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97011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安装于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高清多媒体接ロ(HDMI,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可以提供高达SGbps数据传输带宽,可以传送无压缩的音频信号及高分辨率视频信号,同时无需在信号传送前进行数/摸或者摸/数转换,可以保证高质量的影音信号传送。应用HDMI的好处是只需要一条HDMI线便可同时传送影音信号,无需多少条线来连接;对于消费者而言,HDMI技术不仅能提供清晰地画质,而且集音频/视频于同一电缆,大大筒化了家庭影院系统的安装。HDMI广泛应用于数字信号产品中,HDMI电连接器的插座焊接于各种设备的电路板上,并配合HDMI电连接器的插头及信号传输电缆来实现设备间的信号传输。现有的HDMI电连接器的安装壁为一平面,当将所述电连接器焊接在电路板上吋,所述电连接器的安装壁很容易因受热而变形,从而引起所述电连接器的重心发生偏移,进而导致所述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焊脚与电路板连接时整体往ー个方向倾斜,致使所述导电端子出现焊接不良的现象。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对熟知的电连接器作进ー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能够使导电端子的焊脚始终紧贴电路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若干固定到所述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前表面、与所述前表面相对的后表面、位于所述前表面与所述后表面之间的侧表面、位于所述绝缘本体底端的安装面以及与所述安装面相对的顶表面;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延伸出所述安装面的焊脚,所述安装面远离所述焊脚的ー侧底部设置有ー个主支撑部,所述主支撑部位于所述安装面远离所述焊脚ー侧的中间位置。进ー步地,所述主支撑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次支撑部,所述次支撑部关于所述主支撑部对称。进ー步地,所述次支撑部的厚度不大于所述主支撑部的厚度。进ー步地,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自所述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和辅板,所述安装面包括位于所述基部下方的底表面以及位于所述辅板下方的支撑面,所述主支撑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面远离所述焊脚ー侧的中间位置。进ー步地,所述主支撑部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ー个次支撑部,所述次支撑部关于所述主支撑部对称。进ー步地,所述次支撑部的厚度不大于所述主支撑部的厚度。进ー步地,所述辅板远离所述焊脚的一侧设置有ー个主锯齿,所述主锯齿位于所述辅板远离所述焊脚ー侧的中间位置,所述主支撑部设置在所述主锯齿的底部。进ー步地,所述主锯齿两侧设置有至少ー个次锯齿,所述次锯齿底部设置有次支撑部,所述次支撑部关于所述主支撑部对称。进ー步地,所述支撑面与所述顶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底表面与所述顶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进ー步地,所述舌板与所述辅板平行。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电连接器由于设置有所述主支撑部,从而使得所述主支撑部与所述导电端子的焊脚构成稳固的三角形受カ结构,消除绝缘本体因受热形变而带来的不利影响。


图I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为图I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图I所示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第一视角立体图。图4为图I所示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第二视角立体图。图5为图I所示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第三视角立体图。图6为图I所示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立体图。图7为图I所示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与导电端子的组合立体图。图8为图I所示电连接器的遮蔽壳体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请參图I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100可安装在外部电路板(未图示)上,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收容在所述绝缘本体10内的导电端子20以及用来收容所述绝缘本体10的遮蔽壳体30。所述绝缘本体10包括一安装面116 (请參图4),所述导电端子20包括延伸出所述安装面116的焊脚23 (请參图6)。请參图3并结合图4、图5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0具有一大致呈长方体状的基部11以及自所述基部11向前一体延伸的舌板12以及平行于所述舌板12的辅板126。所述基部11包括连接所述舌板12和所述辅板126的前表面111、与所述前表面相对的后表面112、位于所述前表面111与所述后表面112之间的侧表面113、位于所述基部11底端的底表面114以及与所述底表面114相对的顶表面115。所述顶表面115与所述侧表面113相交并靠近所述前表面111处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一扣持槽14,与所述侧表面113、所述后表面112相交处设有一呈长方体状的第一抵挡块15。在与所述第一抵挡块15相邻并靠近所述后表面112处还设有第二扣持槽16。所述基部11后部自所述后表面112向内凹陷有呈长方体状的收容腔13,在与所述收容腔13相邻并靠近所述底表面114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收容腔13相连通并曝露于空气中的焊脚收容槽17,所述焊脚收容槽17贯穿所述底表面114,其底部大致呈“V”形。在所述焊脚收容槽17的两侧还设置有呈长方体状的第二抵挡块18。请參图4所示,所述辅板126具有一支撑面127,所述支撑面127与所述底表面114构成一安装面116,其中所述支撑面127与所述顶表面115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底表面114与所述顶表面115之间的垂直距离。在所述安装面116远离所述焊脚23的一侧底部设置有一个主支撑部19,所述主支撑部19位于所述安装面116远离所述焊脚23 —侧底部的中间位置。在所述主支撑部19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次支撑部191,所述次支撑部191关于所述主支撑部19对称,且所述次支撑部191的厚度不大与所述主支撑部19的厚度。所述主支撑部19、次支撑部191呈长方体状,然而该形状可以需求而设,并不拘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辅板126远离所述焊脚23的一侧设置有ー个主锯齿117,所述主锯齿117位于所述辅板126远离所述焊脚23的ー侧的中间位置。所述主锯齿117的底部设置有主支撑部19。在所述主锯齿117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次锯齿118,所述次锯齿118关于所述主锯齿117对称。所述次锯齿118的底部还设置有次支撑部191,所述次支撑部191关于所述主支撑部19对称。所述主支撑部19、次支撑部191呈长方体状,然而该形状可以需求而设,并不拘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次锯齿118为ニ个,然而所述次锯齿118的数量可依需求而设,并不拘泥。请參图5所示,所述前表面111与所述舌板12相连,所述前表面111与所述辅板126相邻处 设置有一限位槽141,所述限位槽141呈长方体状。请參图3并结合图5所示,所述舌板12具有顶端面121以及底端面122。所述舌板12上开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123,所述端子收容槽123包括自所述顶端面121向内凹陷并曝露于空气中的第一端子收容槽124以及自所述底端面122向内凹陷并曝露于空气中的第二端子收容槽125,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124和所述第二端子收容槽125错开布置。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124与所述第二端子收容槽125贯穿所述基部11的前表面111并与所述收容腔13相连通。请參图6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0包括接触部21、连接部22以及所述焊脚23。所述接触部21相互平行,其设置有倒刺211,以便与所述端子收容槽123进行硬干渉,从而将所述导电端子20固定在所述端子收容槽123内。所述连接部22连接所述接触部21与所述焊脚23,其包括第一水平部221以及第一倾斜部222,所述第一水平部221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倾斜部222共面。所述连接部22收容在所述收容腔13内。所述焊脚23收容在所述所述焊脚收容槽17内,其包括第一垂直部231以及第二水平部232,所述第一垂直部21共面,所述第二水平部232共面。所述导电端子20收容于所述端子收容槽123内,其包括第一导电端子24以及第ニ导电端子25,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4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5呈上下布置井分别收容于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124和第二端子收容槽125内。请參图5并结合图7所示,由于本发明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绝缘本体10的安装面116底部设置有所述主支撑部19,因此当将本发明所述电连接器100安装在电路板(未图示)上时,所述主支撑部19与所述导电端子20的焊脚23构成ー个稳固的三角形受カ结构。当所述绝缘本体10因受热而发生形变导致所述电连接器100的重心发生偏移吋,由所述主支撑部19和所述导电端子20的焊脚23构成的稳固的三角形受カ结构可以自动平衡所述电连接器100的重心,消除所述绝缘本体10因形变而带来的不利影响,使所述导电端子20的焊脚23能够始终紧贴在电路板(未图示)上。此外,由于所述主支撑部19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所述次支撑部191,从而使得所述导电端子20的焊脚23能够更好地紧贴在电路板(未图示)上。请參图I并结合图8所示,所述遮蔽壳体30包括顶壁面31、与所述顶壁面31相对的底壁面32、位于所述顶壁面31与所述底壁面32之间的侧壁面33以及垂直于所述顶壁面31和所述侧壁面33的后壁面34。所述顶壁面31与所述底壁面32设置有第一弹性臂35,所述侧壁面33设置有第二弹性臂36,所述第一弹性臂35与所述第二弹性臂36相互配合以便使所述电连接100与对接连接器连接时能够紧密接触,防止对接连接器在所述电连接器100内晃动。在所述顶壁面31上的第一弹性臂35的ー侧靠近所述侧壁面33处还设置有散热孔37,以便及时地将由所述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连接时所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所述顶壁面31的两侧还设置有第一扣持臂311,所述第一扣持臂311与所述第一扣持槽14相配合,将所述遮蔽壳体30与所述绝缘本体10固定在一起。所述顶壁面31的后部向后延伸有第二扣持臂312,所述第二扣持臂312与所述后壁面34相连并与所述第二扣持槽16相互配合,将所述遮蔽壳体30与所述绝缘本体10固定在一起。所述顶壁面31、侧壁面33与所述后壁面34相交之处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扣持臂312相邻的凹槽313,所述凹槽 313与所述抵挡块15相互配合,防止所述绝缘本体10在所述遮蔽壳体30内过插。所述侧壁面33在远离所述顶壁面31的一侧还向外延伸有第一焊接部331以及第二焊接部332,以便将所述电连接器100焊接在电路板(未图示)上。所述底壁面32的后部向后延伸有第一抵持块321,以便与所述限位槽141相互配合,防止所述绝缘本体10在所述遮蔽壳体30内晃动。在所述底壁面32与所述后壁面34之间还设置有一个缺ロ 38,以便所述绝缘本体10的底表面114曝露于空气中,进而方便将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焊脚23焊接在电路板(未图示)上。所述后壁面34的底部靠近所述侧壁面处延伸有抵持块341,所述抵持块341与所述第二抵挡块18相互配合,防止所述绝缘本体10在所述遮蔽壳体30内晃动。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电连接器100由于绝缘本体10的安装面116底部设置有所述主支撑部19,因此当将本发明所述电连接器100安装在电路板(未图示)上时,所述主支撑部19与所述导电端子20的焊脚23构成ー个稳固的三角形受カ结构。当所述绝缘本体10因受热而发生形变导致所述电连接器100的重心发生偏移吋,由所述主支撑部19和所述导电端子20的焊脚23构成的稳固的三角形受カ结构可以自动平衡所述电连接器100的重心,消除所述绝缘本体10因形变而带来的不利影响,使所述导电端子20的焊脚23能够始终紧贴在电路板(未图示)上。此外,由于所述主支撑部19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所述次支撑部191,从而使得所述导电端子20的焊脚23能够更好地紧贴在电路板(未图示)上。特别需要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艺人员来说,在本发明的教导下所作的针对本发明的等效变化,仍应包含在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主张的范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若干固定到所述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前表面、与所述前表面相对的后表面、位于所述前表面与所述后表面之间的侧表面、位于所述绝缘本体底端的安装面以及与所述安装面相对的顶表面;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延伸出所述安装面的焊脚,其特征在干所述安装面远离所述焊脚的一侧底部设置有ー个主支撑部,所述主支撑部位于所述安装面远离所述焊脚ー侧的中间位置。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次支撑部,所述次支撑部关于所述主支撑部对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支撑部的厚度不大于所述主支撑部的厚度。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自所述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和辅板,所述安装面包括位于所述基部下方的底表面以及位于所述辅板下方的支撑面,所述主支撑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面远离所述焊脚ー侧的中间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部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ー个次支撑部,所述次支撑部关于所述主支撑部对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支撑部的厚度不大于所述主支撑部的厚度。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板远离所述焊脚的一侧设置有ー个主锯齿,所述主锯齿位于所述辅板远离所述焊脚ー侧的中间位置,所述主支撑部设置在所述主锯齿的底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锯齿两侧设置有至少ー个次锯齿,所述次锯齿底部设置有次支撑部,所述次支撑部关于所述主支撑部对称。
9.如权利要求4至8项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与所述顶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底表面与所述顶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10.如权利要求4至8项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与所述辅板平行。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若干固定到所述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前表面、与所述前表面相对的后表面、位于所述前表面与所述后表面之间的侧表面、位于所述绝缘本体底端的安装面以及与所述安装面相对的顶表面;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延伸出所述安装面的焊脚,所述安装面远离所述焊脚的一侧底部设置有一个主支撑部,所述主支撑部位于所述安装面远离所述焊脚一侧的中间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电连接器由于设置有所述主支撑部,从而使得所述主支撑部与所述导电端子的焊脚构成稳固的三角形受力结构,消除绝缘本体因受热形变而带来的不利影响。
文档编号H01R13/73GK102684017SQ20121011393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8日
发明者张彬彬 申请人: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