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07014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成为通过对促动器进行移动操作而固定信号传输介质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通常,在各种电气设备等中,作为电连接柔性印刷电路板(FPC)、柔性扁平电缆 (FFC)等各种信号传输介质的部件,广泛采用各种电连接器。例如如下述专利文献I等所述那样形成为如下结构在安装在印刷布线基板上而进行使用的电连接器中,由FPC、FFC等构成的信号传输介质自绝缘外壳(绝缘体)的前端侧开口部插入到该绝缘外壳的内部,在该信号传输介质的插入时刻,利用操作人员的操作力向连接器的前方侧或后方侧的“闭合位置”例如以推倒的方式转动被保持在使信号传输介质开放的“开放位置”的促动器(连接操作部件)。
并且,在将上述的促动器(连接操作部件)转动操作至夹持信号传输介质的“闭合位置”时,将设置于该促动器的凸轮部的一端部推压于导电触头,由此,导电触头的另一端部以压接于信号传输介质(FPC、FFC等)的方式位移,将信号传输介质固定。另一方面,当位于这种“闭合位置”的促动器向原来的“开放位置”例如以向上方立起的方式转动时,导电触头利用自身的弹性复原力沿离开信号传输介质(FPC、FFC等)的方向位移,由此使信号传输介质处于开放状态。
以上述方式使导电触头弹性位移的凸轮部形成为如下结构该凸轮部由截面形状呈大致椭圆的构件形成,该凸轮部能转动地收容在设在导电触头的固定侧梁上的凸轮转动凹部内,在固定侧梁与可动侧梁之间以改变直径的方式转动。对于这种凸轮部,在可动梁的一端部分以沿信号传输介质的插入方向与凸轮部相面对的方式设有凸轮卡定突起,即使因外力施加于促动器的情况等而使凸轮部要脱离凸轮转动凹部,凸轮部的一部分也能与凸轮卡定突起抵接而卡定,以防止凸轮部脱离到连接器外。
但是,特别是在促动器位于“开放位置”的情况下,由于呈大致椭圆状的截面形状的凸轮部处于平放状态,所以凸轮部的作用于导电触头的接触压力小,凸轮部在凸轮转动凹部处的保持力变小,并且很难与凸轮卡定突起部卡定。结果,例如如图12所示,即使在较小的外力施加于促动器I的情况下,凸轮部4也会越过构成凸轮转动凹部2的台阶部3地向连接器外侧(图12的右侧)移动,尽管有设在导电触头5的端部的凸轮卡定突起部6的卡定作用,但凸轮部4仍有可能脱出到连接器外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8-300373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8-004404号公报
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8-1924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简易的结构防止在促动器位于开放位置的情况下的凸轮部脱落的电连接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采用如下结构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外壳、安装在该绝缘外壳内的导电触头、和具有使该触头摆动的凸轮部的促动器,上述触头具有夹着被插入在上述绝缘外壳的内部的信号传输介质而面对的、由一对梁状构件构成的第I触头梁和第2触头梁,在上述第I触头梁的一端部分形成有能使上述凸轮部转动地收容该凸轮部的凸轮转动凹部,并且在上述第2触头梁的一端部设有沿上述信号传输介质的插入方向与上述凸轮部相面对的凸轮卡定突起,上述促动器的上述凸轮部构成为在闭合位置与开放位置之间转动,当上述凸轮部位于上述闭合位置时,上述第I触头梁和第2触头梁夹持上述信号传输介质,当上述凸轮部位于上述开放位置时,上述第I触头梁和第2触头梁离开上述信号传输介质,在上述促动器的上述凸轮部设有由平面构成的凸轮卡合面,在该促动器位于开放位置时,该凸轮卡合面沿上述信号传输介质的插入方向与上述第2触头梁的凸轮卡定突起面对配置。
此时,优选的是,在上述凸轮部沿上述信号传输介质的插入方向偏离了上述凸轮转动凹部时,本发明中的上述凸轮卡合面处于与上述凸轮卡定突起抵接的配置关系。
采用具有这种结构的本发明,即使在促动器位于开放位置时,因沿向连接器外侧推出凸轮部的方向施加有外力等而使凸轮部要脱离凸轮转动凹部,凸轮部的凸轮卡合面也能与凸轮卡定突起抵接而成为卡定状态,防止促动器的脱落。
另外,优选的是,在本发明中的上述第2触头梁的一端部分设有自上述凸轮卡定突起呈大致直线状地延伸的凸轮限制端缘部,另一方面,在上述促动器的上述凸轮部设有凸轮保持面,在该促动器位于开放位置时,该凸轮保持面能够与上述第2触头梁的上述凸轮限制端缘部面接触。
采用具有这种结构的本发明,当在促动器位于开放位置时促动器被推到连接器外侧的情况下,首先凸轮部的凸轮保持面与第2触头梁的凸轮限制端缘部抵接,维持凸轮部被推压于凸轮转动凹部侧的状态,将凸轮部保持在本来的位置,所以能够利用与上述的凸轮卡合面的相互作用而更加可靠地防止促动器的脱落。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电连接器构成为在使安装在绝缘外壳内的触头摆动的促动器的凸轮部设有由平面构成的凸轮卡合面,在促动器位于开放位置时,该凸轮卡合面与第2 触头梁的凸轮卡定突起面对配置,即使在促动器位于开放位置时沿向连接器外侧推出凸轮部的方向施加有外力等,而使凸轮部要脱离凸轮转动凹部,凸轮部的凸轮卡合面也能与凸轮卡定突起抵接而形成卡定状态,从而防止促动器的脱落,因此能够利用简易的结构防止在促动器位于开放位置的情况下的凸轮部的脱落,能够低廉且大幅地提高电连接器的品质及可靠性。


图I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是在促动器立在开放位置的状态下从前方侧表不信号传输介质未插入的状态的整体结构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2是从后方侧观察图I所示的处于开放状态的电连接器时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3是从前方侧表示将图I所示的处于开放状态的电连接器的促动器以推倒的方式转动至闭合位置的状态的整体结构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4是从前方侧观察图I和图2所示的处于开放状态的电连接器时的正面说明图。
图5是沿图4中的V-V线的纵剖说明图。
图6是将图5中的用附图标记VI表示的部位放大表示的局部纵剖说明图。
图7是将处于开放状态的电连接器的促动器以推倒的方式转动至闭合位置的状态的、相当于图5的纵剖说明图。
图8是将图7中的用附图标记VIII表示的部位放大表示的局部纵剖说明图。
图9是向后方侧的外力施加于处于开放状态的电连接器的促动器的状态的、相当于图5的纵剖说明图。
图10是将图9中的用附图标记X表示的部位放大表示的局部纵剖说明图。
图11是对插入在图I至图10所示的电连接器中的信号传输介质的终端部分进行表示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12是将以往的电连接器中的凸轮部的构造放大表示的局部纵剖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将本发明应用在如下电连接器中的实施方式,该电连接器为了连接由柔性印刷电路板(FPC)、柔性扁平电缆(FFC)等构成的信号传输介质而安装在布线基板上进行使用。
S卩,图I至图11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0具有在绝缘外壳11的后端缘部分(图5的右端缘部分),具有作为连接操作部件的促动器12的所谓后翻型(back flip)构造,上述的促动器12形成为如下结构能够向供信号传输介质(FPC或FFC等)F的终端部分插入的连接器前端侧(图5的左端侧)的相反侧的连接器后方侧(图5的右侧)以推倒的方式转动。
此时,上述绝缘外壳11由呈细长状延伸的中空框体状的绝缘构件形成,以下,将该绝缘外壳11的细长的横宽方向称作连接器长度方向,另外,将插入信号传输介质(FPC或 FFC等)F的终端部分或使该终端部分脱离的方向称作连接器前后方向。
由呈适当形状的薄板状金属制构件形成的具有2种不同形状的多个导电触头13、 14均安装在该绝缘外壳11的内部。那些导电触头13、14在绝缘外壳11的内部沿连接器长度方向空开适当的间隔地配置成多极状,具有不同形状的一方侧的导电触头13和另一方侧的导电触头14沿作为多极排列的方向的连接器长度方向交替排列。这些导电触头13、 14分别作为信号传输用或接地连接用的部件,在以锡焊接合的方式安装在导电通路(省略图示)上的状态下进行使用,上述导电通路形成在主印刷布线基板(省略图示)上。
另外,在上述绝缘外壳11的前端缘部分(图5的左端缘部分)沿连接器长度方向呈细长状地设有介质插入口 11a,该介质插入口 Ila供如上所述由柔性印刷电路板(FPC)、柔性扁平电缆(FFC)等构成的信号传输介质F的终端部分插入,并且在该前端缘部分的相反侧的连接器前后方向的后端缘部分(图5的右端缘部分),同样呈细长状地设有零件安装口 11b,该零件安装口 Ilb供上述的一方侧的导电触头13、促动器(连接操作部件)12等安装。
此时,自设在绝缘外壳11的连接器后端侧的零件安装口 Ilb向前方侦彳(图5的左侧)插入安装上述的一方侧的导电触头13,自设在绝缘外壳11的连接器前端侧的介质插入口 Ila向后方侧(图5的右侧)通过插入而安装另一方侧的导电触头14。像这样安装在绝缘外壳11的内部的各导电触头13、14配置在与信号传输介质(FPC或FFC等)F的布线图案Fa (参照图11)相对应的位置上,该信号传输介质F经过介质插入口 Ila而插入在绝缘外壳11的内部。那些形成在信号传输介质F上的布线图案Fa以适当的间距间隔配置有信号传输用导电通路(信号线焊盘(pad))或屏蔽用导电通路(屏蔽线焊盘)。
另外,导电触头13、14如上所述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但由于后述的本发明的主要部分形成为同样的结构,所以以下只说明一方的导电触头13,省略说明另一方的导电触头14。
S卩,上述的各导电触头13分别具有沿作为信号传输介质F的插脱方向(图5的左右方向)的前后方向大致平行延伸的由一对细长状的梁构件构成的可动触头梁(第2触头梁)13a和固定触头梁(第I触头梁)13b。这些可动触头梁13a及固定触头梁13b在上述绝缘外壳11的内部空间内配置为沿图示的上下方向空开适当的间隔地彼此面对。其中的固定触头梁13b沿上述绝缘外壳11的底面板的内壁面固定为大致不动状态,并且在该固定触头梁13b的图示的上方位置与该固定触头梁13b大致平行延伸的可动触头梁13a,借助连结支柱梁13c与固定触头梁13b连结为一体。
连结支柱梁13c由窄幅的板状构件形成,连结支柱梁13c配置为在上述两个触头梁13a、13b的延伸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沿图示的上下方向延伸。并且,与该连结支柱梁13c 的图示上端部分相连结的可动触头梁13a构成为基于上述连结支柱梁13c的弹性挠性,可相对于上述固定触头梁13b弹性位移,各可动触头梁13a构成为能够以连结支柱梁13c或该连结支柱梁13c附近的部位为转动中心摆动。届时的可动触头梁13a的摆动在图5的纸面内沿上下方向进行。
另外,在上述可动触头梁(第2触头梁)13a的前端侧部分(图5的左端侧部分), 以形成为朝向图示下方的突出形状的方式设有上端子接触凸部13al,该上端子接触凸部 13al与形成在信号传输介质(FPC或FFC等)F的图示的上表面侧的布线图案(信号传输用或屏蔽用的导电通路)Fa的某一个相连接。
另一方面,固定触头梁(第I触头梁)13b如上所述配置为沿绝缘外壳11的底面板的内壁面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在那些固定触头梁13b的前方侧部分(图5的左侧部分)以形成为朝向图示上方的突出形状的方式设有下端子接触凸部13bl,该下端子接触凸部13bl 与形成在信号传输介质(FPC或FFC等)F的图示的下表面侧的布线图案(未图示的信号传输用或屏蔽用的导电通路)Fa的某一个相连接。这些下端子接触凸部13bl配置为与上述可动触头梁13a侧的上端子接触凸部13al的图示的正下方位置相面对,形成为在那些上端子接触凸部13al与下端子接触凸部13bl之间夹持信号传输介质F的结构。
另外,这些可动触头梁13a的上端子接触凸部13al和固定触头梁13b的下端子接触凸部13bl也可以使彼此的位置向连接器前方侧(图5的左侧)或连接器后方侧(图5的右侧)错开地配置。另外,固定触头梁13b基本上固定为不动状态,但出于使信号传输介质 (FPC或FFC等)F容易插入等的目的,固定触头梁13b的前端部分可以形成为能弹性位移, 也可以将该固定触头梁13b的前端部分形成为自绝缘外壳11的底面板的内壁面稍微浮起。
此外,在上述各固定触头梁13b的后端侧部分(图5的右端侧部分)分别设有基板连接部13b2,这些基板连接部13b2与形成在主印刷布线基板(省略图示)上的导电通路锡焊连接。
此外,在上述固定触头梁13b的后端侧部分(图5的右端侧部分)设有形成为凹状的弯曲形状的凸轮转动凹部13b3,并且在可动触头梁13a的后端侧部分(图5的右端侧部分)以向图示下方突出的方式设有凸轮卡定突起13a2,在那些凸轮转动凹部13b3与凸轮卡定突起13a2之间的部分,以与那些凸轮转动凹部13b3和凸轮卡定突起13a2相接触的方式,配置有安装在上述绝缘外壳11的后端部分的促动器(连接操作部件)12的开闭凸轮部 12a。
设于该促动器(连接操作部件)12的开闭凸轮部12a形成为纵截面是大致椭圆形状,在相当于其长轴的两端部的位置形成有一对凸轮面12al、12al。那些的各凸轮面12al 具有大致沿上述固定触头梁13b的凸轮转动凹部13b3的弯曲侧面形状,那两个凸轮面 12al、12al中的一方(图6的下方侧部分)能转动地收容在固定触头梁13b的凸轮转动凹部 13b3的内部。
另外,两个凸轮面12al、12al中的另一方(图6的上方侧部分)滑动自由地与可动触头梁13a的后端缘部分相接触。即,在可动触头梁13a的后端缘部分以形成该可动触头梁13a的下缘的方式,设有自上述凸轮卡定突起13a2以大致直线状延伸的凸轮限制端缘部 13a3,上述开闭凸轮部12a的凸轮面12al滑动自由地与该凸轮限制端缘部13a3相接触。利用开闭凸轮部12a与凸轮转动凹部13b3及凸轮限制端缘部13a3的这种接触配置关系,能转动地支承该开闭凸轮部12a,整个促动器12形成为绕开闭凸轮部12a的转动中心转动的结构。
这样,能转动地配置在绝缘外壳11的后端部分(图5和图7的右端部分)的整个促动器(连接操作部件)12,形成为沿连接器长度方向呈细长状延伸,以与绝缘外壳11的全宽大致相同的长度配置。该促动器12如上所述安装为绕开闭凸轮部12a的转动中心转动,相当于届时的转动半径的外侧的部分(图7的右端侧部分)为开闭操作部12b。并且,整个促动器12构成为通过使由操作人员产生的适当的操作力施加于该开闭操作部12b,在图5那样大致直立的状态的“开放位置”、与图7那样大致水平地倒向连接器后方侧的状态的“闭合位置”之间往返转动。
此时,开闭操作部12b在与上述开闭凸轮部12a相连结的部分形成有用于避免与导电触头13 (14)的干涉的狭缝状通孔部12c,如上所述当促动器12转动至“开放位置”(参照图5)时,导电触头13的可动触头梁13a的后端部分进入该狭缝状通孔部12c的内侧。
并且,当操作人员利用指尖将促动器(连接操作部件)12的开闭操作部12b,从“开放位置”(参照图5)以推倒的方式向“闭合位置”(参照图7)转动操作时,上述开闭凸轮部 12a的旋转半径构成为在固定触头梁13b与可动触头梁13a之间向增大的方向变化,随着开闭凸轮部12a的直径增大的那种变化,设在可动触头梁13a的后端侧的凸轮限制端缘部 13a3以向图示上方抬起的方式位移,相应地设在凸轮限制端缘部13a3的相反侧(连接器前端侧)的上端子接触凸部13al持续向下方下压。
在促动器(连接操作部件)12像这样完全转动至作为最终转动位置的“闭合位置” 时(参照图7),上述可动触头梁13a的上端子接触凸部13al和固定触头梁13b的下端子接触凸部13bl从上下方与插入在该上端子接触凸部13al与下端子接触凸部13bl之间的信号传输介质(FPC或FFC等)F压接,夹持信号传输介质F。届时,形成为如下结构上端子接触凸部13al和下端子接触凸部13bl与特别是图11所示那样的信号传输介质F的布线图案(信号传输用及屏蔽用的导电通路)Fa压接,由此进行电连接。
另外,如上所述,在将促动器12从“开放位置”(参照图5)以推倒的方式向后方侧转动而移动至“闭合位置”(参照图7)的状态下,该促动器12的开闭操作部12b的图示的下表面侧部分成为与主布线基板(省略图示)相面对地靠近该主布线基板的配置关系,但在届时的促动器12的开闭操作部12b的下表面侧部分设有向主布线基板突出的保护突部12d。 该保护突部12d在上述导电触头13、14的多极排列的方向(连接器长度方向)上空开规定的间隔地配置有多个,分别形成为大致四方柱状的块体的各保护突部12d构成为随着促动器 12的转动操作与促动器12 —体转动。
另外,设在促动器12的开闭操作部12b的连接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连续地设有自中央部分的主操作部平缓地下降的倾斜面部12e、12e。
另一方面,在促动器12位于“开放位置”的情况下(参照图5和图6),设在上述可动触头梁13a的凸轮卡定突起13a2配置在与促动器12的开闭凸轮部12a朝稍后方分开的位置,该凸轮卡定突起13a2配置为在信号传输介质F的插入方向上与开闭凸轮部12a相面对。并且,在该促动器12转动到“闭合位置”的情况下(参照图7和图8),上述开闭凸轮部12a处于立起为纵向长度较长的状态,处于该立起为纵向长度较长的状态的开闭凸轮部 12a的上方侧(图7的上方侧)部分的凸轮面12al,在靠近凸轮卡定突起13a2的位置相向配置。因而,当在这种“闭合位置”时的配置关系下,向后方侧(图7的右侧)的外力施加于促动器12而欲使开闭凸轮部12a向后方侧错位时,促动器12的凸轮面12al与凸轮卡定突起 13a2抵接,由此防止促动器12的向后方侧的脱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促动器12位于“开放位置”的情况(参照图5和图6) 下的促动器12的脱落防止部件,采用如下结构。
S卩,在设于促动器12的开闭凸轮部12a的外周面上,在相当于上述一对的凸轮面 12al、12al彼此之间的部位形成有凸轮卡合面12a2和凸轮保持面12a3。在促动器12处于 “开放位置”的情况下(参照图5和图6),这些凸轮卡合面12a2和凸轮保持面12a3配置在开闭凸轮部12a的上半侧部分,其中的凸轮保持面12a3由与上述可动触头梁13a的凸轮限制端缘部13a3相面对地大致水平延伸的平坦面形成。并且,在促动器12位于“开放位置” 的情况下(参照图5和图6),该开闭凸轮部12a的凸轮保持面12a3相对于可动触头梁13a 的凸轮限制端缘部13a3从下方侧呈面状地与该凸轮限制端缘部13a3压接,由此,开闭凸轮部12a产生用于维持促动器12的开放状态的作用力。
另一方面,同样在促动器12处于“开放位置”的情况下(参照图5和图6),设于开闭凸轮部12a的凸轮卡合面12a2由自上述凸轮保持面12a3的后端部(图5的右端部)向大致垂直下方弯折而延伸的平坦面形成,凸轮卡合面12a2配置为自信号传输介质F的插入方向的前方侧与上述可动触头梁13a的凸轮卡定突起13a2相面对。
这样在促动器12位于“开放位置”的状态下,当向后方侧(图5的右侧)的外力施加于该促动器12时,如图9所示,开闭凸轮部12a的凸轮面12al从收容在固定触头梁13b 的凸轮转动凹部13b3内的状态向后方侧持续错位,想要跨上在凸轮转动凹部13b3的后方侧形成有台阶的固定触头梁13b的上缘。也就是说,该情况下的开闭凸轮部12a想要错位到后方侧的斜上方,但在该种开闭凸轮部12a的错位的作用下,如图9和图10所示,促动器 12的凸轮卡合面12a2以抬起的方式与可动触头梁13a的凸轮卡定突起13a2压接,利用凸轮卡定突起13a2与该凸轮卡合面12a2的卡定作用,防止促动器12向后方侧的脱落。
另外,在促动器12位于“闭合位置”的情况下(参照图7和图8),上述开闭凸轮部 12a的凸轮卡合面12a2为相对于固定触头梁13b的上缘从上方侧与该固定触头梁13b相面对的配置关系。并且,在促动器12越过“闭合位置”而想要过度地转动时,该开闭凸轮部 12a的凸轮卡合面12a2和上述开闭操作部12b —起与固定触头梁13b的上缘抵接,利用这两个构件的止挡功能防止促动器12的过度转动。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促动器12位于“开放位置”时因沿向连接器外侧推出开闭凸轮部12a的方向作用有外力等,而使开闭凸轮部12a要脱离凸轮转动凹部13b3,也能使开闭凸轮部12a的凸轮卡合面12a2与可动触头梁13a的凸轮卡定突起13a2抵接而成为卡定状态,防止促动器12的脱落。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促动器12被推到外侧的情况下,首先开闭凸轮部12a 的凸轮保持面12a3与设在可动触头梁13a的后端部分的凸轮限制端缘部13a3抵接,维持开闭凸轮部12a被推压到凸轮转动凹部13b3侧的状态,开闭凸轮部12a保持在本来的位置,所以利用与上述开闭凸轮部12a的凸轮卡合面12a2的相互作用,更加可靠地防止促动器12的脱落。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促动器12的开闭操作部12b沿连接器长度方向呈长条状延伸,在该开闭操作部12b的配置在有关转动中心的半径方向的外侧的操作侧的端面、即促动器12立在“开放位置”(参照图4和图5)的状态下的上端面上,在连接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分别设有倾斜面部12e、12e。这些各倾斜面部12e、12e形成为向作为促动器12的延伸方向的连接器长度方向的外侧下降,且形成为与连接器长度方向呈适当角度地延伸。另外, 在这两个倾斜面部12e、12e彼此之间的部分,以构成为长条状地方式设有沿作为促动器12 的延伸方向的连接器长度方向延伸的平坦面部。
像这样配置在连接器长度方向的两端侧的倾斜面部12e、12e形成为自设在连接器长度方向的中央侧的平坦面部的两端部平滑地连续,且形成为在这两个面部彼此的交界部分未形成角部的结构。因而,在使促动器12从“开放位置”转动到“闭合位置”时,利用操作人员的指尖向后方侧推压作为促动器12立在“开放位置”(参照图5)的状态下的前端面(图5的左侧端面)的、正面侧的竖壁面部,当在上述那种促动器12的开闭操作部12b的两端部分设有倾斜面部12e时,操作人员的推压力不易施加于长度方向两端侧的设有倾斜面部12e的部分,形成使推压力施加于促动器12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分的倾向。
另一方面,施加于促动器12的长度方向两侧的倾斜面部12e的推压力,沿与构成该倾斜面部12e的倾斜面大致垂直的方向施加,所以该推压力自促动器12的长度方向两端侧向中央侧作用。因此,操作人员的推压力整体大致均匀地作用于促动器12的全长,不易发生像以往那样使促动器12以扭转的状态被推压的那种情况,整个促动器12大致维持平面地转动,从而良好地实现由该促动器12的转动而获得的对信号传输介质(FPC或FFC等) F的夹持作用。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了由本发明人做成的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作为固定在电连接器中的信号传输介质,采用了柔性印刷电路板(FPC)和柔性扁平电缆(FFC),但在使用了其他信号传输用介质等的情况下, 也能同样地应用本发明。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促动器配置在绝缘外壳的后端部分,但在前端侧部分配置有促动器的电连接器、在前端侧部分与后端侧部分之间的部分配置有促动器的电连接器, 也能同样地应用本发明。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使用了形状不同的导电触头,但在使用了同一形状的导电触头的电连接器中,也能同样地应用本发明。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广泛应用在各种电气设备所使用的多种多样的电连接器中。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连接器;11、绝缘外壳;lla、介质插入口 ;llb、零件安装口 ;12、促动器(连接操作部件);12a、开闭凸轮部;12al、凸轮面;12a2、凸轮卡合面;12a3、凸轮保持面;12b、开闭操作部;12c、狭缝状通孔部;12d、保护突部;12e、倾斜面部;13、14、导电触头;13a、可动触头梁(第2触头梁);13al、上端子接触凸部;13a2、凸轮卡定突起;13a3、凸轮限制端缘部; 13b、固定触头梁(第I触头梁);13bl、下端子接触凸部;13b2、基板连接部;13b3、凸轮转动凹部;13c、连结支柱梁;F、信号传输介质(FPC或FFC等);Fa、布线图案。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外壳、安装在该绝缘外壳内的导电触头、和具有使该触头摆动的凸轮部的促动器, 所述触头具有夹着被插入在所述绝缘外壳的内部的信号传输介质而相面对的、由一对梁状构件构成的第I触头梁和第2触头梁, 在所述第I触头梁的一端部分形成有能使所述凸轮部转动地收容该凸轮部的凸轮转动凹部, 并且,在所述第2触头梁的一端部设有在所述信号传输介质的插入方向上与所述凸轮部相面对的凸轮卡定突起, 所述促动器的所述凸轮部在闭合位置与开放位置之间转动,当所述凸轮部位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第I触头梁和第2触头梁夹持所述信号传输介质,当所述凸轮部位于所述开放位置时,所述第I触头梁和第2触头梁离开所述信号传输介质, 该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促动器的所述凸轮部设有由平面构成的凸轮卡合面,在该促动器位于开放位置时,该凸轮卡合面沿所述信号传输介质的插入方向与所述第2触头梁的凸轮卡定突起面对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凸轮部沿所述信号传输介质的插入方向相对于所述凸轮转动凹部偏离了时,所述凸轮卡合面处于与所述凸轮卡定突起抵接的配置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触头梁的一端部分设有自所述凸轮卡定突起呈大致直线状地延伸的凸轮限制端缘部, 另一方面,在所述促动器的所述凸轮部设有凸轮保持面,在该促动器位于开放位置时,该凸轮保持面能够与所述第2触头梁的所述凸轮限制端缘部面接触。
全文摘要
本发明能够利用简易的结构防止凸轮部在促动器位于开放位置的情况下脱落。在使安装在绝缘外壳(11)内的触头(13)摆动的促动器(12)的凸轮部(12a),设有由平面构成的凸轮卡合面(12a2),在促动器(12)位于开放位置时,该凸轮卡合面(12a2)与第2触头梁(13a)的凸轮卡定突起(13a)面对配置,即使在促动器(12)位于开放位置时作用有使凸轮部(12a)脱离凸轮转动凹部(13b3)的那样的外力等,凸轮部(12a)的凸轮卡合面(12a2)也能与凸轮卡定突起(13a2)抵接而形成卡定状态,从而防止促动器(12)的脱落。
文档编号H01R13/62GK102983450SQ20121031517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日
发明者立石仁, 岛田好伸 申请人: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