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接连接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48689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铆接连接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环状铆接部件实施铆接,将筒状金属箔部件相对于筒状连接部电气性且机械性地连接的铆接连接构造。
背景技术
下述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有关通过环状的屏蔽环的铆接,将配设在电线的外侧的筒状编织部件的端部和筒状的屏蔽壳电气性地连接的铆接连接构造的技术。在上述结构中,筒状编织部件编织具有导电性的极细的线材而被形成为筒状。另外,屏蔽壳被形成为具有导电性,能够在其外周面连接筒状编织部件的端部。另外,屏蔽环被形成为若以在其内侧插入了筒状编织部件的状态下通过铆接金属模实施铆接,则筒状编织部件相对于屏蔽壳接触并被电气性地连接。向屏蔽环实施的铆接除上述的连接外,还以即使假设筒状编织部件被拉伸,也不会使筒状编织部件从屏蔽壳脱落为目的。 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9-87902号公报上述以往技术中的筒状编织部件例如使用300根线材,因此,是比较大型且具有重量的部件。在近年的汽车零件中,由于小型化·轻型化的要求增大,所以,本申请发明者为了谋求小型化·轻型化,考虑了将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箔构成的筒状金属箔部件做成筒状编织部件的代替部件的情况。但是,由金属箔构成的筒状金属箔部件具有若以与筒状编织部件相同的条件实施铆接,则比筒状编织部件容易产生断裂这样的问题点。另外,筒状金属箔部件还具有在被施加了拉伸力的情况下,比筒状编织部件容易产生断裂这样的问题点。因此,具有担心与电气性的连接相关的可靠性降低、强度不足这样的问题点。另外,作为断裂的产生原因,列举出与屏蔽环的边缘部分等接触而断裂的情况。边缘部分是在屏蔽环的形成(制造)中产生的部分。具体地说,是在由冲压进行冲裁时产生的环周缘部的边缘部分。本发明是借鉴上述情况做出的发明,以提供一种即使在结构中包括使用金属箔而成的筒状金属箔部件,也能够充分确保连接可靠性以及强度的铆接连接构造为课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技术方案I记载的本发明的铆接连接构造的特征在于,具备将具有导电性的金属箔形成为筒状而成的筒状金属箔部件、被插入该筒状金属箔部件的内侧的导电性且为金属制的筒状连接部、能够通过铆接而变形并被插入上述筒状金属箔部件的外侧的金属制的环状铆接部件,若相对于该环状铆接部件从其外侧向内侧实施铆接,则上述筒状金属箔部件以及上述筒状连接部以向上述环状铆接部件的内侧的两级,通过成为非边缘的变形部分的第一级变形部以及第二级变形部而相互接触,被电气性且机械性地连接。根据具有这样的特征的本发明,在将筒状金属箔部件以及筒状连接部电气性且机械性连接,且无断裂地连接时,通过铆接,使环状铆接部件两级地变形。另外,还以不产生边缘的方式变形。根据本发明,通过两级地变形,能够具有强铆接的部分和弱铆接的部分。本发明没有成为仅将环状铆接部件强铆接或者仅弱铆接的连接构造。技术方案2记载的本发明的铆接连接构造是在技术方案I记载的铆接连接构造 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环状铆接部件的上述第一级变形部是使上述筒状金属箔部件以及上述筒状连接部面接触的非边缘的变形部分,上述第二级变形部是使上述筒状金属箔部件以及上述筒状连接部点接触或者线接触或者以比上述第一级变形部小的面接触的多个非边缘的变形部分。根据具有这样的特征的本发明,作为弱铆接的部分,由第一级变形部使筒状金属箔部件以及筒状连接部面接触。据此,能够谋求大的面积的压接。另一方面,作为强铆接的部分,由第二级变形部使筒状金属箔部件以及筒状连接部多点接触或者线接触或者以比第一级变形部小的面接触。据此,能够谋求局部的压接。技术方案3记载的本发明的铆接连接构造是在技术方案2记载的铆接连接构造中,其特征在于,若在上述环状铆接部件的周方向存在多个与上述环状铆接部件的中心轴平行的线,则上述第二级变形部是在每个上述线上都产生一个的非边缘的变形部分。根据具有这样的特征的本发明,即使是在相对于筒状金属箔部件在该筒状金属箔部件的轴方向施加拉伸力,假设在第二级变形部的位置产生了断裂的情况下,其断裂也为最小限度的断裂。技术方案4记载的本发明的铆接连接构造是在技术方案2记载的铆接连接构造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级变形部是在上述环状铆接部件的周方向具有间隔地存在多个的非边缘的变形部分。根据具有这样的特征的本发明,由于作为强铆接的部分的第二级变形部的配置以及数量,还有与该配置以及数量相伴的作为弱铆接的部分的第一级变形部的配设范围也扩大,所以,电气性且机械性的连接更加稳定。技术方案5记载的本发明的铆接连接构造是在技术方案I至技术方案4任一项记载的铆接连接构造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级变形部是与上述第二级变形部相比存在于施加向上述筒状金属箔部件的拉伸力的一侧的非边缘的变形部分。根据具有这样的特征的本发明,若相对于筒状金属箔部件在该筒状金属箔部件的轴方向施加拉伸力,则筒状金属箔部件被第一级变形部按压,拉伸力不会作用到第二级变形部。技术方案6记载的本发明的铆接连接构造是在技术方案I至技术方案5任一项记载的铆接连接构造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筒状金属箔部件是由上述金属箔单体构成的部件或者在多层中的一层具有上述金属箔的部件。根据具有这样的特征的本发明,能够调节筒状金属箔部件的强度。例如,在提高由金属箔单体构成的筒状金属箔部件的强度的情况下,与使金属箔为一重时相比,还是使之成为两重时强度高。另外,作为使金属箔为两重的方法的一例,能够列举出仅使实施铆接的部分折返,做成两重的方法。此外,根据本发明,若使多层中的一层具有金属箔,则能够提高筒状金属箔部件的强度。在这种情况下,合适的是将树脂片材层状地重叠粘接在金属箔。发明效果根据技术方案I记载的本发明,发挥即使是在结构中包括使用金属箔而成的筒状金属箔部件,也能够充分确保连接可靠性以及强度这样的效果。本发明由于能够充分地确保连接可靠性以及强度,所以,还发挥能够使用以往同样的设备这样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本发明,发挥能够在充分确保连接可靠性以及强度时,提供合适的一例这样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3记载的本发明,发挥即使是在假设在第二级变形部的位置产生了断裂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该断裂阻止在最小限度这样的效果。据此,发挥能够有助于防止连接可靠性的降低以及防止强度不足这样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4记载的本发明,发挥能够使电气性且机械性的连接更加稳定这样 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5记载的本发明,发挥能够使拉伸力不作用到第二级变形部这样的效果。据此,能够切实地防止第二级变形部的位置上的断裂,以此,发挥能够有助于防止连接可靠性的降低以及防止强度不足这样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6记载的本发明,发挥能够提供可以使筒状金属箔部件的机械性强度提高的结构的一例这样的效果。


图I是包括本发明的铆接连接构造的汽车的模式图和将主要部分放大的剖视图。图2是包括图I的铆接连接构造的线束的终端部分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筒状金属箔部件的结构的剖视图。图4是包括成为本发明的其它例的铆接连接构造的线束的终端部分的立体图。图5是包括图4的铆接连接构造的汽车的模式图和将主要部分放大的剖视图。图6是作为比较例的铆接连接构造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铆接连接构造是通过以具有以多点接触、多线接触或者多个小的面的接触为主的强铆接的区域和以大的面的接触为主的弱铆接的区域的方式,将环状铆接部件铆接,来将筒状金属箔部件以及筒状连接部电气性且机械性连接的构造。另外,本发明的铆接连接构造是配置关系为环状铆接部件的周缘部边缘相对于筒状金属箔部件非接触的连接构造。实施例I下面,一面参照附图,一面说明实施例I。图I是包括本发明的铆接连接构造的汽车的模式图和将主要部分放大的剖视图。另外,图2是包括图I的铆接连接构造的线束的终端部分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筒状金属箔部件的结构的剖视图。本实施例中的后述的线束将被布线在混合动力汽车或者电动汽车上的线束作为对象。下面,列举混合动力汽车的例进行说明(在为电动汽车的情况下,本发明的线束的结构、构造以及效果也基本相同。另外,不限于混合动力汽车或者电动汽车,通常的汽车等也能够应用本发明)。图I中,引用符号I表示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I是在将发动机2以及马达3的两个动力混合,进行驱动的车辆中,经逆变器4将来自电瓶5 (电池组)的电力向马达3供给。发动机2、马达3以及逆变器4在本实施例中,被搭载在前轮等所处的位置的发动机室6。另外,电瓶5被搭载在存在于发动机室6的后方的汽车室内7。在汽车室内7设置驾驶席8、副驾驶席9以及后部座席10。电瓶5被设置在驾驶席8以及副驾驶席9之间(配置是一例)。在本实施例中,在电瓶5的前部配设与该电瓶5连接的接线块11。马达3和逆变器4由马达线缆12连接。另外,电瓶5和逆变器4由线束21连接。线束21从发动机室6遍及成为地板13的地面侧的底板下面14被布线。线束21为没有必要越过地板13布线到汽车室内7侧的线束。具体地说,是没有必要在地板13的规定位置形成贯通孔15,相对于该贯通孔15将线束21的后述的高压电线 22插通的线束。贯通孔15与接线块11的位置相吻合地被配设。这里,进行本实施例的补充说明,马达3做成在结构中包括马达以及发电机的马达。另外,逆变器4做成在结构中包括逆变器以及转换器的逆变器。逆变器4是逆变器总成,做成在上述逆变器包括例如空调 逆变器、发电机用逆变器、马达用逆变器的逆变器。电瓶5是Ni-MH系、Li-ion系的电池,做成模块化而成的电瓶。另外,做成能够使用例如像电容器那样的蓄电装置的电瓶。电瓶5只要能够用于混合动力汽车I、电动汽车,则没有特别限定。线束21如上所述,是遍及发动机室6以及底板下面14被布线的线束,在采用有关本发明的铆接连接构造这点具有特征。线束21具备多根(也可以是一根)高压电线22、被设置在该高压电线22的一方的终端,且成为与接线块11 (连接对方)电气性连接部分的连接构件23、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形成的终端固定构件24、被设置成将多根高压电线22覆盖的筒状金属箔部件25、被设置在该筒状金属箔部件25的终端外侧,并被实施铆接的金属制的环状铆接部件26、将在由筒状金属箔部件25覆盖的状态下的多根高压电线22中的保护对象部分汇集并插通·保护的电线保护部件27而构成。上述多根高压电线22在本实施例中具备两根(根数是一例。另外,也可以包括低压电线),在图I的纸面垂直方向排列,被布线(被排列在底板下面14,被布线)。高压电线22是粗的电线,位于中心的导体由铜、铜合金、铝制造。高压电线22是非屏蔽电线,包括具有导电性的中心导体28、设置在该中心导体28的外侧的包覆部29而构成。高压电线22的上述一方的终端被加工成中心导体28以规定的长度笔直地延伸并露出。就中心导体28而言,做成是将线材捻合而成的导体构造的中心导体、截面矩形或者圆形的棒状的导体构造(例如,成为扁单心、圆单心的导体构造)的中心导体均可的中心导体。在这样的中心导体28连接连接构件23。上述连接构件23如上所述,是与接线块11电气性的连接部分,被形成为前端侧为大致翼片状的端子形状。连接构件23具有位于前端侧的电气接触部30、相对于中心导体28例如通过压接等连接的电线连接部31、使这些电气接触部30以及电线连接部31相连的中间部32。电气接触部30被折曲形成为相对于中间部32正交。连接构件23的整体被形成为大致L字型弯曲的形状。关于连接构件23与接线块11电气性的连接方向,沿图中箭头V所示的垂直方向进行。上述终端固定构件24是为了以将多根高压电线22的终端以及连接构件23配置在底板下面14的规定位置的状态下进行固定的部件,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形成。终端固定构件24被形成为能够将高压电线22的终端定位在地板13的贯通孔15的附近,另外,能够将连接构件23定位在贯通孔15的位置的形状。本实施例中的终端固定构件24具有框体部33、与该框体部33连续形成的筒状连接部34以及固定凸缘部35。框体部33在上壁36具有开口部分37,且以与内部连通的方式将筒状连接部34连续形成在侧壁38的位置。在不同于侧壁38的侧壁39上与上壁36的位置相吻合地连续形成固定凸缘部35。固定凸缘部35作为进行由螺栓40进行的勒紧固定的部分被形成。本实施例中的终端固定构件24被形成为能够由螺栓40固定在底板下面14。另外,虽未特别图示出,但是,固定凸缘部35至少被形成在两个部位。上壁36作为与底板下面14接触的部分被形成。上壁36具有作为进行本体接地的部分的功能。 框体部33的底壁41被形成为平坦的,且相对于底板下面14平行。在将终端固定构件24固定在底板下面14的状态下,筒状连接部34也相对于底板下面14平行。筒状连接部34由于底板下面14沿着图中箭头P所示的水平方向,所以,被形成为在该方向延伸。筒状连接部34被形成为能够在其外侧插入筒状金属箔部件25。另外,筒状连接部34被形成为能够通过向环状铆接部件26的铆接来将筒状金属箔部件25电气性且机械性地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筒状连接部34被形成为截面长圆形状。由于筒状连接部34与框体部33连续形成,所以,为金属制且具有导电性。另外,筒状连接部34也可以作为公知的屏蔽壳形成,做成相对于框体部33例如由螺栓止动等适当的固定构件连接的筒状连接部。上述筒状金属箔部件25是将具有导电性的金属箔形成为筒状而成的部件,具有作为电磁波对策的电磁屏蔽功能。作为构成筒状金属箔部件25的金属箔的一例,例如,合适的是铜箔(铜箔以外的公知的金属箔当然也可以)。本实施例中的筒状金属箔部件25如图3 (a)所示,由金属箔42的单体构成,但是,在有必要提高强度的情况下,也可以是使金属箔42成为两重、三重等的金属箔部件。另外,若如图3(b)所示,在多层中的一层具有金属箔42,则能够进一步提高筒状金属箔部件25的强度。在这种情况下,合适的是做成在金属箔42(铜箔)上经粘接层43层状地重叠树脂片材44的筒状金属箔部件。就树脂片材44而言,做成PET片材作为一例被列举的树脂片材。引用符号45表示成为层状的镀锡层。就设置镀锡层45的情况而言,可以任意。筒状金属箔部件25在本实施例中,被形成为截面长圆形状。筒状金属箔部件25被形成为其终端被插入筒状连接部34的外侧那样的大小。筒状金属箔部件25的终端部分通过向环状铆接部件26的铆接,相对于筒状连接部34被电气性且机械性地连接。上述环状铆接部件26是通过由未图示出的铆接模进行的向内外径缩小的方向铆接(压坏)而永久变形的部件,经过例如将带状的金属薄板做成长圆形状的冲压加工而形成。环状铆接部件26如图I以及图2所示,被设置在筒状金属箔部件25的终端外侧。环状铆接部件26若被从该外侧向内侧实施铆接,则两侧部分46 —起以规定形状挤坏,且上侧以及下侧部分47也一起以规定形状挤坏。
在本实施例中,因环状铆接部件26的上侧以及下侧部分47的挤坏而构成的铆接部分48是对应于本发明的铆接连接构造的部分。下面,具体地进行说明。因上侧以及下侧部分47的挤坏而成的铆接部分48使环状铆接部件26向内侧两级地变形而被形成。另外,以不会产生周缘部49那样的边缘的方式变形而被形成。S卩、铆接部分48为以向内侧两级地成为非边缘的变形部分的方式形成。铆接部分48具有第一级变形部50以及第二级变形部51。第一级变形部50是设置在环状铆接部件26的除轴芯方向的周缘部49以外的中央部,且弱铆接而成的部分(弱铆接的区域),被形成为能够使筒状金属箔部件25以及筒状连接部34面接触。第一级变形部50是以将筒状金属箔部件25以及筒状连接部34以大的面积压接为目的,另外,主要以确保拉伸强度那样的机械强度为目的而被形成。另外,第一级变形部50以确保进行不在构成筒状金属箔部件25的金属箔42上产生断裂的程度的按压的区域为目的而被形成(与第一级变形部50相当的区域参见图2中的Al)。第一级变形部50从周缘部49隔开规定的间隔被配置。另外,第一级变形部50与第二级变形部51相
比被配置在电线导出侧。作为第一级变形部50被配置在电线导出侧的理由,是为了由第一级变形部50按压筒状金属箔部件25,不使拉伸力作用到第二级变形部51。第二级变形部51是被设置在第一级变形部50内,且强铆接而成的部分(强铆接的区域),在本实施例中,被形成为能够使筒状金属箔部件25以及筒状连接部34多点接触(也可以以与第一级变形部50相比非常小的面接触的方式而形成。上述小的面只要能够确保后述的电气性导通,则形状没有被特别限定。与第二级变形部51相当的区域参见图2中的A2)。第二级变形部51以将筒状金属箔部件25以及筒状连接部34局部地强压接并固定为目的,另外,以局部地强接触,主要确保电气性导通为目的被形成。本实施例中的多个第二级变形部51被形成为波纹状。第二级变形部51被配置在规定的位置。具体地说,若在环状铆接部件26的周方向存在多个与环状铆接部件26的中心轴C平行的线L,则配置成在每个线L存在一个第二级变形部51。这样的配置具有若相对于筒状金属箔部件25施加拉伸力,在第二级变形部51产生断裂的情况,则该断裂能够为最小限度的断裂这样的优点(筒状金属箔部件25由与第二级变形部51相比被配置在电线导出侧的第一级变形部50按压,拉伸力不会作用到第二级变形部51,但是,若作用到第二级变形部51的情况,则通过第二级变形部51的上述配置、形状,能够为最小限度的断裂(不存在在大范围断裂的情况))。第二级变形部51除图示的锯齿状的配置外,也可以是做成在相对于中心轴C正交方向成为一或者多列那样的配置的第二级变形部。第二级变形部51在环状铆接部件26的周方向隔开间隔配置形成多个。第一级变形部50以及第二级变形部51中,成为阶梯的部分相对于筒状金属箔部件25以曲面(非边缘地)接触。即、成为难以因边缘而产生筒状金属箔部件25的断裂的形状。若通过向环状铆接部件26的铆接来将筒状金属箔部件25的终端部分电气性且机械性地连接在筒状连接部34,则被收容在筒状金属箔部件25的多根高压电线22 (包覆部29)成为相对于底板下面14平行的配置。另外,作为高压电线22,做成不限定于本实施例,也可以使用软管电缆的高压电线。与筒状连接部34电气性地连接的筒状金属箔部件25经终端固定构件24与地板13本体接地。
就设置在高压电线22的终端的连接构件23而言,若该连接构件23被收容在框体部33的内部,则被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的壳体52固定。在壳体52上形成从上壁36的开口部分37向上方突出的连接器嵌合部53,连接构件23的电气接触部30露出于该连接器嵌合部53的内部空间。通过形成壳体52,该部分具有作为连接器54的功能。另外,壳体52的形成方法未被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是使树脂制的副壳体与连接构件23 —体化,然后,将副壳体和框体部33的内面之间的间隙通过封填等进行树脂填埋那样的形成方法。在壳体52上,与地板13的贯通孔15的附近位置相吻合地设置填料55。填料55包围贯通孔15,紧贴底板下面14,具有防止水分的浸入的功能。上述电线保护部件27如上所述,是在相对于由筒状金属箔部件25覆盖的状态的多根高压电线22,将该保护对象部分汇集,并插通·保护的部件,在本实施例中,由长的能够弯曲的标准管构成的长的标准管形成(在保护对象部分存在于多个部位的情况下,多个长的标准管被配置在线束21中。不限于干线部分,支线部分也含有保护对象部分)。作为电线保护部件27的一例的长的标准管是合成树脂制或者金属制的标准管(在为金属制的情况下,能够列举出不锈钢、铝作为一例的标准管)。电线保护部件27被形成为在将多根高压电线22以及筒状金属箔部件25插通 保护后的工序(通过后加工)能够弯曲(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将多根高压电线22以及筒状金属箔部件25插通前进行管弯曲。弯曲的有无遵从布线路径)。在这样的电线保护部件27设置未图示出的固定部。本实施例的固定部是管专用的夹紧件,具有被形成为卷绕在电线保护部件27的外周面的部分和相对于地板13的底板下面14(或者能对稀薄软管(U —一 7 )等线束21进行布线的部分)能够由螺钉止动的螺钉止动部分(也可以不是上述的管专用夹紧件,而是由绑带、夹子等形成固定部)。
在上述结构以及构造中,底板下面14的线束21的布线成为通过在与贯通孔15的位置相配套地配置连接构件23,且被收容在电线保护部件27的状态下,使多根高压电线22沿着底板下面14,且相对于底板下面14平行地配置,进而将终端固定构件24、电线保护部件27固定在底板下面14而完成的那样的布线。在这样的布线后,线束21通过电瓶5等的搭载,在贯通孔15的附近位置完成与接线块11的电气性连接。上面,如参照图I至图3所说明的那样,通过采用本发明的铆接连接构造,S卩、通过实施具有第一级变形部50以及第二级变形部51的铆接,发挥即使在结构中包括使用金属箔而成的筒状金属箔部件25,也能够充分确保连接可靠性以及强度这样的效果。实施例2下面,一面参照附图,一面说明实施例2。图4是包括成为本发明的其它例的铆接连接构造的线束的终端部分的立体图。另外,图5是包括图4的铆接连接构造的汽车的模式图和将主要部分放大的剖视图,图6是作为比较例的铆接连接构造的立体图。另外,对与上述实施例I相同的构成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详细的说明。在图4以及图5中,因上侧以及下侧部分47的挤坏而构成的铆接部分61使环状铆接部件26向内侧两级地变形而形成。另外,以不产生周缘部49那样的边缘的方式变形而形成。即、铆接部分61以向内侧两级地成为非边缘的变形部分的方式被形成。铆接部分61具有第一级变形部62以及第二级变形部63。
第一级变形部62是设置在环状铆接部件26的除轴芯方向的周缘部49以外的中央部且弱铆接而成的部分(弱铆接的区域),被形成为能够使筒状金属箔部件25以及筒状连接部34面接触。第一级变形部62以将筒状金属箔部件25以及筒状连接部34以大的面积压接为目的,另外,以主要确保拉伸强度那样的机械强度为目的被形成。另外,第一级变形部62以确保进行不在构成筒状金属箔部件25的金属箔42产生断裂的程度的按压的区域为目的被形成。第一级变形部62从周缘部49隔开规定的间隔被配置。另外,第一级变形部62其一部分与第二级变形部63相比被配置在电线导出侧。第二级变形部63是被设置在第一级变形部62内且强铆接而成的部分(强铆接的区域),被形成为能够使筒状金属箔部件25以及筒状连接部34多线接触(也可以形成为能够以与第一级变形部62相比非常小的面接触。上述小的面只要能够确保后述的电气性导通,则形状没有被特别限定)。第二级变形部63以将筒状金属箔部件25以及筒状连接部34局部地强压接并固定为目的,另外,以局部地强接触,主要确保电气性导通为目的被形成。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级变形部63被形成为多个珠子状。第二级变形部63被配置在规定的位置。具体地说,若在环状铆接部件26的周方向存在多个与环状铆接部件26的中心轴C平行的线L,则配置成每个线L存在一个第二级变形部63,且在与线L相同的方向延伸。这样 的配置具有若相对于筒状金属箔部件25施加拉伸力,在第二级变形部63产生了断裂的情况,则其断裂能够为最小限度的断裂这样的优点。第二级变形部53在环状铆接部件26的周方向隔开间隔配置形成多个。另外,液滴状的第二级变形部63的配置并不限于上述那样。例如,也可以如图6所示那样,相对于中心轴C在正交方向设置多个液滴状的第二级变形部64。另外,尤其是虽然未图示出,但也可以相对于中心轴C倾斜地设置多个。若在第二级变形部64产生了断裂的情况,则虽然其断裂的范围W大,但是,针对拉伸的强度得到提高。上面,一面参照图4至图6,一面进行说明,通过采用本发明的铆接连接构造,即、通过实施具有第一级变形部62以及第二级变形部63的铆接,发挥即使在结构中包括使用金属箔而成的筒状金属箔部件25,也能够充分确保连接可靠性以及强度这样的效果。此外,本发明当然能够在不改变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变更。另外,虽然与本发明的铆接连接构造没有关系,但是通过做成上述实施例1、2那样的结构以及构造,能够做成没有必要越过地板13,将高压电线22布线到汽车室内7侧的线束21。据此,能够谋求提高作业性、省空间化、降低成本。另外,由于高压电线22没有越过地板13,所以,没有必要在贯通孔15的位置使高压电线22弯曲,能够进行使线束21尽量离开地面的布线(通过使线束21尽量离开地面,能够谋求低背化)。另外,若高压电线22没有越过地板13,则能够进行不需要经贯通孔15的插入作业的布线,且能够做成全长较短的线束21。另外,若将线束21布线在底板下面14,则能够将与贯通孔15的位置相匹配地配置的连接构件23和地板13的汽车室内7侧的接线块11电气性地连接,能够做成有关连接的作业性也良好的线束21。符号说明I :混合动力汽车;2 :发动机;3 :马达;4 :逆变器;5 :电瓶;6 :发动机室;7 :汽车室内;8 :驾驶席;9 :副驾驶席;10 :后部座席;11 :接线块;12 :马达线缆;13 :地板;14 :底板下面;15 :贯通孔;21 :线束;22 :高压电线;23 :连接构件;24 :终端固定构件;25 :筒状金属箔部件;26 :环状铆接部件;27 :电线保护部件;28 :中心导体;29 :包覆部;30 :电气接触部;31 :电线连接部;32 :中间部;33 :框体部;34 :筒状连接部;35 :固定凸缘部;36 :上壁;37 :开口部分;38、39 :侧壁;40 :螺栓;41 :底壁;42 :金属箔;43 :粘接层;44 :树脂片材; 45 :镀锡层;46 :两侧部分;47 :上侧以及下侧部分;48 :铆接部分;49 :周缘部;50 :第一级变形部;51 :第二级变形部;52 :壳体;53 :连接器嵌合部;54 :连接器;55 :填料;61 :铆接部分;62 :第一级变形部;63、64 :第二级变形部;C :中心轴;L :线。
权利要求
1.一种铆接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具备将具有导电性的金属箔形成为筒状而成的筒状金属箔部件、被插入该筒状金属箔部件的内侧的导电性且为金属制的筒状连接部、能够通过铆接而变形并被插入上述筒状金属箔部件的外侧的金属制的环状铆接部件,若相对于该环状铆接部件从其外侧向内侧实施铆接,则上述筒状金属箔部件以及上述筒状连接部以向上述环状铆接部件的内侧的两级,通过成为非边缘的变形部分的第一级变形部以及第二级变形部而相互接触,被电气性且机械性地连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铆接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环状铆接部件的上述第一级变形部是使上述筒状金属箔部件以及上述筒状连接部面接触的非边缘的变形部分,上述第二级变形部是使上述筒状金属箔部件以及上述筒状连接部点接触或者线接触或者以比上述第一级变形部小的面接触的多个非边缘的变形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铆接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若在上述环状铆接部件的周方向存在多个与上述环状铆接部件的中心轴平行的线,则上述第二级变形部是在每个上述线上都产生一个的非边缘的变形部分。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铆接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级变形部是在上述环状铆接部件的周方向具有间隔地存在多个的非边缘的变形部分。
5.如权利要求I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铆接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级变形部是与上述第二级变形部相比存在于施加向上述筒状金属箔部件的拉伸力的一侧的非边缘的变形部分。
6.如权利要求I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铆接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筒状金属箔部件是由上述金属箔单体构成的部件或者在多层中的一层具有上述金属箔的部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结构中包括使用金属箔而成的筒状金属箔部件,也能够充分确保连接可靠性以及强度的铆接连接构造。本发明中,铆接连接构造做成以具有以多个点接触或者多个线接触为主的区域(A2)和以面接触为主的区域(A1)的方式将环状铆接部件(26)铆接,据此,将筒状金属箔部件(25)以及筒状连接部(34)电气性且机械性地连接的构造。另外,铆接连接构造做成环状铆接部件(26)的周缘部(49)的边缘相对于筒状金属箔部件(25)为非接触的配置关系的连接构造。
文档编号H01R4/18GK102792529SQ20118001352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5日
发明者桥泽茂美, 远山荣一 申请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