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光型大功率led光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43587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聚光型大功率led光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聚光型大功率LED光源。
背景技术
传统的大功率LED光源,其支架的铜柱10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在顶部形成封装晶片20的碗杯30,此碗杯30为单层结构。大功率LED光源封装时,将晶片20放入碗杯30中央固定并焊线,然后除湿(100°C ),再在碗杯30中点荧光胶,使荧光胶微凸于碗杯30,再加热(85°C,60分钟)沉淀形成沉淀层,然后,烤干(150°C,60分钟),最后,填充上透镜,并固化,即制成大功率LED光源。上述结构封装作业时,只点一次荧光胶,无法控制荧光胶向杯底沉淀堆积,极易造成荧光胶激发不完全,产生蓝心、黄斑,照射角度大,不能聚光,不能够一次形成小光斑,发光光效低。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专门研发了一种聚光型大功率LED光源,以解决传统产品中存在的不足,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光型大功率LED光源,使光圈清晰,提高光通量。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聚光型大功·率LED光源,其支架的铜柱在顶部形成碗杯,此碗杯为双层结构,此碗杯包括封装用上杯和容纳晶片的下杯,下杯形成在上杯的底部。所述碗杯的上杯采用直杯。所述碗杯的下杯采用直杯。所述碗杯的上杯和下杯的深度相等。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将碗杯由传统的单层结构改为双层结构,形成杯内杯结构,下杯放置晶片,点透明胶且胶量与下杯口平齐,上杯点荧光胶且胶量微凸于上杯口,与现有方案完全不同,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光圈清晰均匀,光斑外形饱满,色温均匀,光斑比普通小1/3,光通量提高,照射距离远,方便聚焦,适合做射灯用高端手电筒等聚光型光斑产品。

图1是现有技术支架铜柱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支架铜柱的局部剖示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支架铜柱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支架铜柱的局部剖示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角度-光强的极坐标分布图。[0017]标号说明铜柱10晶片20碗杯30铜柱1晶片2上杯3下杯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聚光型大功率LED光源,其支架的铜柱I在顶部形成封装晶片2的碗杯,此碗杯为双层结构,此碗杯包括封装用上杯3和容纳晶片2的下杯4,下杯4形成在上杯3的底部。此实施例中,上杯3和下杯4都采用直杯;上杯3和下杯4的深度相等。本实用新型封装时,将晶片2放入碗杯的下杯4中央固定并焊线,点透明胶且胶量与下杯4杯口平齐,然后100°C除湿,再在上杯3中点荧光胶,荧光胶是用硅胶(折射率大于1.50-1.60,粘度大于3000-4000之间)与荧光粉(颗粒度大于15um YAG或TAG粉)按比例配好,用真空脱泡机搅拌均匀,根据碗杯的深度,使荧光胶微凸于上杯3,然后,150°C烤干60分钟,最后,填充上透镜,并固化,即制成聚光型大功率LED光源。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方案相比,碗杯采用杯内杯结构,由双层结构代替单层结构,色坐标集中(如图5所示),光圈清晰均匀,光斑外形饱满,色温均匀,光斑比普通小1/3,配合反光杯光斑更集中,光通量提高20-30%,照射距离远,方便聚焦,适合做射灯用高端手电筒等聚光型光斑产品。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聚光型大功率LED光源,其支架的铜柱在顶部形成碗杯,其特征在于:此碗杯为双层结构,此碗杯包括封装用上杯和容纳晶片的下杯,下杯形成在上杯的底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光型大功率LED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碗杯的上杯采用直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光型大功率LED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碗杯的下杯采用直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光型大功率LED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碗杯的上杯和下杯的深度相 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聚光型大功率LED光源,其支架的铜柱在顶部形成碗杯,此碗杯为双层结构,此碗杯包括封装用上杯和容纳晶片的下杯,下杯形成在上杯的底部。本实用新型将碗杯由传统的单层结构改为双层结构,形成杯内杯结构,下杯放置晶片,点透明胶且胶量与下杯口平齐,上杯点荧光胶且胶量微凸于上杯口,与现有方案完全不同,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光圈清晰均匀,光斑外形饱满,色温均匀,光斑比普通小1/3,光通量提高,照射距离远,方便聚焦,适合做射灯用高端手电筒等聚光型光斑产品。
文档编号H01L33/58GK203103343SQ20122070549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9日
发明者李英峰 申请人:福建省中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