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电池退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5919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电池退出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电池退出结构,特别是一种利用一弹性件的弹性恢复力来解除对电池的锁定状态的电池退出结构。
背景技术
便携式电子装置设置有电池模块,在装置底部亦会设置电池模块的退出结构,方便使用者可通过此退出结构视需求更换电池模块。然而,如何减少装置组件及空间的使用, 实为一值得研究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一弹性件的弹性恢复力来解除对电池的锁定状态的电池退出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前述电池退出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退出结构应用于一便携式电子装置,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壳体及一电池,该电池退出结构包括一退出件、一盖体、一推杆件以及一弹性件;该退出件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壳体的一容置槽内,该退出件包括一固定部; 该盖体枢接于该壳体并覆盖住该容置槽呈一闭合状态,该盖体包括一止挡部,在该闭合状态下藉由该止挡部限制该退出件移动;该推杆件设置于该壳体内,该退出件的该固定部穿过该壳体以与该推杆件彼此结合,且该推杆件包括一锁定结构,使得该推杆件位于一初始位置时,藉由该锁定结构锁定该电池;该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该推杆件及该壳体;其中当该盖体相对于该壳体旋转至一开启状态时,该止挡件脱离该容置槽,且藉由该弹性件的弹性恢复力移动该推杆件自该初始位置至一解锁位置,使得该推杆件解除对该电池的锁定状态。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包括一容置槽;一电池, 该电池设置于该壳体内;以及一电池退出结构,该电池退出结构包括一退出件,该退出件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容置槽内,该退出件包括一固定部;一盖体,该盖体枢接于该壳体并覆盖住该容置槽呈一闭合状态,该盖体包括一止挡部,在该闭合状态下藉由该止挡部限制该退出件移动;一推杆件,该推杆件设置于该壳体内,该退出件的该固定部穿过该壳体以与该推杆件彼此结合,且该推杆件包括一锁定结构,使得该推杆件位于一初始位置时,藉由该锁定结构锁定该电池;以及一弹性件,该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该推杆件及该壳体;其中当该盖体相对于该壳体旋转至一开启状态时,该止挡件脱离该容置槽,且藉由该弹性件的弹性恢复力移动该推杆件自该初始位置至一解锁位置,使得该推杆件解除对该电池的锁定状态。本实用新型可减少装置组件及空间的使用,达到功能结合且简化装置组件配置的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构造新颖,能提供产业上利用,且确有增进功效,故依法申请实用
4新型专利。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退出结构的第--实施例的分解图。[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退出结构的第--实施例的结合示意图。[001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退出结构的第--实施例在盖体呈闭合状态的示意图[001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退出结构的第--实施例在盖体呈开启状态的示意图。[0013]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退出结构的第--实施例在盖体呈闭合状态时沿着图2的线段A-A‘的剖视图。[0014]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退出结构的第--实施例在盖体呈开启状态时沿着图2的线段A-A‘的剖视图。[0015]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退出结构的第--实施例的支撑件使用状态的示意图。[0016]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0017]主要组件符号说明[0018]电池退出结构1[0019]退出件10固定部U[0020]凹槽12斜面结构13[0021]盖体20止挡部21[0022]卡合结构22推杆件30[0023]锁定结构31弹性件40[0024]扭力弹簧50脚垫件60[0025]支撑件70[0026]初始位置Sl解锁位置S2[0027]便携式电子装置IOOUOOa[0028]壳体 IlOUlOa容置槽111[0029]滑动孔112螺丝孔113[0030]电池12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退出结构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在下述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便携式电子装置是以笔记本型计算机为例加以说明,但便携式电子装置亦可为迷你笔记本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智能型手机、PDA或其他类似的电子装置,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请先参考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退出结构1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如图1所示,便携式电子装置100包括壳体110及电池120。壳体110包括容置槽(图未示), 设置于壳体110的外表面,而容置槽包括滑动孔112 ;电池120则设置于邻近容置槽的壳体 110 内。[0034]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退出结构1包括退出件10、盖体20、推杆件30及弹性件40。退出件10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110的容置槽内,且退出件 10包括固定部11,此固定部11贯穿容置槽的滑动孔112并可沿着滑动孔112进行滑移,使得退出件10可相对于壳体110在容置槽内移动。盖体20枢接于壳体110,使得盖体20可相对于壳体110旋转而呈一开启状态或一闭合状态。在本实施例中,盖体20是以至少一扭力弹簧50枢接于壳体110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二组扭力弹簧50),藉由至少一扭力弹簧50所提供的扭力,使得盖体20能自开启状态自动地回复至闭合状态,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亦可使用一般枢接件或其他能提供类似扭力的组件所取代,且扭力弹簧50的数量是根据不同设计而调整。盖体20包括止挡部21,在闭合状态下藉由止挡部21可限制退出件10的移动;盖体20还包括卡合结构22,藉由卡合结构22使得盖体20在闭合状态下与壳体110相互卡合,以减少盖体20受撞击或不当外力影响而脱离闭合状态。推杆件30设置于壳体110内,且推杆件30与贯穿滑动孔112的退出件10的固定部11彼此结合,使得退出件10移动时可带动推杆件30 —并移动。推杆件30包括锁定结构31,用以卡固电池120。弹性件4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推杆件30及壳体110,藉由其弹性恢复力来驱使推杆件30移动。请参考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退出结构1的第一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退出结构1在组合完成后,推杆件30保持以锁定结构31卡固电池120的状态,且此时弹性件40呈现拉伸状态。以下请一并参考图3及图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退出结构1的第一实施例在盖体20呈闭合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退出结构1的第一实施例在盖体 20呈开启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退出结构1的盖体20在闭合状态下可完全覆盖住容置槽111,且退出件10在开启状态下可沿着容置槽111而移动。此退出件10还包括斜面结构13,用以在盖体20盖合过程中与止挡部21产生连动效果。而为了配合至少一扭力弹簧50的设置,退出件10还包括至少一凹槽12,各凹槽12的位置对应于各扭力弹簧 50,用以避免扭力弹簧50限制或阻挡退出件10的移动(在本实施例中退出件10设置二凹槽12以对应二组扭力弹簧50)。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退出结构1还包括脚垫件60,设置于盖体20的外表面。在本实施例中,盖体20及脚垫件60采用材质较硬的塑性材料(例如塑料)及具有弹性的弹性材料(例如橡胶),以双料射出成形方式一体成形,其中盖体20是以塑性材料所制成,以提供较稳固的结构以利于使用者操作;而脚垫件60则以弹性材料所制成,以提供支撑装置时的垫高缓冲功能。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本实施例为限,盖体20及脚垫件60亦可分别以对应材料制作后再加以结合。又如图1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退出结构1还可包括支撑件70,枢接于盖体20,用以在展开时提供装置本体较佳的垫高支撑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70相邻于脚垫件60设置,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其中支撑件70在一收纳状态下与盖体20实质上平行且收纳于盖体20内。[0044]请一并参考图5及图6。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退出结构1的第一实施例在盖体20呈闭合状态时沿着图2的线段A-A'的剖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退出结构1 的第一实施例在盖体20呈开启状态时沿着图2的线段A-A'的剖视图。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退出结构1的盖体20在闭合状态下,盖体20藉由卡合结构22与壳体110相互卡合,且藉由止挡部21抵住退出件10而限制其移动。此时推杆件30位于初始位置Si,并藉由锁定结构31卡固电池120。在此状态下,盖体20可作为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脚座,并且藉由脚垫件60提供垫高缓冲的效果。如图6所示,当使用者施力扳开盖体20使其呈开启状态时,止挡部21会随盖体20 脱离容置槽111,此时退出件10即受到拉伸状态下的弹性件40的弹性恢复力拉动,朝箭头方向平移,并且带动推杆件30自初始位置Sl移动至解锁位置S2,而使得锁定结构31解除对电池120的锁定状态。因此,使用者即可轻易将电池120自壳体110内取出。相反地,当使用者将电池120放入壳体110后,随着将盖体20自开启状态逐渐朝壳体110方向盖合,止挡部21会推抵斜面结构13,使退出件10开始移动,进而带动推杆件 30自解锁位置S2回复至初始位置Si,让锁定结构31重新对电池120进行卡固,最后再将盖体20回复至闭合状态以与壳体110卡合。此时弹性件40亦回复至拉伸状态。请一并参考图5及图7。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退出结构1的第一实施例的支撑件70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支撑件70处于收纳状态下,收纳于盖体20内; 而当想要使用支撑件70,使用者可施加外力扳动支撑件70,使得支撑件70相对于盖体20 旋转并与盖体20的表面呈一夹角,以形成支撑状态。此时,藉由支撑件70能更增加便携式电子装置100与置放平台的间隔距离,增加散热空间。而在使用完毕后也仅需将支撑件70 重新收纳于盖体20内即可。藉此,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退出结构1通过对盖体20的操作,来控制针对电池120 的锁定状态与否,且盖体20在一般情况下可作为脚座使用,以达到功能结合且简化装置组件配置的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100包括壳体110、电池120及如前所述的隐藏式电池退出结构1。壳体110包括容置槽111,用以供对应设置前述电池退出结构1 ;电池120则设置于邻近容置槽111的壳体110内部,以便利用电池退出结构1来解除或回复对电池120的锁定状态。其相关结构及操作状态如前的隐藏式电池退出结构1,在此不多加赘述。请参考图8。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IOOa的一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IOOa的一实施例中,壳体IlOa包括螺丝孔113,而电池退出结构1对应该螺丝孔113所在位置而设置,使得盖体20在闭合状态下可覆盖住螺丝孔113。藉此设计,使得螺丝孔113可受到盖体20的遮蔽而隐藏,让一般使用者不会直接看见螺丝孔113的设置,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IOOa的美观性及视觉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亦可根据设计或需求不同,增设前述容置槽及对应的具有脚垫功能的电池退出结构的数量,而不以前述实施例为限。综上所陈,上述诸多实施例仅是为了便于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权利范围自然应当以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权利要求1.一种电池退出结构,该电池退出结构应用于一便携式电子装置,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壳体及一电池,其特征在于,该电池退出结构包括一退出件,该退出件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壳体的一容置槽内,该退出件包括一固定部; 一盖体,该盖体枢接于该壳体并覆盖住该容置槽呈一闭合状态,该盖体包括一止挡部, 在该闭合状态下藉由该止挡部限制该退出件移动;一推杆件,该推杆件设置于该壳体内,该退出件的该固定部穿过该壳体以与该推杆件彼此结合,且该推杆件包括一锁定结构,使得该推杆件位于一初始位置时,藉由该锁定结构锁定该电池;以及一弹性件,该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该推杆件及该壳体;其中当该盖体相对于该壳体旋转至一开启状态时,该止挡件脱离该容置槽,且藉由该弹性件的弹性恢复力移动该推杆件自该初始位置至一解锁位置,使得该推杆件解除对该电池的锁定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退出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池退出结构还包括一脚垫件, 该脚垫件设置于该盖体的外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退出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盖体及该脚垫件是双料射出成形方式一体成形的盖体及脚垫件,该盖体是塑性材料盖体,而该脚垫则是弹性材料脚垫。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退出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池退出结构还包括一支撑件, 该支撑件枢接于该盖体,该支撑件在一收纳状态下与该盖体实质上平行且收纳于该盖体内;该支撑件相对于该盖体旋转至一支撑状态时,与该盖体的表面呈一夹角。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退出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盖体是以至少一扭力弹簧枢接于该壳体,藉由该至少一扭力弹簧使得该盖体自该开启状态自动地回复至该闭合状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退出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退出件还包括至少一凹槽,各该凹槽对应于各该扭力弹簧而设置,用以避免该扭力弹簧限制该退出件的移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退出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退出件还包括一斜面结构,使得该盖体自该开启状态回复至该闭合状态过程中,藉由该止挡部推抵该斜面结构以使该推杆件自该解锁位置回复至该初始位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退出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盖体还包括一卡合结构,藉由该卡合结构使得该盖体在该闭合状态下与该壳体卡合。
9.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 一壳体,该壳体包括一容置槽;一电池,该电池设置于该壳体内;以及一电池退出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池退出结构包括 一退出件,该退出件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容置槽内,该退出件包括一固定部; 一盖体,该盖体枢接于该壳体并覆盖住该容置槽呈一闭合状态,该盖体包括一止挡部, 在该闭合状态下藉由该止挡部限制该退出件移动;一推杆件,该推杆件设置于该壳体内,该退出件的该固定部穿过该壳体以与该推杆件彼此结合,且该推杆件包括一锁定结构,使得该推杆件位于一初始位置时,藉由该锁定结构锁定该电池;以及一弹性件,该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该推杆件及该壳体;其中当该盖体相对于该壳体旋转至一开启状态时,该止挡件脱离该容置槽,且藉由该弹性件的弹性恢复力移动该推杆件自该初始位置至一解锁位置,使得该推杆件解除对该电池的锁定状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便携式电子装置还包括一脚垫件,该脚垫件设置于该盖体的外表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盖体及该脚垫件是双料射出成形方式一体成形的盖体及脚垫件,该盖体是塑性材料盖体,而该脚垫则是弹性材料脚垫。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盖体还包括一支撑件,该支撑件枢接于该盖体,该支撑件在一收纳状态下与该盖体实质上平行且收纳于该盖体内;该支撑件相对于该盖体旋转至一支撑状态时,与该盖体的表面呈一夹角。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盖体是以至少一扭力弹簧枢接于该壳体,藉由该至少一扭力弹簧使得该盖体自该开启状态自动地回复至该闭合状态。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退出件还包括至少一凹槽, 各该凹槽对应于各该扭力弹簧而设置,用以避免该扭力弹簧限制该退出件的移动。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退出件还包括一斜面结构, 使得该盖体自该开启状态回复至该闭合状态过程中,藉由该止挡部推抵该斜面结构以使该推杆件自该解锁位置回复至该初始位置。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盖体还包括一卡合结构,藉由该卡合结构使得该盖体在该闭合状态下与该壳体卡合。
1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容置槽包括一滑动孔,该固定部贯穿该滑动孔以与该推杆件彼此结合。
18.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括一螺丝孔,且该盖体在该闭合状态下覆盖住该螺丝孔。
专利摘要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电池退出结构。电池退出结构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壳体及电池。电池退出结构包括退出件、盖体、推杆件及弹性件;退出件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的容置槽内并包括固定部;盖体枢接于壳体并覆盖住容置槽呈闭合状态并包括止挡部,藉由止挡部限制退出件移动;推杆件设置于壳体内,退出件的固定部穿过壳体以与推杆件结合,且推杆件包括锁定结构,使得推杆件位于初始位置时,藉由锁定结构锁定电池;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推杆件及壳体;当盖体相对于壳体旋转至开启状态时,止挡件脱离容置槽,且藉由弹性件的弹性恢复力移动推杆件自初始位置至解锁位置,以解除对电池的锁定状态。本实用新型减少组件及空间使用。
文档编号H01M2/10GK202189844SQ20112026581
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5日
发明者李耀庭, 郑文杰 申请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