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85961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尤指可供端子组于弹性变形后易于复位的电源连接器,利用绝缘座体的对接空间的多个内、外端子槽ー侧分別设有卡制空间, 以供端子组的多个卡持端分别嵌设、卡制,达到限位端子组并于电性插接产生弹性变形后快速复位的目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时代来临,大量的电子、电气产品充斥在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的周遭,也提供在生活上、工作上的诸多便利,且各种电子、电气产品在使用、运作吋,都需要供应电源,所以各种电子、电气产品都会设有电源线,连接室内的电源插座,通过市电进行供电,亦可于电子、电气产品上设置电源连接器,再通过外接式电源线进行供电,请參阅图9所示, 为目前一般使用的电源连接器,该电源连接器的座体A内设有插接槽A0,则插接槽AO内为分别设有正极电源端子Al、负极电源端子A2,且座体A外部并装设有屏蔽铁壳B,并由屏蔽铁壳B以接地端子Bl延伸入插接槽AO内,以供接地端子Bl位于插接槽AO内的正极电源端子Al、负极电源端子A2的侧边,而负极电源端子A2、接地端子Bl的弯折接触段A21、B11,外侧呈平直状的斜伸,则当外部电源插头C插入座体A的插接槽AO内,电源插头C即分别与正极电源端子Al、负极电源端子A2电性接触、导通供电之后,电源插头C再与插接槽AO内的接地端子Bl接触,即通过电源插头C供电予座体A内的正极电源端子Al、负极电源端子 A2,惟,电源插头C与正极电源端子Al、负极电源端子A2、接地端子B 1接触吋,造成弯折接触段A21、Bll受挤压呈弹性变形,则于电源插头C拔出座体A的插接槽AO后,负极电源端子A2、接地端子Bl的弯折接触段A21、B11,于挤压的弹性变形解除后回复时,负极电源端子 A2的弯折接触段A21,容易偏移脱离至座体A的端子槽A4外侧、或卡制在端子槽A4的侧壁 A41,导致负极电源端子A2变形或扭曲,且接地端子Bl的弯折接触段Bl 1,也容易卡制在槽孔A3侧缘、或偏移至槽孔A3外側,影响电源插头C的再次插接吋,受到变形的负极电源端子A2、接地端子Bl影响、插接不順利,则于实际使用时,仍存在诸多的缺失与不便,如(1)电源连接器的座体A以插接槽AO供电源插头C插入后,电源插头C即同时与正极电源端子Al、负极电源端子A2、接地端子Bl电性接触,并推挤负极电源端子A2、接地端子Bl的弯折接触段A21、B11,并在电源插头C退出插接槽AO后,在负极电源端子A2、接地端子Bl复位吋,容易与端子槽A4、槽孔A3碰触而偏移或歪斜,影响电源插头C再次插接时的不顺畅。(2)电源连接器的座体A的正极电源端子Al、电源插头C的插孔CO接触,容易因对接时歪斜或偏移、松动,以致产生缝隙、间距,导致电性接触不良,且负极电源端子A2与电源插头C间,也只有单侧的抵持接触,也会发生电性接触不良的情況,影响电源传输的不良或中断。是以,如何解决目前电源连接器供电源插头插设吋,因负极电源端子、接地端子容易偏移、卡制的问题,且电源连接器的正、负极电源端子与电源插头的间,容易发生电性接触不良等缺失,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故,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可供端子组稳固位于对接空间内、且弹性变形后快速复位不易偏斜,端子组与预设电源插头间具有多个电性接触,而能顺畅传输电源的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的创设专利诞生。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该电源连接器,其绝缘座体于对接空间内设有ー侧具外卡制空间的环状多个外端子槽,并于对接芯柱内设有ー侧具内卡制空间的环状多个内端子槽、贯通至对接芯柱另ー侧的中央端子槽,即由多个外端子槽供端子组的第一端子部穿入,再分别以第一卡持端卡制于各外卡制空间内,而由多个内端子槽供端子组的第二端子部穿入,井分别以第二卡持端卡制于各内卡制空间内,且由中央端子槽供端子组的第三端子部穿入,达到端子组穿置于绝缘座体内,可于弹性变形后快速复位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该绝缘座体的对接空间,ー侧呈π字矩形状的多个外端子槽,而由π字矩形状的四角落处,分别设有外端子槽延伸至对接空间内,并以多个外端子槽ー侧延伸至对接空间侧边、分别设有外卡制空间;再于对接空间内的对接芯柱一侧,设有呈十字矩形状的多个内端子槽,且各内端子槽由十字矩形状的四侧边,分別延伸至对接芯柱表面,则多个内端子槽ー侧延伸至对接芯柱的侧边、分别设有内卡制空间。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该端子组的第一端子部,具有呈π字矩形状的第一基座,并由π字矩形状第一基座的四角落处,分別向外延伸第一对接端子,且多个第一对接端子的外侧分别设有相对向内(或相对向外)弯折的第一卡持端,再于第一基座另ー侧向外延设有多个第一焊接脚,并于第一基座的表面设有多个第一卡掣点;而端子组的第二端子部具有呈ロ字矩形状的第二基座,且ロ字矩形状第二基座的各侧边分別向外延伸第二对接端子,亦于多个第二对接端子外侧分别设有相对向外(或相对向内)弯折的第二卡持端, 另于第二基座另ー侧向外延伸多个第二焊接脚,并于第二基座表面分别设有多个第二卡掣
好、O本实用新型的另ー目的在于电源连接器的绝缘座体,于外部两侧面分別设有呈T 形、至少ー个或ー个以上的卡制体,且于各T形卡制体两侧分別具有卡制道,而于绝缘座体外部可供罩覆屏蔽壳体,且屏蔽壳体的两侧壁板,分别设有至少ー个或ー个以上的卡固槽, 以通过各卡制槽分别对位嵌扣于绝缘座体外侧的T形卡制体的两侧卡制道,供屏蔽壳体稳固罩覆于绝缘座体外部。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包括绝缘座体和端子組,其中该绝缘座体内部设有具有对接芯柱的对接空间,且对接空间ー侧设有呈环状的多个外端子槽,而多个外端子槽分别延伸至对接空间另ー侧设有外卡制空间,则相对多个外端子槽于对接芯柱一侧设有呈环状的多个内端子槽,多个内端子槽分别延伸至对接芯柱另 ー侧设有内卡制空间,并于多个内端子槽内侧再设有贯通至对接芯柱另ー侧的中央端子 fe ;该端子组穿置于绝缘座体的容置空间内,包括由多个外端子槽穿入对接空间的第一端子部、位于第一端子部内侧由多个内端子槽穿入对接空间的第二端子部、位于第二端子部内侧由中央端子槽穿入的第三端子部,而第一端子部设有呈环状排列、分別穿入多个环状外端子槽的多个第一对接端子,并于多个第一对接端子外侧分别设有卡制于各外卡制空间内的第一卡持端,第二端子部亦设有呈环状排列、分別穿入多个环状内端子槽的多个第二对接端子,并于多个第二对接端子外侧分别设有卡制于各内卡制空间内的第二卡持端,而第三端子部则设有叉形状的第三对接端子。所述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中该绝缘座体的对接空间ー侧,设有呈π字矩形环状的多个外端子槽、位于多个外端子槽内侧呈十字矩形环状的多个内端子槽、以及位于多个内端子槽内侧呈直槽状的中央端子槽。所述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中该对接空间ー侧,分别设有位于π形状四角落的四个外端子槽、位于四角落的四个外端子槽内侧设有位于十字状四侧边相対的四个内端子槽,且于至少一侧两相邻的内端子槽的角落位置凸设有具有止挡、防呆作用的防呆止挡体。所述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中绝缘座体外部罩覆有呈π形状的屏蔽壳体,且绝缘座体两外侧表面,分别设有至少ー个以上呈T形的卡制体,相对绝缘座体两外侧表面的各卡制体于屏蔽壳体两侧壁板,分别设有与各T形卡制体呈相对卡掣、定位的至少ー个以上的卡制槽。所述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中该端子组的第一端子部,设有Π字矩形环状的第一基座,位于第一端子部内侧的第二端子部,则设有ロ字矩形环状的第二基座,且位于第 ニ端子部内侧的第三端子部,设有ー侧延伸叉形状相对式第三对接端子的第三基座、并于第三基座另ー侧向外延设有第三焊接脚。所述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中该第一端子部于Π形状第一基座的四角落,分别向外延伸拱形状的第一对接端子、另ー侧即向外延设有二相对式的第一焊接脚,位于第一端子部内侧的第二端子部,则由ロ字状第二基座的四边ー侧,分别向外延伸呈拱形状的第二对接端子、另ー侧向外延设有两相对式的第二焊接脚,位于第二端子部内侧的第三端子部,为于叉形状的开ロ侧两边分別朝相对内侧凸设的第三卡持端。所述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中该第一基座四角落分別向外延伸的第一对接端子,且各第一对接端子相对内侧面分别设有第一对面,并由各第一对接面延伸至外側,分别形成相对向内或相对向外弯折的第一卡持端;且第二基座四侧分别向外延伸的第二对接端子,且各第二对接端子相对外侧面分别凸设有第二对面,并由各第二对接面延伸至外側, 分別形成相对向外或相对向内弯折的第二卡持端。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ー方向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剖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剖面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分解剖面图;[0026]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9为现有电源连接器的侧视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绝缘座体;10、对接空间;101、外端子槽;102、外卡制空间;11、 对接芯柱;110、内端子槽;111、内卡制空间;112、中央端子槽;113、防呆止挡体;12、卡制体;121、卡制道;2、端子组;21、第一端子部;211、第一基座;212、第一对接端子;2121、第一对接面;2122、第一卡持端;213、第一焊接脚;214、第一卡掣点;22、第二端子部;221、第 ニ基座;222、第二对接端子;2221、第二对接面;2222、第二卡持端;223、第二焊接脚;224、 第二卡掣点;23、第三端子部;231、第三基座;232、第三对接端子;2321、第三卡持端;233、 第三焊接脚;234、第三卡掣点;3、屏蔽壳体;31、壁板;310、卡固槽;311、卡掣凸扣;4、插头连接器;40、插接空间;41、外电极端子;42、内电极端子;43、信号端子;AO、插接槽;Al、正极电源端子;A2、负极电源端子;A21、弯折接触段;A3、槽孔;A4、端子槽;A41、侧壁;B、屏蔽铁壳;Bi、接地端子;B11、弯折接触段;C、电源插头;CO、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请參阅图1、图2、图3、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另一方向的立体分解图、立体分解剖面图,由图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座体1、端子组2,其中该绝缘座体1于内部设有圆孔状的对接空间10,而对接空间10内设有圆柱状的对接芯柱11,且对接空间10另ー侧设有呈π字(也称为“门”字)矩形环状的多个外端子槽 101,各外端子槽101由π字矩形环状的四角落处,分別延伸至对接空间10侧边,并于各外端子槽101另ー侧分别设有外卡制空间102 ;再于对接芯柱11另ー侧设有呈十字矩形状的多个内端子槽110,各内端子槽110由十字矩形状的四边,分別延伸至对接芯柱11外表面, 即于各内端子槽110另ー侧的对接芯11内部,分别设有内卡制空间111,另于对接芯柱11 的多个内端子槽110内侧,则设有直槽状的中央端子槽112,并以中央端子槽112贯通至对接芯柱11的另ー侧,再于十字矩形状的多个内端子槽110 —侧角落位置,凸设有防呆止挡体113 ;又于绝缘座体1的两个相对外侧表面,分別设有呈T形状的卡制体12,且各卡制体 12两侧分別具有卡制道121。该端子组2包括呈矩形状的第一端子部21、位于第一端子部21内侧亦呈矩形状的第二端子部22、位于第二端子部22内的第三端子部23,而第一端子部21具有呈矩形π字状的第一基座211,并由第一基座211的各角落处,分別向外延设有呈拱形状的第一对接端子212,且多个第一对接端子212分别设有第一对接面2121,各第一对接面2121并分别朝相对内侧呈拱形状弯曲,其外侧分别形成相对向内(或相对向外)弯折的第一卡持端2122, 再于第一基座211另ー侧延设有呈相对式的多个第一焊接脚213,另于第一基座211的表面,位于各角落位置分别设有多个第一卡掣点214 ;至于第二端子部22具有呈矩形ロ字状的第二基座221,即由第二基座221的各侧边,分別向外延设有第二对接端子222,多个第二对接端子222分别设有第二对接面2221,则多个第二对接面2221分別朝相对外侧呈拱形状弯曲,其外侧分别具有相对向外(或相对向内)弯折的第二卡持端2222,再于第二基座 221另ー侧,延设有呈相对式的多个第二焊接脚223,再于第二基座221的各侧边表面,分別设有多个第二卡掣点224 ;且第三端子部23是由第三基座231 —侧延设有呈叉形状的第三对接端子232,而第三对接端子232的叉形状开ロ侧,由两边朝内侧相对分别凸设第三卡持端2321,并由第三基座231另ー侧延伸有第三焊接脚233,再于第三基座231两侧边,分别凸设有呈倒钩状的第三卡掣点234。上述各构件于组装时,是利用绝缘座体1的对接空间10—侧的多个外端子槽101, 供端子组2的第一端子部21的多个第一对接端子212,分別由各外端子槽101穿入,而多个第一对接端子212的第一对接面2121,分別延伸至对接空间10内,多个第一对接端子212 ー侧的第一抵持端2122,再分別延伸卡制于多个外端子槽101 —侧的外卡制空间102内,且第一端子部21呈矩形π字状的第一基座211,则嵌入π字矩形状的多个外端子槽101,以通过第一基座211外侧的多个第一卡掣点214,分别嵌扣、卡制于各外端子槽101内,防止第一端子部21由外端子槽101脱离;而对接空间10内部的对接芯柱11,即利用ー侧的多个内端子槽110,供端子组2的第二端子部22的多个第二对接端子222,分別由多个内端子槽 110穿入,凭借多个内端子槽110于角落位置所设的防呆止挡体113,防止第二端子部22呈反向插设于多个内端子槽110,而导引多个第二对接端子222顺利穿入各内端子槽110,并供多个第二对接端子222的第二对接面2221,分別穿伸出对接芯柱11表面外侧、且位于对接空间10内,多个第二对接端子222 —侧的第二抵持端2222,即分别延伸卡制于多个内端子槽110—侧的内卡制空间111内,而第二端子部22呈矩形ロ字状的第二基座221,则嵌置入十字矩形状的多个内端子槽110,并通过第二基座221外侧的多个第二卡掣点224,分别嵌扣、卡制于多个内端子槽110内,防止第二端子部22由多个内端子槽110脱离;此外, 由对接芯柱11 ー侧的中央端子槽112,供端子组2的第三端子部23穿入,且第三端子部23 的第三基座231,是利用两侧倒钩状的第三卡掣点234,分別卡制于中央端子槽112内,防止第三端子部23由中央端子槽112脱离;则端子组2的第一端子部21的第一焊接脚213、第 ニ端子部22的第二焊接脚223、第三端子部23的第三焊接脚233,即分别延伸出绝缘座体 1外侧,而凭借绝缘座体1、端子组2组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连接器。至于绝缘座体1外部,可罩覆屏蔽壳体3,通过绝缘座体1两外侧至少ー个以上的卡制体12,供屏蔽壳体3两侧壁板31上至少ー个以上的卡固槽310,对位卡制于各卡制体 12两侧的卡制道121,再利用各卡固槽310内凸设的多个卡掣凸扣311,分别嵌扣于各卡制道121,将屏蔽壳体3罩覆于绝缘座体1外部。且绝缘座体1的对接空间10 —侧,设有呈π字矩形状的多个外端子槽101,并由π 字矩形状的外端子槽101四角落处,分别设有四个外端子槽101延伸至对接空间10侧边, 并于四个外端子槽101另ー侧分别设有外卡制空间102 ;再于对接芯柱11另ー侧设有呈十字矩形状的多个内端子槽110,各内端子槽110由十字矩形状的四边,分别设有四个内端子槽110,并分别延伸至对接芯柱11外表面,而于至少ー侧两相邻的内端子槽110的角落位置凸设有防呆止挡体113,凭借防呆止挡体113具有防止端子组2的第二端子部22反向插入四个内端子槽110,达到止挡、防呆的作用。请參阅图2、图4、图5、图6、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立体分解剖面图、立体剖面图、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分解剖面图、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以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座体1利用对接空间10、对接芯柱11,分別供端子组2的第一端子部21、第二端子部22及第三端子部23穿入,而通过第一端子部21成为电源连接器的电源负极端子,第二端子部22则为电源连接器的电源正极端子,且第三端子部23为信号端子;凭借电源连接器的绝缘座体1,以对接空间10供外部预设插头连接器4插设,即将预设插头连接器4的插接空间40套设于对接芯柱11,以供预设插头连接器4外部的外电极端子 41,与对接空间10内部的第一端子部21、多个第一对接端子212的第一对接面2121,呈电性接触,至于预设插头连接器4的插接空间40内壁面的内电极端子42,即与对接芯柱11外表面凸出的第二端子部22、多个第二对接端子222的第二对接面2221,呈电性接触,再由插头连接器4的插接空间40内部凸出的信号端子43,则穿入对接芯柱11的中央端子槽112 内,且穿入第三端子部23叉形状的第三对接端子232内側,被第三对接端子23叉形状开ロ 侧两边的第三卡持端2321夹持,呈电性接触,利用端子组2的第一端子部21的多个第一对接端子212、第二端子部22的多个第二对接端子222、第三端子部23的叉状第三对接端子 232,分別与预设插头连接器4的外电极端子41、内电极端子42及信号端子43,形成多个面积平衡接触方式的电性导通,不易发生偏移、歪斜的接触不良现象,可供稳定的传输电源。至于本实用新型的端子组2,于第一端子部21的多个第一对接端子212外側,具有弯折状的第一卡持端2122,可分别卡入对接空间10 —侧的多个外卡制空间102 ;第二端子部22的多个第二对接端子222外側,亦具有弯折状的第二卡持端2222,可分别卡入对接芯柱11 一侧的多个内卡制空间111,则端子組2与预设插头连接器4电性连接吋,多个第一对接端子212的第一对接面2121、多个第二对接端子222的第二对接面2221,分別受到预设插头连接器4的挤压而变形,即因多个第一对接端子212 —侧的第一卡持端2122,卡制于外卡制空间102,而多个第二对接端子222 —侧的第二卡持端2222,卡制于多个内卡制空间111,当预设插头连接器4退出绝缘座体1的对接空间10后,多个第一对接端子212、多个第二对接端子222,在弹性变形后回复至原位时,则不易脱离多个外卡制空间102、多个内卡制空间111的限位,供多个第一对接端子212、多个第二对接端子222,分別回复至对接空间10内的原位,不致影响预设插头连接器4的再次插入。请參阅图2、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再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由图中可以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端子组2于第一端子部21的多个第一对接端子212,ー侧分别设有相对向内弯折(或相对向外弯折)的第一卡持端2122 ;且第二端子部22的多个第 ニ对接端子222,ー侧分别设有相对向外弯折(或相对向内弯折)的第二卡持端2222,即可通过多个第一对接端子212 —侧的第一卡持端2122、多个第二对接端子222 —侧的第二卡持端2222,分别卡制于绝缘座体1的对接空间10 —侧多个外卡制空间102、对接芯柱11 一侧的多个内卡制空间111,即可有效防止多个第一对接端子212、多个第二对接端子222,在受挤压弹性变形后,于回复时不易脱离多个外卡制空间102、多个内卡制空间111的限制, 供多个第一对接端子212、稳定穿设于对接空间10内,多个第二对接端子222、稳定穿设于对接芯柱11内,并与预设插头连接器4呈稳定电性连接。是以,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连接器,是凭借绝缘座体1的对接空间10、对接芯柱11,供端子组2的第一端子部21、第二端子部22及第三端子部23嵌入,并于第一端子部21的多个第 ー对接端子212 —侧,分别设有相对向内弯折(或向外弯折)的第一卡持端2122,且第二端子部22的多个第二对接端子222 —侧,分别设有相对向外弯折(或向内弯折)的第二卡持端2222,而利用多个第一对接端子212的第一卡持端2122,分别卡制于对接空间10 —侧的多个外卡制空间102,且多个第二对接端子222的第二卡持端2222,分别卡制于对接芯柱 11 一侧的多个内卡制空间111,可达到多个第一对接端子212、多个第二对接端子222,不易脱离多个外卡制空间102、多个内卡制空间111的目的,而供第一端子部21、第二端子部22、 第三端子部23,分別与外部预设插头连接器4电性连接吋,呈多个面积平衡接触状況,不致产生歪斜的接触不良现象,即可供端子组2于绝缘座体1的对接空间10、对接芯柱11内,弹性变形后快速复位,故举凡可达成前述效果的结构、装置皆应受本实用新型所涵盖,此种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于实际使用吋,可具有下列各项优点, 如(一 )绝缘座体1的对接空间10 —侧,设有多个外卡制空间102,供端子组2的第一端子部21以多个第一对接端子212 —侧的第一卡持端2122卡制,而对接芯柱11 一侧,亦设有多个内卡制空间111,供端子组2的第二端子部22,以多个第二对接端子222 —侧的第 ニ卡持端2222卡制,供外部预设插头连接器4退出对接空间10吋,多个第一对接端子212、 多个第二对接端子222,不易脱离对接空间10、对接芯柱11的限位,亦不影响预设插头连接器4再次插入绝缘座体1的对接空间10。(2)端子组2的第一端子部21,设有呈环状的多个第一对接端子212,而第二端子部22,设有呈环状的多个第二对接端子222,再分別利用呈拱形状的多个第一对接面2121、 多个第二对接面2221,与预设插头连接器4,呈多个面积平衡接触式的电性连接,即不致产生接触不良现象,可稳定传输电源。故,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电源连接器的端子组设计,于绝缘座体内部对接空间、对接芯柱,供端子组的第一端子部、第二端子部及第三端子部分别穿入,且第一端子部以多个第一对接端子ー侧的第一卡持端,卡制于对接空间ー侧的外卡制空间,第二端子部以多个第二对接端子ー侧的第二卡持端,卡制于对接芯柱ー侧的内卡制空间,且绝缘座体的对接空间内插入的预设插头连接器退出时,而供第一端子部的多个第一对接端子、第二端子部的多个第二对接端子,嵌制于对接空间、对接芯柱内,不易脱离或偏移为主要保护重点,且凭借第一端子部呈π字矩形的环状第一基座、第二端子部呈ロ字矩形的环状第二基座,分别稳固嵌设于对接空间ー侧的外端子槽、对接芯柱一侧的内端子槽,乃仅使端子组不易脱离绝缘座体,可供预设插头连接器多次电性插接、稳定传输电源信号的优势,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上述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于使用吋,为确实能达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实用新型诚为ー实用性优异的实用新型,为符合新型专利的申请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盼审委早日赐准本案,以保障实用新型人的辛苦实用新型,倘若钧局审委有任何稽疑,请不吝来函指示,实用新型的设计人定当竭力配合,实感德便。
权利要求1.一种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包括绝缘座体和端子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体内部设有具有对接芯柱的对接空间,且对接空间ー侧设有呈环状的多个外端子槽,而多个外端子槽分别延伸至对接空间另ー侧设有外卡制空间,则相对多个外端子槽于对接芯柱一侧设有呈环状的多个内端子槽,多个内端子槽分别延伸至对接芯柱另ー侧设有内卡制空间,并于多个内端子槽内侧再设有贯通至对接芯柱另ー侧的中央端子槽;该端子组穿置于绝缘座体的容置空间内,包括由多个外端子槽穿入对接空间的第一端子部、位于第一端子部内侧由多个内端子槽穿入对接空间的第二端子部、位于第二端子部内侧由中央端子槽穿入的第三端子部,而第一端子部设有呈环状排列、分別穿入多个环状外端子槽的多个第一对接端子,并于多个第一对接端子外侧分别设有卡制于各外卡制空间内的第一卡持端,第二端子部亦设有呈环状排列、分別穿入多个环状内端子槽的多个第二对接端子,并于多个第二对接端子外侧分别设有卡制于各内卡制空间内的第二卡持端,而第三端子部则设有叉形状的第三对接端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体的对接空间ー 侧,设有呈π字矩形环状的多个外端子槽、位于多个外端子槽内侧呈十字矩形环状的多个内端子槽、以及位于多个内端子槽内侧呈直槽状的中央端子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对接空间ー侧,分别设有位于π形状四角落的四个外端子槽、位于四角落的四个外端子槽内侧设有位于十字状四侧边相对的四个内端子槽,且于至少一侧两相邻的内端子槽的角落位置凸设有具有止挡、防呆作用的防呆止挡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绝缘座体外部罩覆有呈π 形状的屏蔽壳体,且绝缘座体两外侧表面,分别设有至少ー个以上呈T形的卡制体,相对绝缘座体两外侧表面的各卡制体于屏蔽壳体两侧壁板,分别设有与各T形卡制体呈相对卡掣、定位的至少ー个以上的卡制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组的第一端子部,设有π字矩形环状的第一基座,位于第一端子部内侧的第二端子部,则设有ロ字矩形环状的第二基座,且位于第二端子部内侧的第三端子部,设有ー侧延伸叉形状相对式第三对接端子的第三基座、并于第三基座另ー侧向外延设有第三焊接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子部于π形状第一基座的四角落,分別向外延伸拱形状的第一对接端子、另ー侧即向外延设有二相对式的第一焊接脚,位于第一端子部内侧的第二端子部,则由ロ字状第二基座的四边ー侧,分别向外延伸呈拱形状的第二对接端子、另ー侧向外延设有两相对式的第二焊接脚,位于第二端子部内侧的第三端子部,为于叉形状的开ロ侧两边分別朝相对内侧凸设的第三卡持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座四角落分別向外延伸的第一对接端子,且各第一对接端子相对内侧面分别设有第一对面,并由各第一对接面延伸至外側,分別形成相对向内或相对向外弯折的第一卡持端;且第二基座四侧分别向外延伸的第二对接端子,且各第二对接端子相对外侧面分别凸设有第二对面,并由各第 ニ对接面延伸至外側,分別形成相对向外或相对向内弯折的第二卡持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该电源连接器于绝缘座体内对接空间设有对接芯柱,且对接空间内设有一侧具外卡制空间的环状多个外端子槽,并于对接芯柱内设有一侧具内卡制空间的环状多个内端子槽,多个内端子槽内侧再设有贯通至对接芯柱另一侧的中央端子槽,即由多个外端子槽供端子组的第一端子部穿入,再分别以第一卡持端卡制于各外卡制空间内,而由多个内端子槽供端子组的第二端子部穿入,并分别以第二卡持端卡制于各内卡制空间内,则由中央端子槽供端子组的第三端子部穿入,达到端子组穿置于绝缘座体内,可于弹性变形后快速复位的目的。
文档编号H01R13/46GK202308492SQ20112040086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0日
发明者龚素珠 申请人:晋祥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