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7856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以防止缆线在拉扯时,使缆线内的导线与连接器内的复数端子相互脱离,进而提高整体拉拔强度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脑系统运算处理核心技术的不断提升、网路资讯服务的不断升级,数据密度倍数成长,不但带来电脑内部革命,更使电脑系统周边设备的传输频宽及储存量暴涨,其据储存设备而言,在整个电脑系统架构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用以存放程式、档案及各式各样的资料,随着其内部传输速度及资讯储量的提升,方能提供硬碟足够的频宽来完成有效的输入及输出动作。如此,为了配合频宽的需求,其数据储存设备的介面规格在近几年间快速的演进, 诸如 U Itra ATA、U Itra ATA/66、U Itra ΑΤΑ/100、U Itr aATA/133,如今,更为突破传输速率的瓶颈,制订Serial ATA作为最高传输频宽的缆线标准,而其中传输缆线路的频宽越高其生产技术层面所要面对的问题也越多,如此,Serial ATA—改传统并列排线设计,以一组序列传输(transmissionpair)作为讯号传递通道,以目前市面上的连接器主要是具有一绝缘本体,其内设有与缆线电性连接的复数端子,及一金属包覆体,及一外套体,而上述金属包覆体具有一夹持缆线的定位装置,且该定位装置具有一可锁固缆线的卡扣结构,因此,可保持缆线的预定位置并锁固缆线,防止其发生松脱晃动,进而提升连接器与缆线之间整体拉拔强度,是以,请参阅图6所示,为现有的立体分解图,此为解决电连接器与缆线对接使用时的一种固定方式,由图中可清楚看出,一般高频连接器其主要是与高频传输缆线C 连接,用以提供电器信号传输,其设复数端子Al的绝缘本体A,以及配置于绝缘本体的金属内包覆体B,其中该绝缘本体A内的复数端子Al为与缆线C形成电性连接,而上述内包覆体 B端具有可供夹持缆线C的定位装置Bi,且定位装置Bl设有可锁固缆线C的卡扣结构B2, 如此,透过卡扣结构B2可保持缆线C的预定位置并锁固缆线C,防止其发生松脱晃动,进而提升连接器与缆线C之间整体拉拔强度。上述常用的定位装置Bl及卡扣结构B2,仍存在有下列缺失(一 )、缆线C锁固不确实,由图中可清楚看出,该内包覆体B的定位装置Bl内所设的卡扣结构B2,仅能适用同一尺寸厚度的缆线C,若用于厚度较小的缆线C则无法紧密夹持定位;反之,用于厚度较大的缆线C,亦无法相对结合,故无法用于多组尺寸厚度的缆线C 上,且卡扣结构B2容易因些许误差,而导致无法组装,进而使整体产品瑕疵率提高。( 二)、该内包覆体B的定位装置Bl于缆线C拉扯时,其受力点均在卡扣结构B2 上,若拉扯缆线C的剪力过大时,则容易使卡扣结构B2崩脱,而导致缆线C与绝缘本体A相互脱离,进而使讯号接收不良或中断。(三)、该内包覆体B为由上壳体及下壳体所组成,且上、下壳体的构型不同,故需开设两组模组来制造,如此,必定增加整体制造成本,且瑕疵比率也容易增高,倘若上、下壳体由同一模具所制成时,其上壳体几乎所占的废料面积比率为最多,进而使端子Al材料成本需求很高,再者,其定位装置Bl由内包覆体B —侧延伸,且定位装置Bl与内包覆体B之间的连接部位相当单薄、脆弱,若组装时,不慎施力过大,极容易使定位装置Bl在内包覆体 B上弯折或断裂,故此设计结构仍需待有改良。再者,请参阅图7所示,系为另一现有技术的立体分解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此结构与上述结构差别在于定位装置Bl的卡扣结构B2的结合形式不相同而已,其整体构件及缺失亦为相同,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的问题与缺失,是行业内及相关厂商所急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可防止缆线于拉扯时, 导线与复数端子相互脱离的电连接器。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由绝缘座体、复数端子及屏蔽壳体所组成,该绝缘座体具有一基部,基部内设有可供复数端子穿设的复数穿槽,并于基部一侧设有插接空间,插接空间与穿槽相互连通;该复数端子具有一基部,并于基部一侧设有焊接部,且焊接部露出绝缘座体外,并与预设缆线内的导线相互连接;该屏蔽壳体罩覆于绝缘座体外部,且具有同一模具所制成的上壳体及下壳体所组成, 其上、下壳体皆设有一基部,并于上、下壳体的基部一侧分别设有可供夹持预设缆线前端的夹持部,而两相对夹持部两侧分别设有结合手段的结合部;其中,该绝缘座体的基部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凸块,而屏蔽壳体的上、下壳体的基部内侧则分别设有凹孔,且各凹孔与对应之凸块相结合;其中,该绝缘座体的基部另侧相对结合有端子座,其端子座一侧设有复数间隔排列的指状部,且指状部与复数穿槽相对应,而复数端子的焊接部则分别嵌置于对应的指状部内;其中,该复数端子的基部一侧设有对接部,且对接部位于绝缘座体的插接空间内;其中,该屏蔽壳体的上、下壳体的基部两侧分别相对弯折有一侧板,且两侧板设有相对应的凸扣及扣孔,且凸扣扣合于扣孔内呈一定位;其中,该屏蔽壳体的上、下壳体的夹持部内侧分别相对设有抵持部,且抵持部压制于预设缆线的前端。其中,该结合手段分别于上、下壳体的结合部间设有对应的定位孔及扣片,且扣片伸入于定位孔内后反折呈一定位。本实用新型和以往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整体组件容易组装,也可容许些许误差,进而降低产品本身的瑕疵;并可解决单一卡扣结构上一点受力而容易导致崩坏的缺失;可快速大量生产制造并降低产品的瑕疵率,以达到降低材料成本及节省模具成本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实用 新型组装后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现有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7为另一现有技术的的立体分解图1、绝缘座体10、插接空间12、凸块11、基部13、端子座111、穿槽131、指状部2、复数端子21、基座23、对接部22、焊接部3、屏蔽壳体31、上壳体32、下壳体311、基部321、基部3111、凹孔3211、凹孔312、侧板322、侧板3121、凸扣3221、扣孔313、夹持部323、夹持部32131、抵持部3231、抵持部314、结合部324、结合部4、结合手段41、定位孔42、扣片5、缆线51、导线A、绝缘本体Al、端子B、内包覆体Bi、定位装置B2、卡扣结构C、缆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1、2、3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电连接器由绝缘座体1、复数端子2、屏蔽壳体3所组成,其中该绝缘座体1具有一基部11,且基部11内设有复数穿槽 111,并在基部11上下两侧设有凸块12,另在基部11 一侧设有插接空间10,且插接空间10 与复数穿槽111相互贯通,而基部11另一侧相对结合有端子座13,端子座13 —侧设有复数间隔排列的指状部131,且指状部131和复数穿槽111相对应。该复数端子2穿设于绝缘座体1的对应穿槽111内,且皆具有一基部21,并在基部 21 一侧设有焊接部22,且焊接部22为嵌置在端子座13的指状部121中,并露出绝缘座体1夕卜,而远离复数焊接部22另一侧则设有对接部23,且对接部23位于绝缘座体1的插接空间10内。 该屏蔽壳体3罩覆于绝缘座体1的外部,且由上壳体31及下壳体32所组成,其上壳体31、下壳体32皆设有一基部311、321,并在上壳体31、下壳体32的基部311、321 —侧设有凹孔3111、3211,且凹孔3111、3211与绝缘座体1的上、下凸块12相结合,并于上壳体 31、下壳体32的基部311、321两侧分别弯折有一侧板312、322,且上壳体31、下壳体32的侧板312、322设有相对应的凸扣3121及扣孔3221,且凸扣3121扣合于扣孔3221内呈一定位,另在上壳体31、下壳体32的基部311、321—侧分别设有夹持部313、323,两相对夹持部 313、323相对内侧各设有抵持部3131、3231,另于上壳体31、下壳体32的夹持部313、323两侧分别设有相对应的结合部314、324,并使两结合部314、324之间设有结合手段4,此结合手段4由定位孔41及扣片42所组成。请参阅图2、3、4、5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上述的构件组构时,先将复数端子2 穿设于绝缘座体1的穿槽111内,且复数端子2的对接部23位于绝缘座体1的插接空间10 内,而复数端子2的焊接部22露出绝缘座体1外,如图3所示,此时,其复数端子2的焊接部22分别与缆线5内的对应导线51焊接固定,如图4所示,如此,便可将屏蔽壳体3包覆于绝缘座体1外部,其主要是将上壳体31、下壳体32的凹孔3111、3211嵌入绝缘座体1的上、下凸块12上,并使上壳体31的凸扣3121扣合于下壳体32的扣孔3221内呈一定位,且上壳体、下壳体31、32的结合部314、324则透过结合手段4,使结合手段4在两结合部314、 324间设有定位孔41及扣片42,以此结构设计,即可将扣片42伸入定位孔41内后反折固定,如图5所示,如此,便可将上壳体31、下壳体32的夹持部313向内相对夹紧缆线5前端, 且两夹持部313内侧的抵持部3231可形成干涉结构,防止电连接器在插拔时因拉扯缆线5, 而导致缆线5内的导线51与复数端子2的焊接部22脱离,进而造成讯号传输不良或传输中断。此外,上述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及的结合手段4,使上壳体、下壳体31、32的结合部314、324相互紧密结合,并使上壳体、下壳体31、32的夹持部313、323同时夹紧缆线5,来产生一夹紧定位状态,且结合手段4所设置的定位孔41及扣片42也可用相互扣合的方式或相互黏合的方式等替换,此种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是以,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电连接器的关键之处在于(一)本实用新型是利用上壳体、下壳体31、32两侧的结合部314、324相互固定连接,并使上壳体、下壳体31、32的夹持部313、323紧密的夹持于缆线5上,其两夹持部313、 323间的夹持空间可因缆线5尺寸厚度来变换调整结合,且结合手段4的定位孔41及扣片 42的使用更能紧密固定上壳体、下壳体31、32的结合部314、324的连接,进而防止缆线5与绝缘座体1相互脱离,并由上壳体、下壳体31、32 二侧的结合部314、324的结合方式,可使整体组件容易组装,也可容许些许误差,进而降低产品本身的瑕疵。( 二 )本实用新型利用上壳体、下壳体31、32两侧的结合部314、324相互固定连接,使上壳体、下壳体31、32的夹持部313、323紧密的夹持于缆线5上,当拉扯缆线5时,可使上壳体、下壳体31、32的受力点平均分布在两相对的结合部314、324上,可解决单一卡扣结构B2上一点受力而容易导致崩坏的缺失。[0057](三)本实用新型的屏蔽壳体3的上壳体、下壳体31、32仅需开设有一个模具制造,便可使用,也只在上壳体、下壳体31、32两侧的结合部314、324上相互固定连接,进而可快速大量生产制造并降低产品的瑕疵率,以达到降低材料成本及节省模具成本的目的。上述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的可行实施例说明而已,该实施 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由绝缘座体、复数端子及屏蔽壳体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体具有一基部,且基部内设有可供复数端子穿设的复数穿槽,并于基部一侧设有插接空间,且插接空间与穿槽相互连通;该复数端子具有一基部,并于基部一侧设有焊接部,且焊接部露出绝缘座体外,并与预设缆线内的导线相互连接;该屏蔽壳体罩覆于绝缘座体外部,且具有同一模具所制成的上壳体及下壳体所组成,其上、下壳体皆设有一基部,并于上、下壳体的基部一侧分别设有可供夹持预设缆线前端的夹持部,而两相对夹持部两侧分别设有结合手段的结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绝缘座体的基部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凸块,而屏蔽壳体的上、下壳体的基部内侧则分别设有凹孔,且各凹孔与对应之凸块相结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绝缘座体的基部另侧相对结合有端子座,其端子座一侧设有复数间隔排列的指状部,且指状部与复数穿槽相对应, 而复数端子的焊接部则分别嵌置于对应的指状部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复数端子的基部一侧设有对接部,且对接部位于绝缘座体的插接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屏蔽壳体的上、下壳体的基部两侧分别相对弯折有一侧板,且两侧板设有相对应的凸扣及扣孔,且凸扣扣合于扣孔内呈一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屏蔽壳体的上、下壳体的夹持部内侧分别相对设有抵持部,且抵持部压制于预设缆线的前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结合手段分别于上、下壳体的结合部间设有对应的定位孔及扣片,且扣片伸入于定位孔内后反折呈一定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在绝缘座体内穿设有复数端子,且复数端子为与缆线内的导线对应连接,并于绝缘座体外罩覆有屏蔽壳体,而屏蔽壳体则由同一模具所制成的上壳体及下壳体所组成,且上、下壳体皆设有一基部,并于基部一侧分别设有可供夹持缆线前端的夹持部,使扣片伸入定位孔内后反折呈一定位,进而使上、下壳体的夹持部紧密的夹持于缆线前端,以防止缆线在拉扯时,使缆线内的导线与复数端子相互脱离,而造成讯号传输不良或中断。
文档编号H01R13/516GK202094410SQ201120118130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0日
发明者卢雄飞 申请人:山东天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