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在多导体上传输信号的电缆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57538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在多导体上传输信号的电缆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构造为传输数据信号的电缆组件。
背景技术
一些已知的电缆组件包括两个或多个沿着电缆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导体。这些导体成对配置并且被构造为沿着电缆组件的长度方向传输差分对信号。为了减少由沿着导体的差分对信号的传输而导致的电磁干扰,导体可以一定的扭绞度相互围绕的扭绞。例如,导体可以围绕电缆组件的纵轴扭绞,以便每个导体沿着电缆组件的长度方向多次包绕纵轴。相互的扭绞导体可以消除由于外部信源导致的导体外部和内部电磁干扰。导体可封闭在绝缘护套中,该绝缘护套随后包裹在屏蔽体中。该屏蔽体可以是围绕着导体和护套缠绕的带。该屏蔽体包括导电材料并且与电接地点电连接以屏蔽导体免受电磁干扰。在一些已知的电缆组件中,沿着电缆组件的长度方向的屏蔽体中设置有排流线。 排流线电连接到屏蔽体和接地点以便将电磁干扰传输至接地点。为了屏蔽导体免受电磁干扰,典型地排流线被仔细地布置在导体之间,或者在垂直于电缆组件的纵轴和垂直于导体的中心轴之间的横向距离的方向上与导体中心轴之间的中点对准。移动排流线使其从导体的这个中点偏离中心会降低排流线和屏蔽体屏蔽导体免受电磁干扰的效果。此外,一些已知的电缆组件包括作为带围绕导体与绝缘护套螺旋地缠绕的屏蔽体。围绕导体与绝缘护套的带的缠绕会在相邻的带缠绕之间产生缝隙。例如,当带沿着电缆组件的长度方向围绕着导体和绝缘护套缠绕时,带没有被包绕成自身重叠。这些缝隙会导致电缆组件在使用该电缆组件传输的信号的频域与信号的功率损耗之间的关系上的非线性特性。例如,相对于以其他频率或频带引起的损耗相比,这些缝隙会在一个或多个频带或者频率子集下引起显著更大的损耗。另外,使用一些已知的电缆组件来传输低频信号会使得功率损耗相对较大。一些已知的电缆组件将导体定位得与组件的屏蔽体太接近。将导体定位得太靠近屏蔽体会导致导体与屏蔽体之间的电耦合。该耦合在使用导体传输信号中产生时滞。时间延迟误差包括在差分对中的双导体的较快与较慢之间的沿着导体长度方向上的传送延时的差值。时间延迟误差的增加会对信号的完整性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需要一种电缆组件,其即能够降低漏入电缆组件的电磁干扰又能够降低从电缆组件中漏出的电磁干扰。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一种电缆组件包括沿着纵轴延伸并且被构造为传输信号的细长导体。主电介质层围绕每个导体周向布置。辅助电介质层环绕在主电介质层,并且导电屏蔽层围绕辅助电介质层布置。设置在导电屏蔽层外部的排流线与该导电屏蔽层电耦接。该导电屏蔽层被构造为通过排流线将电磁干扰传送到电接地点。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电缆组件的透视图;图2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图1所示的屏蔽体的透视图;图3是沿着图1中的线3-3截得的图1所示的电缆组件的横截面视图;图4是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电缆组件的透视图;图5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沿着图4中的线A-A截得的图4所示的电缆组件的横截面视图;图6是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电缆组件的横截面视图;以及图7是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电缆组件的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电缆组件100的透视图。在所示实施例中,电缆组件100 是能够传输差分对信号的扭绞对电缆。电缆组件100可以是与其它电缆组件100复接的电缆,或者可以是电缆中的多个电缆组件100中的一个,或者可以是电缆中多个相似或者非相似电缆组件中的一个。电缆组件100,其也可以称为电缆,是沿着纵轴104延伸的。电缆组件100和纵轴104可以沿着图1所示的直线路径延伸或者沿着包括一个或多个弯折和起伏的曲线路径延伸。电缆组件100沿着长度尺寸102延伸,该长度尺寸102沿着电缆组件 100的相对外端部106,108之间的纵轴104取向。每个外端部106,108可与外围的连接器或设备(未示出)电连接以便容许沿着电缆组件100在连接器或者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在所示实施例中,电缆组件100包括一对导体110,112。该导体110,112可以是沿着纵轴104取向的细长电线。替代地,电缆组件100可包括更多数量的导体110,112。例如,电缆组件100可包括多对导体110,112。导体110,112包括或者由导电材料形成。例如,导体110,112可包括或者由例如铜或者铜合金的金属形成。每个导体110,112由主电介质层114包覆。例如,每个导体110,112在长度尺寸102或者部分长度尺寸102的范围内由不同的主电介质层114周向地包绕。主电介质层114包括或者由一种或多种电介质材料形成。仅举例来说,主电介质层114可为由一种或多种如聚乙烯的聚合物所形成的绝缘护套。主电介质层114可为包裹导体110,112的挤制护套。部分主电介质层114可从导体 110,112的外端部106,108上移除或者剥离以便将导体110,112露出。导体110,112和主电介质层114以一定的扭绞度围绕纵轴104扭绞。扭绞度表示每单位长度上导体110,112与主电介质层114中的一个包绕纵轴104的次数。例如,导体 110,112与主电介质层具有大约50/米的扭绞度,其意味着导体110,112与主电介质层114 在电缆组件100的长度尺寸102上围绕纵轴104每米扭绞50次。导体110,112和主电介质层114的扭绞度可在遍及电缆组件100的长度尺寸102上基本上保持一定或者可沿着电缆组件100的长度尺寸102变化。例如,外端部106附近的扭绞度比另一外端部108附近的扭绞度大。辅助电介质层116沿着电缆组件100的长度尺寸102包绕主电介质层114。例如, 辅助电介质层116可沿着长度尺寸102或者部分长度尺寸102周向地包绕主电介质层114。 部分辅助电介质层116从图1所示的视图中移除以便更清楚的示出主电介质层114和导体 110,112。辅助电介质层116可替代地称之为缓冲层。与主电介质层114相似,辅助电介质层116包括或者由电介质材料形成。例如,辅助电介质层116可为由一种或多种例如聚乙烯的聚合物形成的绝缘护套。辅助电介质层116可为包裹主电介质层114和导体110,112 的挤制护套。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辅助电介质层形成为带,其呈螺旋形地围绕导体110,112和主电介质层114的扭绞对进行包绕。可替代地,辅助电介质层116可为一带,该带可在将导体110,112和主电介质层114围绕彼此扭绞之前,螺旋地缠绕在导体110,112和主电介质层114周围。辅助电介质层116围绕导体110,112和主电介质层114进行缠绕以便通过围绕导体110,112和主电介质层114的每一次缠绕,辅助电介质层116可自身至少部分地重叠。例如,当辅助电介质层116围绕导体110,112和主电介质层114进行缠绕时,辅助电介质层116的边缘部118可部分地覆盖辅助电介质层116的以前被缠绕的部分。将辅助电介质层116自身重叠可以有助于将导体110,112和主电介质层114密封在辅助电介质层116 中。在辅助电介质层116上和/或在辅助电介质层116与主电介质层114之间可以使用胶粘剂以便有助于将辅助电介质层116固定到主电介质层114。将屏蔽体120围绕辅助电介质层116进行布置。例如,屏蔽体120可沿着电缆组件100的长度尺寸102或者部分长度尺寸102周向地包绕辅助电介质层116。部分屏蔽体 120已经从图1所示的图中移除以便更加清楚的示出辅助电介质层116,主电介质层114和导体110,112。屏蔽体120包括或者由导电材料形成。例如,屏蔽体120可包括金属膜或层,例如铝(Al)层。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屏蔽体120可包括彼此耦接的层叠的多个膜或层。 例如,屏蔽体120可包括内层304(图3示出),其包括或者由电介质材料形成,并且还包括外层306(图3示出),其包括或者由导电材料形成。屏蔽体120的电介质内层304的一个例子包括聚酯薄膜(Mylar )。导电外层306的例子包括铝层或者铝箔。可替代地,屏蔽体 120可包括导电内层304和电介质外层306。屏蔽层120还包括附加的或较少的层或者薄膜,除了内外层304,306之外或替代内外层304,306。例如,屏蔽体120可包括单层导电层或者多层堆叠的几个薄膜。屏蔽体120是可屏蔽导体110,112免受电磁干扰的导电屏蔽体。例如,电磁干扰由沿着导体110,112传送的差分对信号产生和/或由外部设备或信源产生。屏蔽体120与电接地点耦接以便将电磁干扰接地并且减少或消除电磁干扰对沿着电缆组件100传输的信号的完整性的影响。例如,屏蔽体120可减少电磁干扰并且由此降低沿导体110,112传送的差分信号的时间延迟误差。图2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屏蔽体120的透视图。图2示出了从电缆组件 100 (图1所示)分离出来的屏蔽体120并且先于将屏蔽体120附着到辅助电介质层116上 (图1所示)。在所示实施例中,屏蔽体120形成为管状的护套。例如,屏蔽体120为从一个外端部202延伸到相对外端部204的纵向管状护套200。该护套200可由一层或者多层 (例如,图3所示的内外层304,306)大致平坦的薄片围绕纵轴206包绕所形成。例如,薄片的相对边缘部208,210相互承接(brought)以形成护套200。外端部202,204被分开沿着纵轴206所测定的长度尺寸214。在一个实施例中,屏蔽体120的长度尺寸214大致与电缆组件100的长度尺寸102(图1所示)相同。可替代地,屏蔽体120的长度尺寸214比电缆组件100的长度尺寸102较长或者较短。在一个实施例中,边缘部208,210相互重叠以形成屏蔽体120。例如,边缘部208紧邻重叠线212放置,该重叠线212沿着护套200从一外端部202到另一外端部204延伸。 如图2所示,将边缘部208紧邻重叠线212放置会使得边缘部208至少部分重叠边缘部210。 重叠边缘部208,210能够使屏蔽体120密封导体110,112(图1所示),屏蔽体120中位于屏蔽体120的外端部202,204之间的主电介质层114(图1所示)和辅助电介质层116(图 1所示)。密封导体110,112于管状屏蔽体120内可以减少或消除屏蔽体120中的缝隙并且可以减少或消除与使用导体110,112传送的信号频域与功率损耗之间的关系的非线性偏差。此外,将导体110,112密封在屏蔽体120内可以减少沿着导体110,112传送的低频信号的功率损耗。回到图1对电缆组件100的讨论,屏蔽体120的边缘部208,210 (图2所示)相互承接或相互邻近以形成缝线122。该缝线122沿着屏蔽体120的长度尺寸214(图2所示) 从一个外端部202(图2所示)到另一个外端部204(图2所示)延伸。如图1所示,该缝线122形成为螺旋形路径,其围绕电缆组件100的纵轴104反覆的缠绕。例如,该缝线122 沿着电缆组件100的长度尺寸102以一定的扭绞度包绕辅助电介质层116,主电介质层114 和导体110,112。该缝线122的扭绞度大致与一个实施例中导体110,112和主电介质层114 的扭绞度相同。替代地,该缝线122的扭绞度可与导体110,112和主电介质层114的扭绞度不同。当导体110,112,主电介质层114,和辅助电介质层116围绕纵轴104扭绞时,屏蔽体120便可组装在电缆组件100中。如图1所示,导体110,112,主电介质层114,和辅助电介质层116可围绕纵轴104扭绞在屏蔽体120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屏蔽体120的纵向护套200(图2所示)围绕着导体110,112,主电介质层114,和辅助电介质层116进行安置, 与此同时该导体110,112,主电介质层114和辅助电介质层116围绕纵轴104扭绞。屏蔽体120可粘附在辅助电介质层116上并且围绕纵轴104扭绞,与此同时该导体110,112,主电介质层114和辅助电介质层116围绕纵轴104扭绞。例如,对屏蔽体120使用胶粘剂以有助于将屏蔽体120固定到辅助电介质层116上。当导体110,112,主电介质层114和辅助电介质层116扭绞时,将管状屏蔽体120应用到辅助电介质层116上可以使得屏蔽体120 被扭绞并且屏蔽体120的缝线122围绕纵轴104螺旋地缠绕。屏蔽体120施加到辅助电介质层116以及屏蔽体120,导体110,112,主电介质层114和辅助电介质层116的同时扭绞可使得屏蔽体120与辅助电介质层116的耦接有所改善。例如,屏蔽体120,导体110,112, 主电介质层114和辅助电介质层116的同时扭绞可有助于防止屏蔽体120从辅助电介质层 116上分开。替代地,屏蔽体120可像螺旋缠绕的带应用到辅助电介质层116上。例如,屏蔽体 120的长度尺寸214 (图2所示)可比电缆组件100的长度尺寸102小,并且要求屏蔽体120 的多圈缠绕以将辅助电介质层116包裹在屏蔽体120内。当导体110,112,主电介质层114 和辅助电介质层116扭绞时,屏蔽体120围绕并且粘附在辅助电介质层116上缠绕。可选择地,在导体110,112,主电介质层114和辅助电介质层116扭绞之后,屏蔽体120围绕辅助电介质层116缠绕。在所示实施例中,排流线124布置在屏蔽体120的外部。该排流线124沿着屏蔽体120的外层306 (图3所示)围绕纵轴104呈螺旋状地缠绕。可替代地,该排流线124可布置在屏蔽体120和辅助电介质层116之间。该排流线124可沿着电缆组件100的长度尺寸102或者在部分长度尺寸102之上延伸。部分排流线124已从图1所示的视图中移除以便更加清楚地示出下部层和部件的空间关系,其中包括屏蔽体120,辅助电介质层116,主电介质层114,和导体110,112。在所示实施例中,排流线124以相同于或者至少大致相同于导体110,112的扭绞度的扭绞度围绕屏蔽体120缠绕。替代地,排流线124可以以不同的扭绞度进行缠绕。排流线124包括或者由例如为金属的导电材料形成。例如,排流线124为金属或者金属合金形成的电线。排流线124电耦接到屏蔽体120以容许电磁干扰从屏蔽体120传送到排流线124。排流线124可以通过将排流线124缠绕在屏蔽体120周围而与屏蔽体120 电连接,以便排流线124直接接触屏蔽体120的导电外层306 (图3所示)。替代地,例如排流线124可通过焊接排流线124到屏蔽体120而与屏蔽体120端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排流线124连接到电接地点。例如,排流线124与耦接到电缆组件100的连接器或者其它设备(未示出)的电接地点端接。排流线124在位于或者大致接近一个或多个外端部106,108的位置处与电接地点连接。可选择地,排流线124可在一个或多个外端部106,108之间的位置处与电接地点连接。排流线124将电磁干扰从屏蔽体120 传送到电接地点以降低通过电缆组件100传送的信号的干涉和/或降低沿着电缆组件100 传送的差分信号所带来的时间延迟误差。围绕屏蔽体120和排流线124设置了保护套126。该保护套126沿着电缆组件100 的长度尺寸102或者沿着一部分的长度尺寸102将屏蔽体120和排流线124包覆在该保护套内。该保护套126保护着下层部件免受外部因素,如环境条件和类似因素的影响,所述下层部件包括排流线124,屏蔽体120,辅助电介质层116,主电介质层114,和导体110,112。在图1所示的视图中,一部分保护套126已被移除以便更加清楚的显示下部层和部件,该下部层和部件包括排流线124,屏蔽体120,辅助电介质层116,主电介质层114和导体110,112。 该保护套126包括或者由电介质材料形成。例如,该保护套126可由一种或者多种如聚酯的聚合物所形成。在所示实施例中,保护套126是一个或多个围绕屏蔽体120和排流线124螺旋缠绕的带。可以对该保护套126使用胶粘剂以有助于将该保护套126固定到屏蔽体120和排流线124。由于保护套126以类似于辅助电介质层116的方式围绕屏蔽体120和排流线 124进行缠绕,因此保护套126自身部分重叠。例如,保护套126自身重叠以便将下部层和部件密封在保护套126内。替代地,保护套126可围绕排流线124,屏蔽体120,辅助电介质层116,主电介质层114和导体110,112进行挤制。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保护套126是类似于护套200(图2所示)的纵向护套。例如,保护套126可以是以上述关于护套200类似的方式围绕排流线124,屏蔽体120,辅助电介质层116,主电介质层114和导体110,112进行包绕的护套。图3是根据一个实施例沿着图1中的线3-3截得的电缆组件100的横截面视图。 每个导体110,112包括中心轴308。该中心轴308沿着导体110,112的长度从电缆组件100 的一个外端部106(图1所示)到相对外端部108(图1所示)延伸。导体110,112大致以中心轴308为中心。例如,形成每个导体110,112的材料实际上以相应的中心轴308为中心。中心轴308沿着长度尺寸102 (图1所示)包围并环绕电缆组件100的纵轴104扭绞。 例如,中心轴308可沿着螺旋形路径环绕纵轴104。
如图3所示,每个主电介质层114周向地包绕分离的导体110,112。例如,主电介质层114包绕导体110,112的外表面。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主电介质层114直接接触导体 110,112。替代地,在主电介质层114和导体110,112之间提供一个或多个间隙或空隙。在电缆组件100的纵轴104的位置处或者接近其的位置处,主电介质层114可直接相互接合。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主电介质层114不相互接触。辅助电介质层116周向地包绕主电介质层114。例如,辅助电介质层116将主电介质层114包绕在其内部。辅助电介质层116直接接合主电介质层114的部分外表面300。 在主电介质层114和辅助电介质层116之间提供一个或者多个内部空隙302。屏蔽体120周向包绕辅助电介质层116。例如,屏蔽体120围绕辅助电介质层116 的外周边包绕辅助电介质层116。屏蔽体120围绕辅助电介质层116的外周直接与辅助电介质层116接合。例如,内层304直接接触辅助电介质层116。替代地,在屏蔽体120和辅助电介质层116之间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间隙或空隙。如上所述,屏蔽体120的内层304 可为电绝缘电介质层并且外层306可为导电层。外层306通过与排流线124接合以便电连接屏蔽体120和排流线124。在所示实施例中,屏蔽体120的缝线122经由内外层304,306 延伸。保护套126周向包绕屏蔽体120。例如,保护套126围绕屏蔽体120的外周包绕屏蔽体120。保护套126也将排流线124包绕在保护套126与屏蔽体120之间。导体110,112彼此分离开隔离间隙310。隔离间隙310相对于纵轴104以一定的角度方向测定。例如,隔离间隙310在沿着与纵轴104垂直的横轴320取向的方向上测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隔离间隙310在相交于电缆组件100并且垂直于纵轴104取向的平面中限定了导体110,112之间的最小隔离距离。例如,在图3所示的横截面中,隔离间隙310表示导体110,112之间的最小距离。排流线124与导体110,112之间的隔离间隙310对准。例如,相对于图3所示的视图,排流线124垂直对准于隔离间隙310。排流线124位于导体110,112之间的垂直方向312上,该垂直方向312垂直于纵轴104和横轴320。当排流线124的中心轴314沿着垂直方向312位于隔离间隙310中时,排流线124与隔离间隙310对准。排流线124和导体110,112以大致相同的扭绞度围绕纵轴104进行扭绞,这样使得排流线124可在电缆组件100的整个长度尺寸102(图1所示)内与隔离间隙310对准。尽管排流线124被表示为相对于纵轴104沿着垂直方向312位于中心,但排流线 124可以从图3所示的位置水平偏离。例如,排流线124可位于另一个位置,该位置相对于排流线124所示的位置偏离了横向316,318中的任何一个。将排流线124放置在屏蔽体 120的外部可以在相对于导体110,112来定位排流线124中增加制造公差。导体110,112与屏蔽体120分离开第一距离屯。第一距离(I1表示每个导体110, 112与屏蔽体120之间的最小距离。替代地,第一距离Cl1表示每个导体110,112与屏蔽体 120导电层之间的最小距离。例如,如果外层306包括或由导电材料形成,那么该第一距离 Cl1从每个导体110,112延伸到外层306。导体110,112与纵轴104分离开第二距离d2。第二距离d2表示每个导体110,112与纵轴104之间的最小距离。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一距离 Cl1和第二距离d2是在沿着横轴320取向的方向来测定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距离Cl1 和第二距离d2可在相对于横轴320倾斜的方向来测定。包括辅助电介质层116可增大第一距离Cl1从而使得导体110,112与屏蔽体120之间的第一距离Cl1大于导体110,112与纵轴104之间的第二距离d2。增大第一距离Cl1使其大于第二距离d2可减少使用导体110,112来传送差分对信号所带来的时间延迟误差。增大导体110,112与屏蔽体120之间的距离使其大于导体110,112与纵轴104之间的距离可以减少沿着导体110,112传送的信号的电磁干扰。图4是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电缆组件400的透视图。在所示实施例中,电缆组件 400是能够传送差分对信号的扭绞对电缆。电缆组件400可以是从其它电缆组件400中复接的电缆,或者可以是电缆中的多个电缆组件400中的一个,或者可以是电缆中多个相似或者非相似电缆组件中的一个。电缆组件400,其也可以称为电缆,是沿着纵轴404为细长的。电缆组件400和纵轴404可以沿着图4所示的直线路径延伸或者沿着包括一个或多个弯折和起伏的曲线路径延伸。电缆组件400沿着长度尺寸402延伸,该长度尺寸402沿着电缆组件400的相对外端部406,408之间的纵轴404取向。每个外端部406,408可与外围的连接器或设备(未示出)电耦接以便容许连接器或者设备之间沿着电缆组件400的信号传输。在所示实施例中,电缆组件400包括一对导体410,412。该导体410,412可以是沿着纵轴404取向的细长电线。替代地,电缆组件400可包括更多数量的导体410,412。例如,电缆组件400可包括多对导体410,412。导体410,412包括或者由导电材料形成。例如,导体410,412可包括或者由例如铜或者铜合金的金属形成。每个导体410,412由主电介质层414包覆。例如,每个导体410,412在长度尺寸402或者长度尺寸402的一部分的范围内由不同的主电介质层414周向地包绕。主电介质层414包括或者由一种或多种电介质材料形成。仅举例来说,主电介质层414可为一种或多种如聚乙烯的聚合物所形成的绝缘护套。主电介质层414可为包裹导体410,412的挤制护套。如图4所示,部分主电介质层414可从导体410,412的外端部406,408上移除或者剥离以便将导体410,412露出。导体410,412和主电介质层414以一定的扭绞度围绕纵轴404扭绞。扭绞度表示每单位长度上导体410,412与主电介质层414中的一个包绕纵轴404的次数。例如,导体 410,412与主电介质层414具有大约50/米的扭绞度,其意味着导体410,412与主电介质层414在电缆组件400的长度尺寸402上围绕纵轴404每米扭绞50次。导体410,412和主电介质层414的扭绞度可在遍及电缆组件400的长度尺寸402上基本上保持一定或者可沿着电缆组件400的长度尺寸402变化。例如,外端部406附近的扭绞度比外端部408附近的扭绞度大。辅助电介质层416沿着电缆组件400的长度尺寸402包绕在主电介质层414上。 例如,辅助电介质层416可沿着长度尺寸402或者部分长度尺寸402周向地包绕在主电介质层414上。部分辅助电介质层416从图4所示的视图中移除以便更清楚的示出主电介质层414和导体410,412。辅助电介质层416可替代地称之为一种缓冲层。与主电介质层414 相似,辅助电介质层416包括或者由电介质材料形成。例如,辅助电介质层416可为由一种或多种例如聚乙烯的聚合物形成的绝缘护套。辅助电介质层416可为包裹主电介质层414 和导体410,412的挤制护套。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辅助电介质层形成为一带,该带呈螺旋形地围绕导体410,412 的扭绞对和主电介质层414进行包绕。可替代地,辅助电介质层416可为带,该带在将导体410,412和主电介质层414围绕彼此扭绞之前螺旋地缠绕在导体410,412和主电介质层414周围。辅助电介质层416围绕导体410,412和主电介质层414进行缠绕以便通过围绕导体410,412和主电介质层414的每一次缠绕,辅助电介质层416可自身至少部分地重叠。 例如,当辅助电介质层416围绕导体410,412和主电介质层414进行缠绕时,辅助电介质层 416的边缘部418可部分地覆盖辅助电介质层416已被缠绕的部分。将辅助电介质层416 自身重叠可以有助于将导体410,412和主电介质层414密封在辅助电介质层416中。在辅助电介质层416上和/或在辅助电介质层416与主电介质层414之间可以使用胶粘剂以便有助于将辅助电介质层416固定到主电介质层414。将屏蔽体420围绕辅助电介质层416进行布置。例如,屏蔽体420可通过胶粘剂粘附在辅助电介质层416上并且可沿着电缆组件400的长度尺寸402或者部分长度尺寸402 周向地包绕辅助电介质层416。部分屏蔽体420已从图4所示的视图中移除。屏蔽体420 包括或者由导电材料形成。例如,屏蔽体420可包括金属膜或层,例如铝(Al)层。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屏蔽体420,如同屏蔽体120(图1所示),可包括相互耦接的层叠的多个膜或层。屏蔽体420是屏蔽导体410,412免受电磁干扰的导电屏蔽体。例如,电磁干扰由沿着导体410,412传送的差分对信号产生和/或由外部设备或信源产生。屏蔽体420与电接地点耦接以便将电磁干扰接地并且减少或消除电磁干扰对沿着电缆组件400传输的信号的完整性的影响。例如,屏蔽体420可减少电磁干扰并且由此降低沿导体410,412传送的差分信号的时间延迟误差。电缆组件400包括沿着纵轴404取向的细长填充体422。替代地,电缆组件400包括更多数量的填充体422。该填充体422包括或由电介质材料形成。例如,填充体422包括或由聚合体材料形成。在所示实施例中,填充体422形成为细长的柱状体。填充体422以与导体410,412大致相同或者相同的扭绞度围绕纵轴404进行扭绞。填充体422在辅助电介质层416中围绕纵轴404缠绕以给电缆组件400提供更圆的横截面。例如,没有填充体422,电缆组件400的横截面形状可为一个方向相对于另一方向为细长的椭圆形状或其他形状。填充体422加入电缆组件400的横截面形状以使电缆组件400具有大致圆形的横截面。排流线424布置在屏蔽体420的外部。该排流线424围绕纵轴404呈螺旋状地缠绕在屏蔽体420的外部。可替代地,该排流线424可布置在屏蔽体420和辅助电介质层 416之间。该排流线424沿着电缆组件400的长度尺寸402或者在部分长度尺寸402之上延伸。部分排流线424已从图4所示的视图中移除。排流线424以相同于或者至少大致相同于导体410,412的扭绞度围绕屏蔽体420缠绕。替代地,排流线424可以以不同的扭绞度进行缠绕。排流线424包括或者由导电材料形成,例如金属。例如,排流线424为金属或者金属合金形成的电线。排流线424电耦接到屏蔽体420以容许电磁干扰从屏蔽体420传送到排流线424。排流线424可以通过围绕屏蔽体420缠绕排流线424以使排流线424直接接触到屏蔽体420而电连接到屏蔽体420。替代地,排流线424可通过焊接排流线424到屏蔽体420与屏蔽体420端接。排流线424在位于或者大致接近一个或多个外端部406,408的位置处与电接地点连接。可选择地,排流线424可在外端部406,408之间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与电接地点连接。排流线424将电磁干扰从屏蔽体420传送到电接地点以降低与由电缆组件400传送的信号的干涉和/或降低沿着电缆组件400传送的差分信号所带来的时间延迟误差。围绕屏蔽体420和排流线424设置了保护套426。该保护套426通过胶粘剂粘附在屏蔽体420上并且沿着长度尺寸402或者沿着部分长度尺寸402将屏蔽体420和排流线 424包覆在保护套426内。该保护套426保护着下层部件免受外部因素,如环境条件和类似因素的影响,所述下层部件包括排流线424,屏蔽体420,辅助电介质层416,填充体422,主电介质层414,和导体410,412。该保护套426可包括或者由电介质材料形成。例如,该保护套426可由一种或者多种如聚酯的聚合物所形成。在所示实施例中,保护套426是围绕屏蔽体420和排流线424螺旋缠绕的带。由于保护套426以类似于辅助电介质层416的方式围绕屏蔽体420和排流线424进行缠绕, 因此保护套426自身部分地重叠。替代地,保护套426可围绕排流线424,屏蔽体420,辅助电介质层416,填充物422,主电介质层414和导体410,412进行挤制。在另一个实施例中, 保护套426是类似于护套200(图2所示)的纵向护套。电缆组件400的由填充体422提供的圆形横截面形状可有助于将辅助电介质层 416固定到填充体422和主电介质层414上,有助于将屏蔽体420固定到辅助电介质层416 上,和/或有助于将保护套426固定到屏蔽体420上。辅助电介质层416通过围绕填充体 422和主电介质层414缠绕或者包绕辅助电介质层416来耦接到填充体422和主电介质层 414。填充体422和主电介质层414在相对于彼此倾斜或者横向取向的方向上对辅助电介质层416提供支撑。比起不包含填充体422的电缆组件,填充体422和主电介质层414使得电缆组件400的横截面区域更圆。由于电缆组件的横截面区域不够圆,因此电缆组件中邻接部件之间的粘附力就会降低并且导致部件彼此分离。例如,如果电缆组件400的横截面形状不够圆,那么辅助电介质层416会从主电介质层414和填充体422上脱离,屏蔽体420 会从辅助电介质层416上脱离,和/或保护套426会从屏蔽体420上脱离。图5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沿着图4中的线A-A截得的电缆组件400的横截面视图。 每个导体410,412包括中心轴500。该中心轴500沿着导体410,412的长度从电缆组件400 的一个外端部406 (图4所示)延伸到相对的外端部408 (图4所示)。导体410,412大致以中心轴500为中心。例如,形成每个导体410,412的材料基本上以相应的中心轴500为中心。中心轴500沿着长度尺寸402(图4所示)包围并环绕电缆组件400的纵轴404扭绞。例如,中心轴500可沿着螺旋形路径环绕纵轴404。如图5所示,每个主电介质层414周向地包绕分开的导体410,412。例如,主电介质层414包绕导体410,412的外表面。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主电介质层414直接接触导体 410,412.替代地,在主电介质层414和导体410,412之间提供一个或多个间隙或空隙。在电缆组件400的纵轴404的位置处或者接近其的位置处,主电介质层414可直接相互接合。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主电介质层414不相互接触。辅助电介质层416周向地包绕主电介质层414。例如,辅助电介质层416将主电介质层414包绕在其内部。辅助电介质层416直接接合主电介质层414。在辅助电介质层 416和主电介质层414和填充体422之间存在一个或者多个内部空隙502。在所示实施例中,电缆组件400中具有四个内部空隙502,且每个空隙502由辅助电介质层416,一个导体 410或412的主电介质层414,和一个填充体422所限定。替代地,不同数量的空隙502可被提供和/或被电缆组件400的不同部件所限定。如图5所示,填充体422定位为提供大致圆形的横截面的电缆组件400。每个填充体422可直接与导体410,412的主电介质层414接合而同时与另一个填充体422分离。图 5所示的填充体422都与导体410,412的辅助电介质层416和主电介质层414接合。屏蔽体420周向包绕辅助电介质层416。例如,屏蔽体420围绕辅助电介质层416 的外周边包绕辅助电介质层416。屏蔽体420围绕辅助电介质层416的外周直接与辅助电介质层416接合。替代地,在屏蔽体420和辅助电介质层416之间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间隙或空隙。在屏蔽体420和保护套426之间设置有排流线424。该保护套426围绕屏蔽体 420和排流线424延伸以将排流线424和屏蔽体420包绕在保护套426中。导体410,412彼此分离开隔离间隙504。隔离间隙504是相对于纵轴404在一定的角度方向测定的。例如,隔离间隙504可以是在与纵轴404垂直的方向上测定的。在一个实施例中,隔离间隙504在相交于电缆组件400并且垂直于纵轴404取向的平面上限定了导体410,412之间的最小隔离距离。例如,在图5所示的横截面中,隔离间隙504表示导体410,412之间的最小距离。导体410,412与屏蔽体420分离开第一距离屯。第一距离(I1表示每个导体410, 412与屏蔽体420之间的最小距离。替代地,第一距离Cl1表示每个导体410,412与屏蔽体 420的导电层之间的最小距离。例如,如果屏蔽体420包含多层,那么第一距离Cl1可在每个导体410,412与屏蔽体420的导电层之间进行测定。导体410,412与纵轴404分离开第二距离d2。第二距离(12表示每个导体410,412与纵轴404之间的最小距离。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一距离Cl1和第二距离d2是在垂直于纵轴404取向的方向测定的。与电缆组件100 (图1所示)相似,包括辅助电介质层416可增大第一距离(I1从而使得导体410,412与屏蔽体420之间的第一距离(I1大于导体410,412与纵轴404之间的第二距离d2。增大导体410,412与屏蔽体420之间的距离使其大于导体410,412与纵轴404 之间的距离可以减少或消除传递给使用导体410,412传送的信号的时间误差,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第一距离Cl1不大于第二距离d2,可能以其他方式传递时间误差。图6是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电缆组件600的横截面视图。电缆组件600相似于图 4所示的电缆组件400。电缆组件600可以是从其它电缆组件600中复接的电缆,或者可以是电缆中的多个电缆组件600中的一个,或者可以是电缆中多个相似或者非相似电缆组件中的一个。图6所示的视图是沿着与如图5所示的电缆组件400横截面视图的相似线截得的横截面视图。与电缆组件400(图4所示)类似,电缆组件600包括导体602,604,其包绕在主电介质层606内。导体602,604与导体410,412(图4所示)类似或相同。主电介质层606 与主电介质层414 (图4所示)类似或相同。辅助电介质层608包绕主电介质层606和导体602,604。辅助电介质层608与辅助电介质层416 (图4所示)类似或相同。细长的填充体610和填隙式的细长填充体612定位在辅助电介质层608内位于主电介质层606和辅助电介质层608之间。填充体610与填充体422 (图4所示)类似或相同。在辅助电介质层608内的填隙式的填充体612是位于填充体610,主电介质层606,以及辅助电介质层608之间的细长电介质体。例如,填隙式的填充体612位于电缆组件400(图 4所示)的空隙502(图5所示)中。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填隙式的填充体612位于电缆组件600的由辅助电介质层608,主电介质层606,以及填充体610所限定的容积中。每个填隙式填充体612与主电介质层606之一,填充体610之一,和辅助电介质层608相接合。以与围绕电缆组件400 (图4所示)的纵轴404 (图4所示)缠绕导体410,412 (图4所示),主电介质层414(图4所示),以及填充体422相似的方式,该填隙式填充体612,填充体610, 和主电介质层606,以及导体602,604围绕着电缆组件600的纵轴614进行螺旋形缠绕。填隙式填充体612对辅助电介质层608提供附加的支撑以确保电缆组件600的横截面形状比非圆形更圆。例如,填隙式填充体612放置成填充电缆组件400(图4所示)的空隙502(图5所示)以防止辅助电介质层608在填充体610和主电介质层606之间向内凹陷。屏蔽体616围绕辅助电介质层608设置。屏蔽体616与屏蔽体420 (图4所示) 类似或相同。排流线618围绕屏蔽体616的外部缠绕。排流线618与排流线424(图4所示)类似或相同。保护套620围绕屏蔽体616和排流线618的外部缠绕。保护套620与保护套426(图4所示)类似或相同。保护套620在屏蔽体616和保护套620之间包绕排流线 618。图7是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电缆组件700的横截面视图。电缆组件700与图1所示的电缆组件100相似。电缆组件700可以是从其它电缆组件700中复接的电缆,或者可以是电缆中的多个电缆组件700中的一个,或者可以是电缆中多个相似或者非相似电缆组件中的一个。图7所示的视图是沿着与如图5所示的电缆组件400的横截面视图的相似线截得的横截面视图。与电缆组件100(图1所示)类似,电缆组件700包括导体702,704,其包绕在主电介质层706内。导体702,704与导体110,112(图1所示)类似或相同。主电介质层706 与主电介质层114(图1所示)类似或相同。辅助电介质层708包绕主电介质层706和导体702,704。辅助电介质层708与辅助电介质层116(图1所示)类似或相同。辅助电介质层708内的细长的填充体710位于主电介质层706和辅助电介质层 708之间。填充体710基本上填充了位于主电介质层706和辅助电介质层708之间的空隙中。例如,与电缆组件100(图1所示)相比,填充体710填充了所有的或者基本上所有的空隙302(图3所示)以提供电缆组件700。填充体710包括或由电介质材料形成。填充体 710可设置为围绕电缆组件700的纵轴712螺旋缠绕的相对细的纤维。例如,填充体710可为与导体702,704和主电介质层706 —起围绕纵轴712螺旋缠绕的相对细的线或纱。替代地,填充体710可为围绕主电介质层706形成的模铸体。例如,填充体710可为围绕主电介质层706挤制的聚合体。填充体710为电缆组件700提供了圆形的横截面。屏蔽体714围绕填充体710缠绕。屏蔽体714与电缆组件100(图1所示)的屏蔽体120(图1所示)类似或相同。排流线716围绕屏蔽体714的外部缠绕。排流线716与排流线124(图1所示)类似或相同。保护套718围绕屏蔽体714和排流线716的外部缠绕。保护套718与电缆组件100的保护套 126 (图1所示)类似或相同。保护套718围绕排流线716和屏蔽体714的外部缠绕使得排流线716包绕在保护套718和屏蔽体714之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缆组件(100),包括沿着纵轴(104)延伸且被构造为传送信号的细长的导体 (110,112),以及设置成周向围绕每个所述导体的主电介质层(114),该电缆组件的特征在于辅助电介质层(116)围绕所述主电介质层,导电屏蔽层(120)设置成围绕所述辅助电介质层,以及排流线(124)被设置在所述导电屏蔽层的外部并被电耦接于所述导电屏蔽层,其中该导电屏蔽层被构造为经由所述排流线将电磁干扰传送到电接地点。
2.如权利要求1的电缆组件,其中所述导电屏蔽层包括与导电层(306)耦接的电介质层(304),该电介质层沿着所述导电屏蔽层的内表面设置并且该导电层沿着所述导电屏蔽层的外表面设置。
3.如权利要求1的电缆组件,其中所述导体在相对于所述纵轴倾斜的方向上彼此分隔开隔离间隙(310),更进一步其中所述排流线沿着垂直于所述纵轴取向的垂直方向(312) 与所述隔离间隙对准。
4.如权利要求1的电缆组件,其中每个所述导体与所述导电屏蔽层分隔开第一距离 (dl)并且与所述纵轴分隔开较小的第二距离(d2)。
5.如权利要求1的电缆组件,其中所述导电屏蔽层包括管状的护套(200),该管状的护套在其相对的外端部(202,204)之间沿着所述导体的长度延伸。
6.如权利要求5的电缆组件,其中所述导电屏蔽层在围绕所述导体、所述主电介质层和所述辅助电介质层设置之后,围绕所述纵轴进行扭绞。
7.如权利要求1的电缆组件,其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主电介质层和所述辅助电介质层之间的细长的电介质填充体(422 ;610)。
8.如权利要求7的电缆组件,其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填充体、所述主电介质层和所述辅助电介质层之间的填隙式的细长的电介质填充体(612)。
9.如权利要求7的电缆组件,其中所述填充体包括电介质纤维,该电介质纤维填充由所述主电介质层和所述辅助电介质层所限定的空隙。
全文摘要
一种电缆组件(100)包括沿着纵轴(104)延伸且被构造为传送信号的细长导体(110,112)。围绕每个导体周向地布置有主电介质层(114)。辅助电介质层(116)围绕主电介质层,并且围绕辅助电介质层布置有导电屏蔽层(120)。设置在导电屏蔽层的外部的排流线(124)与导电屏蔽层电耦接。该导电屏蔽层被构造为经由排流线将电磁干扰传送到电接地点。
文档编号H01B11/06GK102332337SQ201110246548
公开日2012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3日
发明者A·J·诺沃克, C·L·格兰特, E·扬, K·特兰, P·L·格兰特, T·J·格里兹西威茨 申请人:泰科电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