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33686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ー种具有电源端子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USB)接ロ作为ー种标准的输入/输出接ロ,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电子设备的设计中。1994年,由Intel (英特尔)、NEC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Compaq (康柏)、DEC (美国数字设备公司)、IBM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Microsoft (微软)、Northern Telecom (北方电信公司)等世界著名的计算机和通信公司联合成立了 USB协会(USB-1F),初步设立USB规范。到目前为止,USB协会已经发布了1. 0,1.1,2.0,及3.0版本,上述USB 1.0,1. 1,2.0版本分别支持下述三种信号传输速率(I)、低速模式传输速率为1. 5兆比特每秒,多用于鼠标和键盘;(2)、全速魔术传输速率为12兆比特每秒;(3)、高速模式传输速率为480兆比特每秒。而3. 0版本为超速模式传输速率为640兆比特每秒,所以,未来的电子产品必将逐渐过渡到USB 3. 0接ロ的时代。USB接ロ还具有传输电源的功能,例如给手机、MP3充电,然而目前业界厂商所设计的USB 2.0电连接器的各导电端子的厚度相同,使得导电端子整体电阻的较高,导致电连接器在传输电源时,导电端子周围产生的热量较高,严重影响电连接器电源传输的稳定性,以及引起导电端子周围的塑胶变形,缩短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因此,有必要设计出ー种新型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具有降低导电端子产生热量的电连接器。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的第一端子组,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第一端子组设有排布于舌板上的接触部以及焊接部,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第一接地端子、电源端子及位于第一 接地端子与电源端子之间的ー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或电源端子在舌板厚度方向上的厚度大于第一端子组中的其他导电端子的厚度。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与电源端子的厚度分别大于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的厚度。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与电源端子的厚度相同,第一差分信号端子中的两导电端子的厚度相同。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第二端子组,第二端子组设有排布于舌板上的接触部以及焊接部,第一端子组的接触部为平板状,第二端子组的接触部为弹性的弧形结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与电源端子的厚度分别大于第ニ端子组的厚度。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具有若干导线的线缆,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或电源端子的焊接部与一根以上的导线焊接在一起以使电源信号通过导线能够以并联的方式进行传输。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具有若干导线的线缆,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或电源端子的焊接部的上、下表面分别与导线焊接在一起以使电源信号通过导线能够以并联的方式进行传输。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包相互固定在一起的第一、第二绝缘块,第一绝缘块包括自所述基部向后延伸的台阶部,所述基部设有收容第二绝缘块的容纳槽,台阶部两侧凹设有与容纳槽前后贯通的定位槽及位于定位槽之间的凸部,所述第二绝缘块包括收容于容纳槽内的主体及自主体向后延伸的支撑部,支撑部收容于定位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组的焊接部镶埋成型于支撑部上并向上暴露于支撑部的外部,第二端子组的焊接部镶埋成型于台阶部上并向上暴露于台阶部的外部,第一、第二端子组的焊接部排成ー排并位于同一水平面。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与电源端子的焊接部与台阶部及支撑部间隔开。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组镶埋成型于第一绝缘块上,第二端子组镶埋成型于第二绝缘块上。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通过增加第一接地端子或电源端子的厚度,实现降低第一端子组的电阻,从而降低导电端子的发热量,保证电连接器电源传输的稳定性,使得电连接器能够传输较大电流,同时避免热量较高而损坏绝缘本体,延长了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绝缘本体与导电端子相配合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去除绝缘外壳与线缆之后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參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为ー种USB3. 0插头连接器,用以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对接,其包括绝缘本体1、收容于绝缘本体I内的若干导电端子
2、包覆绝缘本体I的金属壳体3、包覆金属壳体3的绝缘外壳4以及与导电端子2焊接在一起的线缆5,线缆5由若干导线(未图示)组成,每ー导线具有ー导体(未图示)。绝缘本体I包括第一绝缘块11及固定于第一绝缘块11上的第二绝缘块12,第一绝缘块11包括基部13、自基部13向前凸伸的舌板14及自基部13向后凸伸的台阶部15,基部13顶部凹设有前后贯穿基部13的容纳槽131,台阶部15两侧凹设有与容纳槽131贯通的定位槽151,ー凸部152将该两定位槽151左右隔开。舌板14包括上表面141及与上表面141相对的下表面142,舌板14上表面141凹设有沿左右方向排列成ー排的收容槽143,收容槽143位于舌板14的后部而邻近基部13。基部13的两侧表面还凹设有固定槽133及自固定槽133向内侧延伸的卡扣槽134。第二绝缘块12包括主体121及自主体121向后延伸并左右间隔开的一对支撑部122,主体121两侧设有向下延伸的卡扣臂123及位于卡扣臂123末端的卡扣块124,主体121收容于第一绝缘块11的容纳槽131内,卡扣臂123夹持于第一绝缘块11基部13的两侦牝使得卡扣臂123收容于第一绝缘块11的固定槽133内,限制第一、第二绝缘块11、12前后分开,卡扣块124卡扣于第一绝缘块11的卡扣槽133内,限制第一、第二绝缘块11、12上下分开。导电端子2包括镶埋成型于第一绝缘块11内的第一端子组21及镶埋成型于第二绝缘块12内的第二端子组22,第一、第二端子组21、22的组合符合USB 3. 0协议,第一端子组21符合USB 2.0协议。第一端子组21包括一第一接地端子212、ー电源端子213及位于该第一接地端子212与电源端子213之间的ー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1。第二端子组22包括两对第二差分信号端子221及位于该两对第二差分信号端子221之间的ー第二接地端子 222。每ー导电端子2包括固定部23、自固定部23向前延伸的接触部24及自固定部23向后延伸出绝缘本体I的焊接部25,第一端子组21的接触部24为平板状,第二端子组22的接触部24为弹性的弧形结构。第一端子组21的固定部23镶埋成型在第一绝缘块11的基部13上,接触部24镶埋成型在第一绝缘块舌板14上并向上暴露于舌板14外部,第一接地端子212与电源端子213的焊接部25向后延伸出第一绝缘块12的基部13而与台阶部15及支撑部122相互隔开,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1的焊接部25镶埋成型于台阶部15井向上暴露于台阶部15的外部。第二端子组21的固定部23镶埋成型在第二绝缘块12的主体121上,使得接触部24向前凸伸于第二绝缘块12的前端并部分收容于第一绝缘块11收容槽143,焊接部25分别镶埋成型于支撑部122并向上暴露于支撑部122的外部。第一、第二端子组2的焊接部25排成ー排并位于同一平面,第一接地端子212与电源端子213的焊接部25位于该排的最外侧,第二接地端子222具有自固定部23向后延伸的ニ个焊接部25,该ニ个焊接部25左右相邻相间隔开,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1的焊接部25位于该两焊接部25之间,线缆5焊接于焊接部25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电连接器100不具有线缆5,而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25直接焊接至电路 板上。第一接地端子212与电源端子213沿舌板14厚度方向上的厚度大于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1及第ニ端子组22的厚度,大约为2倍,第一接地端子212与电源端子213的厚度相同,第一差分信号端子211与第二端子组22的厚度相同,降低了第一接地端子212与电源端子213的电阻,从而降低第一接地端子212与电源端子213在传输电源过程所产生的热量,保证电连接器100电源传输的稳定性,同时避免热量过高而损坏绝缘本体1,延长了电连接器100的使用寿命。由于第一接地端子212与电源端子213在传输电源过程所产生的热量较低,使得该电连接器100能够传输较大的电流,由于电流増加,线缆5可以设置多根导线分别焊接第一接地端子212与电源端子213的焊接部25,多根导线可以将电流的大小平均分成多份以并联的方式进行传输,使得导线中的导体可以设置为较为细小的形状。另外,由于ー接地端子212与电源端子213的焊接部25的宽度有限,导线可以焊接在焊接部25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如此,使得多根导线可以同时焊接同一焊接部25上。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通过增加第一接地端子212或电源端子213的厚度,实现降低电阻,从而降低导电端子2的发热量,保证电连接器100电源传输的稳定性,使得电连接器100能够传输较大电流,同时避免热量较高而损坏绝缘本体1,延长了电连接器100的使用寿命。金属壳体3包覆在绝缘本体1的外侧,金属壳体3设有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收容孔30,舌板14位于收容孔30内,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4暴露于收容孔30内,用以与对接连接器接触。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的第一端子组,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第一端子组设有排布于舌板上的接触部以及焊接部,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第一接地端子、电源端子及位于第一接地端子与电源端子之间的一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或电源端子在舌板厚度方向上的厚度大于第一端子组中的其他导电端子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与电源端子的厚度分别大于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与电源端子的厚度相同,第一差分信号端子中的两导电端子的厚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收容于绝缘本体的第二端子组,第二端子组设有排布于舌板上的接触部以及焊接部,第一端子组的接触部为平板状,第二端子组的接触部为弹性的弧形结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与电源端子的厚度分别大于第二端子组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具有若干导线的线缆,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或电源端子的焊接部与一根以上的导线焊接在一起以使电源信号通过导线能够以并联的方式进行传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具有若干导线的线缆,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或电源端子的焊接部的上、下表面分别与导线焊接在一起以使电源信号通过导线能够以并联的方式进行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相互固定在一起的第一、第二绝缘块,所述第一绝缘块包括自所述基部向后延伸的台阶部,所述基部设有收容第二绝缘块的容纳槽,台阶部两侧凹设有与容纳槽前后贯通的定位槽及位于定位槽之间的凸部,所述第二绝缘块包括收容于容纳槽内的主体及自主体向后延伸的支撑部,支撑部收容于定位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组的焊接部镶埋成型于支撑部上并向上暴露于支撑部的外部,第二端子组的焊接部镶埋成型于台阶部上并向上暴露于台阶部的外部,第一、第二端子组的焊接部排成一排并位于同一水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与电源端子的焊接部与台阶部及支撑部间隔开。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组镶埋成型于第一绝缘块上,第二端子组镶埋成型于第二绝缘块上。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的第一端子组,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第一端子组设有排布于舌板上的接触部以及焊接部,第一端子组包括第一接地端子、电源端子及位于第一接地端子与电源端子之间的一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或电源端子在舌板厚度方向上的厚度大于第一端子组中的其他导电端子的厚度,实现降低第一端子组的电阻,从而降低导电端子的发热量,保证电连接器电源传输的稳定性,使得电连接器能够传输较大电流,同时避免热量较高而损坏绝缘本体,延长了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H01R13/652GK202872017SQ20122050193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8日
发明者李斌, 吴林, 彭文文 申请人: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