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内而外的蓄电池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34197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内而外的蓄电池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电池加热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自内而外的蓄电池的加热装置,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汽车蓄电池自内而外的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在提倡低碳绿色环保的背景下,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该难题的一种解决途径是以零排放的电力作为机动车辆的动力,如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它们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发展。因此车用蓄电池的开发也越来越被重视。而车用蓄电池在低温下的充放电特性较差,在冬季运行时,充放电功率显著减小, 启动加速能力显著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充电或大电流放电,不仅严重影响电池的寿命,对于锂离子电池,还有可能由于低温充电导致负极表面析出金属锂,造成短路、燃烧甚至爆炸等严重的安全问题。因此采取对蓄电池加热的方法升高蓄电池的温度是目前主要的解决办法。可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车用蓄电池,如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其一般的加热措施是在电池箱内设置数个定点器,通过辐射加热整个电池箱的电池单元,靠近加热器的电池单元温度会高,而其他位置的电池单元温度会低。另外加热的方法一般是自外向内的加热,如加热套加热,这些加热方法不但影响加热的效果,加热效率较低,时间较长,还会使每个电池单元形成温度差,从而影响电池的正常工作和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内而外的蓄电池加热装置,以改善蓄电池加热的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装置是在蓄电池的正负极引出端子位置安装加热装置进行加热。由于电池的正负极引出端子一般是纯铜、纯镍、纯铝等,这些材料的热传导性能比较优越,相比较电池的其他部位,正负极引出端子的导热效率要高很多。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加热思路所涉及的加热装置不仅适用于圆柱型电池,也可适用于方形的电池,还可适用于锂离子特有软包装电池,可以是单体电池、也可以是任何组合方式的电池包。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加热思路所涉及的加热装置,需考虑的问题包括加热均匀性、电池绝缘性、加热功率和效率以及加热速度等等。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池正负极引出端子部位包裹上具有加热功能的加热装置,可以使蓄电池在其电池温度低于正常工作温度的范围内,即使在车辆无法启动的情况下,在十分钟左右被加热到正常的工作温度范围,从而能够使车辆正常行驶,本实用新型对电池本体或者对单个的电池单体的材料,保证加热均匀,使用安全,绝缘和加热的效率较高。所述的加热装置可以采用加热套膜缠绕贴附在电池的正负极引出端子的表面,使加热套膜与正负极引出端子有良好的接触,从而可在加热时提高传热的效率;同样,也可以采用加热丝直接缠绕在电池正负极引出端子的表面。所述的加热的材料可以是多种耐高温有机材料、高分子材料、碳素及耐高温纤维复合制成新颖电热材料,这种加热膜具有柔软、耐折、耐腐蚀、发热快、发热均匀、节能、绝缘、透气等的优点,或者是金属发热丝。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内而外的电动汽车蓄电池的加热装置,包括缠绕于蓄电池正负极引出端子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内设有加热电路,该加热装置通过电源引出线与电源相连。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电池加热方式,采用在正负极引出端子位置加热的思想,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加热,具体地,为了提高传热效果,在单体电池的正负极引出端子位置安装加热装置,由于电池的正负极引出端子一般是纯铜、纯镍、纯铝等,这些材料的热传导性能比较优越,这样电池的加热效率明显提高。在对电池组进行加热时,只需将加热的线路根据电池的组合方式进行串并联即可,但是一定要注意绝缘,避免电池短路。所涉及的蓄电池加热思想即为从内而外的方法,由电池导热性能较好的正负极引 出端子位置开始,而不是在电池的外侧装加热膜等由外而内的加热方法,这样加热的效率得到较大的提高,而且加热更加均匀。电池管理系统BMS实时监测电池本体的温度,并输出控制信号至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接到该控制信号后对加热装置加热或停止加热。

图I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单体电池正负极引出端子加热装置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通过管理系统对电池组进行加热控制的示意图。图中,I、单体电池;2、正极加热装置;3、负极加热装置;4、继电器控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根据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由以下实施例中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亦可藉由其它不同的具体实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亦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创作之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再者,以下图式均为简化的示意图式,而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故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作随意的变更,且其组件布局型态可能更为复杂。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加明显易懂,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电池加热装置是采用加热丝缠绕固定于电池的正负极引出端子,要保证较好的绝缘效果,避免电池的短路。请参见图2,本实施例的电池本体为单个电池或多个电池单体,加热装置分别设在单个电池或多个电池单体上,本实用新型使用加热丝缠绕在单体电池的极柱位置,具体的操作要根据电池的外形及具体的空间布置来定。本实施例的电池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如下电池管理系统通过采集电池包内电池的温度,如果电池包的温度低于预先设定的温度T0,则电池管理系统发出信号,打开继电器开关4,然后控制正负极的加热装置给电池包加热,当电池包的温度达到甚至超过预先设定的温度TO时,电池管理系统发出信号,关闭继电器开关4,停止给电池包加热。本实施例电池的加热思路主要是围绕通过电池正负极引出端子进行加热,即由内而外的加热思想,相比较加热套等由外而内的加热思想,本实施例加热的效果更佳均匀、快速,并且消耗的能量要更小一些。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仅例示性的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熟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明白,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任何改变和改进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本申请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自内而外的蓄电池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蓄电池的正负极引出端子位置安装加热装置进行加热。
2.按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装置采用加热套膜缠绕贴附在电池正负极子引出端子的表面或采用加热丝直接缠绕在电池正负极引出端子的表面。
3.按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装置通过电源引出线与电源串联或并联连接。
4.按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电池为圆柱型电池、方形电池或锂离子特有的软包装电池。
5.按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电池为单体电池或任何组合方式的电池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内而外的电动汽车蓄电池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缠绕于蓄电池正负极引出端子,在加热装置内设有加热电路,该加热装置通过电源引出线与电源相连。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电池加热装置,采用在正负极引出端子位置加热的思路,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加热,具体地说,为了提高传热效果,在单体电池的正负极引出端子位置安装加热装置,由于电池的正负极引出端子一般是纯铜、纯镍、纯铝等,这些材料的热传导性能比较优越,这样电池的加热效率明显提高。在对电池组进行加热时,只需将加热的线路根据电池的组合方式进行串、并联即可,但是一定要注意绝缘,避免电池短路。
文档编号H01M10/50GK202817143SQ201220511838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8日
发明者娄豫皖, 和祥运, 周明明, 江强, 夏保佳 申请人:上海万宏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