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5824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电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电缆,特别适用于作为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接口中的电源和信号连接的电线电缆产品的使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国家对新能源电动汽车加大了扶持并推动其发展的进程。现在国家和有关电网相继制定了有关标准从而使电动汽车取得电力的建设有了规范的要求。电动汽车的动力是电力,而电动汽车目前取得电力的方法主要是靠蓄电池蓄电,当蓄电池用完后就需要再次充电重复使用,而充电桩和汽车之间是需要通过电线电缆连接方可将电能输入到汽车,并通过信号控制来完成整个充电过程。目前常用的电缆并不设置信号控制线,或者简单并接信号线,这样控制信号容易受到主电缆的电力传输过程产生的干扰信号所干扰,造成混乱,不利于充电过程的控制。采用独立的电力输送电缆和独立的信号控制线缆简单组合,信号控制线缆很容易受到干扰。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兼具电力输送和信号控制功能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电缆。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电缆,其包括置于所述电缆中部的功能线,所述功能线包括两根主电源线、二线单元线组、信号线缆,所述二线单元线组包括两根对绞的辅助电源线,挤包于所述功能线之间及外侧或绕包于所述功能线外侧的内护层,依次设于所述内护层外侧的第一金属屏蔽层、绝缘包带、外护套;所述电缆的截面为圆形。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主电源线的线芯为非绞合线芯,该非绞合线芯包括多根平行延伸的直行金属导线、包裹所述直行金属导线的交叉编织层。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直行金属导线为7根或19根或37根或61根。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直行金属导线是金属导体或具有金属镀层的导体。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电缆包括多层所述交叉编织层。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金属屏蔽层包括多条沿所述电缆横截面均勻分布的第一屏蔽线,所述第一屏蔽线并排缠绕或编织缠绕于所述内护层外侧,所述裸铜线彼此导通组成接地线。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屏蔽线是裸铜线。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信号线缆包括两根信号线、一根屏蔽线、包裹于信号线和屏蔽线外侧的第二金属屏蔽层,所述信号线包括第一导体芯线和包覆于所述第一导体芯线的第一绝缘层,所述屏蔽线包括第二导体芯线、依次包覆于所述第二导体芯线外侧的第二绝缘层和第三金属屏蔽层。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金属屏蔽层包括多条沿所述信号线缆的横截面均勻分布的第二屏蔽线,所述第二屏蔽线并排缠绕或编织缠绕于所述对绞的信号线的外侧; 所述第三金属屏蔽层包括多条沿所述信号线缆的横截面均勻分布的第三屏蔽线,所述第三屏蔽线并排缠绕或编织缠绕于所述对绞的信号线的外侧。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屏蔽线是裸铜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将电源线等功能线置于线缆的内部,在功能线周围填充或包裹地设置内护层,再依次设置第一金属屏蔽层和外护套,通过接地线和第一金属屏蔽层连接组成屏蔽系统,把内部线芯和外部完全隔离开,从而可以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其中功能线中包括信号线缆和电源线,使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电缆兼具电力输送和信号控制功能。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电缆的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电缆中的非绞合线芯的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电缆,其包括置于所述电缆中部的功能线,所述功能线包括两根主电源线10、二线单元线组60、信号线缆20、内护层18,依次设于所述内护层18外侧的第一金属屏蔽层32、绝缘包带35、外护套38 ;所述二线单元线组60包括两根对绞的辅助电源线62,所述直流充电电缆的截面为圆形;内护层18挤包于所述功能线之间及外侧,或者内护层18仅绕包于所述功能线的外侧。将主电源线10等功能线置于线缆的内部,在功能线周围填充或包裹地设置内护层18,再依次设置第一金属屏蔽层32和外护套38等,通过接地线和第一金属屏蔽层32连接组成屏蔽系统,把内部线芯和外部完全隔离开,防止信号干扰并可防止漏电,从而可以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其中功能线中包括信号线缆20、二线单元线组60和主电源线10等, 使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电缆兼具电力输送和信号控制功能。更佳地,所述主电源线10的线芯为非绞合线芯,该非绞合线芯包括多根平行延伸的直行金属导线50、包裹所述直行金属导线50的交叉编织层55,参考图2所示。普通电缆一般采用绞合线芯制作,在充电的频繁插拔过程容易发生扭转,导致电缆变形,从而影响电力传输,影响电缆使用寿命。采用非绞合线芯,有别于普通绞合线芯,非绞合线芯具有较好的抗扭曲性能,不会存在扭曲现象,同时增加了产品的抗拉性能,延产线缆的使用寿命,尤其适合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站作为移动场合的充电线缆使用。使用交叉编织的组织将直行金属导线50紧密包扎在一起,形成的电缆具有更好的抗扭性能。外层采用编织结构,线芯经交叉组合后可有效提升电缆的抗拉伸能力。更佳地,所述直行金属导线为7根或19根或37根或61根。从而实现一根直行金属导线50居于中心位置,绕该中心位置的直行金属导线50紧凑均勻排布6根直径相同的直行金属导线50,使得其排列结构紧凑,防止扭曲。再沿其外侧均勻排列一层直行导线可以排列12根,再次之是18根以及M根,因此绕其中一根直行金属导线50周边设置若干层紧密排布的直行金属导线50,其导线根数应为7根或19根或37根或61根。从而形成紧密排布的直行金属导线组,使其具有较好的抗扭曲性能。更佳地,所述直行金属导线50是金属导体或具有金属镀层的导体,使得导线具有导线导体的导电性能,同时具有刚性的抗扭性能。更佳地,所述电缆包括多层所述交叉编织层55,根据直行金属导线50的数量和大小可以设置多层包扎的柔韧的夹紧套,将导线紧密包扎,进一步提高电缆的抗扭性能和导电性能。更佳地,所述第一金属屏蔽层32包括多条沿所述电缆横截面均勻分布的第一屏蔽线33,所述第一屏蔽线33并排缠绕或编织缠绕于所述内护层18外侧,所述第一屏蔽线 33彼此导通组成接地线。绕功能线均勻排布第一屏蔽线33形成的第一金属屏蔽层32可以为充电电缆提供屏蔽保护,防止信号外泄干扰,也防止外部信号干扰信号控制线的信息传输,同时防止电源线泻出干扰信号,也防止电源线漏电。更佳地,所述第一屏蔽线33是裸铜线,裸铜线具有很好的延展性,作为屏蔽层均勻排列,可以防止局部拉断或折断而失去屏蔽功能。更佳地,所述信号线缆20包括两根信号线22、一根屏蔽线23、包裹于信号线22和屏蔽线23外侧的第二金属屏蔽层观,所述信号线22包括第一导体芯线25和包覆于所述第一导体芯线25的第一绝缘层沈,所述屏蔽线23包括第二导体芯线65、依次包覆于所述第二导体芯线65外侧的第二绝缘层66和第三金属屏蔽层68。使用普通的信号线并对其包裹屏蔽层,从而将信号线缆20与其他功能线如主电源线10相互隔离,防止电源线干扰信号控制传输,也进一步保证控制信号稳定不外泄,也对信号线缆20进行物理保护,防止主电源线10漏电对信号线产生影响。在信号线缆20中设置屏蔽线23,提供更多的彼此独立并屏蔽从而信号不受干扰的信号传输控制通道,便于直流充电过程的控制。更佳地,所述第二金属屏蔽层观包括多条沿所述信号线缆的横截面均勻分布的第二屏蔽线(图未示),类似第一金属屏蔽层以及第一屏蔽线,所述第二屏蔽线并排缠绕或编织缠绕于所述对绞的信号线的外侧,从而可以形成均勻的环绕与信号线芯的屏蔽层,防止局部屏蔽漏洞。编织形成的屏蔽层可以进一步提高屏蔽密度和厚度,更好地将屏蔽线彼此连接形成通路,提高屏蔽效果,防止局部折断形成的局部屏蔽失效。所述第三金属屏蔽层 68包括多条沿所述信号线缆的横截面均勻分布的第三屏蔽线(图未示),类似第一金属屏蔽层以及第一屏蔽线,所述第三屏蔽线并排缠绕或编织缠绕于所述对绞的信号线的外侧,进一步提供更多彼此独立的信号控制通道。更佳地,所述第二屏蔽线是裸铜线,裸铜线具有很好的延展性,作为屏蔽层均勻排列,可以防止局部拉断或折断而失去屏蔽功能。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置于所述电缆中部的功能线,所述功能线包括两根主电源线、二线单元线组、信号线缆,所述二线单元线组包括两根对绞的辅助电源线,挤包于所述功能线之间及外侧或绕包于所述功能线外侧的内护层,依次设于所述内护层外侧的第一金属屏蔽层、绝缘包带、外护套;所述电缆的截面为圆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源线的线芯为非绞合线芯,该非绞合线芯包括多根平行延伸的直行金属导线、包裹所述直行金属导线的交叉编织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行金属导线为7 根或19根或37根或61根。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行金属导线是金属导体或具有金属镀层的导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包括多层所述交叉编织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屏蔽层包括多条沿所述电缆横截面均勻分布的第一屏蔽线,所述第一屏蔽线并排缠绕或编织缠绕于所述内护层外侧,所述第一屏蔽线彼此导通组成接地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线是裸铜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线缆包括两根信号线、一根屏蔽线、包裹于信号线和屏蔽线外侧的第二金属屏蔽层,所述信号线包括第一导体芯线和包覆于所述第一导体芯线的第一绝缘层,所述屏蔽线包括第二导体芯线、依次包覆于所述第二导体芯线外侧的第二绝缘层和第三金属屏蔽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屏蔽层包括多条沿所述信号线缆的横截面均勻分布的第二屏蔽线,所述第二屏蔽线并排缠绕或编织缠绕于所述对绞的信号线的外侧;所述第三金属屏蔽层包括多条沿所述信号线缆的横截面均勻分布的第三屏蔽线,所述第三屏蔽线并排缠绕或编织缠绕于所述对绞的信号线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屏蔽线是裸铜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电缆,其包括置于所述电缆中部的功能线,所述功能线包括两根主电源线、二线单元线组、信号线缆、内护层、依次设于所述内护层外侧的第一金属屏蔽层、绝缘包带、外护套;所述二线单元线组包括两根对绞的辅助电源线,所述直流充电电缆的截面为圆形;内护层挤包于所述功能线之间及外侧,或者内护层仅绕包于所述功能线的外侧。将电源线等功能线置于线缆的内部,并设置内护层、第一金属屏蔽层和外护套,组成屏蔽和保护系统,把内部线芯和外部完全隔离开,从而可以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其中功能线中包括信号线缆和电源线,使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电缆兼具电力输送和信号控制功能。
文档编号H01B7/00GK201965954SQ20112008716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9日
发明者吴川中, 彭韶敏, 曾钦武, 郑汉武, 郑灿标, 郑燕珠 申请人:广东南洋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