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持单元和具有这种夹持单元的联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99399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夹持单元和具有这种夹持单元的联接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I的前序部分的夹持单元和根据权利要求11的前序部分的具有这种夹持单元的联接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用于联接或者说接触电导体的联接设备中使用这种夹持单元。在夹持状态中,被剥皮的或暴露的电导体与汇流排通过夹持元件的夹持边缘借助弹性力带入导电连接中。为此,将待联接的导体端部引入联接设备中。联接设备可以为了容易地引入导体并且也为了将其拉出而通过操纵装置被打开。
在联接设备和夹持单元的领域中,在低制造成本和高接触安全性的情况下为了结构空间需求的最优化存在持续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出经改进的夹持单元和经改进的联接设备。该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I的特征的夹持单元和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1的特征的联接设备来解决。夹持单元将所谓的推进卡簧(Push-In Klemmfeder)的优点与在良好接触安全性的情况下的小结构宽度的优点统一,其方式是,至少一个补充的弹性元件(在夹持横梁的背离导体引入侧的侧上)布置在(夹持)笼的经限定的内部空间内部。在现有技术中,相反地将夹持横梁本身以V形状弹性地构造。相对该现有技术,通过本发明(在各自的导体横截面方面)可实现缩小的、尤其是在X方向上垂直于导体引入方向(在图2中的“z”)的“较短的”结构形状,这在下文中参照图16还要被进一步阐述。在优选的实施形式中,夹持横梁具有与夹持边缘对置的枢转区段,该夹持横梁借助枢转区段以可枢转到内部空间中的方式安置在笼的端壁中。这获得了简单的结构方式。该笼可由金属作为冲制弯曲件来制造,其中,用于枢转区段的容纳部可以以简单方式冲制。此外,可以通过插入夹持横梁来简单安装。在此,弹性元件可以分别与夹持横梁和笼至少区段地形成接触。换言之,弹性元件可以具有如下的面,该面贴靠在夹持横梁的下侧上。但该贴靠也可以是接触线或接触点。此夕卜,该贴靠可以在夹持横梁的每个枢转位置中在相同的位置上或基本上相同的位置中或改变位置,也就是弹性元件和夹持横梁的区段可以相对于彼此运动和移动。在其它实施形式中,弹性元件可以具有枢转区段,该弹性元件借助该枢转区段以可枢转的方式安置在笼的端壁中。这样,例如端壁的相同的凹座可以用于容纳夹持横梁的枢转区段以及弹性元件的枢转区段。在一个备选的实施形式中,弹性元件可以与夹持横梁一体式地构造,由此使得部件减小成为可能。在一个实施形式中,弹性元件可以具有呈Z形的构型,该呈Z形的构型具有直的弹性压力区段和基本与此平行的支承区段,该弹性压力区段和支承区段通过直的连接区段经由各一个弧形区段连接。在备选的实施形式中,弹性元件可以具有呈L形的构型,该呈L形的构型具有直的弹性压力区段和基本相对于此垂直的连接区段,该连接区段通过两个反向的弧形区段安置在弹性压力区段上。在其它备选的实施形式中,弹性元件可以具有经扩张的、具有短的弹性压力区段的呈U形的构型,该弹性压力区段通过弧形区段安置在直的连接区段的一个端部上,该连接区段通过其它的弧形区段与直的支承区段连接。在此,直的支承区段可以平行于汇流排的脚部区段分布并且可以安放在汇流排的脚部区段上。因此获得了用于简单安装的结构。在另外的实施形式中,汇流排可以构造为没有脚部区段,其中,例如笼在至少一个侧壁的下侧上的区段用作直的支承区段的对应支座。 此外可能的是,笼仅具有一个侧壁。在其它备选的实施形式中,弹性元件可以具有经扩张的、具有短的弹性压力区段的呈U形的构型,该弹性压力区段通过一个弧形区段安置在弯曲的连接区段的一个端部上,该连接区段通过其它的弧形区段与直的支承区段连接。在此情况下,弯曲的连接区段可以比多个弧形区段中的每个都具有显著更大的弧形半径,其中,所述一个弧形区段可以比所述其它的弧形区段具有更小的弧形半径。此外,在其它实施形式中,所述其它的弧形区段可以安放在汇流排的脚部区段上,其中,直的支承区段沿着笼的端壁延伸并且贴靠在该端壁上。因此,笼的内部空间和笼的壁被充分利用。弹性元件的各种实施形式能够在笼和夹持横梁的相同构造的情况下使得夹持单元的大的使用范围成为可能。不同的夹持力的适配由此通过在安装时简单地置入不同的弹性元件是可能的。用于电导体的联接设备具有用于容纳夹持单元的壳体,夹持单元优选具有笼、汇流排和用于电导体引入夹持单元中(优选引入笼中)的引入开口 ;用于电导体在汇流排上的夹持和接触的可枢转的夹持横梁,优选布置在笼中;以及至少一个弹性元件,用于将力施加到夹持横梁上,其中,夹持单元构造为如上所描述的夹持单元。该夹持单元也可以在没有笼的情况下插入到联接设备的壳体中。在其它实施形式中,联接设备可以具有用于夹持单元的打开的操纵装置。模块端子(Anreihklemme)具有至少一个上面所描述的联接设备。


借助示例性实施形式参照所附的附图更为详细地阐述本发明。在此情况下图1-2示出了处于静止状态的根据本发明的夹持单元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视图;图3示出了没有笼的根据图I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立体视图;图4示出了在引入导体之前的根据图2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侧视图5-6示出了在夹持状态中的根据图I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视图;图7-8示出了在静止状态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夹持单元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性立体视图;图9示出了根据图7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性侧视图;图10示出了在引入导体之前的根据图7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性侧视图;图11示出了在夹持状态中的根据图7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性视图;图12示出了在引入导体之前的根据本发明的夹持单元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性侧视图;图13示出了在夹持状态中的根据图12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性视图; 图14示出了在静止状态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夹持单元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性侧视图;图15示出了在夹持状态中的根据图14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性视图;以及图16示出了用于阐述与现有技术的比较的夹持单元的示意性侧视图。在附图中绘出了坐标系,其中,X说明了宽度方向,y说明了深度方向和z说明了高度方向。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示出了在静止状态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夹持单元I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立体图,以及图2是根据图I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侧视图。用术语“静止状态”标称如下状态,在该状态中没有导体插入和夹持在夹持单元I中。而“夹持状态”标称如下状态,在该状态中导体插入并且夹持在夹持单元I中。夹持单元I包括笼2,汇流排4,夹持横梁5和弹性元件7。当笼例如由良好传导的材料制成(在此未示出)时,汇流排也可以与笼单件式地构造(作为笼的壁之一)。笼2在x-z平面中具有两个平行对置的侧壁2a,这两个侧壁在一侧(在图1、2中左边)上通过在y_z平面中的端壁2b连接。在对置的侧上,侧壁2a在y-z平面中在超出大约2/3地中间区域中与保持壁2c部分连接。两个侧壁2a在其在x方向上的上侧上大约在其X方向上的长度的3/4上关于在端壁2b上侧上的区域在Z方向上比该区域低了大约1/10。在未示出的实施形式中,笼2仅具有一个带有端壁2b和保持壁2c的侧壁2a。端壁2b在其上部的区域中设有凹座2d,该凹座在此呈矩形并且穿过端壁2b地在X方向和I方向上延伸。下面还将详细地描述凹座2d的功能。笼2用其侧壁2a、其端壁2b和保持壁2c围绕内部空间3。笼2可以是由金属制成的冲制弯曲件或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注塑件。另外的实施形式当然是可能的。也可考虑的是,当合成材料夹持承载件具有相应的轮廓/壁时,合成材料夹持承载件承担笼2的任务。汇流排4呈L形地构造。汇流排4的腿部在y-z平面中分布并且构造为接触区段4a。该接触区段的上端部作为引入区段4c向外在X方向上弯折。接触区段4a在内部空间3中在两个侧壁2a的右边缘之间布置在保持壁2c的侧上。汇流排4的另外的腿部作为脚部区段4b直角地从接触区段4a在反向的x方向上弯折,将笼2的下开口封闭并且进一步在反向的X方向上延伸超过端壁2b。由此,内部空间3除了上侧之外由笼2和由汇流排4包围界定。在其它未示出的实施形式中,汇流排4不具有脚部区段4b。在此情况下,在至少一个侧壁2a的下边缘上而不是汇流排4的脚部区段4b上,安置、例如镶边或模制有与侧壁2a连接的脚部区段。在内部空间3内部,在上部区域中夹持横梁5从左侧上部倾斜向右下地分布地并且绕(这里虚拟的)枢转轴线6 (其在y方向上分布)可枢转地布置在凹 座2d中。夹持横梁5具有左端部,其构造为与笼2的端壁2b的凹座2d对应的枢转区段5b并且可枢转地容纳在凹座2d中。夹持横梁5的上侧5c指向上。夹持横梁5的另一端部形成夹持边缘5a并且在所示的静止状态中贴靠在内部空间3内部的接触面4e上。该贴靠区域也标称作夹持部位,该夹持边缘5在汇流排4的接触面4e上的贴靠形成了止挡并且形成了夹持横梁5在逆时针方向中的枢转范围的界限。将夹持横梁5利用其夹持边缘5a在静止状态中由弹性元件7相对接触面4e按压。弹性元件7在内部空间3中布置在夹持横梁5之下。该弹性元件在静止状态中具有呈Z形的构型。该弹性元件利用弹性压力区段7a的左上端部如同在夹持横梁5的枢转区段5b那样在该枢转区段5b之下一同容纳在凹座2d中,其中该左上端部构造为与笼2的端壁2d的凹座2d相应的枢转区段7e。直的弹性压力区段7e在夹持横梁5之下平行于该夹持横梁地例如延伸到大约夹持横梁长度的2/3并且然后过渡到联接在其上的弧形区段7b中。弧形区段7b具有在弹性压力区段7a与连接区段7g之间的在顺时针方向上小于90°的张角并且通过直的连接区段7g与其它弧形区段7c连接。连接区段7g在该第一实施例中长度为弹性压力区段的大约3/4。该其它弧形区段7c与弧形区段7b相反地具有在连接区段7g与支承区段7d之间的类似张角地分布并且过渡到直的支承区段7d中,该直的支承区段的端部在脚部区段4b到接触区段中的过渡附近安放在汇流排4的脚部区段4b的贴靠面4d上。支承区段7d在静止状态中近似平行于弹性压力区段7a地分布。弹性压力区段7a用其指向上部的表面作为压力区段7f安放在夹持横梁5的下表面上,该下表面标称作压力面5d。弹性元件7处于确定的预应力下,通过该预应力将夹持横梁5以其夹持边缘在反向的z方向上相对在夹持部位中的接触区段4a按压。弹性元件7在内部空间3中布置在如下区域内部,该区域由夹持横梁5、汇流排4的接触区段4a和脚部区段4b、以及笼2的端壁2b和笼2的侧壁2a的相应区域围绕界定。在图3中示出了没有笼2的根据图I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立体视图。可看到的是,夹持横梁5的枢转区段5b在y方向上居中地布置在夹持横梁5的端部上并且在y方向上挖出夹持横梁5的例如一半长度。弹性元件7的枢转区段7e可以具有类似的形状。图4示出了在引入导体8之前的根据图2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侧视图,由导体8在此仅示出了被剥皮的端部。 夹持单元I还处于静止状态中。将导体8在沿z方向分布的引入方向上首先引入在汇流排4的使导体8的引入变得容易的引入区段4c与夹持横梁5的上侧5c之间并且随后引入在汇流排4的接触区段4a与夹持横梁5的上侧5c之间。在此,导体8的下端部压到夹持横梁5的上侧5c上,其中,夹持横梁通过提高该压力(或通过未示出的工具或操纵器)绕枢转轴线6在顺时针方向上克服弹性元件7的弹性力枢转到内部空间3中。在将导体8插入夹持单元I中时,将弹性元件7通过夹持横梁5张紧。图5以示意性侧视图而图6以根据图I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立体图示出了在夹持单元I的夹持状态中所引入的并且夹持的导体8。在夹持状态中,导体8贴靠在汇流排4的接触区段4a的接触面4e上并且通过夹持横梁5的夹持边缘5a通过弹性元件7的弹性力被挤压到该接触面上。夹持横梁5绕枢转轴6枢转,与弹性元件7的弹性压力区段7a —样。弹性元件7的弧形区段7b在夹持状态中扩张,也就是在弹性压力区段7a与连接区段7g之间的张角大于90°。同时地,其它的弧形区段7c进一步弯曲在一起,其中,在连接区段7g与支承区段7d之间的张角小于90°。由此,弹性元件7与在静止状态下相比处于更大的预应力下。
夹持横梁5的夹持边缘5a不仅具有将导体8相对接触面4e挤压的功能而且也在导体8的拉出方向(与z方向相反)上这样地起作用,即,阻止导体8从夹持单元I中的拉出并且增大夹持作用。将这种自锁通过上置的枢转轴线6和相对其处于更深处的夹持边缘5a造成。该自锁通过相对于处于更深处的夹持边缘5a更高的枢转轴线6通过在笼2的端壁2b的沿z方向上相对经切断(ausgeklinkten)的侧壁2a更大的长度而被增大。由此,在自锁的情况下在夹持横梁5中起作用的杠杆臂在弹性元件7的弹性力的力导入区域与枢转轴线6之间以及在枢转轴线6与夹持边缘5a之间尽可能变大。在夹持状态中,如在图5中看到的那样,仅弹性元件7的弹性压力区段7f在向弧形区段7b的过渡中的小区段与夹持横梁5的压力区段5d在窄的力导入区域中接触。在图7和图8中示出了处于静止状态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夹持单元I’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性立体视图。在图8中未示出笼2。图9示出了根据图7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性侧视图。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弹性元件7’的结构,该弹性元件在此在静止状态中具有呈反L形的构型并且在内部空间3中布置在夹持横梁5之下。弹性元件7’同样具有弹性压力区段7’ a,其端部与凹座2d对应地构造为枢转区段7’ e用于容纳到端壁2b的凹座2d中并且如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在枢转区段5b之下容纳在凹座2d中。弹性压力区段7’a形成弹性元件7’的呈L形的构型的短腿部并且在静止状态中用其压力区段V f贴靠在夹持横梁5的下侧的压力区段5d上(图9)。弹性压力区段7’a的另一端部过渡到弧形区段7’b中,该弧形区段具有大约180°的张角并且在顺时针方向上延伸到内部空间3中。弧形区段7’b的另一端部与其它的与该弧形区段7’b反向的弧形区段7’c连接,该反向的弧形区段逆着顺时针方向弯曲地分布并且具有大约45°的张角。该反向的弧形区段的另一端部与直的连接区段7’ g基本上成直角地连接,并且由此相对弹性压力区段7’ a (并且由此也相对于处于该静止状态中的夹持横梁5)垂直地分布并且在连接区段的另一端部上逆着顺时针方向弯曲地过渡到具有大约90°的张角的呈弧形的支承区段7’ d中。该呈弧形的支承区段7’ d在静止状态中贴靠在笼2的端壁2b的内面2e上。
在该第二实施例的静止状态中,夹持边缘5a同样如第一实施例中那样贴靠在汇流排4的接触区段4a的夹持面4e上。图10示出了在引入导体8之前的根据图7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性侧视图,而图11示出了带有插入的导体8的处于夹持状态中的根据图7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性视图。导体8的被剥皮的端部的插入如在第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那样进行。在此,弹性元件7’被张紧,其方式是,支承区段7’d支撑在笼2的端壁2b的内面2e上。同时,弧形区段7’ b和7’ c被扩张并且产生弹性力,该弹性力作用到夹持横梁5上,用于将导体8通过夹持边缘5a相对汇流排4的接触区段4a的夹持面 4e夹持。在图11中示出了弹性元件7’的变形方案,其中,呈弧形的支承区段7’d过渡到其它的端部弧形区段7’ h中。该呈弧形的支承区段7’ d和其它的端部弧形区段7’ h具有相同的张角、也就是大约180°的共同的张角,并且具有的半径有共同的中心点,该共同的中心点通过点虚线的交叉来表示。图12和图13各以在引入导体之前和处于夹持状态(图13)中的示意性侧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夹持单元I”的第三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也在于弹性元件7”的结构。弹性元件7”在静止状态中具有扩张的呈U形的构型并且同样在内部空间3中布置在夹持横梁5之下。弹性元件7”的弹性压力区段7”a在此非常短地布置在具有大约90°的张角的弧形区段7”b的指向端壁2b的端部上。压力区段7”f布置在弹性压力区段7”a和弧形区段7”b的面朝夹持横梁5的侧上。弹性元件7”不具有枢转区段并且没有容纳在端壁2b的凹座2d中。仅夹持横梁5的枢转区段5b沿着枢转轴线6布置在凹座2d中。弧形区段7” b的另一端部是呈U形的构型的一个腿部并且构造为直的连接区段7”g。连接区段7” g以相对夹持横梁5小于90°的角度向左下相对笼2的端壁2b到内部空间3中地分布并且过渡到其它的弧形区段7”c中,该其它的弧形区段逆着顺时针方向弯曲地分布并且具有在连接区段7”g与支承区段7”d之间小于180°的张角。该其它的弧形区段的另一端部与直的支承区段7”d连接,该支承区段平行于汇流排4的脚部区段4b地分布并且用下支承面7”i安放在汇流排4的脚部区段4b的贴靠面4d上。支承的长度为贴靠面4d的长度的大约3/4。弹性元件7”的支承区段7” d形成弹性元件7”的呈U形的构型的另一腿部。在第三实施例的静止状态中,夹持边缘5a同样如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那样贴靠在汇流排4的接触区段4a的夹持面4e上。图13示出了带有插入的导体8的处于夹持单元I”的夹持状态中的根据图12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性侧视图。导体8的被剥皮的端部的插入如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那样进行。在此,弹性元件7”被张紧,其方式是支承区段7” d支撑在汇流排4的脚部区段4b的贴靠面4e上,其中,弧形区段7”c被扩张并且产生弹性力,该弹性力作用到夹持横梁5上,用于将导体8通过夹持边缘5a相对汇流排4的接触区段4a的夹持面4e夹持。在弧形区段7”c的该扩张的情况下,将该弧形区段的180°的张角增大,因为弹性压力区段7”a和弧形区段7”b在夹持横梁5的下侧上在其压力区段5d上朝着枢转轴线6运动。其它弧形区段7”c的外弧形面的一部分可以在向连接区段7”g的过渡中贴靠在笼2的端壁2b的内面2e上。在图14和图15中各以示意性侧视图示出了处于静止状态中和处于夹持状态(图15)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夹持单元I”的第四实施例。第四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不同之处也在于弹性元件7”’的结构。弹性元件7”’在静止状态中也具有呈U形的构型,该构型具有长的、直的腿部和较短的弯曲的腿部并且也在内部空间3中布置在夹持横梁5之下。弹性元件7”’的弹性压力区段7”’ a在此类似于第三实施例地布置在具有大约
45°的张角的弧形区段7”’b的指向端壁2b的端部上。压力区段7”’ f布置在弧形区段V” b的面朝夹持横梁5的侧上。第四实施例的该弹性元件V”也不具有枢转区段并且不容纳在端壁2b的凹座2d中。仅夹持横梁5的枢转区段5b沿着枢转轴线6布置在凹座2d中。弧形区段V” b的另一端部构造为比弧形区段V” b具有显著更大的半径的呈弧形的连接区段V” g。该连接区段V” g向左下朝着笼2的端壁2b进入内部空间3中地分布并且过渡到其它的弧形区段7”’ c中,该连接区段在顺时针方向上弯曲地分布并且具有在连接区段7”’ g与支承区段7”’ d之间小于180°的张角。该弧形区段的另一端部与直的支承区段V” d连接,该支承区段平行于笼2的端壁2b在端壁2b的内面2e上在反向的z方向上延伸直至超出凹座2d并且用贴靠面7”’1安放在笼2的端壁2b的内面2e上。该支承的长度为端壁2b的长度的大约9/10。在第四实施例的静止状态中,夹持边缘5a同样与在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中那样贴靠在汇流排4的接触区段4a的夹持面4e上。图15示出了带有插入的导体8的处于夹持单元Γ”的夹持状态中的根据图14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性侧视图。导体8的被剥皮的端部如在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中那样被插入到夹持单元I”’中。在导体8插入的情况下,弹性元件7”’被之张紧。在此,弹性压力区段7”’ a在夹持横梁5的下侧的压力区段5d上以如下方式移动,即,将弹性压力区段V” a朝着端壁2b去地弯曲到内部空间3中,其中,压力区段7”’ f从弹性压力区段V” a的面朝夹持横梁5的侧进一步漫游到弯曲的连接区段V” g的侧上。此外,弧形区段V” c利用支承面V” i支撑在汇流排4的脚部区段4b的贴靠面4d上,其中,其张角变小,也就是将弧形区段7”’c在弹性元件7”’张紧的情况下弯曲在一起。支承区段7”’ d用其贴靠面7”’ I保留在笼2的端壁2b的内面4e上。弯曲在一起的弧形区段7”’ c产生弹性力,该弹性力在该第四实施例中通过弹性元件7”’的弯曲的连接区段7”’ g作用到夹持横梁5上,用于将导体8通过夹持边缘5a相对汇流排4的接触区段4a的夹持面4e夹持。在图16中示出了用于阐述同现有技术的比较的夹持单元的示意性侧视图。夹持单元的传统的实施形式具有颠倒的呈V形的弹性元件7IV,其一条腿部垂直并且固定在笼上。另一腿部具有夹持边缘并且相对汇流排的接触区段4a的接触面4e按压。弹性元件7IV布置在内部空间3之上并且向上地界限该内部空间。在此,需要从弹性元件7IV的固定的腿部向接触区段4a的第一水平尺寸9。在根据本发明的夹持单元中,弹性元件7布置在内部空间3的内部,其中,将该内部空间充分利用,这在以前情况并不如此。此外,由此可以实现第二水平尺寸10,该第二水平尺寸小于在传统实施形式中的第一水平尺寸9。由此得到了在相同联接能力(在偏转的状态中的弹性元件)的情况下在X方向上的较小的尺寸10。夹持单元I、I’、I”、Γ”也可以被插入到由合成材料制成的相应壳体中并且形成所示的联接设备。该联接设备也可以具有操纵装置(未示出),夹持横梁5可以借助该操纵装置例如借助工具枢转,以便能够引入导体8或解除和拉出所夹持的导体8。上述的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在所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中可以修改。联接设备可以构造为模块端子。
夹持单元1、1’、1”、1”’、1IV 没有壳体也能够运行(funktionstiichtig)。在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中也可以考虑的是,夹持横梁5和弹性元件7单件式地构造。附图标记列表I、I’、I”、I”,夹持单元2笼2a侧壁2b端壁2c保持壁2d凹座2e内面3内部空间4汇流排4a接触区段4b脚部区段4c引入区段4d贴靠区段4e接触面5夹持横梁5a夹持边缘5b枢转区段5c上侧5d压力区段6枢转轴线7、7,、7,,、7,,,、7IV 弹性元件7…7”’ a弹性压力区段1-V,y b弧形区段7··· 7”’ c弧形区段7···7”’(1支承区段
7…7’e枢转区段7···7”’ ·压力区段7*"7”’g连接区段V h端部弧形区段7”…了”’ i支承面7”’ I贴靠面8导体9、10尺寸 x、y、z坐标
权利要求
1.用于电导体(8)的夹持单元(1、1’、1”、1”’),具有 带有至少一个侧壁(2a)的笼(2),所述至少一个侧壁与至少一个端壁(2b)连接; 独立的或与所述笼一起单件式构造的汇流排(4),具有接触区段(4a)和优选具有脚部区段(4b);以及 夹持横梁(5),具有至少一个夹持边缘(5a ),所述至少一个夹持边缘对立于所述接触区段(4a);以及 至少一个作用到所述夹持横梁上的弹性元件(7、7’、7”、7”’), 其中,至少所述笼(2)的所述端壁(2b)和所述至少一个侧壁(2a)、所述夹持横梁(5)、所述汇流排(4)的所述接触区段(4a)和优选所述脚部区段(4b)确定了内部空间(3), 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弹性元件(7、7’、7”、7”’)在所述内部空间(3)的内部布置在所述笼(2)中。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夹持单元(I、I’、I”、Γ”),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横梁(5)具有与所述夹持边缘(5a)对置的枢转区段(5b),所述夹持横梁利用所述枢转区段(5b)以能枢转到所述内部空间(3)中的方式安置在所述笼(2)的所述端壁(2b)中。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夹持单元(1、1’、1”、1”’),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7、7’、7”、7”’)分别与所述夹持横梁(5)和与所述笼(2)至少区段地接触。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夹持单元(1、1’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7、7’)具有枢转区段(7e、7’ e),所述弹性元件利用此枢转区段以能枢转的方式安置在所述笼(2)的所述端壁(2b)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持单元(1、1’),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7、7’)与所述夹持横梁(5) —体式地构造。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夹持单元(I),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7)具有呈Z形的构型,所述呈Z形的构型具有直的弹性压力区段(7a)和与此基本平行的支承区段(7d),所述弹性压力区段和所述支承区段通过直的连接区段(7g)经由各一个弧形区段(7b、7c)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夹持单元(I’),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7’)具有呈L形的构型,所述呈L形的构型具有直的弹性压力区段(7’a)和与此基本上垂直的连接区段(7’g),所述连接区段通过两个反向的弧形区段(7’b、7’c)安置在所述弹性压力区段(7’a)上。
8.根据权利要求I至3之一所述的夹持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7”)具有经扩张的、具有短的弹性压力区段(7”a)的呈U形的构型,所述短的弹性压力区段通过弧形区段(7”b)安置在直的连接区段(7”g)的一个端部上,所述连接区段通过其它的弧形区段(7” c)与直的支承区段(7” d)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持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的支承区段(7”d)平行于所述汇流排(4)的所述脚部区段(4b)分布并且安放在所述汇流排(4)的所述脚部区段(4b)上。
10.根据权利要求I至3之一所述的夹持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7”’)具有经扩张的、具有短的弹性压力区段(7”’ a)的呈U形的构型,所述短的弹性压力区段通过一个弧形区段(7”’ b)安置在弯曲的连接区段(7”’ g)的一个端部上,所述弯曲的连接区段通过其它的弧形区段(7”’ c)与直的支承区段(7”’ d)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夹持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的连接区段(7”’g)比所述弧形区段(7”’ b、7”’ c)中的每个具有明显更大的弧形半径,其中,所述一个弧形区段(7”’ b)比所述其它的弧形区段(7”’ c)具有更小的弧形半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夹持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其它的弧形区段(7”’c)安放在所述汇流排(4)的所述脚部区段(4b)上,其中,所述直的贴靠区段(7”’ d)沿着所述笼(2 )的所述端壁(2b )延伸并且贴靠在所述端壁(2b )上。
13.用于电导体(8)的联接设备,具有 -用于容纳夹持单元的壳体,所述夹持单元带有笼(2)、独立的或与所述笼一起单件式构造的汇流排(4)、和用于所述电导体(8)引入所述笼(2)中的引入开口 ; -布置在所述笼(2)中的能枢转的夹持横梁(5),用于所述电导体(8)在所述汇流排(4)上的夹持和接触;以及 -至少一个弹性元件(7、7’、7”、7”’),用于将力施加到所述夹持横梁(5)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单元(I、I’、I”、Γ”)构造为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夹持单元(I、I’、I”、I”,)。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联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设备具有用于打开所述夹持单元(I、I’、I”、Γ”)的操纵装置。
15.模块端子,所述模块端子具有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联接设备。
全文摘要
夹持单元和具有这种夹持单元的联接设备。该用于电导体(8)的夹持单元(1、1’、1”、1”’)具有带至少一个侧壁(2a)的笼(2),该至少一个侧壁与至少一个端壁(2b)连接;独立的或与笼一起单件式构造的汇流排(4),具有接触区段(4a)和优选具有脚部区段(4b);以及夹持横梁(5),具有至少一个夹持边缘(5a),其对立于接触区段(4a);以及至少一个作用到夹持横梁上的弹性元件(7、7’、7”、7”’),其中,至少笼(2)的端壁(2b)和该至少一个侧壁(2a)、夹持横梁(5)、汇流排(4)的接触区段(4a)和优选脚部区段(4b)确定了内部空间(3),其中,至少一个弹性元件(7、7’、7”、7”’)在内部空间(3)的内部布置在笼(2)中。
文档编号H01R4/48GK102780098SQ20121014917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3日
发明者于尔根·齐姆克, 卡尔洛·斯捷潘尼维奇, 康斯坦丁·克拉森, 沃尔特·汉宁, 米夏埃尔·赫尔曼, 迪特马尔·霍恩 申请人:威德米勒界面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