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压配复合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78194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定位压配复合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工装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定位压配复合模具。
背景技术
在电连接器的装配过程中,遇到两个或两个以上过盈配合的零件,不仅要求能径向定位,而且要求对装配后的位置公差及同轴度也要保障,现有技术采用手工装配,在装配过程中,首先固定零件甲,再将零件乙置于零件甲上方,并调整好径向位置,用压力机将零件乙压入零件甲内,存在的问题是,在压力机的触头接触零件乙的瞬间,很难保证零件乙不产生抖动,一旦发生抖动,如果径向位置发生偏转,零件甲、乙的防呆定位面发生干涉,接触面损伤,使装配无法完成,导致产品报废;如果轴向位置发生倾斜,尽管可以完成装配,但由于位置公差超差及同轴度不合格,且无法修复,同样导致产品报废,导致装配成功率低,生产效率难以提高,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定位压配复合模具,本发明采用内模及外模的复合模具结构,对被装配元件实施先分别定位、后压合的装配过程,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效率高、产品精度高的优点。实现本发明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定位压配复合模具,其特点包括内模、外模、限位柱、弹簧及底板,所述内模为空心柱状,其内径上设有第一法兰座、外径上设有内模弹簧座,外模为空心柱状,其外径上设有凸台,内径上设有第二法兰座及外模弹簧座,限位柱为空心柱状,其内径上设有导孔及限位子口,所述内模及限位柱同轴设置,且分别固定在底板上,外模套装于内模及限位柱的导孔之间,且外模的凸台制约于限位柱的限位子口内,弹簧设于内模弹簧座与外模弹簧座之间。本发明采用内模及外模的复合模具结构,将被装配零件甲、零件乙轻松安放在第一法兰座及第二法兰座内,并实施分别定位,然后通过压力机给外模加压,通过模具对零件甲、零件乙实施压合的装配过程,不仅提高了装配效率,而且保证了产品的装配精度。


图I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3为本发明的又一使用状态示意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零件甲的结构示意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零件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阅图1,本发明包括内模I、外模2、限位柱3、弹簧4及底板5,所述内模I为空心柱状,其内径上设有第一法兰座11、外径上设有内模弹簧座12,外模2为空心柱状,其外径上设有凸台21,内径上设有第二法兰座22及外模弹簧座23,限位柱3为空心柱状,其内径上设有导孔31及限位子口 32,所述内模I及限位柱3同轴设置,且分别固定在底板5上,外模2套装于内模I及限位柱3的导孔31之间,且外模2的凸台21制约于限位柱3的限位子口 32内,弹簧4设于内模弹簧座12与外模弹簧座23之间。实施例
以零件甲及零件乙的装配过程为例,对本发明的应用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2、图4、图5,首先将零件甲6置于内模I的第一法兰座11上,调整并限定零件甲6的径向位置;再将零件乙7置于外模2的第二法兰座22上,调整并限定零件乙7的径向位置;启动压力机,使压力机的上模下行,通过上模压迫外模2连同零件乙7克服弹簧4 的作用力下行,使零件乙7逐步压入内模I第一法兰座11上的零件甲6内。参阅图3,零件乙7与零件甲6完全压合,此时上模上行,作用于外模2的外力消失,在弹簧4的作用力下,外模2连同零件甲6、零件乙7从限位柱3内上行,直到外模2上的凸台21被限位柱3上的限位子口 32制约,外模2停止上行,从外模2的第二法兰座22 上将压合完成的零件乙7及零件甲6取出,本发明零件甲6及零件乙7的装配过程完成,实施下一个零件的压合。
权利要求
1.一种定位压配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内模(I)、外模(2)、限位柱(3)、弹簧(4) 及底板(5),所述内模(I)为空心柱状,其内径上设有第一法兰座(11)、外径上设有内模弹簧座(12),外模(2)为空心柱状,其外径上设有凸台(21 ),内径上设有第二法兰座(22)及外模弹簧座(23),限位柱(3)为空心柱状,其内径上设有导孔(31)及限位子口(32),所述内模(1)及限位柱(3)同轴设置,且分别固定在底板(5)上,外模(2)套装于内模(1)及限位柱(3)的导孔(31)之间,且外模(2)的凸台(21)制约于限位柱(3)的限位子口(32)内,弹簧(4)设于内模弹簧座(12)与外模弹簧座(23)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位压配复合模具,包括内模、外模、限位柱、弹簧及底板,所述内模及限位柱同轴设置,且分别固定在底板上,外模套装于内模及限位柱之间,弹簧设于内模与外模之间。本发明采用内模及外模的复合模具结构,将被装配零件甲、零件乙轻松安放在第一法兰座及第二法兰座内,并实施分别定位,然后通过压力机给外模加压,通过模具对零件甲、零件乙实施压合的装配过程,不仅提高了装配效率,而且保证了产品的装配精度。
文档编号H01R43/20GK102610981SQ20121007690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2日
发明者徐济勇 申请人: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