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救生舱锌空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20605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矿用救生舱锌空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急电源装置,具体说是矿用救生舱锌空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矿用救生舱普遍采用锂电池, 使用锂电池有两个主要缺点,一是使用锂电池必须考虑防爆,因为矿难救生舱空间狭小,对电池组的体积有一定要求,一组24伏60安时的电池组,防爆钢板和其他部件占据了将近一半的空间,而且重量增加到80公斤;第二,锂电池是二次电池,每个月对电池组要实施充放电维护,费时费工。锌空电池可以克服锂电池作为矿难救生舱电源的两个主要缺点,为救生舱节省了宝贵的空间且无须充放电维护,成本低廉,运行安全可靠。但普通的锌空电池由于结构上的因素不能直接用于矿用救生舱。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的矿用救生舱锌空电池。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矿用救生舱锌空电池包括多个串联的单体电池,所述单体电池包括支撑骨架、空气电极和锌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为矩形框架结构,支撑骨架的上端设置有注液孔,两片矩形的空气电极固定连接在支撑骨架相对的两个平面上,锌电极位于两片空气电极之间的夹层中;在支撑骨架的上端设置有配液器,所述配液器是带有一个入液管和多个出液管的液体容器,所述出液管插装在支撑骨架的注液孔中。在锌电极的外表面包裹有网状隔离袋。本实用新型矿用救生舱锌空电池提出一种水激活式锌空电池,克服了锂电池作为矿难救生舱电源的两个主要缺点,结构简单、便于组装和激活操作,为救生舱节省了宝贵的空间且无须充放电维护,成本低廉,运行安全可靠。

图I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实施例的A-A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矿用救生舱锌空电池包括多个串联的单体电池,所述单体电池包括支撑骨架I、空气电极2和锌电极3,所述支撑骨架I为矩形框架结构,由槽状型材构成四个边框,在左右边框之间设置条状制成板,用以强化支撑骨架I的结构和支撑空气电极2。支撑骨架I的上端设置有注液孔,注液孔开口在上边框上,两片矩形的空气电极2固定连接在支撑骨架I相对的两个平面上,空气电极2与支撑骨架I的边框、支撑板之间用热融胶粘合,使其形成一个不漏水的密封容器。锌电极3位于两片空气电极2之间的夹层中;空气电极2和锌电极3的电极导线均穿过支撑骨架I的上边框。在支撑骨架I的上端设置有配液器4,所述配液器4是带有一个入液管5和多个出液管6的液体容器,所述出液管6插装在支撑骨架I的注液孔中。入液管5与电解液瓶连接。另外,在锌电极3的外表面包裹有网状隔离袋7,通过隔离袋7可以限定空气电极2和锌电极3之间的距离,便于锌电极3的安装。单体电池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例如,对于I伏特的单体电池,矿用救生舱通常需要的电压时24伏特或者36伏特,相应地可以采用24个或者36个单体电池串联的方式得到24伏特或者36伏特的矿用救生舱锌空电池。需要电池组工作时,打开电解液瓶的开关,向每节单电池注入一定数量的氢氧化钾电解液。电池组立刻激活,开始向负载供电。锌在干态存放的条件下化学性质非常稳定,这一优点使得采用分离式设计的水激活式锌空电池可以长时间存放而无须耗费人力物力维护,节约了生产成本;根据锌-空气电池的电化学特性,电池在工作状态下没有爆炸、燃烧的风险,因而不需要额外的保护装置,为矿难救生舱节省了非常宝贵的救生空间。同样容量的电池组,锌空电池只是锂电池组体积的一半;另外锌空电池造价低廉,只有锂电池组的三分之一;且反应产物对环境无害,是一种理想的绿色电源。
权利要求1.矿用救生舱锌空电池,包括多个串联的单体电池,所述单体电池包括支撑骨架(I)、空气电极(2)和锌电极(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I)为矩形框架结构,支撑骨架(I)的上端设置有注液孔,两片矩形的空气电极(2)固定连接在支撑骨架(I)相对的两个平面上,锌电极(3)位于两片空气电极(2)之间的夹层中;在支撑骨架(I)的上端设置有配液器(4),所述配液器(4)是带有一个入液管(5)和多个出液管(6)的液体容器,所述出液管(6)插装在支撑骨架(I)的注液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矿用救生舱锌空电池,其特征在于在锌电极(3)的外表面包裹有网状隔离袋(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急电源装置,具体说是矿用救生舱锌空电池。包括多个串联的单体电池,所述单体电池包括支撑骨架、空气电极和锌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为矩形框架结构,支撑骨架的上端设置有注液孔,两片矩形的空气电极固定连接在支撑骨架相对的两个平面上,锌电极位于两片空气电极之间的夹层中;在支撑骨架的上端设置有配液器,所述配液器是带有一个入液管和多个出液管的液体容器,所述出液管插装在支撑骨架的注液孔中。本实用新型矿用救生舱锌空电池提出一种水激活式锌空电池,克服了锂电池作为矿难救生舱电源的两个主要缺点,结构简单、便于组装和激活操作,为救生舱节省了宝贵的空间且无须充放电维护,成本低廉,运行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H01M12/06GK202601810SQ20122026443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7日
发明者徐献芝, 熊择时, 程培温, 徐栋哲, 宋辉, 吴峰, 钟云鹏 申请人:山东航科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