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42682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调节动力电池包的多个电池单元的温度的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以及这种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锂电池是电动车辆和混合动力车辆的关键部件,用于提供驱动动力和/或其他功能的能量供给。然而,锂电池受周围环境温度或自身温度影响很大,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显著地降低其性能并且减少其可充放电次数。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多个电池单元往往集成为一个锂动力电池包以便提供更高的功率。在此需要确保锂动力电池包中的每个电池单元的温度均匀性,要求各电池单元的温度差一般不超过5摄氏度。为了使锂电池尽可能免受温度或温度变化的影响,使用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所述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可以是分配给锂电池的单独组件,也可以构造为容纳锂电池。尤其是在使用锂动力电池包的情况下,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的有利效果更加显著,其不仅可以使单个锂电池运行在合适的温度下而且可以确保各个锂电池单元之间的温度均匀性。在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中,作为温度调节介质(尤其是冷却介质)通常考虑水和空气或者含有水或空气的混合介质。因为水的比热容是空气的4.2倍,水的密度是空气的800倍,水的换热系数一般是空气的10倍以上,所以采用水或者含水的混合物作为温度调节介质(尤其是冷却介质)可以实现更紧凑、更高效并且温度均匀性更好的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目前常见的水冷换热器一般借助一块水冷板或者水冷柱对整个动力电池包进行集中散热,这样无法实现每个电池单元的温度控制。美国专利US7,571,759公开了一种叠片式换热器,其可以有效地提升整个装置的散热效果,但没有考虑各模块的温度均匀性。所述叠片式换热器的换热板也由于工艺限制而很难进一步缩减尺寸。因此,需要一种改进的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其可以显著地改善锂动力电池包中各个电池单元的温度均匀性并且可以实现紧凑的构造和更小的体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其可以显著地改善锂动力电池包中各个电池单元的温度均匀性并且可以实现紧凑的构造和更小的体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用于借助温度调节介质来调节动力电池包的多个电池单元的温度,所述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包括:入口集流管;出口集流管;多个换热 板,这些换热板并联地连通于所述入口集流管和所述出口集流管之间,使得每个电池单元分别与至少一个换热板相邻;壳体,所述壳体用于至少容纳所述动力电池包的各电池单元以及所述换热板。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入口集流管、所述出口集流管与所述换热板钎焊连接在一起。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入口集流管和所述出口集流管彼此平行,并且所述换热板与所述入口集流管和所述出口集流管垂直。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入口集流管包括第一管部件、第二管部件、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其中,所述第一管部件和所述第二管部件相互接合以形成第一管状空腔,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分别设置在所述管状空腔的两个端部上;其中,在所述第一端盖上设有开口,所述温度调节介质能够通过所述开口流入到所述入口集流管中,其中,在所述第二管部件的外侧面上构造有多个隆起部,在这些隆起部中分别构造有通孔,其中,这些隆起部的数量等于所述换热板的数量。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部件、所述第二管部件、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钎焊连接。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出口集流管包括第三管部件、第四管部件、第三端盖、第四端盖和隔板,其中,所述第三管部件和所述第四管部件相互接合以形成第二管状空腔,所述第三端盖和所述第四端盖分别设置在所述管状空腔的两个端部上;其中,在所述第三端盖上设有开口,所述温度调节介质能够通过所述开口从所述出口集流管流出,其中,在所述第四管部件的外侧面上构造有多个隆起部,在这些隆起部中分别构造有通孔,其中,这些隆起部的数量等于所述换热板的数量,其中,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三管部件和所述第四管部件之间,在所述隔板的靠近第四盖板的区域中设有通孔。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管部件、所述第四管部件、所述第三端盖、所述第四端盖和所述隔板钎焊连接。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换热板由彼此贴合在一起的主片和辅片构成,在所述主片和/或所述辅片的内侧面上构造有沟槽形式的温度调节介质通道,并且在所述主片和/或所述辅片的侧边上构造有与所述温度调节介质通道连通的套口结构,在所述主片和所述辅片组合时所述套口结构容纳所述入口集流管上的隆起部或所述出口集流管上的隆起部。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沟槽在所述沟槽的区域内具有相对于所述沟槽底部的多个凸起,使得所述温度调节介质绕过或者沿着这些凸起流经所述换热板的绝大部分面积。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个换热板的主片和辅片钎焊连接。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换热板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从而挤压所述动力电池包的各电池单元。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温度调节介质是液态的。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是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用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动力电池包的各电池单元是锂电池。此外,根据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制造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的方法,所述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用于借助温度调节介质来调节动力电池包的多个电池单元的温度,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方法步骤:SI)提供入口 集流管;
S2)提供出口集流管;S3)提供多个换热板;S4)将所述入口集流管、所述出口集流管和所述换热板拼接在一起,其中,所述入口集流管和所述出口集流管彼此平行,所述换热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入口集流管和所述出口集流之间并且分别与所述入口集流管和所述出口集流连通;S5)通过钎焊连接所述入口集流管、所述出口集流管和所述换热板;S6)将所述动力电池包的各电池单元分别置于一个换热板旁边或者两个换热板之间;S7)将钎焊连接的所述入口集流管、所述换热板和所述出口集流管连同所述动力电池包置于壳体中;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方法步骤SI)中,由第一管部件、第二管部件、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拼接成所述入口集流管,以及在所述第二管部件上构造多个隆起部,在这些隆起部中分别构造通孔。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方法步骤S2)中,由第三管部件、第四管部件、隔板、第三端盖和第四端盖拼接成所述出口集流管,以及在所述第四管部件上构造多个隆起部,在这些隆起部中分别构造通孔,其中,在所述隔板的靠近第四盖板的区域中设有通孔。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方法步骤S3)中,分别由主片和辅片拼接成所述换热板,其中,在所述主片和/或所述辅片上构造有用于所述温度调节介质流动的沟槽。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方法步骤S4)中,借助于辅助保持装置将所述入口集流管、所述出口集流管和所述换热板拼接在一起。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方法步骤S5)中,将拼接在一起的所述入口集流管、所述出口集流管和所述换热板置于钎焊炉中,从而实现钎焊连接。根据本发明的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或制造所述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方法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能够实现动力电池包的有效温度调节,尤其是冷却;2.能够显著地提高动力电池包的各电池单元之间的温度均匀性;3.通过整体的钎焊连接可以使制造工艺和步骤更简化;4.通过整体的钎焊连接可以使根据本发明的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的使用更简化,尤其是在流水线上与动力电池包进行装配随后例如安装到机动车时,提供了装配效率;5.通过使用设有钎料层的铝合金材料不仅实现了整体的钎焊连接,而且能够使根据本发明的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的各部件的表面耐腐蚀。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的整体示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 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的入口集流管的示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的出口集流管的示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的换热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示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的主体结构的示图;图6是图5中的区域A的放大示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的换热板的第二实施例的示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的换热板的第三实施例的示图;图9是沿图5中的换热板9的延展方向的剖视图;图10是沿图9中的剖切线A-A的剖视图;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制造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考附图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的优选实施例。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的整体示意图,其中,在所述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中容纳了由10个电池单元组成的锂动力电池包。根据本发明的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主要包括壳体、入口集流管6、出口集流管5和换热板9。壳体包括第一壳体部件I和第二壳体部件2,其中,第一壳体部件I置于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的顶侧而第二壳体部件2置于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的底侧。第一壳体部件I和第二壳体部件2分别具有一个底壁和两个侧壁。在安装状态下,第一壳体部件I和第二壳体部件2的相应侧壁的前端分别(在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的两侧)靠触,从而构成用于至少容纳换热板和锂动力电池包的壳体。如图1所不,第一壳体部件I和第二壳体部件2的侧壁的前端优选朝着背向锂动力电池包的方向弯折,从而具有大致“L”形的形状。由此增大了第一壳体部件I和第二壳体部件2的侧壁的前端相互靠触的面积。优选地,第一壳体部件I和第二壳体部件2的侧壁的前端可以通过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方式连接,例如借助螺栓或其他附加的连接机构连接。在第一壳体部件I和第二壳体部件2的底壁和/或侧壁上可以设有多个装配孔,用于例如借助螺栓等与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的其他部件连接或者用于借助螺栓等调节换热板与锂动力电池包的各电池单元之间的距离。在将锂动力电池包装到壳体中之后,各电池单元的电极通过第一壳体部件I的顶壁上的开口露出,以便与其他部件和/或线路连接。各个电池单元的底部直接或间接地置于第二壳体部件2的底壁上。所述构造也有利于避免温度调节介质或其他液体侵蚀电池单元的电极。壳体例如是注塑成形的。壳体的材料例如是PP-T或ABS。当然应理解的是,也可以通过其他工艺和/或采用其他材料来制造壳体。如图1所示,入口集流管6和出口集流管5分别设置在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的没有被第一壳体部件I或第二壳体部件2的侧壁覆盖的两侧上。入口集流管6和出口集流管5设置在第二壳体部件2的底壁附近并且彼此平行。在其他有利的实施例中,壳体也可以具有其他构型。例如,壳体在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的设有入口集流管6和出口集流管5的侧面上同样具有侧壁,所述侧壁至少部分地覆盖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的相应侧面。图2示出入口集流管 6的示意图。入口集流管6主要由第一管部件61、第二管部件62、第一端盖63和第二端盖64组成。第一管部件61和第二管部件62的长度远大于其宽度。第一管部件61和第二管部件62的长度大致相同并且与锂动力电池包的厚度或者锂动力电池包的电池单元的个数相应。第一管部件61和第二管部件62相互接合以形成一个管状空腔,第一端盖63和第二端盖64分别设置在所述管状空腔的两端。由此所述管状空腔在六个方向上分别由第一管部件61、第二管部件62、第一端盖63和第二端盖64限界。在第一端盖63上设有开口,第一端盖63通过所述开口与入口接头4连接,使得温度调节介质能够通过所述入口接头4经由第一端盖63上的开口进入到入口集流管6中。在第二管部件62的外侧面上构造有多个隆起部65,在这些隆起部中分别构造有通孔,使得入口集流管6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连通。通过入口接口4进入到入口集流管6中的温度调节介质能够通过这些通孔流出。优选地,这些通孔通过一个或多个斜面过渡到第二管部件62的内侧面。优选地,这些隆起部65的长度分别远大于其宽度,并且这些隆起部65的纵向彼此平行并且与入口集流管6的纵向垂直。在此,隆起部65的数量等于换热板9的数量。图3示出出口集流管5的示意图。出口集流管5主要由第三管部件52、第四管部件51、第三端盖54、第四端盖56和隔板58组成。第三管部件52和第四管部件51的长度远大于其宽度。第三管部件52和第四管部件51的长度大致相同并且与锂动力电池包的厚度或者锂动力电池包的电池单元的个数相应。第三管部件52和第四管部件51相互接合以形成一个管状空腔,第三端盖54和第四端盖56分别设置在所述管状空腔的两端。由此所述管状空腔在六个方向上分别由第三管部件52、第四管部件51、第三端盖54和第四端盖56限界。在第三端盖54上设有开口,第三端盖54通过所述开口与出口接头3连接。温度调节介质能够经由第三端盖54上的开口通过所述出口接头3从出口集流管5中流出。在第四管部件51的外侧面上构造有多个隆起部57,在这些隆起部57中分别构造有通孔,使得出口集流管5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连通。温度调节介质可以通过这些通孔流入到出口集流管5中的。优选地,这些通孔通过一个或多个斜面过渡到第三管部件51的内侧面。优选地,这些隆起部57的长度分别远大于其宽度,并且这些隆起部57的纵向彼此平行并且与出口集流管5的纵向垂直。在此,隆起部57的数量同样等于换热板9的数量。隔板58设置在第三管部件52和第四管部件51之间。优选地,隔板58通过搭扣55固定在第三管部件52和第四管部件51之间。如图3所示,隔板58的搭扣交错地搭接在第三管部件52和第四管部件51上,优选交错地搭接在第三管部件52和第四管部件51的侧壁上的凸缘上,从而使得第三管部件52、第四管部件51和隔板58不可相对移动地固定。在隔板58的靠近第四盖板56的一端上设有通孔53。所述通孔53具有大致矩形的形状。图4示出换热板9的第一实施例。换热板9由主片31和辅片32构成。主片31上设有沟槽形式的温度调节介质通道。在根据图4所示的换热板9中,所述温度调节介质通道被构造为多个沟槽33。这些沟槽33具有大致“U”形的形状并且大致彼此平行。在主片3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套口结构34。沟槽33的起始端和终止端分别与套口结构34连通。辅片32具有与主片31大致相同 的形状。在辅片32的两侧同样分别设有一个套口结构35,使得当主片31与辅片32组合时主片31的套口结构34与辅片32的套口结构35相互配合并且形成温度调节介质的进口和出口。当主片31与辅片32组合时,套口结构34 (或35)的侧壁包围一个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恰好可以容纳入口集流管6的隆起部65 (或出口集流管5的隆起部57)。优选地,在辅片32的四个棱边上分别设有一个搭扣36,其当主片31与辅片32组合时可以搭接在主片31上,从而使主片31和辅片32不可相对移动地贴靠在一起。当然,在辅片32的每个棱边上也可以设置多个搭扣。替代地或附加地,在主片31的四个棱边上分别设有一个或多个搭扣。图5示出入口集流管6、出口集流管5以及多个换热板9的组合状态。可以看出,入口集流管6与出口集流管5彼此平行。换热板9分别设置在入口集流管6与出口集流管5之间,其中,入口集流管6或出口集流管5的相应隆起部65和57分别容纳到每个换热板9的套口结构34或35中,从而温度调节介质可以从入口集流管6通过设置在其隆起部65中的通孔分别流入到各个换热板9中并且随后经由各个换热板9中的温度调节介质通道通过设置在出口集流管5的隆起部中57中的通孔流到出口集流管5中。这些换热板9彼此平行并且尤其与入口集流管6与出口集流管5的纵向垂直。在入口集流管6与出口集流管5之间还设有侧板7。优选地,侧板7设置在最外侧的换热板9 (或者电池单元)与壳体的侧壁之间,所述侧板7与换热板9平行,其中,侧板7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并且挤压换热板9 (或者电池单元),使得换热板9发生轻微变形并且分别紧密地贴靠在电池单元8上。例如,可以通过旋拧螺栓来产生和调节侧板7的变形。入口集流管6的各组成部分之间通过钎焊连接。出口集流管5的各组成部分之间通过钎焊连接。换热板9的主片和辅片之间通过钎焊连接。入口集流管6上的隆起部与相应的换热板9的相应套口结构通过钎焊连接。出口集流管5上的隆起部与相应的换热板9的相应套口结构通过钎焊连接。因此,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的主体结构是通过钎焊连接的。设置在入口集流6、管出口集流管5或换热板9上的搭扣或其他连接结构仅仅用于在进行钎焊之前相对地固定相应的部件,使其不可相对移动。优选地,入口集流管6的第二管部件62、出口集流管5的第四管部件51和出口集流管5的隔板38具有三层复合结构。三层复合结构的中间层是铝合金,优选是A3xxx系列,在中间层两侧分别设有钎料层。优选地,入口集流管6的第一管部件61和出口集流管5的第三管部件52是由招合金制成的挤压型材,例如A3xxx或6xxx系列。优选地,换热板9的主片31和辅片32具有至少两层的复合结构,其中,主片31和辅片32相互贴靠的一侧是钎料层。优选地,入口集流管6、出口集流管5和换热板9的各组成部分均具有三层复合结构,所述三层复合结构的中间层是铝合金,在中间层两侧分别设有钎料层。优选地,将由以上所述的材料制成的入口集流管6、出口集流管5和换热板9例如通过辅助保持装置等彼此相对固定地拼接在一起,然后在例如钎焊炉中借助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工艺焊接在一起。图6放大地示出图5中的区域A。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入口集流管6的隆起部65分别容纳到一个换热板的套 口中,从而换热板的套口可以严密密封地包覆在隆起部65上,使得温度调节介质不会从可能存在的缝隙中流出。入口集流管5的隆起部5的情形类似的。图7和8分别示出换热板9的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其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换热板9的不同在于温度调节介质通道的构造。根据第二实施例或第三实施例的换热板9的温度调节介质通道被构造为一个沟槽,所述沟槽的形状使得温度调节介质能够流经换热板9的绝大部分面积。优选地,用作温度调节介质通道的沟槽具有结构化特征,或者说,在沟槽区域中设有相对于沟槽底部的多个凸起,这些凸起的横截面例如是圆形的(图6)或者平行四边形的(图7)或其他任意可能的形状。温度调节介质在换热板9中流动时需要绕过或者沿着这些凸起流动,从而改善温度调节介质与电池单元之间的热交换。例如,可以通过模制成型来制造换热板9,在其主片上构造有用作温度调节介质通道的并且具有结构化特征的沟槽。当然,也可以借助现有技术已知的其他技术制造主片上具有结构化特征的沟槽。替代地或附加地,在换热板9的辅片上也构造有沟槽,其单独地或者与主片上的沟槽相配合地用作温度调节介质通道。优选地,换热板的主片和辅片的壁厚为0.2-1mm。优选地,换热板的沟槽的深度为0.5_2mm。优选地,入口集流管和出口集流管的壁厚为1.5_3mm。优选地,侧板的壁厚大于2mm。图9示出图5沿换热板9的延展方向的剖视图。图10示出沿图9中的剖切线A-A的剖视图,其中,清楚起见,省略了中间的部分,如波折线所示。在借助根据本发明的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来调节锂动力电池包的各电池单元的温度、尤其是冷却锂动力电池包的各电池单元时,温度调节介质、尤其是冷却介质首先通过入口接头4流入到入口集流管6 (通道11)中,随后分别通过设置在入口集流管6的第二管部件62上的隆起部中的通孔均匀地分配到各个换热板9中,确切地说,均匀地分配到各个换热板9中的通道12中。在此,温度调节介质与电池单元进行热量交换。随后,温度调节介质分别通过设置在出口集流管5的第四管部件57上的隆起部中的通孔流到出口集流管5的通道13中,然后通过隔板58的通孔53流到出口集流管5的通道13中。最后,通过出口接头3流出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通过设置隔板58使流经每个换热板的温度调节介质分流的流路长度相同,由此确保了温度调节介质均匀地分配给各个换热板。图1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造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在方法步骤SI中,提供入口集流管。在方法步骤S2中,提供出口集流管。在方法步骤S3中,提供多个换热板。在方法步骤S4中,将入口集流管、出口集流管和多个换热板拼接在一起,其中,入口集流管和出口集流管彼此平行,多个换热板设置在入口集流管和出口集流之间并且分别与入口集流管和出口集流连通。在方法步骤S5中,通过钎焊连接入口集流管、出口集流管和换热板。在方法步骤S6中,将动力电池包的各电池单元分别置于一个换热板旁边或者两个换热板之间。
在方法步骤S7中,将相互连接的入口集流管、换热板和出口集流管连同动力电池包置于壳体中,从而使动力电池包稳固地位于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中。优选地,在方法步骤SI中,由第一管部件、第二管部件、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拼接成入口集流管,例如借助于搭扣,以及在第二管部件上构造多个隆起部,在这些隆起部中分别构造通孔。优选地,在方法步骤S2中,由第三管部件、第四管部件、隔板、第三端盖和第四端盖拼接成出口集流管,例如借助于搭扣,以及在第四管部件上构造多个隆起部,在这些隆起部中分别构造通孔,其中,在隔板的靠近第四盖板的一端上设有通孔。优选地,在方法步骤S3中,分别由主片和辅片拼接成换热板,例如借助于搭扣,其中,在主片和/或辅片上构造有用于温度调节介质流动的沟槽。优选地,在方法步骤S4中,借助于辅助保持装置将将入口集流管、出口集流管和多个换热板拼接在一起。优选地,在方法步骤S5中,将拼接在一起的入口集流管、出口集流管和多个换热板置于钎焊炉中,从而实现钎焊。优选地,可以通过设置在壳体上螺栓调节各换热板与各电池单元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可以通过旋拧螺栓使换热板发生变形从而使各换热板与各电池单元贴靠在一起。应理解的是,方法步骤S1-S3的顺序可以是任意的。虽然本文参考具体的实 施例描述和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旨在局限于所示的细节中。而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情况下,可作出落入权利要求书的等同物范围内的针对细节的各种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用于借助温度调节介质来调节动力电池包的多个电池单元的温度,所述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包括: 入口集流管; 出口集流管; 多个换热板,这些换热板并联地连通于所述入口集流管和所述出口集流管之间,使得每个电池单元分别与至少一个换热板相邻; 壳体,所述壳体用于至少容纳所述动力电池包的各电池单元以及所述换热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入口集流管、所述出口集流管与所述换热板钎焊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集流管和所述出口集流管彼此平行,并且所述换热板与所述入口集流管和所述出口集流管垂直。
4.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入口集流管包括第一管部件、第二管部件、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 其中,所述第一管部件和所述第二管部件相互接合以形成第一管状空腔,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分别设置在所述管状空腔的两个端部上; 其中,在所述第一端盖 上设有开口,所述温度调节介质能够通过所述开口流入到所述入口集流管中, 其中,在所述第二管部件的外侧面上构造有多个隆起部,在这些隆起部中分别构造有通孔,其中,这些隆起部的数量等于所述换热板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部件、所述第二管部件、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钎焊连接。
6.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口集流管包括第三管部件、第四管部件、第三端盖、第四端盖和隔板, 其中,所述第三管部件和所述第四管部件相互接合以形成第二管状空腔,所述第三端盖和所述第四端盖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管状空腔的两个端部上; 其中,在所述第三端盖上设有开口,所述温度调节介质能够通过所述开口从所述出口集流管流出, 其中,在所述第四管部件的外侧面上构造有多个隆起部,在这些隆起部中分别构造有通孔,其中,这些隆起部的数量等于所述换热板的数量, 其中,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三管部件和所述第四管部件之间,在所述隔板的靠近第四盖板的区域中设有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管部件、所述第四管部件、所述第三端盖、所述第四端盖和所述隔板钎焊连接。
8.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板由彼此贴合在一起的主片和辅片构成,在所述主片和/或所述辅片的内侧面上构造有沟槽形式的温度调节介质通道,并且在所述主片和/或所述辅片的侧边上构造有与所述温度调节介质通道连通的套口结构,在所述主片和所述辅片组合时所述套口结构容纳所述入口集流管上的隆起部或所述出口集流管上的隆起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沟槽在所述沟槽的区域内具有相对于所述沟槽底部的多个凸起,使得所述温度调节介质绕过或者沿着这些凸起流经所述换热板的绝大部分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换热板的主片和辅片钎焊连接。
11.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板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从而挤压所述动力电池包的各电池单元。
12.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调节介质是液态的。
13.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之 一所述的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是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用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
14.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电池包的各电池单元是锂电池。
15.一种制造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的方法,所述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用于借助温度调节介质来调节动力电池包的多个电池单元的温度,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方法步骤: 51)提供入口集流管; 52)提供出口集流管; 53)提供多个换热板; 54)将所述入口集流管、所述出口集流管和所述换热板拼接在一起,其中,所述入口集流管和所述出口集流管彼此平行,所述换热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入口集流管和所述出口集流之间并且分别与所述入口集流管和所述出口集流连通; 55)通过钎焊连接所述入口集流管、所述出口集流管和所述换热板; 56)将所述动力电池包的各电池单元分别置于一个换热板旁边或者两个换热板之间; 57)将钎焊连接的所述入口集流管、所述换热板和所述出口集流管连同所述动力电池包置于壳体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方法步骤Si)中,由第一管部件、第二管部件、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拼接成所述入口集流管,以及在所述第二管部件上构造多个隆起部,在这些隆起部中分别构造通孔。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方法步骤S2)中,由第三管部件、第四管部件、隔板、第三端盖和第四端盖拼接成所述出口集流管,以及在所述第四管部件上构造多个隆起部,在这些隆起部中分别构造通孔,其中,在所述隔板的靠近第四盖板的区域中设有通孔。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方法步骤S3)中,分别由主片和辅片拼接成所述换热板,其中,在所述主片和/或所述辅片上构造有用于所述温度调节介质流动的沟槽。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方法步骤S4)中,借助于辅助保持装置将所述入口集流管、所述出口集流管和所述换热板拼接在一起。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方法步骤S5)中,将拼接在一起的所述入口集流管、所述出口集流管和所述换热板置于钎焊炉中,从 而实现钎焊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用于借助温度调节介质来调节动力电池包的多个电池单元的温度,所述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包括入口集流管;出口集流管;多个换热板,这些换热板并联地连通于所述入口集流管和所述出口集流管之间,使得每个电池单元分别与至少一个换热板相邻;壳体,所述壳体用于至少容纳所述动力电池包的各电池单元以及所述换热板。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制造所述动力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的方法。
文档编号H01M10/50GK103219558SQ201210016348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8日
发明者徐坤豪 申请人:萨帕铝热传输(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