椅开关组件10上的一个或多个开关旋钮控制。如从图1能够看到的,开关组件10尤其使座部4能够上/下以及前/后运动、靠背6能够旋转、靠背6能够腰部调节、以及头枕8能够倾斜运动,如由箭头所示。
开关组件10的一个示例的外部在图2中被示出。开关组件10包括护罩或外壳体12,该护罩或外壳体封装开关组件10的各种部件并且尺寸确定并构造成能够附接到座部4的外部。壳体12支承或以其他方式限定许多功能按钮或“旋钮”的位置,该功能按钮或“旋钮”控制座椅2的构造,例如那些在图1中示出的。座部深度旋钮14被用于控制座部4的长度。座部功能旋钮16被用于控制座部角度(倾斜最左端)、座部的水平位置(向前或向后滑动)、以及座部的竖直位置(倾斜最右端)。如将在下文描述的,斜倚旋钮18是开关子组件的一部分,该斜倚旋钮被用于调节头枕8的高度(竖直地滑动)、调节靠背6的斜倚角度(倾斜最上端)。弯曲靠背按钮19被结合到斜倚旋钮18中并且被用来操作用于靠背6的折叠动作。腰部旋钮20被用于提供靠背6的腰部部件7的4向调节,并且摆杆按钮22被用于使得能够调节靠背6的宽度。一系列成角度的摆杆按钮24也是已知的,其能够用于其他特征,例如按摩和存储功能。
在图3中示出了开关组件10的分解图,其示出了由壳体12封装的各个部件的细节。背板52提供对组件10内的各个层的支承并且能够利用一系列紧固件54 (例如,螺钉)紧固到壳体12。背板52支承印刷电路板(PCB)50,该PCB继而支承叠置的弹性体层46 (在下文中称为e_垫(e-pad))。e_垫46自身包括一系列弹性体圆顶48,这些弹性体圆顶构造成与PCB 50上的下面的电路触点对齐,以实现电连接并且致动开关以执行相应的功能,在该示例中用于调节座椅2。内部支承件38覆盖e-垫46并且提供在该内部支承件的上表面上滑动的一组叠置致动器板26、28、30与e-垫46之间的分离。虽然在图3中未示出,如在下文将更详细说明的,支承件38包括一系列柱56,这些柱从支承件38的下侧向下延伸并且终止靠到e-垫46上。柱56在各种桥式致动器42、44的组件中引导并且包括中空的开口芯以便容纳柱塞组件32,如在下文将说明的。
在图3中,具有相对较低轮廓的桥式致动器用附图标记42表示并且在下文中能够被称为第一致动器42。具有相对较高轮廓并且在该图中大体上与第一致动器42垂直地对齐(以使得第一致动器42能够被堆叠在其上,如图10所示)的桥式致动器用附图标记44表示并且在下文中被称为第二致动器44。
支承件38包括一系列孔40,每个孔都与在致动器42、44的每端处的突起60对齐。如上所述,支承件38包括上表面,该上表面提供用于致动器板26、28、30的滑动表面。第一致动器板26大致与座部深度旋钮14对齐并且由该座部深度旋钮操作,第二致动器板28大致与座部功能旋钮16对齐并且由该座部功能旋钮操作,第三致动器板30与斜倚旋钮18大致对齐并且由该斜倚旋钮操作。因此,能够理解的是,壳体12包括这样的孔,这些孔使得致动器板26、28、30能够突出到壳体12之外以分别被紧固到相应的旋钮14、16、18。柱塞组件32被用于预加载并且向致动器板26、28、30提供回复力。每个柱塞组件32都包括柱塞元件34和弹簧36,该弹簧将柱塞元件34偏压在致动器板26、28、30上。柱56容纳弹簧36并且使得柱塞元件34能够在其中滑动。
e-垫46及其圆顶48预加载致动器42、44,以减少部件的卡嗒声。在图4至图6中示出了 e-垫46、圆顶48、致动器42、44、致动器板26、28、30以及相应的旋钮14、16、18。在图4中可以看出,通过移动旋钮14、16、18,致动器板26、28、30中所附接的一个在大致平行于壳体12的平面内相应地滑动。如从图5中能够看到的,每个致动器板26、28、30的下侧都包括一个或多个斜面35,这些斜面与穿过孔40的突起60对齐,以将致动器板26、28、30在一个平面内的运动转换为突起60和因而致动器42、44在与致动器板26、28、30在其中运动的平面大致垂直的另一平面内的运动。为了便于说明,在下文中,限定致动器板26、28、30的运动的平面将被称为用于水平运动的水平平面,而与该水平平面垂直的平面将被称为用于竖直运动的竖直平面。因此,回到图4,能够理解的是,在该示例中,旋钮14、16、18的水平运动引起所附接的致动器板26、28、30的相应水平运动,并且斜面35通过当其在突起60上滑动时接合该突起60而将该水平运动转换为致动器42、44的竖直运动。
图5和图6还示出了柱塞组件32以及致动器板26、28、30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可以看出,致动器板26、28、30都包括用于接合相应旋钮14、16、18的相应直立柱23、27、31,并且致动器板26、28、30都包括用于在支承件38的滑动表面上滑动的相应基座25、29、33。如从图6中最佳地所示,每个基座25、29、33都包括用于每个柱塞组件32的凹槽58。弹簧36被容纳在柱56内并且柱塞元件34靠在凹槽58以向相应致动器板26、28、30提供回复力。在该示例中,凹槽58是凹入的,从而提供锥形或弯曲斜面,并且柱塞元件34包括凸起末端,以允许致动器板26、28、30运动,该致动器板26、28、30的运动对于使斜面35与相应突起60接合而言是必要的。
图7A和图7B示出了单独的座部功能旋钮16,以进一步描述用于提供座部角度、座部长度和座部上/下功能的开关组件10的部件的分层。在如图7A和图7B所示的示例中,座部功能旋钮16在图7A中静止,并且在图7B中沿一个方向(向前方向)致动座部长度功能。如从图7A和图7B能够看到的,柱56提供支承件38和e_垫46之间的分离,并且穿过桥式致动器42的中心孔64 (还可见图10)。虽然柱56总体上引导致动器42,但是要注意的是,中心孔64总体上比柱56更大,以允许致动器42以“跷跷板”方式倾斜。由此,虽然柱56借助将致动器42总体上与支承件38中的孔40以及下面的圆顶48对齐而有利于组装致动器42,但一旦开关组件10被组装(例如,如图7A和图7B所示),致动器42的操作就不依赖于柱56,相反这种操作由孔40和圆顶48引导。
图8A和图8B分别是图7A和图7B所示的部分A和B的放大型式。在图8A中,能够理解的是,在静止时,致动器42由下面的圆顶48 (为了简化,在图8A中示出了一个)预加载,以由此使得突起60延伸穿过孔40并且被暴露到由支承件38提供的滑动表面上方。斜面35定位成邻近于突起60,而是与该突起具有一定距离,该距离对应于座部功能旋钮16沿相应方向所期望行进的量。如图8A中最佳地所示的是成角度表面63与突起60相对,该成角度表面63用于与下面的圆顶48的顶面49相互作用。在该不例中,相对于圆顶48的顶面49的角度用Θ表示。可理解的是,根据成角度表面63在致动器42的运动期间所转过的角度来选择Θ。如图8B中最佳地所示,成角度表面63有利于在接触点处其与圆顶48的顶面49之间的大致平行的相互作用,以减少圆顶48上的剪切力,从而延长圆顶48的寿命。图8B还示出了,基座29沿支承件38的上表面的运动使得斜面35与突起60接合,从而迫使致动器42朝向e-垫46倾斜,使得成角度表面63在其大致平行于上表面49或者与其在位于突起60下面的桥部62的下侧不成角度的情况相比至少更平行于上表面49时接合该上表面49。还能够理解的是,如图7B中所示,由于致动器42被松散地装配在柱56上并且致动器42被支承在圆顶48和支承件38之间,因此与固定支点相比,对于致动器旋钮16的相同水平位移,需要致动器42在一端处的位移的大约一半。换句话说,“跷跷板”构造改变了致动器42的支点,以确保在不致动在另一端的圆顶48的情况下仅在与旋钮16的行进方向相对应的一端处的圆顶48被致动。已经发现旋钮16的2.5mm行程能够转换为桥式致动器42的1.2mm行程,且因此圆顶48接近该触点。能够理解的是,旋钮16沿另一方向的运动将使得在基座29的下侧中形成的不同斜面35与用于不同致动器42、44的不同突起60接合。
图10示出了分离的在一起的第一致动器42和第二致动器44,以示出相对轮廓如何在组装期间通过使中心孔64在到柱56上方滑动来使得不止一个致动器42、44 “堆叠”在具体的柱56上方。因此能够理解的是,柱56有利于这样地组装致动器42、44,不仅将突起60与相应孔40对齐,而且将第一致动器42相对于第二致动器44对齐。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改变桥部62的相对轮廓,能够堆叠不止两个致动器42、44。致动器42、44在柱56上方的松配合还使得能够提供不同的开关构造,而不需要对壳体12进行大修改。例如,在一个应用中,沿四个方向移动的旋钮能够使用第一致动器42和第二致动器44两者,而在另一应用中,仅需要两个方向的旋钮能够仅简单地使用第一致动器42。然而将理解的是,所需进行的唯一变化是省除或添加第二致动器44。这有利于用于不同模型的公共设计平台。
如上所述,座部功能旋钮16提供包括六个(6个)运动方向的3个功能。为了防止在同一时间同时激活两个功能,致动器板26的基座29能够包括一对延伸部102,该对延伸部与在壳体12的下侧13上的相应t形槽66、68相互作用,如图9所示。能够看出,在每一端,竖直取向(相对于附图)的槽66a、68a相对于竖直成角度,使得两个延伸部102不能够同时在竖直槽66a、68a中运动,因此防止同时激活座部角度和座部上/下功能。当座部长度功能被使用时,水平槽66b、68b也禁止关于每端的上或下或者倾斜运动,这是因为延伸部102用水平槽66b、68b来约束。能够理解的是,能够通过包括相应延伸部和槽(未示出)来向其他旋钮14和18提供类似锁定特征。
图11示出了由弹簧加载的柱塞元件34引起的被包括在限定用于旋钮16的触觉曲线中的力。在图11中,Fs是弹簧弹力,P是将柱塞元件34在凹槽58的倾斜表面上向上运动的最小力。当柱塞元件34被竖直地引导(S卩,约束)时,通过水平地移动凹槽58 (BP,借助旋钮16的水平运动)来考虑等同的情况。Ff是柱塞元件34的末端与凹槽表面之间的摩擦力,Π是柱塞元件34与柱56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并且f2是致动器板基座29与壳体12的下表面13之间的摩擦力。Fko是施加到旋钮16上以便起动柱塞元件的相对运动的力。在图11中示出的方程将这些力建模以确定力Fko,如所示的。
通过使用在凹槽58上具有可变倾斜角的弹簧加载柱塞元件34来形成触觉曲线。弹簧系数L和角度α的变化能够被用于根据应用调节触觉曲线。
类似的方法应用到计算由在致动器板26、28、30上的斜面35上的桥式致动器42、44 (其由圆顶48预加载)形成的反作用力。在该情况下,弹簧弹力Fs由向上推到桥式致动器42、44上的弹性体圆顶48给出,并且触觉“斜面”由致动器板26、28、30上的斜面35的角度广生。
图12示出了用于操作旋钮16的力对比位移曲线。最上的曲线104是表示在旋钮16处感知的总触觉曲线的所得到的力-位移曲线(即,由曲线106和108表示的两个力的和)。中间曲线106示出了由弹簧加载柱塞元件34和相应凹槽58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计算出的力对比位移曲线。底部曲线108示出了根据图11所示的公式的由斜面35和突起60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力,其中致动器42、44由e-垫接触圆顶48弹簧加载,在该示例中,e-垫接触圆顶是低力/低行程/无卡扣的。标记110表示根据这些曲线104、106和108的电触点。
现转到图13,示出了靠背宽度旋钮22,以示出桥式致动器42的又一应用。可以看出,关于圆顶48、柱56和突起60使用同一原理,然而,如能看出的,在旋钮22的下侧上设置有带轮廓突起70,以在从致动器42延伸的突起60上操作。因此,能够理解的是,桥式致动器42能够用于各种应用中并且不应局限于诸如旋钮14、16和18的滑动旋钮。
图14示出了这样的力对比位移曲线,该曲线示出了存储和按摩按钮24、4向腰部旋钮20和靠背宽度旋钮22的致动,这意味着由圆顶48提供的较大量的预张力以将旋钮24,20,22以及桥式致动器42、44保持在静止位置。由此,为长预行程设计的键盘应当用于这些功能。还要注意的是,较大的预行程克服了较大的壳体/致动器/旋钮公差累积,因此允许保持良好的触感。
图15示出了将桥式致动器42、44应用到不同开关旋钮和按钮的又另一示例,在该示例中示出了存储和按摩按旋钮24。与在图13中所示的类似,在按钮24的下侧上的突起74使得能够致动按钮24以将突起60压在桥式致动器42上,其与在用于座部功能旋钮16的图7A、7B、8A和8B中所示的操作相一致。
在图16A和图16B中示出了斜倚功能旋钮18的更多细节。如从图16B中最佳地所见的,斜倚功能旋钮18将靠背按钮19可旋转地支承在腔75中。腔75容纳弹性体小键盘76和微开关单元82。微开关单元82与连接器线束84接合,该连接器线束将微开关单元连接到PCB 50。能够理解的是,使用微开关单元82代替另一 PCB (未示出)使用更少的连接并且消除了对于第二 PCB的需要。小键盘76被插设在开关单元82和按钮19之间,以预加载整个子组件并且因此在对抗致动开关单元82所需的力将该开关单元82保持就位的同时防止卡嗒声。小键盘76包括:中心凸块80,该中心凸块对按钮19提供预加载作用,以及相对设置的不起作用或“伪”圆顶78,以向按钮19提供触感。向下延伸的键77与开关单元82相互作用,以沿两个方向致动。能够理解的是,通过使用开关单元82来取代另一 PCB,能够形成用于容纳小键盘76的更多空间,以由此向子组件引入预加载和触感,从而防止卡嗒声并且改善用户体验。除了触感外,小键盘76还形成对开关单元82的环境保护,以防止进入到子组件中的污物的影响。
现转到图17,示出了腰部旋钮20的更多细节。能够看出,腰部旋钮20能够利用一系列凸出部86,即每个致动方向一个凸出部,以根据如上所述的原理对相应桥式致动器42,44的下面突起60起作用以及因此对下面的圆顶48起作用。为了提供腰部旋钮20的更多限定和受控的运动以在允许的致动方向之间更好地进行区分,图18A、18B和18C示出了,旋钮20的下侧能够轮廓确定成提供杯形阴连接件88,该杯形阴连接件与在阳连接器94的远端处的球形突起98相互作用。如图18A中最佳地所见,阴连接件88轮廓确定成包括一系列突出部90,这些突出部与阳连接器94上的相应槽96相互作用(见图18B)。突出部90和槽96引导腰部旋钮20沿四个不同方向的运动并且防止旋钮20绕其轴线旋转。为了进一步引导和限制腰部旋钮20的运动,阴连接器88的内表面能够轮廓确定成包括大致t形凹槽92,该凹槽92与从阳连接器94的球形突起98的顶部延伸的柱100相互作用,如从图18C最佳地所见的。由此,柱100还限制旋钮20的旋转,并且通过由限定凹槽92的轮廓抑制来进一步沿不同运动方向引导旋钮20。因此,腰部旋钮20配置有更好的感觉,从而能够在各个运动方向之间更清楚地区分。
虽然已经参考一些具体实施方式
描述了上述内容,但是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列出的上述内容的修改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
权利要求
1.ー种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包括: 壳体; 弾性体垫,所述弾性体垫由所述壳体支承,以覆盖在包括多个下触点的电路板上面,所述弹性体垫包括与所述下触点中的相应的下触点对齐的多个可坍缩圆顶,所述圆顶都包括上触点,当所述圆顶坍缩时所述上触点接合相应的下触点; ー个或多个桥式致动器,每个桥式致动器都由所述壳体支承在所述弾性体垫和支承表面之间,每个致动器都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每端都与所述多个圆顶中的一个圆顶对齐并且具有向上指向的突起,所述突起延伸通过所述支承表面中的相应孔; 一个或多个致动器板,所述致动器板被支承在所述支承表面顶上,每个致动器板都具有斜面,所述斜面形成在所述致动器板的下侧并且与相邻的每个向上指向的突起对齐,使得所述致动器板在所述支承表面上的滑动运动使所述斜面与所述突起接合,以使得所述突起沿朝向相应的下面的圆顶的向下方向运动从而致动相应的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组件,其中,所述桥式致动器的每端都相对于由所述圆顶提供的上表面倾斜,使得任一端的向下运动都造成每端的下侧与所述上表面之间的大致平行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组件,其中,所述桥式致动器包括中心孔并且借助延伸穿过所述孔的柱由所述壳体支承。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组件,该开关组件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弹性柱塞,所述弹性柱塞在所述支承表面与所述致动器板之间起作用,以将所述致动器板保持在静止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组件,其中,所述致动器板包括位于其下侧的凹槽,所述凹槽与相应的弹性柱塞对齐,以将所述致动器板引导回到所述静止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开关组件,其中,所述圆顶是低カ圆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组件,其中,所述致动器板包括向上延伸的柱,所述向上延伸的柱延伸穿过所述壳体中的上部孔,并且所述组件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致动器板的运动的致动器旋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组件,其中,所述致动器板包括三对斜面,并且所述开关组件包括三个相应的桥式致动器,所述三对斜面中的ー对斜面在第一端和第ニ端处对齐,用于将ー对开关沿着将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相连的轴线沿第一方向致动;所述三对斜面中的第二对斜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对斜面对齐并且定位在所述第一端处,用于通过将所述致动器板绕所述第二端枢转来将开关沿第二方向致动;并且所述三对斜面中的第三对斜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对斜面对齐并且定位在所述第二端处,用于通过将所述致动器板绕所述第一端枢转来将开关沿第三方向致动。
9.一种用于致动ー对下面的弾性体圆顶的桥式致动器,所述桥式致动器构造成由壳体支承在所述弾性体圆顶与支承表面之间,所述致动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每端都与所述一对下面的弾性体圆顶中的相应ー个对齐并且具有向上指向的突起,所述向上指向的突起尺寸确定成延伸穿过所述支承表面中的相应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桥式致动器,该桥式致动器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孔,所述孔用于接收从所述壳体或从所述支承表面延伸的柱,以引导所述桥式致动器。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桥式致动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中的至少ー个包括与其相应的突起相対的成角度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ー项所述的桥式致动器,其中,所述桥式致动器的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延伸的部分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偏离。
13.一种用于操作开关组件上的一个或多个开关的致动器旋钮,所述致动器旋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接ロ和端部开ロ的腔,所述接ロ用于将所述旋钮连接到所述开关组件; 子组件,所述子组件结合到所述腔中,所述子组件包括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枢转的第ニ旋钮,所述第二旋钮包括致动部,所述致动部用于在所述第二旋钮运动时来接合所述腔中的微开关,所述子组件还包括弾性体垫,所述弾性体垫被插设在所述第二旋钮和所述壳体之间,以提供触感以及弹性预加载。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致动器旋钮,其中,所述弾性体垫包括一对不起作用的圆顶,以在所述第二旋钮的枢转运动的每端处提供卡扣感觉。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致动器旋钮,其中,所述弾性体垫包括用于提供所述预加载的中心圆顶。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致动器旋钮,该致动器旋钮还包括线束,所述线束被连接到所述微开关并且延伸通过所述壳体,以连接到所述开关组件中的电路板。
17.一种用于致动多个开关的致动器组件,所述组件包括: 基座; 从所述基座延伸的直立柱,所述柱包括球形远端以及带槽部,所述带槽部与所述旋钮的运动方向对应,所述旋钮对应于所述多个开关中的ー个; 摆杆旋钮,所述摆杆旋钮由所述柱借助一组叉支承,所述叉尺寸确定成接收所述柱的所述球形远端并且允许所述旋钮相对于所述基座进行多方向运动,所述叉还尺寸确定成延伸到相应的带槽部中,以限制所述旋钮绕由所述柱限定的轴线的旋转,所述旋钮还包括用于每个开关的致动足部,所述致动足部关于所述旋钮定位,使得每个足部都与由所述基座支承的开关构件对齐,使得所述旋钮沿与所述足部中的一个对应的方向的运动致动相应的开关。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球形远端还包括直立柱,并且所述摆杆旋钮还包括位于其下侧上的ー个或多个槽,所述槽与所述直立柱相互作用。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组件,该组件还包括用于致动一对下面的弾性体圆顶的至少ー个桥式致动器,所述桥式致动器构造成由壳体支承在所述弾性体圆顶与所述基座之间,所述致动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每端都与所述ー对下面的弾性体圆顶中的相应ー个对齐并且具有向上指向的突起,所述向上指向的突起尺寸确定成延伸通过所述支承表面中的相应孔。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 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中的至少ー个包括与其相应突起相対的成角度表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关组件,该开关组件包括一系列桥式致动器,桥式致动器包括由桥部分离的相对地隔开的突起。所述突起延伸通过支承件中的孔,所述支承件提供用于覆盖致动器板的滑动表面。所述致动器板包括斜面以作用在所述突起上并且继而致动下面的圆顶开关。所述桥式致动器利用成角度的下侧,以提供与所述圆顶的顶面的更好对齐从而减少剪切。所述开关组件还包括子组件,该子组件利用旋钮中的微开关单元代替PCB,以减少连接件的数量。所述子组件利用弹性体小键盘以预加载所述旋钮上的按钮并且提供触感。所述开关组件还包括四向旋钮,该四向旋钮利用带轮廓的阳-阴连接器来提供对于运动方向的不同感觉,带轮廓的阳-阴连接器使用突出部和槽、带轮廓的阴连接器以及阳连接器的末端上的突起。
文档编号H01H13/715GK103140907SQ201080063962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7日
发明者A·萨拉吉安 申请人:欧姆龙多尔泰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