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8188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接地端子直接抵接在屏蔽壳体中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Mini DP连接器是2009年才正式推出的新一代高清接口,可使带有Mini DP接口的台式电脑、工作站和笔记本电脑连接到传统的模拟VGA显示器和投影机。设备厂商和终端用户因此得到更高的使用灵活性,有助于Mini DP作为高性能数字显示器接口的推广应用。由于Mini DP在单一芯片内整合Mini DP输入端口、VGA输出和支持功能,可替代现有的多片Mini DP转VGA解决方案,使视频电缆适配器变得更小、更省电、更低廉和更稳定。这些适配器将安插在新的Mini DP笔记本电脑与大量使用中的传统显示器和投影机之间,这种便利性为消费者和企业日后升级显示器和投影机提供可能;还可嵌在笔记本电脑和扩展站内,用作设备接口向Mini DP过渡的芯片组,其性能更胜于HDMI接口。[0003]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已研发出Mini DP连接器第二代,即新的Mini DPI. 2,这种新的Mini DPI. 2比之前的Mini DP 1. Ia标准传输率提高了一倍,从10. 8 (^)8提升至21.6 (ibps,这也意味着新的标准会带来更丰富的图像以及3D回放等视听场面,但在不久的将来 Mini DP连接器将会取而代之HDMI接口,将我们的电脑接口推向一个更高清的一个台阶。[0004]然而,不管是Mini DPI. 2还是Mini DP 1.1a连接器,其结构基本没有很大的区别,其均包括绝缘本体、收纳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组和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屏蔽壳体,该绝缘本体上设有一与Mini DP接口对接的收容空间,于收容空间的上方和下方分别排布有10 个端子槽。所述端子组一共包括有20根端子,这20根端子平均分为上下两组,上下端子组对应安装在各自的端子槽中,其中上端子组中具有8根导电端子,2根接地端子,而下端子组中具有6根导电端子和4根接地端子,各端子后端的焊接部一并延伸到绝缘本体的后端, 作为焊接之用。[0005]这种Mini DP连接器所有端子的焊接部均伸出到绝缘本体的后端焊接,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问题一、20个端子的焊接部需通过PCB板转接后,人工手动焊接,虽然把端子平均分为两部分用于上下分开焊接,但因上下方的端子还是有10个之多,加之绝缘本体本身较小,导致端子间距小,焊接部的间距仅有0. 6mm,从而容易造成两端子之间短路现象。 二、焊接部的间距太小也带来手动焊接的困难,需要花长时间培养经验老道的焊接技术员, 一般新手根本无法进行这种小间距的焊接工作,一旦老技术人员流失,很可能造成生产困难,而且,即便是经验老道的技术人员,焊接这种小间距的端子,也非常耗时耗力,难以提高生产效率。三、在焊接小间距端子过程中因人为因素难以避免会出现错焊、漏焊或焊接质量不好的情况,无法确保产品的优良品质。四、这种Mini DP连接器中接地端子的处理方法一般是通过焊脚、PCB板和导线连接来实现接地功能的,其结构复杂、各部件之间的连接耗时耗料,既造成原材料的浪费,又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实用新型内容[0006]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通过接地端子后端的抵接部翘起穿入到绝缘本体外与屏蔽壳体干涉接触,使接地端子通过屏蔽壳体实现接地功能,结构简单, 实现容易,可以免去将其延伸到绝缘本体后端再用接地线导出接地的麻烦,有效简化生产工序、节约生产材料和提高生产效率。[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0008]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装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组和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屏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上纵向设有开孔;所述端子组包括数个接地端子和导电端子,各接地端子前端的弹性接触部横向向前伸出绝缘本体外,一些接地端子后端的抵接部向上翘起伸出在开孔外抵紧在屏蔽壳体的内壁,另一些接地端子后端的抵接部向下翘起伸出在开孔外也抵紧在屏蔽壳体的内壁。[0009]优选的,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第一绝缘本体、第二绝缘本体和第三绝缘本体,该第一绝缘本体和第二绝缘本体上下叠合后插装入第三绝缘本体的后端;所述端子组包括上端子组和下端子组,上端子组固装于第一绝缘本体中,下端子组固装于第二绝缘本体中,端子组中各端子前端的弹性接触部收纳在第三绝缘本体内。[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包括第一基部和自第一基部前端面延伸出的第一舌板,该第一舌板上开设有前述的开孔;所述上端子组包括有数个导电端子和数个接地端子, 接地端子后端的抵接部翘起伸出在开孔外。[0011]优选的,所述开孔边缘设有勒条,该勒条位于靠近第一基部的一侧,所述接地端子之抵接部的尾端靠在勒条上。[0012]优选的,所述第三绝缘本体顶壁后端设有让位缺口,该让位缺口与开孔相通,上端子组之接地端子的抵接部同时伸出到该让位缺口外。[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包括第二基部和自第二基部前端面延伸出的第二舌板,该第二舌板上开设有前述开孔;所述下端子组包括数个导电端子和数个接地端子,接地端子的抵接部翘起伸出在开孔外。[0014]优选的,所述开孔边缘设有勒条,该勒条位于靠近第二基部的一侧,所述接地端子之抵接部的尾端靠在勒条上。[0015]优选的,所述第三绝缘本体底壁后端设有让位缺口,该让位缺口与开孔相通,上端子组之接地端子的抵接部同时伸出到该让位缺口外。[0016]优选的,所述第三绝缘本体上设有一与电连接器接口对接的插接空间,该插接空间的上壁面和下壁面设有整齐间距排列的端子槽,端子组中各端子的弹性接触部嵌于各自对应的端子槽中。[0017]优选的,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和第二绝缘本体的贴合面上分别设有用于定位的凹点和凸点,该凸点对应镶嵌在凹点中。[001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在绝缘本体上设有纵向开孔,接地端子后端的抵接部从开孔中伸出并与屏蔽壳体抵触相接,从而避免了传统将接地端子尾端向后延伸出绝缘本体后端面, 再用接地线导出焊接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有效简化产品结构和产品生产工序、节约生产材料和提高生产效率;并且也使伸出到绝缘本体后端面的端子数目大大减小,为相邻的导电端子之间提供更充足的空间,从而导电端子与传输线材可以直接焊接,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产品的优良率。[0019]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上端子组、下端子组及第一绝缘本体、第二绝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也是安装第一步骤前的示意图;[0021]图2是图1的背面视角图,也是安装的第一步骤后的示意图;[0022]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安装的第二步骤前的示意图;[0023]图4是图3的背面视角图;[0024]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安装的第二步骤中的示意图;[0025]图6是图5的背面视角图;[0026]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安装的第二步骤后的示意图;[0027]图8是图7的背面视角图;[0028]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安装的第三步骤前的示意图;[0029]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安装的第三步骤后的示意图;[0030]图1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安装的第四步骤前的示意图。[0031]附图标识说明[0032]10、绝缘本体11、第一绝缘本体[0033]111、第一基部112、第一舌板[0034]113、第一延伸部114、第一开孔[0035]115、勒条12、第二绝缘本体[0036]121、第二基部122、第二舌板[0037]123、凸点124、第二延伸部[0038]125、第二开孔U6、勒条[0039]13、第三绝缘本体131、插接空间[0040]132、端子槽133、让位缺口[0041]134、让位缺口[0042]20、端子组21、上端子组[0043]22、下端子组23、导电端子[0044]231、弹性接触部232、固持部[0045]233、焊脚部24、接地端子[0046]Ml、弹性接触部M2、固持部[0047]M3、抵接部[0048]30、屏蔽壳体31、顶壁[0049]32、底壁33、延伸部[0050]40、传输线固定座50、夹线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 首先,本实施例以Mini DP连接器为例作具体说明,请参照图1至图1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连接器的具体结构,其包括绝缘本体10、成型在绝缘本体10中的端子组20和包覆于绝缘本体10外的屏蔽壳体30。[0052]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所述端子组20包括上端子组21和下端子组22,该上端子组21中具有8根导电端子23和2根接地端子24,而下端子组22中具有6根导电端子 23和4根接地端子M。各导电端子23均具有依次连接的前端弹性接触部231、中间固持部232和后端焊脚部233 ;各接地端子M均具有依次连接的前端弹性接触部Ml、中间固持部242和后端抵接部M3,该抵接部243是由固持部242未端向上折弯形成的翘起,并且所述接地端子M之固持部242的长度设计得比导电端子23之固持部232要短,其中,上端子组21之接地端子M的抵接部M3向上翘起,下端子组22之接地端子M的抵接部M3向下翘起。[0053]如图1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0由塑胶材料制成,其包括第一绝缘本体11、第二绝缘本体12和第三绝缘本体13,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与第二绝缘本体12上下叠合后插入到第三绝缘本体13的后端。具体而言,第一绝缘本体11包括第一基部111及自第一基部111 前端面延伸出的第一舌板112,该基部后端面下侧垂直于后端面设有第一延伸部113,前述上端子组21中的8个导电端子23镶嵌成型在该第一绝缘本体11中,各导电端子23的弹性接触部231露出在第一舌板112的前方,各固持部232嵌于第一基部111和第一舌板112 中,各焊脚部233贴在第一延伸部113的上表面。所述第一舌板112上表面的中部纵向开设有两个贯穿到第一舌板112底面的第一开孔114,两第一开孔114为间距设置且左右对称的长方孔,两第一开孔114边沿靠近第一基部111设有勒条115。前述上端子组21中的两接地端子M镶嵌成型在该第一绝缘本体11的第一舌板112上,两接地端子M的弹性接触部241伸出第一舌板112的前端面,固持部242嵌于第一开孔114与第一舌板112前端面之间,抵接部243翘起露出在舌板的上表面,且抵接部M3的尾端靠在勒条115上,以确保抵接部243在安装过程中不会被挤压变形嵌入到第一开孔内。除此之外,该第一绝缘本体 11之第一基部111的底面设有两个圆形的凹点(未图示),用于与下述第二卡块的凸点123 相嵌合。[0054]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二绝缘本体12包括第二基部121和自第二基部121前端面延伸出的第二舌板122,该第二基部121的用于与第一基部111贴紧的贴合面上设有一圆形的凸点123,该凸点123嵌于第一绝缘本体11底面的凹点中,从而使第一绝缘本体11 与第二绝缘本体12获得定位。并且该第二基部121的后端面设有第二延伸部124,前述下端子组22中的6根导电端子23镶嵌成型在该第二绝缘本体12中,其镶嵌成型方式与上端子的8根导电端子23相同,在此不再细述。所述第二舌板122的上表面纵向设有4个贯穿到第二舌板122底面的第二开孔125,四个第二开孔125间距设置地形成一排,各个第二开孔125的一边缘也设有勒条126,该勒条126的功能与上述勒条115相同。所述下端子组 22中的4个接地端子M镶嵌成型在该第二绝缘本体12之第二舌板122中,其镶嵌成型方式与上端子的两根接地端子M相同,在此也不再细述。[0055]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三绝缘本体13用于与第一导绝缘本体10、第二导绝缘本体10连接,并且各端子组20中各端子的弹性接触部231J41。该第三绝缘本体13的前端具有一可与匹配MINI DP接口对接的插接空间131,该插接空间131的上壁面和下壁面分别设有10个端子槽132,端子组20中各端子的弹性接触部231、241收纳在各自对应的端子槽132中。并且,于绝缘本体10后端顶壁31设有一与第一开孔114相通的让位缺口 133,前述上端子组21中两个接地端子M的抵接部243伸出在让位缺口 133外,用于与屏蔽壳体30抵接。于第三绝缘本体13后端底壁32设有四个与第二开孔125相通的让位缺口 134,前述下端子组22中四个接地端子对的抵接部243露出在该让位缺口 134外,用于与屏蔽壳体30抵接。[0056]如图9至图11所示,所述屏蔽壳体30由金属材料制成,其与端子组20的各接地端子M连接,具有屏蔽防干扰作用。该屏蔽壳体30包覆于前述第三绝缘本体13外,其为前后两端开口的框体结构,前述上端子组21之两个接地端子M的抵接部243抵紧在屏蔽壳体30的顶壁31内侧,下端子组22之四个接地端子M的抵接部243抵紧在屏蔽壳体30 的底壁32内侧。并且该屏蔽壳体30的后端下侧设有一延伸部33,该延伸部33上安装有一传输线固定座40,该传输线固定座40正对各导电端子23的焊接部对应设有线槽。于该传输线固定座40上方具有一扣装在延伸部33上的夹线片50,该夹线片50配合延伸部33将该电连接器导出的传输线夹紧。[0057]参照图1至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Mini DP连接器的具体组装过程,可以分为4个步骤进行安装。[0058]第一步、将已经固装有上端子组21的第一绝缘本体11和已经固装有下端子组22 的第二绝缘本体12上下叠合,使第二绝缘本体12上的凸点123嵌入到第一端绝缘本体10 的凹点(未图示)中形成定位效果;此时上端子组21之两个接地端子M的抵接部243穿过两第一开孔114露出在第一舌板112外,并且下端子组22之四个接地端子M的抵接部243 穿过四个第二开孔125露出在第二舌板122外。第二步,将上下叠合在一起的第一绝缘本体 11和第二绝缘本体12 —并插入到第三绝缘本体13中,使端子组20的各弹性接触部231、 241对应嵌入到各自的端子槽132中;此时接地端子M的抵接部243分别往上或往下穿过让位缺口 133和让位缺口 134稍微伸出在第三绝缘本体13的外壁。第三步,将第三绝缘本体13由后向前推入到屏蔽壳体30内,使接地端子M的抵接部243抵紧在屏蔽壳体30的内壁上,实现屏蔽壳体30与接地端子M的连接;第四,将传输线固定座40置于第一绝缘本体11和第二绝缘本体12后方,再往屏蔽壳体30的延伸部33扣上夹线片50,如此,即完成电连接器的安装过程。[005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在绝缘本体上设有开孔,接地端子后端的抵接部从开孔中伸出并与屏蔽壳体抵触相接,从而避免了传统将接地端子尾端向后延伸出绝缘本体后端面,再用接地线导出焊接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有效简化产品结构和产品生产工序、节约生产材料和提高生产效率;并且也使伸出到绝缘本体后端面的端子数目大大减小,为相邻的导电端子之间提供更充足的空间,从而导电端子与传输线材可以直接焊接,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产品的优良率。[006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装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组和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屏蔽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纵向设有开孔;所述端子组包括数个接地端子和导电端子,各接地端子前端的弹性接触部横向向前伸出绝缘本体外,一些接地端子后端的抵接部向上翘起伸出在开孔外抵紧在屏蔽壳体的内壁,另一些接地端子后端的抵接部向下翘起伸出在开孔外也抵紧在屏蔽壳体的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第一绝缘本体、第二绝缘本体和第三绝缘本体,该第一绝缘本体和第二绝缘本体上下叠合后插装入第三绝缘本体的后端;所述端子组包括上端子组和下端子组,上端子组固装于第一绝缘本体中,下端子组固装于第二绝缘本体中,端子组中各端子前端的弹性接触部收纳在第三绝缘本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包括第一基部和自第一基部前端面延伸出的第一舌板,该第一舌板上开设有前述的开孔;所述上端子组包括有数个导电端子和数个接地端子,接地端子后端的抵接部翘起伸出在开孔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边缘设有勒条,该勒条位于靠近第一基部的一侧,所述接地端子之抵接部的尾端靠在勒条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绝缘本体顶壁后端设有让位缺口,该让位缺口与开孔相通,上端子组之接地端子的抵接部同时伸出到该让位缺口外。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包括第二基部和自第二基部前端面延伸出的第二舌板,该第二舌板上开设有前述开孔;所述下端子组包括数个导电端子和数个接地端子,接地端子的抵接部翘起伸出在开孔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边缘设有勒条,该勒条位于靠近第二基部的一侧,所述接地端子之抵接部的尾端靠在勒条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绝缘本体底壁后端设有让位缺口,该让位缺口与开孔相通,上端子组之接地端子的抵接部同时伸出到该让位缺口外。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绝缘本体上设有一与电连接器接口对接的插接空间,该插接空间的上壁面和下壁面设有整齐间距排列的端子槽,端子组中各端子的弹性接触部嵌于各自对应的端子槽中。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和第二绝缘本体的贴合面上分别设有用于定位的凹点和凸点,该凸点对应镶嵌在凹点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装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组和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屏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上纵向设有开孔;所述端子组包括数个接地端子和导电端子,各接地端子前端的弹性接触部横向向前伸出绝缘本体外,一些接地端子后端的抵接部向上翘起伸出在开孔外抵紧在屏蔽壳体的内壁,另一些接地端子后端的抵接部向下翘起伸出在开孔外也抵紧在屏蔽壳体的内壁。从而避免了传统将接地端子尾端向后延伸出绝缘本体后端面,再用接地线导出所带来的多种弊端,有效简化产品结构和产品生产工序、节约生产材料和提高生产效率;并且也使伸出到绝缘本体后端面的端子数目大大减小,为相邻的导电端子之间的焊接提供更充足的空间。
文档编号H01R13/648GK202259956SQ201120336658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8日
发明者洪明章, 王钰 申请人:东莞联基电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