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40470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日本未审专利公报No. 2000-331745公开了一种常规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壳体,端子接头能够插入到该壳体内;锁定臂,该锁定臂形成为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突出;连接检测构件,该连接检测构件布置在所述壳体上方且能够沿着锁定臂的上表面移动至缩回位置及检测位置;以及短路端子,该短路端子安装在所述连接检测构件中。所述壳体能够连接至配合壳体并在连接过程中向下弹性变形。当该连接过程完成时,所述锁定臂返回,以弹性锁定所述配合壳体,从而将两个壳体保持在连接状态。在这两个壳体正确连接之前,该连接检测构件保持在壳体中,其移动被阻止。当这两个壳体正确连接时,允许该连接检测构件移动至检测位置,由此,能够检测出这两个壳体已达到正确连接状态。在连接检测构件保持在缩回位置的同时,短路端子维持在使两个端子接头短路的状态下,并且,随着连接检测构件到达所述检测位置,短路端子与连接检测构件一起移位,从而将两个端子接头从短路状态中解除。因此,根据上述结构,配合壳体不需要包括用于解除由短路端子形成的短路状态的解除肋。然而,由于该连接检测构件布置在锁定臂上方,所以存在如下问题即,连接器在高度方向上变大了。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形而完成了本发明,并且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如下连接器的变大在该连接器中,短路端子安装在连接检测构件中。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其包括壳体,该壳体能够从前方连接至配合壳体,且能够容纳至少一对端子接头,并且该壳体在表面中形成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端子接头在该至少一个开口处至少部分暴露;锁定臂,该锁定臂形成为从所述壳体的所述表面突出,并通过弹性锁定所述配合壳体来将所述壳体与所述配合壳体保持在连接状态;至少一个连接检测构件,该至少一个连接检测构件至少部分安装到所述壳体中,该至少一个连接检测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在缩回位置与检测位置之间移动,该至少一个连接检测构件在所述缩回位置处保持在其相对于所述壳体的移动被阻止的状态,而随着所述壳体正确连接至所述配合壳体,该至少一个连接检测构件由于从相对于所述壳体的移动阻止状态中解除而被允许朝着所述检测位置移动或移动至所述检测位置;以及至少一个短路端子,该至少一个短路端子在正常情况下经由所述开口而与相应的端子接头保持接触,以使所述端子接头短路,并且,随着上述两个壳体正确连接且所述连接检测构件到达所述检测位置,所述至少一个短路端子从所述开口中移出,以解除所述端子接头的短路状态;其中,所述连接检测构件布置在与位于所述壳体和所述锁定臂之间的、用于所述锁定臂的变形空间至少部分重叠的高度位置。
当连接检测构件被允许移动至检测位置时,可以得知上述两个壳体处于正确连接状态。在此情况下,由于所述连接检测构件布置在与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锁定臂之间的、用于所述锁定臂的变形空间至少部分重叠的高度位置,所以能够避免该连接器变大。根据一特定实施例,所述连接检测构件形成有至少一个短路端子安装部,所述短路端子至少部分安装在所述短路端子 安装部中。更特别地,所述短路端子安装部在大致沿着所述壳体的所述表面延伸的同时、向所述锁定臂的侧方突出。因此,由于所述短路端子安装部在沿着所述壳体的所述表面延伸的同时、向所述锁定臂的侧方突出,所以,所述短路端子能够作用在位于所述壳体的所述表面上的所有端子接头上,因而能够提高设定短路位置时的自由度。根据又一特定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其包括壳体,该壳体能够从前方连接至配合壳体,且能够容纳至少一对端子接头,并且该壳体在表面中形成有开口,所述端子接头在该开口处暴露;锁定臂,该锁定臂形成为从所述壳体的所述表面突出,并通过弹性锁定所述配合壳体来将这两个壳体保持在连接状态;连接检测构件,该连接检测构件从后方安装到所述壳体中,该连接检测构件能够沿着所述壳体的所述表面在缩回位置与检测位置之间移动,该至少一个连接检测构件在所述缩回位置处保持在其相对于所述壳体的移动被阻止的状态,而随着所述壳体正确连接至所述配合壳体,该连接检测构件由于从相对于所述壳体的移动阻止状态中解除而被允许移动至所述检测位置;以及短路端子,该短路端子在正常情况下经由所述开口而与相应的端子接头保持接触,以使所述端子接头短路,并且,随着上述两个壳体正确连接且所述连接检测构件到达所述检测位置,所述短路端子从所述开口中移出,以解除所述端子接头的短路状态;其中,所述连接检测构件布置在与位于所述壳体和所述锁定臂之间的、用于所述锁定臂的变形空间重叠的高度位置;所述连接检测构件形成有短路端子安装部,所述短路端子安装在该短路端子安装部中;并且所述短路端子安装部在沿着所述壳体的所述表面延伸的同时、向所述锁定臂的侧方突出。当连接检测构件被允许移动至检测位置时,可以得知上述两个壳体处于正确连接状态。在此情况下,由于所述连接检测构件布置在与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锁定臂之间的、用于所述锁定臂的变形空间重叠的高度位置,所以能够避免该连接器变大。另外,由于所述短路端子安装部在沿着所述壳体的所述表面延伸的同时、向所述锁定臂的侧方突出,所以,所述短路端子能够作用在位于所述壳体的所述表面上的所有端子接头上,因而能够提高设定短路位置时的自由度。更特别地,无论所述连接检测构件位于所述缩回位置还是位于所述检测位置,所述开口均因为被所述短路端子安装部至少部分覆盖而至少部分地封闭。由于无论所述连接检测构件位于所述缩回位置还是位于所述检测位置,所述开口均因为被所述短路端子安装部至少部分覆盖而至少部分地封闭,所以能够防止异物通过所述开口进入所述壳体中。更特别地,在每个端子接头的后侧形成有电线连接部(尤其包括至少一个筒状部),该电线连接部连接至电线的末端部;所述电线连接部(尤其是筒状部)布置在与所述开口大致面对的位置;并且所述短路端子在正常情况下接触所述筒状部。由于所述端子接头形成有电线连接部(尤其是筒状部),该电线连接部(尤其是筒状部)布置在与所述开口大致面对的位置,并且所述短路端子在正常情况下接触所述电线连接部(尤其是筒状部),所以,能够提高所述端子接头的除了电线连接部(尤其筒状部)以外的部分的结构自由度。更特别地,在所述短路端子安装部的与所述壳体的所述表面大致面对的表面中形成有(尤其带有底部的)退避凹部,当由所述短路端子形成的短路状态被解除时,所述短路端子的可移位部分至少部分进入该退避凹部中。由于所述短路端子的可移位部分进入在所述短路端子安装部中形成的、带有底部的退避凹部中,所以,能够避免短路端子暴露于外部,从而提高了电气可靠性。更特别地,所述短路端子形成有至少部分安装到所述短路端子安装部中的至少一个安装部;并且在所述连接检测构件移动或移位的同时,所述壳体的所述表面与该安装部保持非接触状态。由于在所述连接检测构件移动或移位的同时,所述壳体的所述表面与该安装部保持非接触状态,所以能够防止由短路端子的滑动而引起的、所述壳体的表面的损坏。更特别地,在所述壳体的所述表面上形成有引导部;所述短路端子安装部形成有可引导部;并且,通过所述可引导部沿着所述引导部的滑动来引导所述连接检测构件的移动和/或防止所述连接检测构件从所述壳体的所述表面脱离。由于通过所述可引导部沿着所述引导部的滑动来引导所述连接检测构件的移动并防止所述连接检测构件从所述壳体脱离,所以能够确保该连接检测构件的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更特别地,在所述锁定臂的后端部处或后端部附近形成有可操作部,在分离上述两个壳体时,该可操作部将受到操作、推压或操纵;并且所述连接检测构件形成有覆盖部,该覆盖部用于在所述检测位置(尤其大致从后方)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可操作部。由于所述连接检测构件形成有用于在检测位置(尤其大致从后方)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可操作部的覆盖部,所以能够防止外力沿连接方向(尤其大致从后方)施加到所述可操作部上,并且能够避免所述锁定臂的意外弹性变形。更特别地,一对短路端子安装部朝向所述锁定臂的两个相反的横向侧突出;并且所述短路端子安装在所述短路端子安装部的每一个中。由于所述一对短路端子安装部朝向锁定臂的两个相反的横向侧突出,并且所述短路端子安装在所述短路端子安装部的每一个中,所以能够在移动等过程中确保良好的平衡。通过阅读以下对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显而易见。应当理解,尽管分别描述了各个实施例,但这些实施例的单个特征可以组合成另外的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后视图,图2是该连接器的正视图,图3是该连接器的平面图,图4是该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5是其内安装有短路端子的连接器的截面图,图6是在与配合壳体连接之前的该连接器的截面图,
图7是处于如下状态的该连接器的截面图在此状态下,该连接器正确连接至配合壳体,并且连接检测构件被允许移动至检测位置,图8是在连接检测构件处于检测位置的状态下的、该连接器的截面图,图9是配合壳体的正视图,图10是配合壳体的平面图,图11是连接检测构件的平面图,图12是连接检测构件的底视图,图13是连接检测构件的后视图,图14是连接检测构件的正视图,图15是短路端子的后视图,图16是短路端子的平面图,图17是短路端子的侧视图,并且图18是壳体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将参照图I至图18来描述本发明的一个特定实施例。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包括壳体20、锁定臂40、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50、一个或多个短路端子60、以及至少一个连接检测构件70。壳体20能够连接至配合壳体100。请注意,在下文的描述中,这两个壳体20、100的要彼此连接的侧被称为关于前后方向的前侧。配合壳体100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如图9和图10所示,其包括插座101,该插座101尤其为沿宽度方向较长的大致矩形管的形式。由金属制成的一个或多个、尤其为一对的插脚(pegs) 102附接至插座101的两个相反侧壁的外表面。插脚102的底端部或远端部固定(例如被锡焊或熔焊或粘贴)至诸如印刷电路板200等的装置的表面,由此将配合壳体100固定至该装置(印刷电路板200)的表面上。一个或多个、尤其为多个的阳性端子接头150安装在插座101的后壁中,并且布置在一个或多个级中或者布置成一排或多排、例如布置成上下两排。各个阳性端子接头150中的一个或多个阳性端子接头150的前端部布置成突出到插座101中,并且当两个壳体20、100正确连接时,该前端部能够连接至配合侧的端子接头50。此外,各个阳性端子接头150的后端部布置成从插座101的后壁向后突出,并且能够连接至诸如印刷电路板200等的装置的导电路径(未示出)。一个或多个、尤其为一对的解除片105形成为在插座101的后壁的前表面的中间部分(尤其大致是沿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中向前突出。大致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锁定孔106形成在插座101的上壁或侧壁的、沿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尤其大致是沿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中,并且离开该上壁或侧壁的前端部。请注意,该配合壳体100不包括用于解除由短路端子60形成的短路状态的解除肋。壳体20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如图2和图18所示,该壳体20 (尤其整体上为沿宽度方向较长的大致矩形块的形式)能够至少部分装配到插座101中。在壳体20中,一个或多个、尤其为多个的空腔21形成在与一个或多个相应的阳性端子接头150大致对应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各个空腔21在壳体20的沿宽度方向的两个相反端部处布置在一个或多个级中或者布置成一排或多排、尤其布置成两排(上下两排),而在壳体20的沿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或中央部分中,则布置成一排。如图5所示,锁定矛杆22形成为在每个空腔21的内壁(尤其在其下表面或侧表面)处大致向前突出。端子接头50将从插入侧、尤其基本从后方至少部分插入到各个空腔21中,并且,正确插入的该端子接头50由锁定矛杆22弹性地保持。每个端子接头50均通过对导电板(尤其是金属板)执行弯曲、折叠和/或压纹处理等而整体或一体地形成,并且每个端子接头50均包括主体部51 (该主体部51尤其基本为矩形或多边形管的形式)、以及连接至该主体部51并位于主体部51后方的电线连接 部(该电线连接部尤其包括至少一个筒状部52)。当这两个壳体20、100正确连接时,配合侧的阳性端子接头150至少部分插入到主体部51中以进行连接。主体部51形成有接合部55,该接合部55向外或向下突出并将与锁定矛杆22接合。筒状部52由以下部分组成或包括以下部分接线筒53,该接线筒53被压接或折叠或弯曲并连接至位于电线300的端部处的芯线301 ;和/或绝缘筒54,该绝缘筒54被压接或折叠或弯曲并连接至位于电线300的端部处的绝缘覆层302。应至少部分插入到空腔21 (尤其是上一排空腔21)中的端子接头50布置成使得位于该筒状部52的接线筒53和绝缘筒54之间的底部或基部58面向上或向外。在壳体20中(尤其在其下表面或侧表面中)形成有保持件安装孔23。保持件安装孔23形成为具有使得其与各个空腔21连通的深度,并且保持件400能够至少部分插入到该保持件安装孔23中。特别地,在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50由锁定矛杆22弹性地保持之后,该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50由至少部分插入到保持件安装孔23中的保持件400保持(尤其是双重保持)。在壳体20的上表面或侧表面的沿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或中央部分中形成有比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相反端部低(或者布置得更向内)的凹入部24。凹入部24位于横向侧的各个空腔21 (尤其是上一排中的左侧和右侧的那些空腔21)之间,大致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或在壳体20的后端形成开口。一个或多个肋收容凹槽25形成在凹入部24中(尤其在其两个大致相反的侧壁中),从而其大致沿前后方向延伸。在凹入部24的所述相反的两个侧壁中,一个侧壁形成有第一锁定部26,而另一个侧壁形成有第二锁定部27,该第一锁定部26突出到肋收容凹槽25中且能够将连接检测构件70锁定在缩回位置RP (稍后描述),该第二锁定部27能够将连接检测构件70锁定在检测位置DP (稍后描述)且/或突出到肋收容凹槽25中。第二锁定部27布置在第一锁定部26的前方。此外,(尤其大致板状的)基壁部28形成为在壳体20的上表面或侧表面的前端边缘处至少部分封闭所述凹入部24的前侧。特别地,基壁部28的上端低于壳体20的上表面的沿宽度方向的两个相反端部。一个或多个、尤其为一对的弹性锁定部29形成为以悬臂的方式从基壁部28的后表面(尤其从其沿宽度方向的两个大致相反的端部)基本向后突出(到凹入部24中)。一个或多个保持突起31形成在弹性锁定部29的末端部的下表面或侧表面上(参见图7)。一个或多个、尤其为一对的突条部32形成在壳体20的上表面或侧表面(尤其在其沿宽度方向的两个大致相反的端部边缘)处。(尤其为两个的)突条部32在壳体20中(尤其在其前部中)大致沿宽度方向延伸,且/或大致面向凹入部24。在壳体20的上表面或侧表面中,位于突条部32后方的部分用作比突条部32前方的部分更低或更向内的安装表面33,并且,连接检测构件70基本沿着此安装表面33以可滑动方式安装。安装在壳体20的该安装表面33上的连接检测构件70被两个突条部32止动在检测位置DP,从而不再进一步向前滑动。一个或多个、尤其为一对的引导部34形成为在壳体20的安装表面33 (尤其在其沿宽度方向的两个大致相反的端部边缘)处突出。特别地,(尤其为两个的)引导部34在壳体20的后端部中或后端部处大致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一个或多个(尤其大致燕尾形的或底切的)引导凹槽35形成在引导部34的内侧,从而在壳体20的后端形成开口。此外,一个或多个、尤其为一对的开口 36形成在壳体20的安装表面33 (尤其在其沿宽度方向的两个大致相反的端部)处。特别地,(尤其为两个的)开口 36在壳体20的后部中或后部处大致沿宽度方向延伸,在壳体20的沿宽度方向的端部边缘(尤其是其大致相反的两个端部边缘)处形成开口,并且/或例如与上一排中的各个空腔21连通。在连接检测构件70未安装在壳体20上的状态下,至少部分插入在各个空腔21 (例如上一排中的各个空腔21)中的端子接头50的底部58通过该开口 36而暴露于外部。此外,朝着开口 36的前端边缘逐渐向下或向内倾斜的一个或多个引导表面37形成在壳体20的安装表面33上。短路端子60的一个或多个接触部64 (稍后描述)在相应的引导表面37上滑动,由此引导各个短路端子60在安装表面33上的移动。请注意,上一排中的空腔21的周壁的与安装表面33对应的部分尤其比其位于安装表面33前方的部分薄。锁定臂40布置在壳体20的上表面或侧表面的沿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尤其是其大致中央部分)中。具体地,锁定臂40包括臂主体41,该臂主体41先从基壁部28的上端或横向端整体或一体地向外竖立或突出,然后以悬臂的方式大致向后延伸;可操作部42,该可操作部42在臂主体41的后端或远端(自由端)升高;以及锁定突部43,该锁定突部43在臂主体41的上表面或外表面的沿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尤其在其大致中央部分)中突出。臂主体41的前端部至少部分布置在凹入部24中,并且,锁定突部43和可操作部42布置得比壳体20的安装表面33更高或更向外。这里,在两个壳体20、100的连接操作过程中,锁定突部43会干涉插座101的前端部,由此,臂主体41基本以其与基壁部28的连接部分作为支点而弹性变形到凹入部24中。之后,当两个壳体20、100正确连接时,臂主体41至少部分地弹性恢复,并且,锁定突部43至少部分装配到锁定孔或锁定凹部106中,由此将两个壳体20、100保持在连接状态。另一方面,通过将可操作部42至少部分推压或移位到凹入部24中,臂主体41弹性恢复并且该锁定突部43从锁定孔106或能够从锁定孔106中脱离,结果,能够将两个壳体20、100彼此拉开。因此,凹入部24的内部起到了用于锁定臂40的变形空间的作用。请注意,(尤其为两个的)上述弹性锁定部29布置在锁定臂40的横向侧(尤其在其沿宽度方向的两个大致相反的横向侧),并且包括沿高度方向与锁定臂40的基端部重叠的部分。连接检测构件70例如同样由合成树脂制成,从连接检测构件安装侧、尤其大致从后方安装到壳体20中,并且能够大致沿着壳体20的安装表面33、沿前后方向在缩回位置RP和检测位置DP之间移动或移位。在安装到壳体20中时,连接检测构件70布置在与位于凹入部24中的用于锁定臂40的变形空间沿高度方向至少部分重叠的位置。如图11至图14所示,连接检测构件70包括至少部分进入或能够进入凹入部24中的检测主体71。该检测主体71包括大致沿前后方向(尤其基本平行地)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尤其为一对的侧框架部72 ;连接至该一个或多个侧框架部72、尤其连接两个侧框架部72的后端的后框架部73 ;以及连接至一个或多个侧框架部72、尤其连接两个侧框架部72的前端的前框架部74。并且,在这些框架部的内侧形成有(尤其大致矩形的)退避孔75。在连接两个壳体20、100的过程中,当锁定臂40弹性变形时,臂主体41进入退避孔75中。此外,一个或多个、尤其为一对的(尤其大致矩形柱形式的)接触停止部76形成为从(两个)侧框架部72的前端基本向前突出。(两个)接触停止部76从后方与弹性锁定部29的保持突起31接触,从而防止连接检测构件70朝着检测位置DP移动。(尤其为两个的)侧框架部72的后部(尤其其大致后半部分)形成有沿着(两个)侧框架部72的外侧边缘大致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尤其为一对的引导肋77。(两个)引导肋77在与壳体20的肋收容凹槽25接合的同时还能够滑动。在这两个侧框架部72中,一个侧框架部72尤其形成有位于引导肋77前方且/或横向地向外突出的第一接合部78,并且,与另一个侧框架部72连接的接触停止部76形成有同样位于引导肋77前方且/或横向地向外突出的第二接合部79。一个或多个、尤其为一对的变形限制部81形成为从后框架部73的上表面或侧表面突出。特别地,两个变形限制部81沿宽度方向大致并排布置,且/或从退避孔75延伸至覆盖部82 (稍后描述)。当连接检测构件70到达检测位置DP时,(尤其为两个的)变形限制部81至少部分地在锁定臂40的可操作部42下方滑动,由此限制锁定臂40的弹性变形。用于从后方将所述锁定臂40的可操作部42至少部分覆盖的(尤其大致矩形板形式的)覆盖部82形成在检测主体71 (尤其在其后端)处。覆盖部82的后表面作为尤其大致沿高度方向延伸的操作表面83,并且,通过大致向前推动或移位该操作表面83,连接检测构件70被推动或移位至检测位置DP。此外,(尤其大致从接触停止部76所处的前端至覆盖部82的前表面地布置并且尤其沿高度方向升高的)一个或多个、尤其为一对的侧板84形成在两个侧框架部72的上表面或侧表面上。一个或多个、尤其为一对的短路端子安装部85形成为在(尤其两个)侧板84的外表面的、沿高度方向的中间部分或中央部分中横向地向外突出。即,短路端子安装部85在锁定臂40的横向侧(尤其在其沿宽度方向的大致相反的两侧)横向地向外突出。具体地,短路端子安装部85大致为将壳体20的安装表面33基本完全覆盖的矩形板的形式,并且,在短路端子安装部85的下表面中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尤其为多个的带有底部的安装凹部86,一个或多个短路端子60至少部分安装到该安装凹部86中。在本实施例的情形中,四个安装凹部86沿宽度方向大致并排布置。(尤其每个)安装凹部86的前端部中或前端部附近形成有台阶87。在安装凹部86中,位于台阶87前方的部分是较浅的主凹部88,而位于台阶87后方的部分是比主凹部88深的退避凹部89。特别地,一个或多个、尤其为一对的压配孔91在主凹部88的沿宽度方向的(两个相反)端部处形成为比主凹部88深。每个端子接头50均通过对导电板(尤其是金属板)执行弯曲、折叠和/或压纹处理等而整体或一体地形成,并且如图15至图17所示,其包括联接部61 ;从联接部61(尤其从其后边缘的沿宽度方向的两个大致相反的端部)基本向后突出的一个或多个、尤其为一对的接触片62 ;以及从联接部61(尤其从其沿宽度方向的两个大致相反的端部边缘)竖立或突出的一个或多个、尤其为一对的安装部63。(尤其两个)接触片62的末端部向下或横向地弯曲,以形成能够与一个或多个、尤其为一对的相应端子接头50接触的一个或多个接触部64。一个或多个、尤其为一对的锁定爪65在安装部63 (尤其在其上端部分)处形成为大致向前和向后突出。当短路端子60安装到安装凹部86中时,联接部61至少部分嵌合到主凹部88中,锁定爪65被压配到相应的压配孔91中,并且接触片62布置在退避凹部89中。此外,在短路端子60安装在安装凹部86中的情况下,短路端子60的除了接触部64以外的部分被至少部分容纳在安装凹部86中。—个或多个、尤其为一对的可引导部93在短路端子安装部85的沿宽度方向的外端边缘处形成为大致沿前后方向延伸。特别地,可引导部93的上端角部被倾斜地切除。当连接检测构件70安装到壳体20中时,一个或多个可引导部93接合到且/或(尤其基本从后方)至少部分插入到引导部34的、相应的引导凹槽35中,以防止连接检测构件70从壳 体20的安装表面33分离。接下来,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的功能和效果。首先,将一个或多个短路端子60至少部分安装到连接检测构件70的相应的一个或多个短路端子安装部85中。在此情况下,将四个短路端子60压配到对应的安装凹部86中。随后,将连接检测构件70从连接检测构件安装侧、尤其大致从后方安装到壳体20中。然后,将检测主体71至少部分插入到凹入部24中,并将短路端子安装部85布置成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壳体20的安装表面33。这样,所述一个或多个开口 36因为被短路端子安装部85至少部分覆盖而封闭,并且,各个端子接头50的在开口 36处暴露的底部58也被至少部分覆盖。请注意,无论连接检测构件70位于缩回位置RP还是位于检测位置DP,开口36总是保持被短路端子安装部85覆盖。当连接检测构件70到达缩回位置RP时,如图3和图6所示,所述停止接触部76从后方与弹性锁定部29的保持突起31接触,从而防止连接检测构件70被进一步向前推动或移位,并且/或第一接合部78从前方与第一锁定部26接触,从而防止连接检测构件70向后脱出。在此情况下,连接检测构件70的后端部尤其布置成从壳体20的后端表面向后突出。当连接检测构件70到达缩回位置RP时,安装在短路端子安装部85中的短路端子60布置成尤其跨在沿宽度方向相邻的端子接头50之间,并且如图5所示,接触片62的接触部64通过开口 36至少部分进入相应的一个或多个空腔21中。这样,(尤其两个)接触片62的接触部64与(尤其相邻的)端子接头50的底部58接触,结果,接触部64与相应的端子接头50电接触,尤其是两个端子接头50保持在短路状态下。在此情况下,特别地,由于短路端子安装部85覆盖了上一排中的所有空腔21,插入到某一级(尤其是上一排或上一级)中的空腔21中的所有端子接头50均被短路。随后,如图6和图7所不,将配合壳体100放置成大致与壳体20正好相对,并且在该状态下,将壳体20至少部分插入到配合壳体100的插座101中。在锁定臂40弹性变形之后,锁定突部43被至少部分地弹性压配到锁定孔或锁定凹部106中,由此将两个壳体20、100保持在连接状态。在此情况下,锁定臂40弹性变形到连接检测构件70的退避孔75中,从而避免干涉该连接检测构件70。当两个壳体20、100正确连接时,端子接头50以适当的深度电连接至阳性端子接头150。此外,当两个壳体20、100正确连接时,配合壳体100的解除片105 (尤其大致从后方)与弹性锁定部29的保持突起31接触,从而使弹性锁定部29向上弹性变形。这样,该保持突起31与接触停止部76脱离接合,从而允许连接检测构件70 (向前)朝着检测位置DP移动或移动至检测位置DP。另一方面,如果两个壳体20、100停留在未正确连接的不充分连接状态,则一个或多个解除片105并不到达它们与弹性锁定部29的一个或多个相应的保持突起31接触的相应位置,并且,该一个或多个保持突起31与一个或多个相应的接触停止部76保持接合。因此,防止了连接检测构件70移动至检测位置DP,并且,该连接检测构件70停留或保持在缩回位置RP。即,如果允许连接检测构件70朝向检测位置DP移动或移动至检测位置DPJU能够判定这两个壳体20、100已正确连接,而如果连接检测构件70被阻止移动至检测位置DP,则能够判定这两个壳体20、100处于不充分连接状态。在两个壳体20、100正确连接之后,覆盖部82的操作表面83被(尤其从后方)推动或移位,从而使连接检测构件70朝向检测位置DP移位或移位至检测位置DP,或将连接检测构件70朝向检测位置DP带动或将连接检测构件70带动至检测位置DP。在移动至检测位置DP的过程中,短路端子安装部85的下表面在壳体20的安装表面33上滑动,并且/或所述可引导部93在引导部34的引导凹槽35中滑动,由此,该连接检测构件70平滑地移动。当连接检测构件70朝向检测位置DP移动或移动至检测位置DP时,短路端子60也与连接检测构件70 —起向前移动。然后,如图8所示,一个或多个短路端子60的一个或多个接触片62从相应的开口 36中缩回,并且在由一个或多个引导表面37引导的同时、移动到壳体20的安装表面33(空腔21的周壁的上表面)上,由此,解除与各个端子接头50的连接状态、尤其解除了成对的相应端子接头50的短路状态。此时,一个或多个接触片62至少部分进入短路端子安装部85的一个或多个退避凹部89中而进行退避。当连接检测构件70到达检测位置DP时,一个或多个短路端子安装部85的前端边缘从后方与一个或多个相应的突条部32接触,从而防止连接检测构件70被再进一步地向前推动或移位,并且/或第二接合部79从后方与第二锁定部27接触,从而防止连接检测构件70返回移动至缩回位置RP。此外,当连接检测构件70到达检测位置DP时,一个或多个变形限制部81 (尤其大致从后面)至少部分进入用于锁定臂40的变形空间中,由此防止锁定臂40的弹性变形。在此情况下,特别地,覆盖部82在尤其大致从后方至少部分覆盖所述锁定臂40的可操作部42和/或凹入部24的同时、布置成接近可操作部42的后端。在该检测位置DP处,覆盖部82的操作表面83尤其布置成与壳体20的后端表面大致连续并齐平。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基于连接检测构件70是否能够朝向检测位置DP移动或移动至检测位置DP,能够得知两个壳体20、100的连接状态。在此情况下,由于连接检测构件70布置在与位于壳体20与锁定臂40之间的、用于锁定臂40的变形空间至少部分重叠的高度位置,所以,与连接检测构件70位于锁定臂40上方的情况相比,能够避免连接器10变大。另外,由于一个或多个短路端子安装部85在大致沿着壳体20的安装表面33延伸的同时、向锁定臂40的侧方突出,所以短路端子60能够作用在位于壳体20的安装表面33下方的某一级或某一排(例如上一排)中的所有端子接头50上,因而能够提高设定短路位置时的自由度。 由于短路端子60尤其随着连接检测构件70的移动而移动至短路状态解除位置,所以配合壳体100不必设有用于解除短路状态的解除肋。此外,由于当连接检测构件70位于缩回位置RP时,筒状部52的底部或基部58尤其布置成在壳体20的开口 36处至少部分暴露,并且短路端子60与筒状部52的底部58接触,所以,能够提高端子接头50的除了筒状部52以外的部分的结构自由度。此外,特别地,由于无论连接检测构件70位于缩回位置RP还是位于检测位置DP,开口 36均因为被短路端子安装部85至少部分覆盖而封闭,所以,能够防止异物通过开口 36进入壳体20中。此外,由于短路端子60的可移位部分尤其至少部分进入在短路端子安装部85中形成的、带有底部的退避凹部89中,所以,能够避免短路端子60暴露于外部,从而提高了电
气可靠性。此外,由于短路端子60尤其形成有安装并固定至一个或多个短路端子安装部85的一个或多个安装部63,并且该安装部63与壳体20的安装表面33在连接检测构件70移动的同时保持非接触状态,所以能够防止由短路端子60的滑动而引起的、壳体20的安装表面33的损坏。此外,特别地,由于通过可引导部93沿着引导部34的滑动来弓I导所述连接检测构件70的移动并防止连接检测构件70从壳体20分离,所以能够确保该连接检测构件70的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此外,由于连接检测构件70尤其形成有用于在检测位置DP (尤其大致从后方)至少部分覆盖可操作部42的覆盖部82,所以能够防止外力(尤其大致从后方)施加到可操作部42上,并且/或能够避免锁定臂40的意外弹性变形。此外,由于所述一对短路端子安装部85尤其大致朝着锁定臂40的两个相反的横向侧突出,并且短路端子60安装在相应的短路端子安装部85中,所以能够在移动等过程中确保良好的平衡。因此,为了避免连接器变大,在壳体20的表面中形成有开口 36,一个或多个、尤其为一对的端子接头50在该开口 36处至少部分暴露。连接检测构件70能够大致沿着壳体20的表面、在缩回位置RP与检测位置DP之间移动。连接检测构件70形成有至少一个短路端子安装部85,至少一个短路端子60至少部分安装或插入到该短路端子安装部85中。短路端子60电连接至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50 (尤其将成对的端子接头50保持在短路状态),另一方面,随着两个壳体20、100正确连接并且连接检测构件70基本到达检测位置,短路端子60解除所述电接触(尤其解除了两个端子接头50的短路状态)。连接检测构件70布置在与位于壳体20与锁定臂40之间的、用于锁定臂40的变形空间至少部分重叠或对应的高度位置。特别地,短路端子安装部85在沿着壳体20的表面延伸的同时、向锁定臂40的侧方突出。<其他实施例>本发明不限于上文描述和图示的实施例。例如,下列实施例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I)如日本未审专利公报No. 2000-331745中公开的滑块那样,当两个壳体正确连接时,所述连接检测构件可通过被弹性构件偏压而自动移动至检测位置。(2)所述连接检测构件可沿着与两个壳体的连接方向交叉的方向在缩回位置与检测位置之间移动。
(3)所述开口可以形成在壳体的后端边缘处或后端边缘附近。(4)所述连接检测构件将安装于其上的壳体可以是用于容纳阳性端子接头的阳性壳体。(5)所述短路端子可以兼作检测端子,其电气地检测两个壳体是否已达到正确连接状态。附图标记列表10. · ·连接器20...壳体34···引导部36···开口40...锁定臂42···可操作部50...端子接头52· · ·筒状部(电线连接部)60···短路端子63···安装部70···连接检测构件82···覆盖部85...短路端子安装部89···退避凹部93···可引导部100...配合壳体300···电线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10),包括 壳体(20),所述壳体(20)能够从前方连接至配合壳体(100),且能够容纳至少ー对端子接头(50),并且所述壳体(20)在表面中形成有至少ー个开ロ(36),所述端子接头(50)在所述至少一个开ロ(36)处至少部分暴露; 锁定臂(40),所述锁定臂(40)形成为从所述壳体(20)的所述表面突出,并通过弹性锁定所述配合壳体(100)来将所述壳体(20)与所述配合壳体(100)保持在连接状态; 至少ー个连接检测构件(70),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检测构件(70)至少部分安装到所述壳体(20)中,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检测构件(70)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20)在缩回位置(RP)与检测位置(DP)之间移动,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检测构件(70)在所述缩回位置(RP)保持在相对于所述壳体(20)的移动被阻止的状态,而随着所述壳体(20)正确连接至所述配合壳体(100),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检测构件(70)由于从相对于所述壳体(20)的移动阻止状态中解除而被允许朝着所述检测位置(DP)移动或移动至所述检测位置(DP);以及 至少ー个短路端子(60),所述至少ー个短路端子(60)在正常情况下经由所述开ロ而与相应的端子接头(50)保持接触,以使所述端子接头(50)短路,并且,随着所述两个壳体(20,100)正确连接且所述连接检测构件(70)到达所述检测位置(DP),所述至少ー个短路端子¢0)从所述开ロ(36)中移出,以解除所述端子接头(50)的短路状态; 其中,所述连接检测构件(70)布置在与位于所述壳体(20)和所述锁定臂(40)之间的、用于所述锁定臂(40)的变形空间至少部分重叠的高度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检测构件(70)形成有至少ー个短路端子安装部(85),所述短路端子(60)至少部分安装在所述短路端子安装部(85)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短路端子安装部(85)在大致沿着所述壳体(20)的所述表面延伸的同时、向所述锁定臂(40)的侧方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无论所述连接检测构件(70)位于所述缩回位置(RP)还是位于所述检测位置(DP),所述开ロ(36)均因为被所述短路端子安装部(85)至少部分覆盖而至少部分地封闭。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每个所述端子接头(50)均形成有电线连接部(52),所述电线连接部(52)连接至电线(300)的末端部; 所述电线连接部(52)布置在与所述开ロ(36)大致面对的位置;并且 所述短路端子¢0)在正常情况下与所述电线连接部(52)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短路端子安装部(85)的与所述壳体(20)的所述表面大致面对的表面中形成有退避凹部(89),当由所述短路端子¢0)形成的短路状态被解除时,所述短路端子¢0)的可移位部分至少部分进入所述退避凹部(89)中。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短路端子(60)形成有至少部分安装到所述短路端子安装部(85)中的安装部(63);并且 在所述连接检测构件(70)移动的同时,所述壳体(20)的所述表面与该安装部¢3)保持非接触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壳体(20)的所述表面上形成有引导部(34); 所述短路端子安装部(85)形成有可引导部(93);并且 通过所述可引导部(93)沿着所述引导部(34)的滑动来引导所述连接检测构件(70)的移动和/或防止所述连接检测构件(70)从所述壳体(20)的所述表面脱离。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锁定臂(40)的后端部处或者该后端部附近形成有可操作部(42),在分离所述两个壳体(20、100)时,所述可操作部(42)将受到操作;并且 所述连接检测构件(70)形成有覆盖部(82),所述覆盖部(82)用于在所述检测位置(DP)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可操作部(42)。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ー对短路端子安装部(85)朝向所述锁定臂(40)的两个相反的横向侧突出;并且 所述短路端子¢0)安装在所述短路端子安装部(85)的每ー个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其目的是为了避免连接器变大。在壳体(20)的表面中形成有开口(36),一对端子接头(50)在该开口(36)处暴露。连接检测构件(70)能够沿着壳体(20)的所述表面在缩回位置与检测位置之间移动。连接检测构件(70)形成有短路端子安装部(85),短路端子(60)安装在该短路端子安装部(85)中。短路端子(60)使一对端子接头(50)保持短路状态,另一方面,当两个壳体(20、100)正确连接且所述连接检测构件(70)到达检测位置时,短路端子(60)解除两个端子接头(50)的短路状态。连接检测构件(70)布置在与位于壳体(20)与锁定臂(40)之间的、用于锁定臂(40)的变形空间重叠的高度位置。短路端子安装部(85)在沿着壳体(20)的所述表面延伸的同时、向锁定臂(40)的侧方突出。
文档编号H01R13/66GK102623857SQ20121001231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5日
发明者深津幸弘, 社本渡, 藤井雅康 申请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