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导电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22914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及导电端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及导电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及导电端子,尤指一种用于传输直流电力的电连接器及导电端子。
背景技术
习知用于传输直流电力的电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本体及设置于该绝缘本体的数个导电端子,该些导电端子的一端各形成有一接触部,可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的端子接触,以达成电性连接。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大都是由金属片的前端弯折成U形或楔形。如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第M426174号“电极端子连接器”,其电极端子的接触部前端即弯折成 楔形。惟,导电端子的接触部是冲压成U形或楔形形状,而接触部的侧缘受限于冲压模具而可能会有不平整的情况,难以与对接连接器的端子确实地达成电性接触。此外,习知探针式的端子(P0G0 PIN)制作较为复杂且成本高,也是需要克服的问题。缘是,本实用新型的创作人有感上述缺失的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及导电端子,导电端子的适用性与可靠度佳,可与对接连接器的端子确实的达成电性接触,且成本较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电端子,其包括一接触部、至少一弹性部及一焊接部;接触部形成有一中心轴线,该接触部包含一柱体及连接于该柱体一侧渐缩的一延伸部,其中该柱体顶端的断面积与该柱体底端的断面积相对应;该至少一弹性部一端自该接触部的一端弯折延伸,且该至少一弹性部可沿该中心轴线方向弹性位移;该至少一弹性部形成有数个弯折段及数个连接段,且每个该连接段连接于任两个该弯折段之间;该焊接部自该弹性部的另一端延伸所形成。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柱体的形状包含圆柱体,且该柱体的顶端形成一圆头端。在另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导电端子另包含两支撑部,每一该支撑部设置于该连接段两侧,并位于该连接段与该延伸部相邻接处,该支撑部可分离地抵触于该接触部的该柱体底端。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每一该支撑部垂直地从该连接段的两侧弯折成形,且另具有一支撑面,供与该柱体底端抵触。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焊接部垂直于该中心轴线方向。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接触部包含连接于该柱体一端的两弯折部,该两弯折部形成与该柱体相对应的外形,该两弯折部与该柱体之间形成有一第一缝隙,该两弯折部远离连接该柱体的一端之间形成有一第二缝隙。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及数个上述的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具有数个端子槽,该些导电端子分别设置于该些端子槽中。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包含一柱体及连接于柱体一侧渐缩的一延伸部,该柱体顶端的断面积与该柱体底端的断面积相对应。此外,接触部由柱体构成,不但表面较为平整,且可与平面、凹面或其它的形状对接,使导电端子的适用性较佳,且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由柱体构成,接触部与对接连接器的端子之间形成环状接触,可靠度较佳,可与对接连接器的端子确实达成电性接触。此外,本实用新型导电端子的元件组成较为简单,所以相较于探针式端子的成本低。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者。
·图I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导电端子的立体图。图2为图I的导电端子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3为图I的导电端子的平面图。图4为图I的导电端子的另一平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电连接器的平面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导电端子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7为图6的导电端子的平面图。图8为图6的导电端子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I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电端子100,该导电端子100较佳由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或其合金材料制成,其包括一接触部I、至少一弹性部2及一焊接部3。接触部I形成有一中心轴线L,接触部I包含一柱体11及连接于柱体11 一侧渐缩的一延伸部12。柱体11可形成一中空体,亦即柱体11可直接抽引成型为中空状柱体。柱体11的形状并不限制,柱体11形状较佳但不限制包含圆柱体,且柱体11的顶端可形成一圆头端13,柱体11顶端的断面积与柱体11底端的断面积相对应。由于柱体是以抽引方式成型,故表面较为平整,而与对接连接器的端子接触的可靠性佳。在另一未绘示的实施例中,柱体11亦可为实心的柱体,在此不对此做限制。弹性部2 —端自接触部I的一端弯折延伸,且弹性部2形成有数个弯折段21及数个连接段22,且每个连接段22连接于任两个弯折段21之间或是连接于弯折段21的一端,弯折段21及连接段22的数量并不限制,可因应需要适当的增减。弹性部2可沿该中心轴线L方向弹性位移,亦即弹性部2具有沿该中心轴线L方向弹性变形的空间。焊接部3则自弹性部2的另一端延伸所形成,焊接部3较佳但不限制垂直于该中心轴线L方向,焊接部3可用于焊接线缆等装置。本实施例可进一步包含两支撑部4,支撑部4设置于连接段22两侧,并位于连接段22与延伸部12相邻接处。每一支撑部4垂直地从连接段22两侧弯折成形,且另具有一支撑面41,供与柱体11底端抵触。支撑部4可分离地抵触于接触部I的柱体11底端,亦即当导电端子100受压缩,接触部I向下位移时,支撑部4的支撑面41可抵触于接触部I的柱体11底端,以让接触部I相对弹性部2的运动较为稳定,而可减少运动时偏移中心轴线L的可能性。〔第二实施例〕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200及数个所述的导电端子100。绝缘本体200具有数个端子槽201,该些导电端子100分别设置于该些端子槽201中。线缆300的数个导线301分别电性连接于该些导电端子100的焊接部3表面,使线缆300与电连接器达成电性连接。所述的电连接器可与对接连接器(未绘示)相接,该些导电端子100利用突出绝缘本体200的接触部I与对接连接器的端子接触,且通过导电端子100的弹性部2自身的弹力,令其与对接连接器的端子形成稳定的电性接触。〔第三实施例〕请参阅图6至图8,在本实施例中,接触部I进一步包含连接于柱体11 一端的两弯折部14,柱体11利用深抽方式成型为中空状柱体,再将弯折部14弯折成型,使两弯折部14形成与柱体11相对应的外形。两弯折部14与柱体11之间形成有一第一缝隙15,且两弯折部14远离连接柱体11的一端之间形成有一第二缝隙16。弹性部2及焊接部3再予以适当的弯折成型。本实用新型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包含一柱体及连接于柱体一侧渐缩的一延伸部,该柱体顶端断面积与该柱体底端的断面积相对应。接触部由柱体构成,不但表面较为平整,且可与平面、凹面或其它的形状对接,使导电端子的适用性较佳,且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由柱体构成,接触部与对接连接器的端子之间形成环状接触,可靠度较佳,可与对接连接器的端子确实的达成电性接触。此外,本实用新型导电端子的元件组成较为简单,所以相较于探针式端子的成本低。另,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的包含两支撑部,当导电端子受压缩,接触部向下位移时,支撑部可抵触于接触部的柱体底端,可有效的防止接触部受力偏移碰撞到弹性部。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非意欲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等效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内,合予陈明。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导电端子I接触部11柱体12延伸部13圆头端14弯折部15第一缝隙16第二缝隙L中心轴线2弹性部21弯折段22连接段3焊接部4支撑部[0047]41支撑面200绝缘本体201端子槽300 线缆301 导线
权利要求1.一种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端子包括 一接触部,该接触部形成有一中心轴线,该接触部包含一柱体及连接于该柱体一侧渐缩的一延伸部,其中该柱体顶端的断面积与该柱体底端的断面积相对应; 至少一弹性部,其一端自该接触部的一端弯折延伸,且该至少一弹性部可沿该中心轴线方向弹性位移,其中该至少一弹性部形成有数个弯折段及数个连接段,且每个该连接段连接于任两个该弯折段之间或连接于该些弯折段其中之一的一端;以及 一焊接部,其自该弹性部的另一端延伸所形成。
2.如权利要求第I项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该柱体的形状包含圆柱体,且该柱体的顶端形成一圆头端。
3.如权利要求第I项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端子另包含两支撑部,每一该支撑部设置于该连接段两侧,并位于该连接段与该延伸部相邻接处,该支撑部可分离地抵触于该接触部的该柱体底端。
4.如权利要求第3项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每一该支撑部垂直地从该连接段的两侧弯折成形,且另具有一支撑面,供与该柱体底端抵触。
5.如权利要求第I项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该焊接部垂直于该中心轴线方向。
6.如权利要求第I项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该接触部包含连接于该柱体一端的两弯折部,该两弯折部形成与该柱体相对应的外形,该两弯折部与该柱体之间形成有一第一缝隙,该两弯折部远离连接该柱体的一端之间形成有一第二缝隙。
7.—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包括 一绝缘本体,其具有数个端子槽;以及 数个如权利要求第I至6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端子,其分别设置于该些端子槽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电端子,其包括一接触部、至少一弹性部及一焊接部;接触部形成有一中心轴线,接触部包含一柱体及连接于柱体一侧渐缩的一延伸部,柱体顶端的断面积与柱体底端的断面积相对应;弹性部一端自接触部的一端弯折延伸,弹性部可沿中心轴线方向弹性位移;弹性部形成有数个弯折段及数个连接段;焊接部自弹性部的另一端延伸所形成。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具有数个端子槽;以及数个如上所述的导电端子,其分别设置于该些端子槽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电端子的适用性及可靠度较佳,可与对接连接器的端子确实达成电性接触,且成本较低。
文档编号H01R13/24GK202712505SQ20122030614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7日
发明者洪培樵 申请人:艾恩特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立信杰(东莞)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