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停按钮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85914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急停按钮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急停开关,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急停按钮开关。
背景技术
急停开关是属于主令控制电器的一种,当机器处于危险状态时,通过急停开关切断电源,停止设备运转,达到保护人身和设备的安全。急停开关通常为手动控制的按压式开关,串联接入设备的控制电路,紧急情况下直接断开控制电路电源从而快速停止设备避免非正常工作。急停开关一般分为自锁式和推拉式,这两种形式的急停开关在锁定时都是通过按下蘑菇头按钮到其终端位置达到开关的锁定;在解除紧急断路按钮的锁定时,自锁式急停开关需旋转蘑菇头按钮实现开关的释放;而推拉式急停开关则需要拔出蘑菇头按钮实现开关的释放。现有技术中,不管是自锁式急停开关还是推拉式急停开关,其锁定与解锁均通过在与按钮连接的操动件上设置的弹簧和滚珠与开关外壳配合实现的。但是,上述两种急停开关对于配合要求不同,自锁式急停开关要求滚珠与外壳上的定位槽的接触面积较大,以避免在解锁时通过按钮将操动件直接拉上去;而对于推拉式急停开关来说,如果滚珠与定位槽的接触面积过大时,则会导致开关锁定过紧,使得开关不容易释放,造成开关解除锁定困难。因此,在实际生产中,这两种类型的急停开关在外壳同样尺寸大小的情况下,需要配合不同大小的滚珠才能够可靠运行。因此,两种类型的急停开关在批量生产时导致配件较多,生产成本较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1416583A公开一种紧急按钮,其即可以用作自锁式按钮也可用作推拉式按钮。也就是说,该按钮可以通过牵拉操作头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转动操作头的方式进行解锁。当压下按钮时,锁定装置随着操作头下移,在锁定装置内弹簧的作用下,将锁定球卡设于按钮导向器的凸起下面,将其保持在被压下的位置上;牵拉和/或者转动操作头时,在弹簧的作用下锁定球退回,锁定解除,按钮操作头在压力弹簧的作用下上移。但是上述专利文献中,为了实现两种解锁方式,即在牵拉方式解锁时避免操作头旋转,在旋转操作头时,避免拉动操作头,该按钮在按钮导向器在与锁定装置配合的周向上设置了两套不同的机构,这导致该按钮开关结构复杂,生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急停开关结构复杂,配件较多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配件较少的蘑菇式急停按钮开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急停按钮开关包括壳体,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操作件,所述操作件的一端连接按钮,所述按钮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操作件的另一端控制基座内动、静触点的接触或不接触,实现电路通断;设置于所述操作件以及所述壳体之间的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包括,成型于所述壳体上的卡槽,设置于所述操作件的横向凹槽内的锁定件以及弹性件;所述锁定件为长条形部件,其中一端为工作端,所述工作端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适于卡设于所述卡槽内,将所述操作件锁定;在所述按钮的牵拉/转动作用下,所述锁定件退出所述卡槽,将所述操作件解锁;所述锁定件的两端均可作为工作端,且均为弧面,其中一端与所述卡槽配合时,适于与所述卡槽的上端面接触;而另一端与所述卡槽配合时,适于与所述卡槽的边缘点接触。在上述急停按钮开关中,所述锁定件为两端均为弧面结构的圆柱体,其中一个端面为半球面,另一端面为曲率半径大于所述半球面半径的弧面,所述半球面侧与所述卡槽配合时,所述圆柱体与所述卡槽的边缘点接触,所述弧面侧与所述卡槽配合时,所述圆柱体与所述卡槽的上端面接触。在上述急停按钮开关中,所述锁定件为两端面均为弧面结构的圆台体,横截面小的一侧弧面与所述卡槽配合时,所述圆台体与所述卡槽的边缘点接触,横截面大的一侧弧面与所述卡槽配合时,所述圆台体与所述卡槽的上端面接触;横截面小的一侧弧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横截面大的一侧弧面的曲率半径。在上述急停按钮开关中,所述壳体周向上开设有解锁定位孔以及锁定定位孔;所述锁定定位孔与所述卡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解锁定位孔位于所述锁定定位孔的上侧。在上述急停按钮开关中,所述锁定件压靠于所述卡槽内,所述锁定件与所述卡槽的边缘点接触,在所述按钮的牵拉作用下,所述按钮操作件上移,脱离锁定位置;在所述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将所述锁定件卡接于所述解锁定位孔内。 在上述急停按钮开关中,所述锁定件压靠于所述卡槽内,所述锁定件与所述卡槽的上端面接触,所述壳体在所述卡槽位置的内壁上成型有解锁凸起,在所述按钮的转动作用下,所述锁定件转动至所述解锁凸起位置,在所述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所述操作件上移,脱离锁定位置并将所述锁定件卡接于所述解锁定位孔内。在上述急停按钮开关中,所述解锁凸起与所述卡槽圆弧过渡,所述解锁凸起与所述卡槽连接处成形有解锁弧面。在上述急停按钮开关中,所述操作件与所述按钮卡扣连接,所述操作件设有扣合部,所述按钮的底端设有卡勾,所述按钮伸入所述操作件的盲孔内,所述卡勾卡接于所述扣合部。在上述急停按钮开关中,所述操作件与所述按钮卡扣连接,所述操作件在与所述按钮连接的一侧成型有卡扣,所述卡扣设有卡扣槽;所述按钮上可拆卸连接有推拉杆,所述推拉杆伸入所述卡扣槽内,所述按钮在对应所述卡扣的位置成型有台阶,所述卡扣与所述台阶配合实现卡扣连接。在上述急停按钮开关中,所述按钮与所述壳体之间通过密封圈实现密封连接,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密封槽内;所述密封圈在与所述按钮连接的一侧成型有两条密封筋,与所述壳体连接的一侧成型有两个凸起;所述壳体的所述密封槽内成型有两个与所述凸起配合的凹槽。在上述急停按钮开关中,所述按钮上卡扣连接有透明指示片,在所述按钮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指示件,所述指示件下侧成型有旋转推动脚,所述壳体的上侧对应所述旋转推动脚的位置开设有坡面槽,所述旋转推动脚在弹簧的作用下在所述坡面槽上滑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I)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急停按钮开关,通过将锁定件设置成长条部件,所述长条形部件两端均为弧面,且两端可作为工作端,由于锁定件具有两种工作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部件不变的条件下,仅改变锁定件的工作端,就可以获得两种形式的急停按钮开关,即为牵拉式和转动式,当设置为牵拉式时,将锁定件的适于与所述卡槽边缘点接触的一端作为工作端与卡槽配合,锁定件的另一端与弹性件连接,这种情况下,在牵拉力的作用下,锁定件受到的阻力较小,很容易缩回操作件内,可以将开关解锁。当设置为旋转式时,将锁定件工作端更换为适于与所述卡槽的上端面接触的一端与卡槽配合,锁定件的另一端与弹性件连接,这种情况下,在牵拉力的作用下,锁定件受到阻力很大,无法缩回至操作件内,而只能通过旋转的方式将开关解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急停按钮开关结构简单,配件较少,同时还可以获得两种形式的急停按钮开关。(2)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锁定件设置为两端为弧面结构的圆柱体,且在其中一个端面设为半球面,另一端面为曲率半径大于所述半球面半径的弧面;当半球面设为工作端时,其为牵拉式按钮开关,牵拉时,半球面端与卡槽的边缘点接触,在牵拉力的作用下,容易缩回操作件中实现解除锁定,牵拉时不费力;当另一端的弧面设为工作端时,锁定件的柱面与卡槽的上端面接触,在转动的情况下,才能将锁定件缩回操作件中,实现解锁,避免了在牵拉的作用下,将开关解锁。(3)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锁定件设置为两端面均为弧面结构的圆台体,所述圆台体横截面半径大的一端与卡槽接触时,由于圆台的侧面与卡槽的上端面接触,在牵拉的作用下,无法使锁定件缩回操作件内,只能通过转动的方式解锁。所述圆台体横截面半径小的一端与卡槽接触时,由于圆台的侧面与卡槽边缘点接触,使得操作件向上牵拉时,边缘点将锁定件推出卡槽,为实现解除锁定提供助力。(4)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周向上开设有解锁定位孔以及锁定定位孔对按钮定位,保证了按钮在锁定或解除锁定状态时,处于稳定状态。(5)进一步的,为了使自锁式按钮更加容易解除锁定,本实用新型在解锁凸起与所述卡槽之间进行圆弧过渡,保证了锁定件在遇到解锁凸起时,不被卡住,且容易移动到解锁凸起的顶端,在解锁凸起的作用下,锁定件在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缩回操作件中,实现锁定的解除。(6)进一步的,按钮与壳体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密封圈与按钮连接的一侧成型有两条密封筋,与壳体连接的一侧成型有两个凸起,凸起与凹槽的配合保证了密封圈的定位准确性,双密封筋可以提高按钮的密封性,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急停按钮具有较高的IP防护等级。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急停按钮开关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急停按钮开关的实施例5的不包括基座的剖面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急停按钮开关的实施例6的不包括基座的剖面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急停按钮开关的沿卡槽的横切剖面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推拉式急停按钮开关的锁定件的锁定状态图;[0030]图6是本实用新型自锁式急停按钮开关的锁定件的锁定状态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急停按钮开关的密封件与壳体结合的局部的放大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自锁式急停按钮开关的立体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推拉式急停按钮开关的立体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具有指示件的急停按钮开关的分解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壳体,11-解锁定位孔,12-锁定定位孔,13-密封槽,14-凹槽,2-按钮,21-卡勾,22-推拉杆,23-台阶,3-复位弹簧,4-操作件,41-横向凹槽,42-扣合部,43-卡扣,431-卡扣槽,5-锁定件,6-弹性件,7-卡槽,8-解锁凸起,9-密封圈,91-密封筋,92-凸起,10-基座,15-透明指示片,16-指示件,161-旋转推动脚,17-坡面槽,18-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图8,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急停按钮开关,其包括壳体1,按钮2,操作件4和锁定装置,其中,所述操作件4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I内部,所述操作件4的一端连接按钮2,所述按钮2与所述壳体I之间设有复位弹簧3 ;所述操作件4的另一端控制基座10内动、静触点的接触或不接触,实现电路通断;所述锁定装置设置于所述操作件4以及所述壳体I之间,所述锁定装置包括,成型于所述壳体I上的卡槽7,设置于所述操作件4的横向凹槽41内的锁定件5以及弹性件6 ;所述锁定件5为长条形部件,其中一端为工作端,所述工作端在所述弹性件6的作用下适于卡设于所述卡槽7内,将所述操作件4锁定;在所述按钮2的牵拉/转动作用下,所述锁定件5退出所述卡槽7,将所述操作件4解锁;所述锁定件5的两端均可作为工作端,且均为弧面,其中一端与所述卡槽7配合时,适于与所述卡槽7的上端面接触;而另一端与所述卡槽7配合时,适于与所述卡槽7的边缘点接触。所述卡槽7环绕所述壳体I设置于所述壳体I的内壁上,所述卡槽7包括两个面,为上端面和侧端面,所述上端面与所述壳体内壁具有夹角,所述夹角的顶点为所述卡槽7的边缘点,所述侧端面与所述壳体内壁平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6为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操作件4的横向凹槽41内,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锁定件5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横向凹槽41相抵,所述锁定件5相对于与弹簧连接的一端为工作端,所述工作端与壳体I的内壁相互作用。进一步的,所述按钮2与所述壳体I之间通过密封圈9实现密封连接,如图2、图3及图7所示所述密封圈9设置于所述壳体I的密封槽13内;所述密封圈9在与所述按钮2连接的一侧成型有两条密封筋91,与所述壳体I连接的一侧成型有两个凸起92 ;所述壳体I的所述密封槽13内成型有两个与所述凸起92配合的凹槽1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急停按钮开关工作过程如下,在正常状态下,所述复位弹簧3处于自然状态,连接有按钮2的所述操作件4可以在所述壳体I内沿所述壳体I的轴线方向滑动,所述锁定装置处于解锁状态,所述锁定件5的工作端与所述壳体I的内壁可沿所述壳体I轴线方向滑动接触,与所述锁定件5连接的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0043]当出现紧急情况时,按下按钮2来进行断路,将按钮2锁定时,在所述按钮2的按压作用下,与所述按钮2连接的所述操作件4沿所述壳体I的轴线方向向所述壳体I的近所述基座10的一端滑动,所述操作件4上的锁定件5沿着所述壳体I向近所述基座10的一端移动,经过所述卡槽7,所述锁定件5在所述弹簧的弹力推动下卡入所述卡槽7内,当所述锁定件5工作端为适于与所述卡槽7的上端面接触的弧面时,所述锁定件5的工作端与所述卡槽7的上端面接触,当所述锁定件5工作端为适于与所述卡槽7的边缘点接触的弧面时,所述锁定件5的工作端与所述卡槽7的边缘点接触。所述锁定件5中部与所述操作件4的横向凹槽41接触,此时,所述卡槽7卡住所述锁定件5,进而卡住所述操作件4,所述按钮2被锁定,所述按钮2保持静止不动,所述操作件4控制所述基座10内的动、静触点不接触,实现电路的断开。当紧急情况解除时,对锁定的急停按钮开关解除锁定时,当所述锁定件5的工作端与所述卡槽7的边缘点接触时,只需大力牵拉所述按钮2,所述按钮2拉动所述操作件4沿所述壳体I轴向方向向远离所述基座10的一端滑动时,所述卡槽7的边缘点将所述锁定件5顶回所述操作件4的横向凹槽41内,与所述锁定件5连接的弹簧压缩,当所述锁定件5逐渐进入所述横向凹槽41内,所述按钮2逐渐沿所述壳体I轴向方向向所述壳体I的远离所述基座10的一端滑动,当所述锁定件5全部进入横向凹槽41内时,所述按钮2快速的向所述壳体I远离所述基座10的一端移动。当所述锁定件5的工作端与所述卡槽7的上端面接触时,需旋转所述按钮2,将所述操作件4上的锁定件5沿着所述卡槽7移动,直到遇到所述壳体I内设置用来释放所述锁定件5的释放部件,所述操作件4解除锁定,即所述操作件4可以沿着所述壳体I向所述壳体I的远离所述基座10的一端滑动。实施例2本实施例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方式,所述锁定件5为两端均为弧面结构的圆柱体,其中一个端面为半球面,另一端面为曲率半径大于所述半球面半径的弧面,所述半球面侧与所述卡槽7配合时,所述圆柱体与所述卡槽7的边缘点接触,所述弧面侧与所述卡槽7配合时,所述圆柱体与所述卡槽7的上端面接触。当所述急停按钮开关设置为牵拉式时,如图3所示,所述锁定件5的半球面的弧面端为工作端,所述锁定件5的另一端与所述弹性件6连接,锁定时,所述半球面侧与所述卡槽7配合时,所述圆柱体与所述卡槽7的边缘点接触。当所述急停按钮开关设置为转动式时,如图2所示,所述锁定件5端面的弧面曲率半径大于所述半球面的曲率半径的弧面侧为工作端,所述锁定件5的半球面侧与所述弹性件6连接,锁定时,所述弧面侧与所述卡槽7配合时,所述圆柱体与所述卡槽7的上端面接触。实施例3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优选方式,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锁定件5为两端面均为弧面结构的圆台体,横截面小的一侧弧面与所述卡槽7配合时,所述圆台体与所述卡槽7的边缘点接触,横截面大的一侧弧面与所述卡槽7配合时,所述圆台体与所述卡槽7的上端面接触。横截面小的一侧弧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横截面大的一侧弧面的曲率半径。当所述急停按钮开关设置为牵拉式时,如图5所示,所述锁定件5的横截面积小的一侧弧面端为工作端,所述锁定件5横截面大的一侧弧面与所述弹性件6连接,锁定时,所述锁定件5的横截面积小的一侧弧面端与所述卡槽7配合,所述圆台体与所述卡槽7的边缘点接触。当所述急停按钮开关设置为转动式时,如图6所示,所述锁定件5的横截面大的一侧弧面端为工作端,所述锁定件5横截面小的一侧弧面与所述弹性件6连接,锁定时,所述锁定件5的横截面积大的一侧弧面端与所述卡槽7配合,所述圆柱体与所述卡槽7的上端面接触。实施例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使得所述急停按钮开关的安全使用,避免所述按钮2在解锁时不稳定,且所述按钮2弹出时冲力过大损害内部部件,或锁定时所述按钮2锁定不稳定,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壳体I周向上开设有解锁定位孔11以及锁定定位孔12 ;所述锁定定位孔12与所述卡槽7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解锁定位孔11位于所述锁定定位孔12的上侧。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急停按钮开关设置为牵拉式时,所述锁定件5压靠于所述卡槽7内,所述锁定件5与所述卡槽7的边缘点接触,在所述按钮2的牵拉作用下,所述操作件4上移,脱离所述锁定定位孔12,脱离锁定位置;在所述拉力的作用下,将所述锁定件5沿着所述壳体I的轴向方向经过所述解锁定位孔11,所述锁定件5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卡接于所述解锁定位孔11内。如图4所示,所述壳体I在所述卡槽7位置的内壁上成型有解锁凸起8。所述解锁凸起8与所述卡槽7圆弧过渡,所述解锁凸起8与所述卡槽7连接处成形有解锁弧面,使得在所述锁定件5转动到所述解锁凸起8时,所述锁定件5可以滑动到所述解锁凸起8的顶端,保证所述锁定件5可以进入所述操作件4的横向凹槽41内,解除锁定。当所述急停按钮开关设置为转动式时,所述急停按钮开关处于锁定状态,即所述锁定件5压靠于所述卡槽7内,所述锁定件5与所述卡槽5的上端面接触,当解锁时,在所述按钮2的转动作用下,所述锁定件5离开所述锁定定位孔12,所述锁定件5沿着所述卡槽7移动至所述解锁凸起8位置,所述锁定件5移动到所述解锁凸起8的顶端时,所述锁定件5进入所述操作件4的横向凹槽41内,在所述复位弹簧3的作用下,所述操作件4上移,脱离锁定位置,此间,所述锁定件5与所述壳体I的内壁滑动接触,并将所述带有锁定件5的操作件4转动,使得所述锁定件5经过所述解锁定位孔11,所述锁定件5在所述弹性件6的推动下陷入所述解锁定位孔11内,进而卡接于所述解锁定位孔11内。实施例5本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自锁式急停开关,如图2及图9所示,所述操作件4与所述按钮2卡扣连接,所述操作件4设有扣合部42,所述按钮2的底端设有卡勾21,所述按钮2伸入所述操作件4的盲孔内,所述卡勾21卡接于所述扣合部42。实施例6本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推拉式急停开关,如图3及图8所示,所述操作件4与所述按钮2卡扣连接,所述操作件4在与所述按钮2连接的一侧成型有卡扣43,所述卡扣43设有卡扣槽431 ;所述按钮2的上可拆卸连接有推拉杆22,所述推拉杆22伸入所述卡扣槽431内,所述按钮2在对应所述卡扣43的位置成型有台阶23,所述卡扣43与所述台阶23配合实现卡扣连接。[0062]其他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急停开关还可以选用带有指示功能的按钮,如图10所示,所述按钮2上卡扣连接有透明指示片15,在所述按钮2与所述壳体I之间设置有指示件16,所述指示件16下侧成型有旋转推动脚161,所述壳体I的上侧对应所述旋转推动脚161的位置开设有坡面槽17,所述旋转推动脚161在弹簧18的作用下在所述坡面槽17上滑动。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一种急停按钮开关,其包括壳体(I), 操作件(4),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I)内部,所述操作件(4)的一端连接按钮(2),所述按钮(2)与所述壳体(I)之间设有复位弹簧(3);所述操作件(4)的另一端控制基座(10)内动、静触点的接触或不接触,实现电路通断; 锁定装置,设置于所述操作件(4)以及所述壳体(I)之间,所述锁定装置包括,成型于所述壳体(I)上的卡槽(7),设置于所述操作件(4)的横向凹槽(41)内的锁定件(5)以及弹性件(6); 所述锁定件(5)为长条形部件,其中一端为工作端,所述工作端在所述弹性件(6)的作用下适于卡设于所述卡槽(7)内,将所述操作件(4)锁定;在所述按钮(2)的牵拉/转动作用下,所述锁定件(5)退出所述卡槽(7),将所述操作件(4)解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件(5)的两端均可作为工作端,且均为弧面,其中一端与所述卡槽(7)配合时,适于与所述卡槽(7)的上端面接触;而另一端与所述卡槽(7)配合时,适于与所述卡槽(7)的边缘点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 停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件(5)为两端均为弧面结构的圆柱体,其中一个端面为半球面,另一端面为曲率半径大于所述半球面半径的弧面,所述半球面侧与所述卡槽(7)配合时,所述圆柱体与所述卡槽(7)的边缘点接触,所述弧面侧与所述卡槽(7)配合时,所述圆柱体与所述卡槽(7)的上端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停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件(5)为两端面均为弧面结构的圆台体,横截面小的一侧弧面与所述卡槽(7)配合时,所述圆台体与所述卡槽(7)的边缘点接触,横截面大的一侧弧面与所述卡槽(7)配合时,所述圆台体与所述卡槽(7)的上端面接触;横截面小的一侧弧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横截面大的一侧弧面的曲率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急停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I)周向上开设有解锁定位孔(11)以及锁定定位孔(12);所述锁定定位孔(12)与所述卡槽(7)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解锁定位孔(11)位于所述锁定定位孔(12)的上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急停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件(5)压靠于所述卡槽(7)内,所述锁定件(5)与所述卡槽(7)的边缘点接触,在所述按钮(2)的牵拉作用下,所述操作件(4)上移,脱离锁定位置;在所述复位弹簧(3)的作用下,将所述锁定件(5)卡接于所述解锁定位孔(11)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急停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件(5)压靠于所述卡槽(7)内,所述锁定件(5)与所述卡槽(7)的上端面接触,所述壳体(I)在所述卡槽(7)位置的内壁上成型有解锁凸起(8),在所述按钮(2)的转动作用下,所述锁定件(5)转动至所述解锁凸起(8)位置,在所述复位弹簧(3)的作用下,所述操作件(4 )上移,脱离锁定位置并将所述锁定件(5 )卡接于所述解锁定位孔(11)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急停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锁凸起(8)与所述卡槽(7)圆弧过渡,所述解锁凸起(8)与所述卡槽(7)连接处成形有解锁弧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急停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件(4)与所述按钮(2)卡扣连接,所述操作件(4)设有扣合部(42),所述按钮(2)的底端设有卡勾(21),所述按钮(2)伸入所述操作件(4)的盲孔内,所述卡勾(21)卡接于所述扣合部(42)。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急停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件(4)与所述按钮(2)卡扣连接,所述操作件(4)在与所述按钮(2)连接的一侧成型有卡扣(43),所述卡扣(43)上设有卡扣槽(431);所述按钮(2)上可拆卸连接有推拉杆(22),所述推拉杆(22)伸入所述卡扣槽(431)内,所述按钮(2)在对应所述卡扣(43)的位置成型有台阶(23),所述卡扣(43 )与所述台阶(23 )配合实现卡扣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急停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钮(2 )与所述壳体(I)之间通过密封圈(9 )实现密封连接,所述密封圈(9 )设置于所述壳体(I)的密封槽(13)内; 所述密封圈(9)在与所述按钮(2)连接的一侧成型有两条密封筋(91),与所述壳体(I)连接的一侧成型有两个凸起(92); 所述壳体(I)的所述密封槽(13)内成型有两个与所述凸起(92)配合的凹槽(14)。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急停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钮(2)上卡扣连接有透明指示片(15),在所述按钮(2)与所述壳体(I)之间设置有指示件(16),所述指示件(16)下侧成型有旋转推动脚(161),所述壳体(I)的上侧对应所述旋转推动脚(161)的位置开 设有坡面槽(17),所述旋转推动脚(161)在弹簧(18)的作用下在所述坡面槽(17)上滑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急停按钮开关,其包括壳体,操作件设置于壳体内部,操作件的一端连接按钮,按钮与壳体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操作件的另一端控制基座内动、静触点的接触或不接触,实现电路通断;锁定装置,设置于操作件以及壳体之间,锁定装置包括,成型于壳体上的卡槽,设置于操作件的横向凹槽内的锁定件以及弹性件;锁定件为长条形部件,其中一端为工作端,工作端在弹性件的作用下适于卡设于卡槽内,将操作件锁定;在按钮的牵拉/转动作用下,锁定件退出卡槽,将操作件解锁;锁定件的两端均可作为工作端,且均为弧面,其中一端与卡槽配合时,适于与卡槽的上端面接触;而另一端适于与卡槽的边缘点接触。解决了结构复杂,配件较多的技术问题。
文档编号H01H3/02GK202977196SQ201220740528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31日
发明者刘玉柱 申请人:乐清市信达利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