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及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09068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及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及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如图18 图25所示那样,已知具备外壳403、一对触头405 (但是,在图18中仅表示了 I个触头405)、支承构件(未图示)、弹性橡胶管408、以及盖409的连接器401(参照日本特开 2010-165627 号公报(段落 0025、0036、0040、0041、0044、0045、0051、图1 图6、图9、图10等))。连接器401为将印刷电路板421与电线422电连接的连接器。另外,图18 图23、图24、图25分别与下述专利文献I的图1 图6、图9、图10对应。但是,图中的附图标记被改变,一部分的附图标记被删除。如图24所示,连接器405,具有第一固定部451、第二固定部452、一对连结部453(但是,在图24中仅表示了 I个连结部453)、接触部454、以及接线部455。接触部454与印刷电路板421的端子部414(参照图20)接触。在接线部455连接电线422。如图24所示,第一固定部451朝嵌合脱离方向Dll延伸。接触部454从第一固定部451朝前方延伸,朝第一固定部451的后端一方折回。接线部455与第一固定部451相连,沿外壳403的第一支承部431的厚度方向延伸。如图24所示,接线部455相对于第一固定部451的长度方向朝直角方向折曲。如图25所示,盖409具有盖主体491、一对触头支承部492、一对橡胶管支承部493、一对卡合片494。盖主体491为大致板状。一对触头支承部492分别为大致L字形,分别从盖主体491的内面的上端近旁形成到下端。触头支承部492对触头405的接线部455进行支承。一对卡合片494分别为大致板状,分别与盖主体491的两侧部连结。在卡合片494上形成卡合孔441。如图20所示,如使盖409的卡合孔441与外壳403的卡合突起472卡合而将盖409固定在外壳403上,则触头405的接线部455和弹性橡胶管408由外壳403和盖409支承。因此,即使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了拉电线422的力,接线部455也不产生塑性变形。如上述那样,在以往的连接器中,由于采用了由盖409支承触头405的接线部455的结构,所以,连接器的部件个数变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作出了的发明,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不增加部件个数就能够防止触头的塑性变形的连接器及照明装置。为了完成上述课题,在本发明的第I方式中,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配备了触头和保持上述触头的外壳;其中上述触头具有与基板接触的接触部、与电缆连接的连接部、以及连结上述接触部与上述连接部的连结部;上述外壳,具有收容上述接触部的外壳主体和形成在上述外壳主体的外表面的对上述连结部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上述连结部折曲。最好上述外壳主体与上述保持部形成一体。最好上述连结部大致弯曲180度;上述保持部位于上述外壳主体的正面侧、背面侧或侧面侧中的任一方。最好上述连结部大致弯曲90度;上述保持部位于上述外壳主体的底面侧。最好上述触头,具有与上述接触部相向、当上述基板的一部分被插入到了上述外壳主体内时受到来自上述接触部的推压力的相向部。最好在上述外壳主体的内壁部形成插入上述相向部的插入孔;当上述基板的一部分被插入到了上述外壳主体内时,由上述接触部和上述相向部夹持上述基板和上述内壁部的一部分。最好上述接触部,具有被推压在上述基板上的触点部,和与此触点部相连、将被插入上述外壳主体内的上述基板的一部分引导至上述触点部的引导部;上述触头具有使上述基板的一部分在被插入上述外壳主体内时与上述引导部的前端部不接触的保护部。为了完成上述课题,在本发明的第2方式中,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中具备安装了 LED的上述基板、搭载此基板的底板、以及搭载在此底板上的如请求保护的范围中的I 30项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连接器。最好具备安装了 LED的上述基板、搭载此基板的底板、以及搭载在此底板上的如请求保护的范围中的I 30项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连接器;上述基板与上述连接器穿过被形成于上述底板上的孔进行连接,在上述外壳主体上形成闭塞上述孔的凸缘部。按照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不增加部件个数就能够防止触头的塑性变形的连接器及照明装置。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由根据附图进行的下述的详细的说明,将变得更加明确。


图1为本发明第I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照明装置的立体图。图3为从斜下方观看图1所示照明装置的立体图。图4为底板及印刷电路板的立体图。图5为连接器的立体图。图6为从斜下方观看图5所示连接器的立体图。图7为图5所示连接器的仰视图。图8为触头的立体图。图9为图8所示触头的侧视图。图10为图5所示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11为从斜下方观看图1所示照明装置的连接器的周边部分的立体图。图12为图11所示连接器的周边部分的侧视图。图13为图11所示连接器的周边部分的剖视图。图14为将印刷电路板插入连接器之前的连接器的正视图。
图15为将印刷电路板插入了连接器后的连接器的正视图。图16为将印刷电路板插入了连接器后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图17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图18为表示将以往的连接器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而且将它们剖开了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9为图18所示连接器及印刷电路板的俯视图。图20为表示将图18所示连接器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1为图18所示连接器的正视图。图22为图18所示连接器的俯视图。图23为图18所示连接器的外壳的立体图。图24为图18所示连接器的触头的立体图。图25为图18所示连接器的盖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根据图1 图16说明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 3所示,照明装置20,具备连接器UlOfLED (发光二极管)21、2个印刷电路板(基板)22、底板23、导光板24、反射片25、以及电源装置26。照明装置20例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灯。如图14所示,2个印刷电路板22分别具有插入部(基板的一部分)22a。插入部22a位于印刷电路板22的一端部,朝与印刷电路板22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插入部22a被插入连接器I中。在插入部22a的一侧部上形成切口 22b,在插入部22a的另一侧部上形成卡合部22c。另外,在插入部22a上形成2个焊盘22d。在各印刷电路板22上以相等间隔安装了 5个LED21。如图4所示,底板23具有底板主体23a和一对折曲片23b、23c。底板主体23a为平板状。折曲片23b与底板主体23a的一侧部相连。折曲片23c与底板主体23a的另一侧部相连。折曲片23b与折曲片23c相向。在底板主体23a与折曲片23b的连结部分上形成孔23d。印刷电路板22的插入部22a插通在孔23d中。如图1、图2所示,导光板24被配置在底板23的底板主体23a上,将从LED21出射了的光朝折曲片23c—方引导。反射片25被配置在底板主体23a与导光板24之间。反射片25对来自导光板24的光进行反射。如图3所示,电源装置26,由印刷电路板26a和安装在了印刷电路板26a上的多个电子部件26b构成,向LED21供给电力。电源装置26被安装在底板主体23a的背面(底板主体23a的与配置导光板24的面相反侧的面)上。如图5、图6、图7所示,连接器I具备触头3和外壳5。如图8、图9所示,触头3具有触头主体31、连接部37、以及连结部38。触头3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裁加工及弯曲加工形成。触头主体31具有一对接触部32、保护部33、一对相向部34、一对主体连结部35、以及一对推碰部36。各接触部32朝触头插入方向Dl延伸。接触部32具有触点部32a、引导部32b、以及弹簧部32c。触点部32a与印刷电路板22的焊盘22d接触。引导部32b与触点部32a的前部(在触头插入方向Dl处于前侧的部分)相连,相对于触头插入方向Dl倾斜。弹簧部32c与触点部32a的后部(在触头插入方向Dl处于后侧的部分)相连。弹簧部32c朝印刷电路板22的焊盘22d的方向推压触点部32a。保护部33朝触头插入方向Dl延伸。保护部33的横截面为大致U字形。保护部33的前端部(在触头插入方向Dl处于前侧的端部)与一对保护板33a相连。保护板33a在触头插入方向Dl位于接触部32的引导部32b的前方。在保护部33上形成孔33b(参照图10、图 13)。各相向部34朝触头插入方向Dl延伸。各相向部34的横截面形状为大致L字形。当在接触部32与相向部34之间插入了印刷电路板22的插入部22a时,相向部34对被推压在了接触部32上的印刷电路板22的插入部22a进行支承。各主体连结部35连结接触部32、保护部33、以及相向部34。各推碰部36为大致板状,与主体连结部35的后端部(在触头插入方向Dl处于后侧的端部)相连(参照图7)。连接部37具有导电 连接部37a和外皮连接部37b。导线连接部37a通过压接与电缆7的导线7a连接(参照图7、图13)。外皮连接部37b通过压接与电缆7的外皮7b连接(参照图7、图13)。连结部38连结触头主体31与连接部37。连结部38被折曲大致180度成为U字状。如图5、图6、图7所示,外壳5由合成树脂形成,具有外壳主体51、4个保持部52、凸缘部53、以及2个锁定部54。外壳主体51、保持部52、凸缘部53、以及锁定部54 —体地形成。在外壳主体51的前端部(在触头插入方向Dl处于前侧的端部)上形成嵌入部51a。嵌入部51a被插入底板23的孔23d中(参照图13)。在外壳主体51的后部(在触头插入方向Dl处于后侧的部分)上形成了 4个收容部51b (参照图6)。收容部51b收容触头主体31的后部(在触头插入方向Dl处于后侧的部分)(参照图13)。在外壳主体51的前部(在触头插入方向Dl处于前侧的部分)上形成2个接受部51c (参照图5)。各接受部51c与2个收容部51b连通。接受部51c接受触头主体31的前部及印刷电路板22的插入部22a。在外壳主体51的2个接受部51c之间形成导向部51d (参照图16)。在外壳主体51的接受部51c的内壁部上形成矛状部51e(参照图13)。矛状部51e朝触头插入方向Dl延伸。另外,在外壳主体51的接受部51c的内壁部中形成插入孔51g (参照图13)。插入孔51g朝触头插入方向Dl延伸。在外壳主体51的侧面上形成槽51f (参照图16)。槽51f朝触头插入方向Dl延伸。各保持部52 —体地形成在外壳主体51的正面侧。保持部52保持触头3的连接部37。保持部52具有一对突起部52a。一对突起部52a的间隔比电缆7的外径更大,比外皮连接部37b的宽度更小(参照图7)。凸缘部53 —体地形成在外壳主体51的外周面上。各锁定部54 —体地形成在外壳主体51的侧面上。锁定部54为大致板状,具有操作部54a、爪部54b、以及铰接54c (参照图14)。锁定部54与外壳主体51的侧面相向。操作部54a位于锁定部54的后部侧。爪部54b位于锁定部54的前部侧,具有朝外壳主体51的侧面突出的锁定爪54d (参照图14)。铰接54c为大致板状,可弹性变形,可进行跷跷板运动地将操作部54a和爪部54b支承在外壳主体51上。当将触头3安装在外壳5上时,预先将导线连接部37a压接在电缆7的导线7a上,并且,将外皮连接部37b压接在电缆7的外皮7b上,将电缆7与连接部37连接,如图10所示那样,将触头3的触头主体31沿触头插入方向Dl插入外壳5的收容部51b中。此时,将触头3的相向部34插入外壳5的插入孔51g中,由手指或夹具(未图示)推压触头3的推碰部36 (参照图13)。安装在了外壳5上的触头3,通过外壳5的矛状部51e的前端部嵌入触头3的孔33b中(参照图13),被锁定在外壳5上。当触头3被安装在了外壳5上时,触头3的连接部37从触头插入方向Dl被收容、保持在保持部52中。其结果,即使电缆7受拉,连接部37也基本上不移动,连结部38不变形。如图11、图12所示,连接器I被配置在底板23的底板主体23a的背面侧。此时,连接器I的外壳5的嵌入部51a插入底板23的孔23d中(参照图13),外壳5的凸缘部53将底板23的孔23d闭塞。当将安装了 LED21的印刷电路板22与连接器I连接时,如图14所示,只要沿基板插入方向D2将印刷电路板22插入部22a插入连接器I的接受部51c (参照图5)即可。此时,通过印刷电路板22的切口 22b与外壳5的导向部51d嵌合,印刷电路板22沿基板插入方向D2向接受部51c被引导。另外,印刷电路板22的卡合部22c被插入外壳5的槽51f(参照图16)中,在槽51f内移动。卡合部22c的一部分从槽51f向外壳主体51外突出。当卡合部22c在槽51f内沿基板插入方向D2移动时,卡合部22c将锁定部54的爪部54b的锁定爪54d推回而前进,如卡合部22c通过爪部54b的锁定爪54d,则爪部54b由铰接54c的恢复力返回到原来的位置。其结果,在卡合部22c上钩挂爪部54b的锁定爪54d,印刷电路板22被锁定在连接器I上(参照图15、图16)。当将印刷电路板22的插入部22a插入连接器I的接受部51c时,由触头3的保护部33的保护板33a,插入部22a的前端部不碰到触头3的接触部32的引导部32b的前端部。如插入部22a的前端部通过保护板33a,则接触部32的引导部32b向触点部32a引导插入部22a。当分离印刷电路板22与连接器I时,用手指(未图示)推压操作部54a的后部,解除卡合部22c与爪部54b的卡合,从连接器I的接受部51c将印刷电路板22的插入部22a拉出即可。按照此实施方式,由形成在了外壳5上的保持部52保持触头3的连接部37,所以,即使因为某种原因电缆7被拉,连接部37也不移动,能够防止连结部38的变形。因此,不需要防止连结部38的变形的盖,能够减少连接器I的部件个数,能够降低成本。触头3由于具有相向部34,所以,相向部34能够经印刷电路板22挡住接触部32的弹簧部32c的弹力(推压力),能够提高接触部32相对于印刷电路板22的接触稳定性。并且,由于形成了插入孔51g的外壳5的内壁部的一部分51h位于印刷电路板22与相向部34之间,所以,当插入和拔去印刷 电路板22时能够抑制印刷电路板22受伤。
另外,由于触头3具有保护部33,所以,当将印刷电路板22的插入部22a插入连接器I的接受部51c时,印刷电路板22的插入部22a不碰到接触部32的引导部32b的前端部,能够防止接触部32被推压而变形(例如压曲)。并且,由于在连接器I的外壳5设置了凸缘部53,所以,能够由凸缘部53闭塞底板23的孔23d,能够防止灰尘从电源装置26侧侵入到LED21侧。并且,由于不需要用于闭塞孔23d的专用部件,所以,能够降低成本。另外,由于使得印刷电路板22的插入部22a通过底板23的孔23d与连接器I连接,能够从底板23的底板主体23a的背面侧将触头3安装在外壳5上,所以,能够仅在底板23的电源装置26侧进行电缆7的接线作业,该接线作业变得简单。下面,根据图17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对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下面,仅说明与第I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如图17所示,在第2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220中,连接器201的触头203的连结部238被折曲大致90度成为L字状。外壳205的保持部252被形成在外壳主体251的底面侧,朝与触头插入方向Dl正交的方向延伸。按照第2实施方式,获得与第I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另外,在第I实施方式中,在作为与触头插入方向Dl平行的面的外壳主体51的正面侧形成保持部52,将触头3的连结部38折曲180度成U字状,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作为与触头插入方向Dl成直角的面的外壳主体51的底面侧形成保持部252,将触头203的连结部238折曲90度成L字状,连结部的折曲角度不限于180度、90度。通过按保持部相对于触头插入方向Dl倾斜的方式将保持部形成在外壳主体的外表面(未图示),能够将连结部的折曲角度在90度 180度的范围设定为任意的角度。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外壳主体51的正面侧形成保持部52,在外壳主体251的底面侧形成保持部252,但保持部的位置不限于这些,为外壳主体的外表面,即正面、背面、侧面、底面哪一个都行,不限于正面、底面。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一体地形成了外壳主体51、保持部52、252,但也可分别形成外壳主体51、251和保持部52、252,一体地结合两者。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底板23的孔23d对连接器1、201和印刷电路板22进行连接,但不一定非要通过孔23d对连接器1、201和印刷电路板22进行连接。在不通过孔23d对连接器1、201和印刷电路板22进行连接的情况下,也可在连接器I的外壳5、205的外壳主体51、251不设置凸缘部53。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触头3、203的接触部32经主体连结部35与连结部38、238连结,但在不采用保护部33、相向部34、推碰部36的结构的触头(未图示)的情况下也可将接触部32与连结部38、238直接连结。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了 2个印刷电路板22,但也可使用能够安装10个LED21的I个印刷电路板。以上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配备了触头和保持所述触头的外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头具有与基板接触的接触部、与电缆连接的连接部、以及连结所述接触部与所述连接部的连结部; 所述外壳,具有收容所述接触部的外壳主体和形成在所述外壳主体的外表面的对所述连结部进行保持的保持部; 所述连结部折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主体与所述保持部形成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部大致弯曲180度; 所述保持部位于所述外壳主体的正面侧、背面侧或侧面侧中的任一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部大致弯曲180度; 所述保持部位于所述外壳主体的正面侧、背面侧或侧面侧中的任一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部大致弯曲90度; 所述保持部位于所述外壳主体的底面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部大致弯曲90度; 所述保持部位于所述外壳主体的底面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具有与所述接触部相向、当所述基板的一部分被插入到了所述外壳主体内时承受来自所述接触部的推压力的相向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具有与所述接触部相向、当所述基板的一部分被插入到了所述外壳主体内时承受来自所述接触部的推压力的相向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具有与所述接触部相向、当所述基板的一部分被插入到了所述外壳主体内时承受来自所述接触部的推压力的相向部。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具有与所述接触部相向、当所述基板的一部分被插入到了所述外壳主体内时承受来自所述接触部的推压力的相向部。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具有与所述接触部相向、当所述基板的一部分被插入到了所述外壳主体内时承受来自所述接触部的推压力的相向部。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具有与所述接触部相向、当所述基板的一部分被插入到了所述外壳主体内时承受来自所述接触部的推压力的相向部。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主体的内壁部形成插入所述相向部的插入孔; 当所述基板的一部分被插入到了所述外壳主体内时,由所述接触部和所述相向部夹持所述基板和所述内壁部的一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主体的内壁部形成插入所述相向部的插入孔; 当所述基板的一部分被插入到了所述外壳主体内时,由所述接触部和所述相向部夹持所述基板和所述内壁部的一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主体的内壁部形成插入所述相向部的插入孔; 当所述基板的一部分被插入到了所述外壳主体内时,由所述接触部和所述相向部夹持所述基板和所述内壁部的一部分。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主体的内壁部形成插入所述相向部的插入孔; 当所述基板的一部分被插入到了所述外壳主体内时,由所述接触部和所述相向部夹持所述基板和所述内壁部的一部分。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主体的内壁部形成插入所述相向部的插入孔; 当所述基板的一部分被插入到了所述外壳主体内时,由所述接触部和所述相向部夹持所述基板和所述内壁部的一部分。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主体的内壁部形成插入所述相向部的插入孔; 当所述基板的一部分被插入到了所述外壳主体内时,由所述接触部和所述相向部夹持所述基板和所述内壁部的一部分。
1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部,具有被推压在所述基板上的触点部,和与此触点部相连、将被插入所述外壳主体内的所述基板的一部分引导至所述触点部的引导部; 所述触头,具有在所述基板的一部分被插入所述外壳主体内时使所述基板的该一部分与所述引导部的前端部不接触的保护部。
2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部,具有被推压在所述基板上的触点部,和与此触点部相连、将被插入所述外壳主体内的所述基板的一部分引导至所述触点部的引导部; 所述触头,具有在所述基板的一部分被插入所述外壳主体内时使所述基板的该一部分与所述引导部的前端部不接触的保护部。
2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部,具有被推压在所述基板上的触点部,和与此触点部相连、将被插入所述外壳主体内的所述基板的一部分引导至所述触点部的引导部; 所述触头,具有在所述基板的一部分被插入所述外壳主体内时使所述基板的该一部分与所述引导部的前端部不接触的保护部。
2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部,具有被推压在所述基板上的触点部,和与此触点部相连、将被插入所述外壳主体内的所述基板的一部分引导至所述触点部的引导部; 所述触头,具有在所述基板的一部分被插入所述外壳主体内时使所述基板的该一部分与所述引导部的前端部不接触的保护部。
2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部,具有被推压在所述基板上的触点部,和与此触点部相连、将被插入所述外壳主体内的所述基板的一部分引导至所述触点部的引导部; 所述触头,具有在所述基板的一部分被插入所述外壳主体内时使所述基板的该一部分与所述引导部的前端部不接触的保护部。
2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部,具有被推压在所述基板上的触点部,和与此触点部相连、将被插入所述外壳主体内的所述基板的一部分引导至所述触点部的引导部; 所述触头,具有在所述基板的一部分被插入所述外壳主体内时使所述基板的该一部分与所述引导部的前端部不接触的保护部。
2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部,具有被推压在所述基板上的触点部,和与此触点部相连、将被插入所述外壳主体内的所述基板的一部分引导至所述触点部的引导部; 所述触头,具有在所述基板的一部分被插入所述外壳主体内时使所述基板的该一部分与所述引导部的前端部不接触的保护部。
2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部,具有被推压在所述基板上的触点部,和与此触点部相连、将被插入所述外壳主体内的所述基板的一部分引导至所述触点部的引导部; 所述触头,具有在所述基板的一部分被插入所述外壳主体内时使所述基板的该一部分与所述引导部的前端部不接触的保护部。
2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部,具有被推压在所述基板上的触点部,和与此触点部相连、将被插入所述外壳主体内的所述基板的一部分引导至所述触点部的引导部; 所述触头,具有在所述基板的一部分被插入所述外壳主体内时使所述基板的该一部分与所述引导部的前端部不接触的保护部。
2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部,具有被推压在所述基板上的触点部,和与此触点部相连、将被插入所述外壳主体内的所述基板的一部分引导至所述触点部的引导部; 所述触头,具有在所述基板的一部分被插入所述外壳主体内时使所述基板的该一部分与所述引导部的前端部不接触的保护部。
2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部,具有被推压在所述基板上的触点部,和与此触点部相连、将被插入所述外壳主体内的所述基板的一部分引导至所述触点部的引导部; 所述触头,具有在所述基板的一部分被插入所述外壳主体内时使所述基板的该一部分与所述引导部的前端部不接触的保护部。
3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部,具有被推压在所述基板上的触点部,和与此触点部相连、将被插入所述外壳主体内的所述基板的一部分引导至所述触点部的引导部; 所述触头,具有在所述基板的一部分被插入所述外壳主体内时使所述基板的该一部分与所述引导部的前端部不接触的保护部。
3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安装了 LED的所述基板、搭载此基板的底板、以及搭载在此底板上的如权利要求1 30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连接器。
32.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安装了 LED的所述基板、搭载此基板的底板、以及搭载在此底板上的如权利要求1 30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连接器;所 述基板与所述连接器穿过形成在所述底板上的孔被连接起来,在所述外壳主体上形成有堵塞所述孔的凸缘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不增加部件个数就能够防止触头的塑性变形的连接器及照明装置。在外壳的正面侧一体地形成了保持触头的连接部的保持部。
文档编号H01R13/02GK103036089SQ201210367788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6日
发明者浦野哲, 工藤高明 申请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