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41877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燃料电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燃料电池,其具备隔板,所述隔板在隔板的表背一体地具备凹凸形状,气体在一个面的凹部流动且冷却水在另一个面的凹部流动,其中,该隔板通过气体导出导入部而被连接了歧管和气体流路部,将气体导出导入部和歧管连通的第1连通部的连通宽度与将气体导出导入部和气体流路连通的第2连通部的连通宽度不同,气体导出导入部具备向气体流路侧突出的椭圆形状的压花部,压花部使长轴方向从将所述第1连通部和所述第2连通部的一端彼此连接的直线轴向将另一端彼此连接的直线轴侧倾斜而配置。
【专利说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
【背景技术】[0002]燃料电池具有在电解质膜的一个面配置阳极且在另一个面配置阴极而成的膜电极接合体,将用气体流路层和隔板夹持了该膜电极接合体的单元电池层叠多个从而形成燃料电池堆。在阳极,被供给含有氢的燃料气体,通过下式(I)所示的电化学反应而由燃料气体生成质子。所生成的质子通过电解质膜向阴极移动。在另一方阴极,被供给含有氧的氧化剂气体,与从阳极移动来的质子反应,通过下式(2)所示的电化学反应而生成水。利用在这一对电极结构体的电解质膜侧的表面产生的电化学反应来从电极获取电能。
[0003]阳极反应=H2— 2H.+2e-...(I)
[0004]阴极反应:2H++2e、(1/2)O2 — H20...(2)
[0005]向电极供给的燃料气体及氧化剂气体,通过在隔板的气体扩散层侧表面形成的燃料气体流路及氧化剂气体流路,但该燃料气体流路及氧化剂气体流路由凹凸形状所形成的沟槽构成。凹凸形状的沟槽在隔板的表背面一体地形成,一个面被用作为燃料气体流路及氧化剂气体流路,另一个面被用作为冷却水流路。具体而言,在阳极(负极)侧隔板,燃料气体通过气体扩散层侧的凹凸部,冷却水通过与气体扩散层相反侧的凹凸部。另外,在阴极(正极)侧隔板,氧化剂气体通过气体扩散层侧的凹凸部,冷却水通过与气体扩散层相反侧的凹凸部。
[0006]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以下内容:燃料气体流路及氧化剂气体流路(以下统称为气体流路)经由在隔板外周形成的歧管和气体导出导入部而连接,在气体导出导入部实施了圆形形状的压花加工。该压花加工以燃料气体和氧化剂气体(以下统称为反应气体)的整流为目的,能良好地确保歧管和气体流路之间的配流性。
[0007]然而,燃料电池的性能很大地取决于隔板的电阻值和反应气体流动性。因此,要求降低隔板与气体扩散层的接触电阻以及降低隔板中的反应气体的压力损失。在将专利文献I记载的实施了压花加工的隔板与气体扩散层、膜电极接合体层叠了的情况下,隔板在压花部与相邻的气体扩散层接触,反应气体在隔板的压花部以外的区域流动。因此,为了使气体扩散层与隔板的接触电阻良好,希望增大压花部与气体扩散层的接触面积,但另一方面,为了获得良好的气体流动性、抑制气体压力的损失,为了确保气体流路,希望减小压花部的面积。即,气体导出导入部的接触电阻和气体压力处于表背(平衡)关系,要求可兼顾这两者的气体导出导入部、压花部的设计。
[0008]在先技术文献
[0009]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731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0]然而,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圆形形状的压花部中,在增加压花部和气体扩散层的接触面积的情况下,在减小接触电阻的同时,在反应气体的流动方向上反应气体和压花部的碰撞面积增大。即、反应气体的压力损失增大,流动性下降,有可能导致发电性能的下降。因此,在燃料电池隔板的气体导出导入部中,需要兼顾接触电阻的减小和反应气体的压力损失的抑制的气体导出导入部、压花部的设计。另外,在压制隔板中,反应气体及冷却水在隔板的表背流动,因此希望在两面能减小接触面积及流体压力损失的隔板结构。
[001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在压制隔板中实现接触电阻的减小和流体的压力损失的抑制,提高燃料电池的发电性能的燃料电池。
[0012]本发明为一种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配置有:夹持膜电极接合体的一对气体扩散层;和夹持所述一对气体扩散层的隔板,在所述隔板的气体扩散层侧的面上具备凹凸形状的气体流路,所述气体流路通过气体导入部和气体导出部与气体歧管连接,将所述气体导入部和所述气体歧管连通的第I连通部的连通宽度与将所述气体导入部和所述气体流路连通的第2连通部的连通宽度之间、以及将所述气体导出部和所述气体歧管连通的第I连通部的连通宽度与将所述气体导出部和所述气体流路连通的第2连通部的连通宽度之间的至少任一方不同,所述气体导入部和所述气体导出部中的至少任一方具备向隔板的气体扩散层侧突出的平面形状为椭圆形的压花部,所述压花部使所述椭圆形的长轴方向从将所述第I连通部的一端和所述第2连通部的一端彼此连接的直线轴向将所述第I连通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2连通部的另一端彼此连接的直线轴侧倾斜而配置。
[0013]根据上述构成的燃料电池,由于能在压花部的长轴方向上增加压花部与气体扩散层的接触面积,因此不使在长轴方向上流动的反应气体的气体压力下降而能够减小接触电阻。另外,通过在长轴方向上增加气体扩散层与压花部的接触面积,短轴方向的反应气体流路宽度变窄,但随着反应气体流路宽度变窄能够减轻气体扩散层的挠入量,因此两者抵消,作为整体能够抑制在短轴方向上流动的反应气体的气体压力下降。由此能在压花部的长轴方向和短轴方向这两个方向上抑制气体压力的损失。即能兼顾气体导出导入部的气体压力的损失抑制和接触电阻的减小。
[0014]另外,在第I连通部和第2连通部的连通宽度不同的情况下,气体导入部及气体导出部中的至少任一方中的反应气体的流动性根据各部位而不同,产生反应气体容易从第I连通部向第2连通部流动的区域和难以流动的区域。在这样的情况下,特别是关于气体导入部的压花部,通过排列使得使长轴方向从将第I连通部和第2连通部的一端彼此连接的直线轴向将另一端彼此连接的直线轴侧倾斜,能调整压花部所导致的反应气体的压力损失量,能更均匀地分配从气体导入部向气体流路流入的气体的流量及压力。即,与第I连通部和第2连通部的位置、角度无关,能够提高从气体导入部向各气体流路的气体流量、气体压力的扩散性、分配性。
[0015]在上述构成的燃料电池中,优选:将第I连通部的一端和第2连通部的一端彼此连接的直线轴的一方,与气体导入部和气体导出部中的至少任一方的前后的气体流路的流路侧面部呈大致同一直线状地配置。
[0016]根据上述构成的燃料电池,能够使气体导入部和气体导出部中的至少任一方中的反应气体的流动方向和压花部的长轴方向所成的角度幅度小,因此能有效地减小压花部所导致的反应气体的压力损失量。
[0017]此外,在上述构成的燃料电池中,优选:具备:冷却水流路,其形成于隔板的与气体流路面相反的一侧;以及,冷却水导入部和冷却水导出部,其分别形成于气体导入部以及气体导出部的背面,冷却水流路通过冷却水导入部和冷却水导出部分别与冷却水歧管连接,冷却水导入部和冷却水导出部中的至少任一方具备向冷却水流路面侧突出的圆形的压花部。另外,优选:从冷却水歧管向冷却水导入部流入的冷却水和从冷却水导出部向冷却水歧管流出的冷却水中的至少任一方的流动方向,与冷却水流路中的冷却水的流动方向不平行。
[0018]根据上述构成的燃料电池,能在隔板的表背抑制反应气体和冷却水两者的压力损失。隔板在冷却水流路侧与相邻的单元电池的隔板接触,因此与气体流路侧不同,接触电阻低,也不产生冷却水流路中的挠入。另一方面,冷却水与反应气体相比扩散性低,因此与压花部的面积增加相伴的流路截面积的减小、压力损失较大。因此,与气体流路侧的压花部为椭圆形相对,冷却水流路侧的压花部为圆形形状,由此能抑制冷却水的压力损失并提高扩散性。由此,能兼顾在气体流路侧和冷却水流路侧两者减小接触电阻、以及抑制流体的压力损失,能实现燃料电池的输出提高。
[0019]根据本发明,能提供在燃料电池隔板的气体导入部和气体导出部中的至少任一方中能兼顾接触电阻的减小和流体的压力损失的抑制的燃料电池隔板及使用该隔板的燃料电池。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燃料电池堆。
[0021]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燃料电池单元电池的图。
[0022]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隔板的图。
[0023]图4是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构成隔板的气体导出导入部的压花部的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基于图1至图4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燃料电池堆I是通过将燃料电池单元电池2 (以下称为单元电池2)作为基本单元层叠多个而形成堆。所层叠的单元电池2被串联电连接。通过各单元电池2的发电所得到的电流,被汇集于在所层叠的单元电池2的两端部设置的集电板3,并向电负载和二次电池等电力设备供给。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层叠了多个单元电池2的堆结构,但也可以设为具备I个单元电池的结构。
[0025]图2表示单元电池2的剖视图。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表示将两个单元电池2层叠,且在两端配置有集电板3的状况。单元电池2在中央具备膜电极接合体(MEA:Membrance-Electrode-Assembly),该膜电极接合体是用阳极催化剂层31及阴极催化剂层32夹持电解质膜30的膜电极接合体。作为电解质膜30,可使用例如具有质子传导性的固体高分子电解质,阳极催化剂层31及阴极催化剂层32可使用例如担载了钼的碳。阳极催化剂层31作为用于促进氢的质子化的催化剂层发挥功能,阴极催化剂层32作为用于促进质子和氧的反应的催化剂层发挥功能。
[0026]在膜电极接合体的两端配置有阳极扩散层33及阴极扩散层34。阳极扩散层33及阴极扩散层34,分别具有使燃料气体和氧化剂气体扩散并向阳极催化剂层31及阴极催化剂层32供给的功能。阳极扩散层33及阴极扩散层34由具备导电性及透气性的材料构成,可使用例如碳纸(复写纸:carbon paper)、碳布等碳纤维。再者,阳极扩散层33及阴极扩散层34可以具有拨水性(憎水性),拨水层可由例如聚四氟乙烯(PTFE)、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等的氟系聚合物和碳黑形成。在碳纤维的集合体上接合拨水层而可形成阳极扩散层33及阴极扩散层34。
[0027]阳极扩散层33及阴极扩散层34的两端由阳极隔板36及阴极隔板37夹持。阳极隔板36由通过压制加工而在表背具备凹凸形状的金属等导电性材料构成,在与阳极扩散层33接触的面形成沟槽38,在与阴极隔板36接触的面形成沟槽40。另外,在阴极扩散层34和阴极隔板36之间具备多孔体流路39。从外部供给的阳极气体和阴极气体,通过沟槽38及多孔体流路39而向阳极扩散层33及阴极扩散层34流动,并向膜电极接合体供给。冷却水在形成于阴极隔板37和相邻的单元电池的阳极隔板36之间的沟槽40流动。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在阴极隔板37和阴极扩散层34之间具备多孔体流路39的构成,氧化剂气体在多孔体流路39流动,但也可以形成为不具备多孔体流路39的构成。例如可以形成为以下构成:在表背具有凹凸形状,形成为具备该凹凸形状的阴极隔板37,氧化剂气体在产生于阴极隔板37和阴极扩散层34之间的沟槽流动。
[0028]图3 (a)表示从阳极侧(与阳极气体扩散层接触的面)观察阳极隔板36的图。阴极隔板36通过压制成形而被实施凹凸加工,具有在表背颠倒的凹凸形状。在阳极隔板36的中央部形成有凹凸形状的沟槽,阳极气体扩散层侧的面(纸面跟前侧)形成有气体流路17,冷却水流路侧的面(纸面背侧)形成有冷却水流路16。在外周部具备燃料气体供给歧管5、氧化剂气体供给歧管13、冷却水供给歧管9。在隔着气体流路17而与这些供给歧管相对的位置,具备燃料气体排出歧管7、氧化剂气体排出歧管15、冷却水排出歧管11。再者,在气体流路17的背面形成有冷却水流路16。这些供给、排出歧管,被设置成在单元电池2的层叠方向上贯穿,将多个单个单元电池2层叠从而分别形成燃料气体、氧化剂气体、冷却水的流路。此时,燃料气体供给歧管5和冷却水供给歧管9,相邻地配置于阳极隔板36的一边端部。同样地,隔着气体流路17及冷却水流路16而在相对侧的一边端部,相邻地配置有燃料气体排出歧管7和冷却水排出歧管11。
[0029]气体流路17具备从燃料气体供给歧管5朝向燃料气体排出歧管7蜿蜒状地曲折的结构。在燃料气体供给歧管5和气体流路17之间、以及气体流路17和燃料气体排出歧管7之间配置有气体连通孔18和气体导入导出部19。更具体而言,将导入侧气体连通孔称为18a、将气体导出侧连通孔称为18b、将气体导入部称为19a、将气体导出部称为19b。从燃料气体供给歧管5供给的燃料气体,通过导入侧气体连通孔18a后从气体导入部19a向气体流路17导入,蜿蜒状地改变方向而在气体流路17流动。而且,从气体流路17通过气体导出部1%、导出侧气体连通孔18b并从燃料气体排出歧管7排出。在图3 (a)中用空心箭头表示燃料气体的流动状态。气体导入部19a及气体导出部1%,分别与导入侧气体连通孔18a、导出侧气体连通孔18b相比,流路宽度较大,在气体导入部19a气体朝向气体流路17扩散,在气体导出部19b气体从气体流路17朝向导出侧连通孔18b集中。
[0030]图3 (b)表示从冷却水流路侧(与相邻的单元电池接触的面)观察阳极隔板36的图,黑色箭头表示冷却水流动的状况。冷却水从冷却水供给歧管9供给,在冷却水流路16中直线状地流动,并从冷却水排出歧管11排出。再者,在气体流路17的折回部26中,在冷却水流路16侧的凸部形成与气体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沟槽,使冷却水向四方流通,由此能使冷却水能向四方流动。 [0031 ] 如前面所述,燃料气体供给歧管5和冷却水供给歧管9,相邻地配置于阳极隔板36的一边端部,因此在冷却水流路16和燃料气体供给歧管5相对的区域(气体导入部19a的背面)冷却水相对于冷却水流路16倾斜地流动。同样地,在冷却水流路16和燃料气体排出歧管5相对的区域(气体导出部19b的背面),冷却水也相对于冷却水流路16倾斜地流动。以下,将气体导入部19a的背面称为冷却水导入部20a、将气体导出部19b的背面称为冷却水导出部20b、将其统称为冷却水导出导入部20。即,在冷却水导入部20a中,冷却水相对于冷却水流路16倾斜地流入,并朝向冷却水流路16的流动方向转换方向地流动。在冷却水流路16中流动的冷却水,向冷却水导出部20b直线状地流入,并在冷却水导出部20b中倾斜地转换方向后,向冷却水排出歧管11流出。再者,氧化剂气体从氧化剂气体供给歧管13供给,并在多孔体流路39 (在图3中省略图示)内流动,并从氧化剂气体排出歧管15排出。
[0032]图3 (C)表示图3 (a)中的虚线部的放大图。用空心箭头表示从燃料气体供给歧管5供给的燃料气体通过导入侧气体连通孔18a、气体导入部19a,并向气体流路17导入的状况。再者,将导入侧连通孔18a和气体导入部19a的边界部称为第I连通部42,将气体导入部19a和气体流路部17的边界部称为第2连通部44。气体导入部19a具备长压花部21及圆压花部23。长压花部21在阳极隔板36的俯视时由椭圆形状构成,且等间隔地整列配置多个,使得椭圆形状的长轴方向从由将第I连通部42的一端P和第2连通部44的一端R彼此连接的直线PR规定的轴,向由将第I连通部42的另一端Q和第2连通部44的另一端S彼此连接的直线QS规定的轴侧倾斜。换言之,可以说长压花部21的俯视时的椭圆形状的长轴方向,与由直线PR规定的轴不平行,与由直线PR规定的轴具有一定的倾斜角Θ。在将由直线PR规定的轴和由直线QS规定的轴所成的角度记为O时,为0< Θ≤O。或者,也可以说椭圆形状的长轴方向相对于气体导入部18a中的燃料气体的气体流动方向及气体流路17中的燃料气体的气体流动方向具有一定的角度。由直线PR规定的轴相对于气体导入部18a中的燃料气体的气体流动方向及气体流路17中的燃料气体的气体流动方向平行。另一方面,圆压花部23在整列配置的多个长压花部间等间隔地配置。长压花部21向阳极扩散层33侧(纸面跟前侧)突出,圆压花部23向与相邻单元电池的阴极隔板接触的一侧(纸面进深侧)突出。图4中表示气体导入部19a的立体图。上面是阳极扩散层33侦U。
[0033]再者,在图3 (C)中,表示了导入侧气体连通孔18a及气体导入部19a的放大图,但在导出侧气体连通孔18b及气体导出部19b中也同样。即,气体导出部19b具备长压花部及圆压花部,长压花部在阳极隔板36的俯视时由椭圆形状构成,椭圆形状的长轴方向相对于气体导出部19b中的燃料气体的气体流动方向及导出侧气体连通孔18b中的燃料气体的气体流动方向具有一定的角度。长压花部向阳极扩散层33侧(纸面跟前侧)突出,圆压花部向与相邻单元电池的阴极隔板接触的一侧(纸面进深侧)突出。
[0034]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装置,能抑制气体导出导入部19中的气体的压力损失并且减小阳极隔板36和阳极气体扩散层33的接触电阻。具体而言,首先,长压花部21的长轴方向使长压花部21和阳极扩散层33的接触面积增加,由此能抑制气体流动方向上的压力损失并且减小接触电阻。另外,在长压花部21的短轴方向上,隔板和气体扩散层的接触面积增加时,虽然气体流路17的截面积下降,但是能减小扩散层向气体流路17的挠入量,因此作为整体能够抑制气体的压力损失。另外,通过配置长压花部21使得长轴方向从将第I连通部42和第2连通部44的一端彼此连接的直线轴向将另一端彼此连接的直线轴侧倾斜,能够根据从导入侧气体连通孔18a向气体流路17的流路长度、角度来调整气体的压力损失量,能够使反应气体从气体导入部19a向气体流路17流动时的气体压力和气体流量均匀化。具体而言,通过在内部中反应气体容易流动的部位增大长压花部21所导致的气体的压力损失量,在反应气体难以流动的部位减小长压花部21所导致的气体的压力损失量,能够使向气体流路17流入的气体压力均匀化。再者,作为在气体导出导入部19内反应气体容易流动的部位的一例,可举出直线状地配置有气体连通孔18和气体导出导入部19及气体流路17的部位。
[0035]另外,通过使在阳极隔板36的气体导出导入部19中向气体流路侧突出的长压花部21成为具备向冷却水流路侧突出的圆压花部23的构成,能够在阳极隔板36的表背抑制反应气体和冷却水两者的压力损失。阳极隔板36的冷却水流路面,与相邻单元电池的阴极隔板37接触,因此难以产生冷却水流路16中的阴极隔板37的挠入。因此,在冷却水流路面增加压花部的面积的情况下,仅产生与冷却水流路16的截面积下降相伴的压力损失,不能够用挠入量的减小来将其抵消。另外,冷却水与反应气体相比扩散性低,与压花部的面积增加相伴的压力损失量比气体流路17大。因此,在冷却水流路面中,使用圆压花部而不是使用长压花部来抑制压力损失是有效的。
[0036]特别是如本实施例那样,在气体导出导入部19中的气体流动方向和气体流路17中的气体流动方向不同的情况下,另外,在形成于背面的冷却水导出导入部20中的冷却水流动方向和冷却水流路16中的冷却水流动方向不同的情况下,反应气体和冷却水的压力损失量在流动方向的位移点容易增大。因此,在具备本实施例的构成的燃料电池的情况下,即使如上述那样反应气体和冷却水的流动方向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反应气体及冷却水的压力损失量。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构成的燃料电池,能够减小阳极隔板36与阳极扩散层33以及相邻的单元电池的阴极隔板37的接触电阻,并且能减小反应气体及冷却水的压力损失量并提高扩散性,由此能够提高发电效率。
[0037]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气体导入部19a及气体导出部19b中都形成了长压花部21及圆压花部23,但也可以仅在气体导入部19a中成为长压花部21和圆压花部23的组合,或者,也可以仅在气体导入部19b中成为长压花部21和圆压花部23的组合。作为一个实施方式,在气体导入部19a中成为长压花部21和圆压花部的组合,且在气体导入部19b中仅为长压花部或仅为圆压花部。总而言之,气体导入部19a和气体导出部19b不一定需要其形状对称,也可以为非对称。只要在气体导入部19a和气体导出部19b中的至少任一方,向扩散层的方向突出地形成有长压花部21,并且,该长压花部的俯视时的椭圆形状的长轴方向,相对于燃料气体流入时的气体流动方向具有一定角度地倾斜地形成即可。以下例示地举出长压花部和圆压花部的可能的组合。
[0038](I)气体导入部19a:长压花部+圆压花部
[0039]气体导出部19b:长压花部+圆压花部
[0040](2)气体导入部19a:长压花部+圆压花部
[0041]气体导出部19b:长压花部[0042](3)气体导入部19a:长压花部+圆压花部
[0043]气体导出部19b:圆压花部
[0044](4)气体导入部19a:长压花部+圆压花部
[0045]气体导出部19b:无压花部
[0046](5)气体导入部19a:长压花部
[0047]气体导出部19b:长压花部+圆压花部
[0048](6)气体导入部19a:长压花部
[0049]气体导出部19b:长压花部
[0050](7)气体导入部19a:长压花部
[0051]气体导出部19b:圆压花部
[0052](8)气体导入部19a:圆压花部
[0053]气体导出部19b:长压花部
[0054](9)气体导入部19a:圆压花部
[0055]气体导出部19b:长压花部+圆压花部
[0056]附图标记说明
[0057]I燃料电池堆;2燃料电池单元电池;3集电板;5燃料气体供给歧管;7燃料气体排出歧管;9冷却水供给歧管;11冷却水排出歧管;13氧化剂气体供给歧管;15氧化剂气体排出歧管;16冷却水流路;17气体流路;18气体连通孔;19气体导出导入部;19a气体导入部;19b气体导出部;20冷却水导出导入部;20a冷却水导入部;20b冷却水导出部;21长压花部;23圆压花部;26折回部;30电解质膜;31阳极催化剂层;32阴极催化剂层;33阳极扩散层;34阴极扩散层;36阳极隔板;37阴极隔板;38沟槽;39多孔体流路;40沟槽;42第I连通部;44第2连通部。
【权利要求】
1.一种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配置有: 夹持膜电极接合体的一对气体扩散层;和 夹持所述一对气体扩散层的隔板, 在所述隔板的气体扩散层侧的面上具备凹凸形状的气体流路, 所述气体流路通过气体导入部和气体导出部与气体歧管连接, 将所述气体导入部和所述气体歧管连通的第I连通部的连通宽度与将所述气体导入部和所述气体流路连通的第2连通部的连通宽度之间、以及将所述气体导出部和所述气体歧管连通的第I连通部的连通宽度与将所述气体导出部和所述气体流路连通的第2连通部的连通宽度之间的至少任一方不同, 所述气体导入部和所述气体导出部中的至少任一方具备向隔板的气体扩散层侧突出的平面形状为椭圆形的压花部, 所述压花部使所述椭圆形的长轴方向从将所述第I连通部的一端和所述第2连通部的一端彼此连接的直线轴向将所述第I连通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2连通部的另一端彼此连接的直线轴侧倾斜而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将第I连通部的所述一端和第2连通部的所述一端彼此连接的直线轴的一方,与所述气体导入部和所述气体导出部中的至少任一方的前后的气体流路的气体流动方向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具备: 冷却水流路,其形成于所述隔板的与气体流路面相反的一侧;和冷却水导入部和冷却水导出部,其分别形成于所述气体导入部以及所述气体导出部的背面, 冷却水流路通过所述冷却水导入部和所述冷却水导出部与冷却水歧管连接, 所述冷却水导入部和所述冷却水导出部中的至少任一方具备向冷却水流路面侧突出的圆形的压花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冷却水歧管向所述冷却水导入部流入的冷却水和从所述冷却水导出部向所述冷却水歧管流出的冷却水中的至少任一方的流动方向,与所述冷却水流路中的冷却水的流动方向不平行。
【文档编号】H01M8/02GK103563144SQ201180071230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0日
【发明者】冈部裕树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