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96083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电性连接芯片模块与印刷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连接器用于测试芯片模块,其包括用来容纳芯片模块的基体、组装于基体中的导电端子、收容于基体中并用于承载芯片模块的承载件及组装于基体上方的驱动件。其中,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自主体部的相对两侧分别向上延伸的固定臂、可动臂及自主体部下端向下延伸的尾部,所述主体部于水平方向的横截面大致呈“U”形结构。但是现有的电连接器至少存在以下缺陷导电端子的固定臂及可动臂由主体部的相对两侧向上延伸所形成,因此固定臂及可动臂之间存在较大的间距,而无法适应导电端子的高密度排配的需求。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进行改进以克服现有技术的前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导电端子排布密度的电连接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连接器,可连接芯片模块,其包括设有若干端子收容孔的本体、分别插入并固定在端子收容孔中的若干导电端子、位于本体上方的滑动板及驱动件,每一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可动臂及固定臂,其中可动臂直接由主体部向上延伸形成,主体部侧向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第一弯折部继而弯折形成横向延伸的第二弯折部,第二弯折部向上延伸形成所述固定臂,滑动板上设有供若干供导电端子的可动臂及固定臂穿过的收容槽,驱动件架设在本体上方以驱动滑动板以使导电端子的可动臂及固定臂呈打开或闭合状态。所述第二弯折部由第一弯折部的顶端横向弯折延伸。所述导电端子由金属板材冲切及弯折而成,并具有板材表面及裁切面,可动臂的板材表面与固定臂的裁切面相对。所述本体的端子收容孔包括相互连通且分别用以收容可动臂和固定臂的第一收容部及第二收容部,在与滑动板滑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第一收容部的宽度大于第二收容部的宽度。所述第一收容部和第二收容部于与滑动板滑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分别与相邻排的第一收容部和第二收容部对齐。所述沿滑动板滑动方向上,相邻第一收容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收容部于此方向上的宽度。所述本体的端子收容孔呈“凸”字结构。所述于固定臂内侧设有一突出部,可动臂的内侧设有与固定臂的突出部相互配合的凸台。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固定臂与可动臂相互配合可增加导电端子的排布密度,有效提高导电端子夹持锡球的夹持力。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图1中本体的圈内标示部分的放大图。图4为图1中滑动板的圈内标示部分的放大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立体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侧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正视图。图8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9为图8圈中标示部分的放大图,其中导电端子的固定臂及可动臂处于闭合状态。图10为图8的剖视示意图。图11为图10圈中标示部分的放大图,其中导电端子的固定臂及可动臂处于开启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用以电性连接芯片模块9与印刷电路板(未图示)。电连接器100包括本体1、收容于本体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组装于本体1上的锁扣装置4、组设于本体1上用以驱动锁扣装置4的驱动体5及组设于本体1 下方的保护板7。请具体参阅图2及图3所示,所述本体1大致呈矩形结构,其中部为向下凹陷的收容区10及位于收容区10四周并向上延伸的侧壁11。其中,所述收容区10的中部设有若干用于收容导电端子2的端子收容孔12。请具体参阅图3所示,所述端子收容孔12大致呈 “凸”字结构,其包括相互连通且分别用以收容导电端子2的臂部的第一收容部120及第二收容部121,其与滑动板3滑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第一收容部120的宽度大于第二收容部 121的宽度。第一收容部120和第二收容部121于与滑动板3滑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分别与相邻排的第一收容部120和第二收容部121对齐。所述沿滑动板3滑动方向上,相邻第一收容部120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收容部121于此方向上的宽度。请具体参阅图2及图4所示,于本体1的收容区10的上方组装有滑动板3,所述滑动板3中部设有用于收容导电端子2的端子收容槽30,所述端子收容槽30大致呈矩形结构并呈矩阵排列。于滑动板3的四个角部设有向下延伸的卡勾31,所述卡勾31可扣持于本体 1中,于其中一角部设有凸柱32,弹簧33穿设于所述凸柱32中,当对滑动板3施加压力后, 滑动板3沿本体1对角线方向水平滑动,收容于滑动板3其中一角部的弹簧33提供移动后的复位。其中,于滑动板3上方及驱动体5下方之间组装有定位体8,所述定位体8用于定位芯片模块9。于本体1下方及保护板7上方之间组设有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及保护板 7上分别设有若干用于收容导电端子2的端子孔60、70。请重点参阅图5至图7所示,导电端子2由金属板材冲切及弯折而成,其具有板材表面及裁切面。导电端子2包括大致呈平板状的主体部20、自主体部20顶部向上延伸的可动臂23、自主体部20的侧边侧向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21、自第一弯折部21继而弯折形成横向延伸的第二弯折部210、于第二弯折部210竖直向上延伸形成固定臂22及自主体部 20底端弯折并向下延伸的尾部M。于固定臂22的内侧设有向可动臂23的方向凸伸的突出部221,可动臂23的内侧设有与固定臂22的突出部221相互配合的凸台231,在作动过程中可有效防止可动臂23过推固定臂22。固定臂22及可动臂23的自由末端设有向彼此靠近的方向弯折的夹持部220、230,所述两夹持部220、230相对设置,可有效夹持芯片模块 9。其中,所述第二弯折部210由第一弯折部21的顶端横向弯折延伸所形成,第一弯折部21与第二弯折部210形成倒置的“L”字形结构,第一弯折部21与主体部20相互垂直也形成“L”字形结构,所述固定臂22由第一弯折部21弯折后向上延伸所形成,固定臂22 与第一弯折部21配合形成“Z”字形结构,以使可动臂23与固定臂22的中心对齐,加大冲压下料间隙,改善导电端子2的制造性。请具体参阅图7从正视角度观察导电端子2,所述可动臂23的板材表面与固定臂22的裁切面相对形成“T”字形结构,导电端子2整体结构较小,可有效增加导电端子2的高密度的排布需求。组装时,首先将导电端子2装入本体1中,导电端子2的可动臂23组装于本体1 的端子收容孔12的第一收容部120中,固定臂22组装于本体1的端子收容孔12的第二收容部121中;然后将滑动板3安装于本体1的收容区10的上方,弹簧33套设于滑动板3的凸柱32上,滑动板3的卡勾31卡扣于本体1中,导电端子2的固定臂22与固定臂22插入滑动板3的同一收容槽30中,将定位体8组装于滑动板3的上方,将套设有弹簧40的锁扣装置4安装于本体1两侧的中部,用以提供锁扣装置4从开启状态到闭合状态的弹力。接着将弹簧50套设于驱动体5的侧壁下方,再将驱动体5组设于本体1上方,弹簧50用以提供驱动体5向上运动的弹力;最后将固定板6及保护板7分别依次组设于本体1下方,导电端子2的尾部M分别穿过固定板6及的保护板7的相应的端子孔60、70并凸伸出固定板 6及保护板7的底面。对驱动体5施加压力后,驱动体5向下运动按压锁扣装置4使其向后翻转,同时驱动滑动板3沿本体1对角线方向水平滑动,滑动板3的端子收容槽30的侧壁驱动导电端子 2的可动臂23向远离固定臂22的方向移动,此时可将芯片模块9置入定位体8中。当释放对驱动体5的压力后,锁扣装置4按压于芯片模块9的上方,导电端子2的可动臂23因滑动板3的端子收容槽30的侧壁的推动向靠近固定臂22的方向移动,固定臂22的突出部 221与可动臂23的凸台231相互配合可有效防止可动臂23过推固定臂22。本实用新型导电端子2为冲压后弯折形成,所述自主体部20的侧边侧向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21,可有效改善导电端子2的制造性;固定臂22与第一弯折部21配合形成“Z” 字形结构,以使可动臂23与固定臂22的中心对齐,加大冲压下料间隙,所述可动臂23的板材表面与固定臂22的裁切面相对形成“T”字形结构,导电端子2整体结构较小,可有效增加导电端子2的高密度的排布需求,以提高导电端子2的可动臂23与固定臂22夹球力。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可连接芯片模块,其包括设有若干端子收容孔的本体、分别插入并固定在端子收容孔中的若干导电端子、位于本体上方的滑动板及驱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可动臂及固定臂,其中可动臂直接由主体部向上延伸形成,主体部侧向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第一弯折部继而弯折形成横向延伸的第二弯折部,第二弯折部向上延伸形成所述固定臂,滑动板上设有供若干供导电端子的可动臂及固定臂穿过的收容槽,驱动件架设在本体上方以驱动滑动板以使导电端子的可动臂及固定臂呈打开或闭合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折部由第一弯折部的顶端横向弯折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由金属板材冲切及弯折而成,并具有板材表面及裁切面,可动臂的板材表面与固定臂的裁切面相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端子收容孔包括相互连通且分别用以收容可动臂和固定臂的第一收容部及第二收容部,在与滑动板滑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第一收容部的宽度大于第二收容部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部和第二收容部于与滑动板滑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分别与相邻排的第一收容部和第二收容部对齐。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滑动板滑动方向上,相邻第一收容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收容部于此方向上的宽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端子收容孔呈“凸”字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于固定臂内侧设有一突出部,可动臂的内侧设有与固定臂的突出部相互配合的凸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可连接芯片模块,其包括设有若干端子收容孔的本体、分别插入并固定在端子收容孔中的若干导电端子、位于本体上方的滑动板及驱动件,每一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可动臂及固定臂,其中可动臂直接由主体部向上延伸形成,主体部侧向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第一弯折部继而弯折形成横向延伸的第二弯折部,第二弯折部向上延伸形成所述固定臂;滑动板上设有供若干供导电端子的可动臂及固定臂穿过的收容槽,驱动件架设在本体上方以驱动滑动板以使导电端子的可动臂及固定臂呈打开或闭合状态。
文档编号H01R33/76GK202196905SQ201120250260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5日
发明者杨智凯, 陈铭佑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