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25193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组件包括若干太阳能电池片和层压组件,由于单片太阳能电池片的电流和电压都比较小,一般先将若干太阳能电池片串联获得高电压,再并联获得高电流后,通过一个二极管输出。为了维护太阳能电池片的清洁,太阳能电池片一般被封装在于不锈钢金属壳体上,然后用玻璃、EVA胶膜、背板等将太阳能电池片保护起来,将各部件经过层压工艺后再装入铝边框。
·[0004]为了使单位面积太阳能光伏电池接受到最大光照效果,太阳能光伏组件一般采取与地面呈一定角度安装。在户外高风速的区域,空气中含有大量灰尘、烟尘、污染物等,经过一定时间的风吹日晒,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玻璃表面会覆盖上一层污染物,再加上空气污染的加重,也使得玻璃表面的清洁工作变得日益艰难,这样降低了组件与阳光的接触面积,大大降低了光电转换效率。现有技术一般采用自动洒水清洗装置清洁太阳能光伏组件的表面,即安装一台小型水泵即可,将水达到组件和玻璃表面,定期通过喷洒装置给组件喷水进行清洗。但是,现有技术采用水洗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缺陷第一,现有技术中仅采用水洗方式比较难将普通玻璃表面的有机物清除,并且被水洗过的组件在空气中暴露,组件上的铝框很容易被腐蚀。第二,洗过的组件表面潮湿,风干的过程中更容易附着污垢,比污水清洗组件沾污速度快,降低了光电转换效率。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该组件表面比较容易清洁,并且有利于提高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该组件表面比较容易清洁,并且有利于提闻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包括由若干电池片构成的电池片组件串、以及设置于所述电池片组件串外围的层压体组件,所述层压体组件中的玻璃为自清洁玻璃。优选地,所述自清洁玻璃的自清洁薄膜为亲水性半导体薄膜。优选地,所述亲水性半导体薄膜为纳米TiO2薄膜。优选地,所述亲水性半导体薄膜为Si02/Ti02复合薄膜或Fe203/Ti02复合薄膜或Si02/Fe203/Ti02 复合薄膜。优选地,所述亲水性半导体薄膜为通过电镀方式形成的薄膜。[0016]优选地,所述亲水性半导体薄膜为通过气相化学沉淀方法或溶胶-凝胶方法形成的薄膜。优选地,所述自清洁玻璃的自清洁薄膜为疏水性薄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包括由若干电池片构成的电池片组件串、以及设置于所述电池片组件串外围的层压体组件,所述层压体组件中的玻璃为自清洁玻
3 ο本实用新型中的太阳能光伏组件采用自清洁玻璃后,该玻璃可以利用雨水、空气等自动保持玻璃表面清洁,并且在紫外线的诱发或常态下,玻璃表面的自清洁薄膜还可以对玻璃表面附着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不仅能够即使清除太阳能光伏组件表面的灰尘、烟尘等污垢,以维持组件表面的清洁度,保障光电转换效率,而且无需人工通过水冲刷、擦洗,就可以达到清洁度要求效果,不仅节省人力、物力,而且可以避免对铝合金边框的腐蚀作用。·
图I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所示太阳能光伏组件的部分部件的爆炸图。其中,图I和图2中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如下所示自清洁玻璃I、EVA填充材料2、电池片3、背板4、接线盒5、汇流条6、铝框7。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为提供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该组件表面比较容易清洁,并且有利于提闻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I和图2,图I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所示太阳能光伏组件的部分部件的爆炸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包括由若干电池片构成的电池片组件串,以及设置于所述电池片组件串外围的层压体组件,电池片组件一般通过汇流条连接层压体组件外部的接线盒,将电能输出。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常规制作流程如下电池片3分选-单焊接-串焊接-拼接-中间测试-层压-装框(一般为铝边框)-清洗-测试,其中,层压体组件一般包括玻璃、EVA填充材料2、背板4、铝框7等部件,在层压工艺与预先加工好的电池片组件串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真空条件下,粘结熔合在一起,起到保护电池片组件串的作用。并且,本实用新型中层压体组件中的玻璃为自清洁玻璃1,所谓自清洁玻璃就是在普通玻璃的表面附着有一层自清洁薄膜。本实用新型中的太阳能光伏组件采用自清洁玻璃I后,该自清洁玻璃I可以利用雨水、空气等自动保持其表面清洁,并且在紫外线的诱发或常态下,玻璃表面的自清洁薄膜还可以对玻璃表面附着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不仅能够即使清除太阳能光伏组件表面的灰尘、烟尘等污垢,以维持组件表面的清洁度,保障光电转换效率,而且无需人工通过水冲刷、擦洗,就可以达到清洁度要求效果,不仅节省人力、物力,而且可以避免对铝合金边框的腐蚀作用。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自清洁玻璃I的自清洁薄膜可以为亲水性半导体薄膜,自清洁玻璃I因其超亲水特性,太阳能光伏组件采用自清洁玻璃I后,即使空气中的水分子或者水蒸汽凝结,冷凝水也不会形成单个水滴,而是形成水膜均匀的铺在表面,所以表面不会形成光散射的水雾。即使淋上雨水,在表面附着的雨水也会迅速扩散成为均匀的水膜,这样就不会形成分散视线的水滴、使得薄膜表面维持高度的透明性,有利于提高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亲水半导体薄膜具有比较成熟的技术,并且应用比较广泛,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亲水性半导体薄膜可以为纳米TiO2薄膜,TiO2氧化活性较高,化学稳定性好,对人体无毒害,成本低,无污染,是最具有开发前途的绿色环保型催化剂。当自清洁玻璃I中的TiO2薄膜表面与油污接触时,因为其表面有超亲水性,污物不易在表面附着,即使附着也是同表面的外层水膜结合,附着的污物在水淋冲力等作用 下,能自动从TiO2表面剥离下来,阳光中的紫外线足以维持TiO2表面的超亲水特性,从而使得表面长期具有防污自清洁效果,同时TiO2的光催化氧化作用也能降解掉一部分有机物,自清洁玻璃I利用TiO2的这两种特性使得油污、灰尘不能和玻璃表面牢固地结合,不易在表面聚集而使玻璃较易清洁。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亲水性半导体薄膜可以为Si02/Ti02复合薄膜或Fe203/Ti02复合薄膜或Si02/Fe203/Ti02复合薄膜;Si02的添加有利于TiO2晶粒尺寸的减小且颗粒均匀排布,增大TiO2的比表面积,从而可以吸附更多的反应物,故具有SiO2的TiO2复合薄膜具有比较高的光催化活性;Fe203有利于增强TiO2的亲水性能。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亲水性半导体薄膜为通过电镀方式形成的薄膜;电镀方式工艺比较简单,可以获得比较均匀的亲水性半导体薄膜。当然,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亲水性半导体薄膜可以为通过气相化学沉淀方法形成的薄膜;气相化学沉淀方法制得的亲水性半导体薄膜质量比较好,光催化活性比较高,且产量比较大。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亲水性半导体薄膜也可以为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形成的薄膜,该方法为将TiO2制成溶胶,再将玻璃放入该溶胶中浸润提拉的方式得到处理过的玻璃,再将该玻璃再高温烧结炉中烧结。在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自清洁玻璃I的自清洁薄膜为疏水性薄膜;利用自清洁薄膜的强疏水效果,使水、杂质等物质不易附着于玻璃上。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包括由若干电池片⑶构成的电池片组件串、以及设置于所述电池片组件串外围的层压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压体组件中的玻璃为自清洁玻璃⑴。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清洁玻璃(I)的自清洁薄膜为亲水性半导体薄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性半导体薄膜为纳米TiO2薄膜。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性半导体薄膜为SiO2/TiO2复合薄膜或Fe203/Ti02复合薄膜或Si02/Fe203/Ti02复合薄膜。
5.如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性半导体薄膜为通过电镀方式形成的薄膜。
6.如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性半导体薄膜为通过气相化学沉淀方法或溶胶-凝胶方法形成的薄膜。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清洁玻璃(I)的自清洁薄膜为疏水性薄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包括由若干电池片构成的电池片组件串、以及设置于所述电池片组件串外围的层压体组件,所述层压体组件中的玻璃为自清洁玻璃;该实用新型中所采用的自清洁玻璃可以利用雨水、空气等自动保持玻璃表面清洁,并且在紫外线的诱发或常态下,玻璃表面的自清洁薄膜还可以对玻璃表面附着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不仅能够即使清除太阳能光伏组件表面的灰尘、烟尘等污垢,以维持组件表面的清洁度,保障光电转换效率,而且无需人工通过水冲刷、擦洗,就可以达到清洁度要求效果,不仅节省人力、物力,而且可以避免对铝合金边框的腐蚀作用。
文档编号H01L31/048GK202695495SQ20122034787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7日
发明者王伟, 王立娟, 蔡春立 申请人:六九硅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