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29356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单元,设置有第一连接器的连接器单元,该第一连接器具有:棒状的第一端子配件;管状的第一壳体,该第一壳体布置成收纳第一端子配件;以及接触防止壳体,该接触防止壳体布置在第一端子配件和第一壳体之间,其中,接触防止壳体具有供第一端子配件通过的孔,并且布置成沿着第一端子配件的纵向滑动。
背景技术
作为由电机的驱动力驱动的移动体的汽车安装有各种电子装置,诸如电机和逆变器。传统地,使用各种连接器单元来使电机和逆变器相互连接。图12是传统的连接器单元的透视图。图12所示的连接器单元110设置有第一连接器101和第二连接器102,该第一连接器101具有多个棒状的阳型端子103、所述多个阳型端子103所分别装接至的阳型壳体104、以及接触防止壳体105 ;并且该第二连接器102具有要分别与所述多个阳型端子103相连接的多个阴型端子109、以及由合成树脂制成的阴型壳体111。阴型壳体111形成有多个收纳部112,该多个收纳部112布置成收纳各个阴型端子109,并且该阴型壳体111布置成与阳型壳体104嵌合。在图12中,箭头Y方向指示阳型端子103的纵向和接触防止壳体105的滑动方向,并且箭头X方向指示多个阳型端子103和多个收纳部112的对齐方向。对于上述的第一连接器101,接触防止壳体105装接于阳型端子103的露出部,以防止当使这些连接器101、102嵌合在一起时,使用者由于接触阳型端子103而触电。提供了一种接合接受部131,该接合接受部131形成在阳型端子103在靠近第一连接器102 —侧上的顶端处,并且布置成从阳型端子103突出。接触防止壳体105包括:接合臂151,该接合臂151布置成接合于接合接受部131,以接触防止壳体105在朝着阳型壳体104的方向(也就是Y方向)上滑动。接合臂151包括:臂部152,该臂部152沿着Y方向延伸,并且布置成在离开和朝向接合接受部131的方向上变形;以及接合部153,该接合部153形成在靠近第一连接器101 —侧的接合接受部131上,并且布置成在X方向上从臂部152的顶端突出,以接合于接合接受部131。阴型壳体111的收纳部112设置有脱离突起113,该脱离突起113布置成朝着阳型壳体104突出,并且布置成使接合臂151从接合接受部131脱离。在该脱离突起113邻接在接合臂151上时,当阴型壳体111 (第二连接器102)朝着阳型壳体104 (第一连接器101)移动时,脱离突起113使接合臂151的臂部132在离开接合接受部131的方向上变形,从而使接合部153从接合接受部131脱离。在接合臂151从接合接受部131脱离之后,允许接触防止壳体105相对于阳型端子103滑动。从而,接触防止壳体105朝着阳型壳体104滑动,以允许阳型端子103进入到阴型端子109,从而使第一连接器101和第二连接器102嵌合在一起(例如,参见专利文献I)。引用列表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0.2009-30185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然而,上述传统的连接器单元110具有下列问题。即,对于传统的连接器单元110,例如,当使用者偶然朝着阳型壳体104推动接触防止壳体105时,在Y方向上施加于接合臂151的力可能引起该接合臂151 (接合部153)的损坏。接合臂151的损坏引起接触防止壳体105朝着阳型壳体104滑动,导致阳型端子103露出,从而造成使用者接触阳型端子103的危险。此外,因为通过使臂部152在离开接合接受部131的方向上变形而使接合臂151从接合接受部131脱离,所以对于脱离突起113,需要使臂部152在离开接合接受部131的方向上变形的大的力,这对使用者强加了身体负担。而且,将阴型壳体111 (也就是第二连接器102)的脱离突起113推抵接触防止壳体105以使臂部152变形,从而存在脱离突起113损坏的危险。而且,为了使臂部152在离开接合接受部131的方向上变形,需要利用臂部152的树脂变形;然而,在施加热以后,蠕变现象发生,这可能减小接合力。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单元,当使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嵌合在一起时,该连接器单元能够防止使用者接触第一端子配件。在第一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单元,包括:第一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具有:棒状的第一端子配件;管状的第一壳体,该管状的第一壳体布置成收纳所述第一端子配件;以及接触防止壳体,该接触防止壳体布置在所述第一端子配件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所述接触防止壳体包括供所述第一端子配件通过的孔并且布置成沿着所述第一端子配件的纵向滑动;以及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具有:第二端子配件,该第二端子配件将要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子配件;以及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布置成收纳所述第二端子配件,并且布置成与所述第一壳体嵌合。所述接触防止壳体包括:张紧弹簧,该张紧弹簧具有固定在所述接触防止壳体的外周处的一端以及被布置成自由端的另一端;所述另一端沿着所述纵向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器地延伸并且被布置成接合于所述第一壳体,以限制所述接触防止壳体滑动。所述张紧弹簧包括锥状(tapered)部,该锥状部在从所述张紧弹簧的所述一端到所述另一端的方向上远离所述接触防止壳体地倾斜。所述第二壳体包括进入部,该进入部布置成当朝着所述第一壳体移动时进入所述张紧弹簧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并且朝着所述接触防止壳体推动所述锥状部,从而使得所述张紧弹簧的所述另一端从所述第一壳体脱离,以允许所述接触防止壳体滑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所述张紧弹簧由金属制成。在第三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根据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连接器,还包括:返回弹簧,该返回弹簧装接于所述接触防止壳体的所述外周;以及斜面,该斜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周处,所述斜面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方向上朝着所述第一端子配件倾斜。所述返回弹簧包括邻接部,该邻接部布置成朝着所述斜面突出,以邻接在所述斜面上。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当在所述张紧弹簧的所述另一端接合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情况下,即在接触防止壳体定位在接触防止位置处的情况下,使用者利用手指推动所述接触防止壳体时,所述张紧弹簧也限制了所述接触防止壳体滑动。因此,能够避免所述第一端子露出。从而,能够提供能够防止与所述第一端子配件接触的连接器单元。此外,当使用者利用手指推动所述接触防止壳体时,所述张紧弹簧变形并且推回作用于所述接触防止壳体的力。因此,不存在与传统情况中一样的接合臂破坏的风险,并且,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嵌合在一起时,所述接触防止壳体能够以可靠的方式定位在所述接触防止位置。而且,所述进入部布置成进入所述张紧弹簧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并且朝着所述接触防止壳体推动所述锥状部,以使所述张紧弹簧从所述第一壳体脱离,从而允许所述接触防止壳体滑动。从而,所述张紧弹簧的接合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另一端朝着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移位,从而使得所述张紧弹簧从所述第一壳体脱离。从而,与传统的结构相比,能够利用更小的力(也就是更容易)使所述张紧弹簧从所述第一壳体脱离。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述张紧弹簧由金属制成。从而,当所述张紧弹簧暴露于由于电流在所述第一端子配件中流动而受热的受热第一端子配件的热量时,与传统的由树脂制成的接合臂相比,由翘曲或扭绞引起的劣化更少,从而允许长期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所述张紧弹簧的另一端从所述第一壳体脱离之后,当在所述接触防止壳体可滑动的状态下将所述第二连接器从所述第一连接器移除(分离)时,所述张紧弹簧的反作用力朝着所述第二壳体(第二连接器)推回所述接触防止壳体,并且所述接触防止壳体被定位在所述接触防止位置处。因此,防止了所述第一端子配件露出,从而以更加可靠的方式防止与所述第一端子配件接触。此外,即使不使用作为返回弹簧的卷簧等,也能够朝着所述第二壳体(第二连接器)推回所述接触防止壳体,使得所述接触防止壳体定位在所述接触防止位置处,从而实现简单的结构,并且减少制造成本。


图1是构成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单元的第一连接器的透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构成连接器单元的第一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构成第一连接器单元的接触防止部的透视图;图4A是沿着图1中的线1-1截取的横截面图;图4B是示出图4A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5是沿着图4中的线I1-1I截取的横截面图;图6A是示出第二连接器朝着图1的第一连接器移动,并且张紧弹簧脱离的状态的横截面图;图6B是示出图6A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7是沿着图6A中的II1-1II线截取的横截面图;图8是示出在张紧弹簧如图6A和图6B中所示的状态那样脱离时,第二连接器朝着第一连接器移动的横截面图;图9是沿着图8中的线IV-1V截取的横截面图;图10是示出在张紧弹簧如图8中所示的状态那样脱离时,第二连接器从第一连接器分离的横截面图1lA是沿着图10中的V-V线截取的横截面图;图1lB是示出图1lA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12是示出传统的连接器单元的透视图。参考标记列表20连接器单元I第一连接器2第二连接器3阳型端子(第一端子配件)4阳型壳体(第一壳体)5a 孔6张紧弹簧7返回弹簧9阴型端子(第二端子配件)10阴型壳体(第二壳体)12进入部49接合接受部51接触防止壳体62锥状部63接合部(另一端)72邻接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面,将参考图1至图11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单元。图1和图2所示的连接器单元20包括第一连接器1,该第一连接器I具有:作为第一端子配件的多个棒状的阳型端子3 ;作为第一壳体的阳型壳体4,该阳型壳体4设置有多个用于收纳每个该多个阳型端子3的收纳部40 ;多个接触防止部5,该接触防止部5布置在阳型端子3和收纳部40之间并且具有供阳型端子3插入的孔5a,并且该接触防止部布置成沿着阳型端子3的纵向(也就是箭头Y方向)滑动;以及多个屏蔽部件8,该多个屏蔽部件8安装在各个接触防止部5和各个收纳部40之间。连接器单元20还包括第二连接器2,该第二连接器2具有:作为第二端子配件的、布置成连接于各个阳型端子3的多个阴型端子9 ;以及作为第二壳体的阴型壳体10 (在图6A,图6B中示出),该阴型壳体10具有用于分别收纳该多个阴型端子9的多个阴型收纳部11,并且布置成朝着阳型壳体4移动,以与阳型壳体4嵌合。在图1和图2中,第二连接器2省略并且未示出。此外,连接器单元20布置在作为安装在汽车上的电子装置的逆变器和电机之间,以电连接该逆变器和电机。通过将连接器I和2嵌合在一起,来自电池的电力经由逆变器供给于电机。在图1和其它视图中,箭头Y方向不仅指示各个阳型端子3的纵向,而且指示第二连接器2进入(也就是朝着移动)第一连接器I的方向;箭头X方向指示第一连接器I的多个收纳部40的对齐方向,并且箭头Z方向指示与Y方向和X方向二者都相交的方向。
通过冲压和弯曲导电金属板而获得上述的阳型端子3。各个阳型端子3包括:形成为棒状的凸片(tab)30 ;以及装接部31,该装接部31形成在凸片30的端部以在X方向上突出,并且布置成例如将凸片30装接于设备侧汇流排13,该汇流排13连接于作为电子装置的逆变器。上述的阳型壳体4包括:多个收纳部40,该多个收纳部40相互连接;以及装接部41,该装接部41布置成将多个收纳部40装接于作为电子装置的逆变器的壳体部。多个收纳部40沿着X方向对齐。此外,如图2、图4A和图4B所示,各个收纳部40一体地包括:管状的第一本体部42 ;管状的内管部43,该内管部43布置在第一本体部42的内侧,并且布置成将各个凸片定位在内侧,以不动地固定各个凸片30 ;以及与第一本体部42接续的第二本体部44,该第二本体部44在Y方向上靠近第二连接器2的那一侧上布置在第一本体部42和第一本体部42内侧的内管部43处。如图4A和图4B所示,第一本体部42沿Y方向的长度形成得比内管部43沿Y方向的长度更长,并且第一本体部42 (的端部)布置成与内管部43相比在Y方向上朝着第二本体部比突出地更多。另外,如图5所示,第一本体部42定位成与逆变器的壳体部对置,并且通过相互对置的一对对置壁部45和连接该对对置壁部45的一对第一侧壁部46而形成为管状。如图5所示,设置有斜面46a,该斜面46a形成在第一侧壁部46的内周上并且倾斜,以便随着在Y方向上远离第二连接器2而越靠近阳型端子3 (也就是朝着内侧倾斜)。第二本体部44通过顶壁部47和与顶壁部47接续的一对第二侧壁部48而形成为檐沟状,顶壁部47与所述一对对置的壁部45中远离作为电子装置的逆变器的那一个对置壁部45接续。第二侧壁部48分别与所述一对第一侧壁部46中的每一个接续。如图4A和图4B所示,顶壁部47设置有接合接受部49,该接合接受部49布置在顶壁部47的与所述一个对置壁部45 (也就是第一本体部42)相邻接的端部,并且布置成从顶壁部47向内突出。接合接受部49布置成以接合方式接合或停止在稍后描述的张紧弹簧6的接合部63处。如图3所示,接触防止部5 —体地包括:接触防止壳体51,张紧弹簧6,以及一对返回弹簧7。接触防止壳体51布置成覆盖各个阳型端子3,并且设置有孔5a,阳型端子3的凸片30插入该孔5a。当阳型端子3插入到孔5a中时,使得接触防止壳体51能够沿着阳型端子3的纵向(也就是Y方向)滑动。此外,接触防止壳体51布置在各个阳型端子3和阳型壳体4 (也就是收纳部)之间。如图3、图4A和图4B所示,接触防止壳体51通过定位在与顶壁部47对置位置处的顶板部52、与顶板部52对置的底壁部53、以及定位在与阳型壳体4的一对第二侧壁部48对置位置处的一对侧板部54而形成为管状。接触防止壳体51通过未示出的向前脱离防止装置而装接于阳型壳体4。如图3所示,顶板部52设置有从顶板部52的外表面突出的第一埋入部55。该第一埋入部55布置在顶板部52的在Y方向上靠近第二连接器2 —侧的端部处,并且张紧弹簧6的一端埋入在第一埋入部55处。如图3所示,所述一对侧板部54每一者都设置有一对悬垂部57和第二埋入部58。此外,设置了切除部59,该切除部59切割成矩形,并且形成在各个侧板部54的在Y方向上远离第二连接器2 —侧的端部处。该一对悬垂部57在侧板部54在Z方向上的布置两端处,并且在Y方向上沿着侧板部54延伸,各个悬垂部57布置成从顶板部52的外表面突出。第二埋入部58形成在该一对悬垂部57之间。此外,第二埋入部58布置成在Y方向上比切除部59更靠近第二连接器2,并且与切除部59对齐。此外,第二埋入部58布置成从各个侧板部54的外表面突出。返回弹簧7的一端埋入在第二埋入部58处。张紧弹簧6通过冲压和弯曲导电金属板获得。此外,如图3、图4A和图4B所示,张紧弹簧6的一端埋入在第一埋入部55处并且固定在接触防止壳体51的外周处且装接于该接触防止壳体51,而张紧弹簧6的另一端是在纵向上(也就是Y方向)上远离第二连接器2延伸的自由端。张紧弹簧6包括:锥状(tapered)部62,该锥状部62在从张紧弹簧6的所述一端到另一端的方向上远离接触防止壳体51地倾斜;以及接合部63,该接合部63朝着接触防止壳体51弯曲,以从锥状部62的端部(即,上述另一端)朝着接触防止壳体51突出。此外,在接合部63和接触防止壳体51之间设置了空间,以允许张紧弹簧6在Z方向上弹性变形。接合部63布置成接合于阳型壳体4的接合接受部49,以限制接触防止壳体51在Y方向上朝着阳型端子3的基部(也就是装接部31)滑动。在这里,术语“接触防止位置”定义为:在接合部63接合于阳型壳体4的接合接受部49的状态也就是接合防止壳体51滑动受限制的状态下,接触防止壳体51所定位的位置。上述的一对返回弹簧7通过冲压和弯曲导电金属板而获得。此外,如图3和图5所示,返回弹簧7的一端埋入在第二埋入部58处并且固定在接触防止壳体51的外周以装接于该接触防止壳体51,而该返回弹簧的另一端是在纵向(也就是Y方向)上远离第二连接器2延伸的自由端。返回弹簧7的另一端设置有邻接部72,该邻接部72朝着斜面46a (在向外方向上)突出,以邻接在该斜面46a上。此外,返回弹簧7布置成在X方向上弹性变形。此外,接触防止壳体51的上述切除部59布置在邻接部72的内侧,使得当邻接部72向内变形时,邻接部72通过切除部59。上述的屏蔽部件8由导电金属板制成,并且布置成抑制电噪音泄露到外侧。此外,屏蔽部件8布置在阳型壳体4和接触防止壳体5之间,并且装接于阳型壳体4的第二本体部44的内侧。此外,屏蔽部件8包括:本体部80,该本体部80形成为檐沟状,以便覆盖阳型端子3 ;以及多个爪部81,该多个爪部81用于装接于第二本体部44 (也就是阳型壳体4)。上述的阴型收纳部11包括:进入部12,该进入部12布置成从阴型收纳部朝着第一连接器I突出,并且布置成进入接触防止壳体51和阳型壳体4 (也就是第一本体部42)之间。该进入部12进入张紧弹簧6和阳型壳体4 (也就是收纳部40)之间,并且朝着接触防止壳体51推动锥状部62,从而使张紧弹簧6的接合部63从阳型壳体4 (也就是收纳部40)脱离,以允许接触防止壳体51滑动。在下面,将参考图4A、图4B和图5说明连接器单元20的第一连接器I的组装程序。通过将螺栓插入到阳型壳体4的装接部41中,阳型壳体4装接于作为电子装置的逆变器的壳体部。然后,将通过阳型壳体4的内管部43的阳型端子3的装接部31放置在汇流排13上,并且使用螺栓将阳型端子3装接于设备侧汇流排13。然后,使接触防止部5的顶板部52和阳型壳体4的顶壁部47彼此相对地定位,并且将阳型端子3的凸片30插入到接触防止壳体51的孔5a中,并且通过向前脱离防止装置将接触防止壳体51装接于阳型壳体
4。结果,张紧弹簧6的装接部63接合于接合接受部49。通过这样做,张紧弹簧6起到限制接触防止壳体在Y方向上远离第二连接器2地滑动。此时,如图5所示,返回弹簧7的邻接部72邻接在斜面46a上。从而,阳型端子3装接于阳型壳体4。以这样的方式,组装了第一连接器I。接着,下面将参考图6A、图6B、图7、图8和图9说明用于使第一连接器I和第二连接器2嵌合在一起的嵌合方法。将以上述方式组装的第一连接器I朝着第二连接器2移动。然后,使第二连接器2的进入部12进入张紧弹簧6和阳型壳体4 (也就是收纳部40)之间。通过进一步移动第二连接器2,进入部12邻接在张紧弹簧6的锥状部62上并且朝着接触防止壳体51推动锥状部62。随着进入部12推动接触防止壳体51,接合部63朝着收纳部40 (也就是阳型端子4)的内侧移位至该接合部63不与接合接受部49接合的位置。结果,如图6A和6B所示,张紧弹簧6的接合部63从阳型壳体4的接合接受部49脱离,从而允许接触防止壳体51沿着Y方向在远离第二连接器2的方向上滑动。此外,通过在接触防止壳体51能沿着Y方向在远离第二连接器2的方向上滑动地移动的状态下移动第二连接器2,该接触防止壳体51沿着Y方向在远离第二连接器2的方向上被第二连接器2推动。从而,如图11所示,由于斜面46a沿着Y方向在远离第二连接器2的方向上朝着阳型端子3倾斜,所以返回弹簧7的反作用力F施加在斜面46a上。从而,该反作用力F在斜面46a上的施加产生了垂直阻力N,该垂直阻力N与反作用力F相反并且等于反作用力F的大小。从而,由于该垂直阻力N的产生,在垂直阻力N的分解成分P的方向上,有力作用,从而,邻接部72 (也就是返回弹簧7)在分解成分P的方向上也就是在Y方向上朝着第二连接器2的方向上施加力。此外,通过移动第二连接器2,接触防止部5沿着Y方向远离第二连接器2滑动,从而露出阳型端子3。通过进一步移动第二连接器2,露出的阳型端子3进入第二连接器2的阴型端子9的内侧。结果,这些端子9和3相互连接,并从而连接器I和2嵌合在一起(在图8和图9中示出)。此时,返回弹簧7在Y方向上朝着第二连接器2施加力。此外,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连接器I和2嵌合在一起之前,并且在接触防止壳体51能在Y方向上远离第二连接器2滑动地移动时(也就是半嵌合状态),即使当第二连接器2从第一连接器I移除(分离),返回弹簧7也在Y方向上朝着第二连接器2施加力,并且在Y方向上朝着第二连接器2推回接触防止壳体51。结果,张紧弹簧6的接合部63接合于阳型壳体4的接合接受部49,使得接触防止壳体51定位在接触防止位置处。根据上述实施例,连接器单元20包括第一连接器I和第二连接器2,第一连接器I具有:作为第一端子配件的棒状的阳型端子3 ;作为第一壳体的阳型壳体4,该阳型壳体4形成为管状以收纳阳型端子3 ;以及布置在阳型端子3和阳型壳体4之间的接触防止壳体51,接触防止壳体51形成为管状以供阳型端子3通过并且布置成沿着阳型端子3的纵向(也就是Y方向)滑动,第二连接器2具有:作为连接于阳型端子3的第二端子配件的阴型端子9 ;以及布置成收纳阴型端子9并且布置成与阳型壳体4嵌合的阴型壳体10。接触防止壳体51包括:张紧弹簧6,该张紧弹簧6具有固定在接触防止壳体5的外周处的一端,和作为在纵向(也就是Y方向)上远离第二连接器2地延伸的自由端并且布置成接合于阳型壳体4以限制接触防止壳体51滑动的另一端。张紧弹簧6设置有锥状部62,该锥状部62在从所述一端朝着另一端的方向上远离接触防止壳体51地倾斜。阴型壳体10设置有进入部12,该进入部12布置成随其朝着阳型壳体4移动而进入张紧弹簧6和阳型壳体4之间,并且朝着接触防止壳体51推动锥状部62,从而使得张紧弹簧6的另一端从阳型壳体4脱离,以允许接触防止壳体51滑动。因此,在张紧弹簧6的另一端接合于阳型壳体4时,即,在接触防止壳体51定位在接触防止位置时,即使使用者已经利用手指推动接触防止壳体51,张紧弹簧6也限制了该接触防止壳体51滑动。因此,防止了阳型端子3露出,从而提供了能够防止使用者接触阳型端子3的连接器单元。此外,即使使用者已经利用手指推动接触防止壳体51,张紧弹簧6也经历变形,从而推回了作用于接触防止壳体51的力。因此,当使第一连接器I和第二连接器2嵌合在一起时,不存在诸如在传统的情况中的接合臂151损坏的风险,并且接触防止壳体51能够以可靠的方式定位在接触防止位置处。而且,进入部12布置成进入张紧弹簧6和阳型壳体4之间,并且朝着接触防止壳体51推动锥状部62,从而使张紧弹簧6从阳型壳体4脱离,以允许接触防止壳体51滑动。从而,张紧弹簧6的接合于阳型壳体4的另一端朝着阳型壳体4的内侧移位,从而使张紧弹簧6从阳型壳体4脱离。因此,与传统的结构相比,能够利用小的力(也就是更容易地)使张紧弹簧6从阳型壳体4脱离。另外,张紧弹簧6由金属制成。从而,当由于电流在阳型端子3中流动而产生热并且张紧弹簧6暴露于受热的阳型端子3的热时,与传统的由树脂制成的接合臂151相比,由于翘曲或扭绞产生的劣化更少,从而允许长期使用。此外,如上所述,返回弹簧7装接于接触防止壳体51的外周,并且斜面46a设置在阳型壳体4的内周处,并且布置成在远离第二连接器2的方向上朝着阳型端子3倾斜。并且,返回弹簧7布置成包括朝着斜面46a突出以邻接在斜面46a上的邻接部72。从而,在张紧弹簧6的另一端从阳型壳体4脱离之后,并且当在接触防止壳体51能滑动地移动时将第二连接器2从第一连接器I移除(分离)时,返回弹簧7的反作用力朝着阴型壳体10 (也就是第二连接器)推回接触防止壳体51,并且接触防止壳体51被定位在接触防止位置处。因此,防止了阳型端子3露出,从而以更加可靠的方式防止了与阳型端子3的接触。而且,即使不使用作为返回弹簧7的卷簧等,也能够朝着阴型壳体10 (也就是第二连接器2)推回接触防止壳体51,所以接触防止壳体51被定位在接触防止位置处。因此,提供了简单结构,并且能够减少制造成本。另外,根据上述实施例,张紧弹簧6的接合部63布置成接合于阳型壳体4的接合接受部49 ;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即,可以使用阳型壳体4的布置成与接合部63接合的端面作为接合部49。另外,根据上述实施例,张紧弹簧6由金属制成;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张紧弹簧6可以由树脂制成。另外,根据上述实施例,返回弹簧7由金属制成;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返回弹簧7可以由树脂制成。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代表性实施例,并且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即,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这些实施例以各种方式进行修改和实施。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单元,包括: 第一连接器,该第一连接器具有:棒状的第一端子配件;管状的第一壳体,该管状的第一壳体布置成收纳所述第一端子配件;以及接触防止壳体,该接触防止壳体布置在所述第一端子配件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所述接触防止壳体包括供所述第一端子配件通过的孔并且布置成沿着所述第一端子配件的纵向滑动;以及 第二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具有:第二端子配件,该第二端子配件将要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子配件;以及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布置成收纳所述第二端子配件,并且布置成与所述第一壳体嵌合, 其中,所述接触防止壳体包括张紧弹簧,该张紧弹簧具有固定在所述接触防止壳体的外周处的一端以及被布置成自由端的另一端;所述另一端沿着所述纵向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器地延伸并且被布置成接合于所述第一壳体,以限制所述接触防止壳体滑动;所述张紧弹簧包括锥状部,该锥状部在从所述张紧弹簧的所述一端到所述另一端的方向上远离所述接触防止壳体地倾斜, 其中,所述第二壳体包括进入部,该进入部布置成当朝着所述第一壳体移动时进入所述张紧弹簧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并且朝着所述接触防止壳体推动所述锥状部,从而使得所述张紧弹簧的所述另一端从所述第一壳体脱离,以允许所述接触防止壳体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单元,其中,所述张紧弹簧由金属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单元,还包括: 返回弹簧,该返回弹簧装接于所述接触防止壳体的所述外周;以及 斜面,该斜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周处,所述斜面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方向上朝着所述第一端子配件倾斜, 其中,所述返回弹簧包括邻接部,该邻接部布置成朝着所述斜面突出,以邻接在所述斜面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单元,当使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接合时,该连接器单元能够防止使用者与第一端子配件进行接触。一种连接器单元(20),包括具有容纳第一端子配件(3)的第一壳体(4)和布置在第一端子配件和第一壳体之间的接触防止壳体(51)的第一连接器(1);以及与第一壳体接合的第二壳体。张紧弹簧(6)布置在接触防止壳体中,该张紧弹簧(6)具有固定于接触防止壳体的外周的一端,以及与第一壳体锁定以限制接触防止壳体滑动的自由的另一端。在第二壳体中布置有进入部(12),该进入部(12)进入在张紧弹簧(6)和第一壳体之间,并且通过挤压张紧弹簧而释放张紧弹簧锁定从而使得接触防止壳体能够滑动。
文档编号H01R13/44GK103210547SQ20118005501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7日
发明者矢込佐知子, 石川步, 财津加都喜 申请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