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86851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例如柔性印刷电路(FPC)和柔性扁平电缆(FFC)等连接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连接器,已知有一种产品,其具备:能够将FPC和/或FFC等具有柔性的平板状的连接对象物(以下称为柔性电路)插入其中的连接器主体;具有与柔性电路的厚度方向一个面接触的触点的端子;和使柔性电路和触点压接的转动自如的按压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在该连接器中,如果在柔性电路插入了连接器主体中的状态下将按压部件向一侧转动,则按压部件按压柔性电路的厚度方向另一个面,柔性电路的厚度方向一个面与触点压接。此外,如果将按压部件向另一侧转动,则解除触点和柔性电路的压接,柔性电路能够相对于连接器主体插入、拔出。
然而,在上述连接器中,端子的触点仅在柔性电路的插拔方向上一处接触,因此在例如异物附着于柔性电路的情况下,当异物进入触点与柔性电路板之间时,由异物将触点与柔性电路板的导通状态切断,存在产生连接不良这一问题。
因此,如果使用具有与柔性电路的接触位置在柔性电路板的插拔方向上互相不同的两个触点的端子,则即使在异物进入一个触点与柔性电路之间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另一触点来确保与柔性电路的导通状态,能够防止连接不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289294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568791号公报。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柔性电路在厚度方向上具有柔性,因此在柔性电路的插拔方向上隔着间隔地使两个触点压接的情况下,如果用按压部件按压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的中间点,则出现柔性电路弯曲而使与各触点的接触压变得不充分这一问题。此外,如果使按压部件的按压面形成为平面状以使柔性电路与第一及第二触点两者压接,则为了一边使按压部件的按压面转动一边与柔性电路顺畅地接触,就必须增大按压部件的转动半径,存在按压部件与该量相应地大型化这一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研制的,其目的是提供即使在使两个触点在连接对象物的插拔方向上不同的位置与连接对象物接触的情况下、也能够不使按压部件大型化地抑制连接对象物弯曲的连接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连接器,具备:连接器主体,其中能够插入具有柔性的平型连接对象物;与连接对象物的厚度方向的一个面接触的第一及第二触点;和通过向预定的转动方向转动而使连接对象物与第一及第二触点压接的按压部件,第一及第二触点形成为与连接对象物的接触位置在连接对象物的插拔方向上互相不同,其特征在于,具备按压板,该按压板设置成位于所述连接对象物的厚度方向的另一面侧,当将按压部件向所述转动方向转动时,该按压板一边被按压部件按压一边与连接对象物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个面面接触,从而使连接对象物的厚度方向的一个面压接于第一及第二触点,按压板形成为,从连接对象物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个面侧按压至少包括第一及第二触点与连接对象物的接触位置的范围。
由此,当将按压部件向预定的转动方向转动时,按压板一边被按压部件按压一边与连接对象物的厚度方向另一个面面接触,从而隔着按压板从连接对象物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个面侧按压包括第一及第二触点与连接对象物的接触位置的范围,连接对象物的厚度方向一个面与第一及第二触点压接,因此即使不使按压部件大型化也能够通过按压板抑制连接对象物的弯曲。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使第一及第二触点在连接对象物的插拔方向上不同的位置处与连接对象物接触的情况下也可抑制连接对象物的弯曲,因此可充分地确保第一及第二触点对于连接对象物的接触压,具有不使按压部件大型化的优点。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开放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连接器的闭锁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4是按压板的立体图。
图5是连接器的开放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6是连接器的闭锁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7是插入有柔性电路的连接器的开放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8是插入有柔性电路的连接器的闭锁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9是插入有柔性电路的连接器的闭锁状态的放大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9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表示用于将例如FFC和/或FPC连接到基板上的连接器。
该连接器的构成包括:作为连接对象物的柔性电路I的一端侧插入其中的连接器主体10 ;在连接器主体10内在宽度方向上互相以等间隔排列的多个端子20 ;使柔性电路I压接于各端子20的转动自如的按压部件30 ;和利用按压部件30的按压将柔性电路I按压到各端子20侧的按压板40。
柔性电路板I是在厚度方向上具有柔性的平型的连接对象物,包括所谓的柔性扁平电缆(FFC)或柔性印刷电路板(FPC)。此外,在柔性电路板I的厚度方向一个面上在宽度方向上互相隔着间隔地设有多个电接点(省略图示)。
连接器主体10由合成树脂的成型件形成,在其上表面设有用于将挠性电路I插入其中的开口部10a。连接器主体10包括前面部11、背面部12及侧面部13,在连接器主体10的底面侧在宽度方向上互相以等间隔设有保持各端子20的多个端子孔10b。此外,在连接器主体10内设置有按压板40的下端侧被插入的横长的槽10c,在各侧面部13分别设有按压板40的宽度方向两端侧被压入的槽13a。再有,在背面部12的上端,设有向后方延伸的关出部12a。
各端子20由导电性的金属板构成,通过分别从底面侧压入连接器主体10的各端子孔IOb中而被保持。在各端子20的前端侧设置有向上方延伸的固定片部21,固定片部21被压入连接器主体10的端子孔IOb的前端侧。在固定片部21的上端侧设置有将按压部件30转动自如地支撑的转动支撑部21a,转动支撑部21a形成为凹状以使按压部件30从后方卡合。在各端子20的后端侧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互相隔着间隔地向上方按两股状延伸的第一及第二触点22、23,各触点22、23分别形成为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弹性变形。第一触点22相对于第二触点23配置于后方,形成得比第二触点23高。在各触点22、23的上端分别设置有与柔性电路I的厚度方向一的个面的电接点(省略图示)接触的接触部22a、23a,各接触部22a、23a形成为向前方山形地突出。该情况下,第一触点22的接触部22a配置于第二触点23的接触部23a的上方,第一触点22的接触部22a的与柔性电路I接触的接触点位于比第二触点23的接触部23a的与柔性电路I接触的接触点稍靠前方(柔性电路I侦D处。此外,在各端子20的下端,设有与基板(未图示)连接的基板连接部24。
按压部件30由合成树脂的成型件构成,设置成从连接器主体10的上表面前端侧覆盖前面上端侧。在按压部件30中在宽度方向上相互等间隔地设置有将各端子20的转动支撑部21a插穿的多个插穿孔30a,在各插穿孔30a内设有与转动支撑部21a卡合的转动轴部31。在按压部件30的一端设置有将按压板40向后方按压的按压部32,按压部32配置于各端子20的固定片部21与各触点22、23之间。该情况下,按压部32,在按压部件30位于开放位置(按压部件30的上表面与水平方向平行的位置)时位于比按压板40稍靠前方处,当将按压部件30向闭锁位置(开闭部件30的上表面与水平方向大体成75°的位置)转动时,按压部32向后方关出而将按压板40向后方按压。此时,如果按压部件30转动到闭锁位置,则按压部32位于第一触点22的接触部22a与第二触点23的接触部23a的上下方向大体中央。此外,在按压部件30的上端设有操作部33。
按压板40由弯曲加工后的金属板构成,位于各端子20的固定片部21与各触点22,23之间地配置于连接器主体10内。按压板40通过将通过按压部件30的按压而弹性变形的平板状的可动片部41、固定于连接器主体10的一对固定部42、暂时保持被插入连接器主体10中的柔性电路I的一对暂时保持部43和导引柔性电路I的导引部44形成为一体而形成,在按压板40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与可动片部41之间分别设有开放上端的缺口部40ao
可动片部41设于各缺口部40a之间,并且形成为横长以使其遍及所有端子20,其下端侧插入连接器主体10内的槽IOb中。在可动片部41的下部,设置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的多个孔41a,各孔41a在可动片部41的宽度方向上互相隔着间隔地配置。由此,可动片部41的设有各孔41a的下部比没设置各孔41a的上部刚性低,因此通过由按压部件30按压可动片部41的上部,可动片部41的下部(各孔41a之间的部分)弹性变形,可动片部41的上部向后方移位。该情况下,可动片部41的上部形成为,能够从柔性电路I的厚度方向另一面按压包含第一及第二触点22、23的接触部22a、23a与柔性电路板I的接触位置的范围。
各固定部42设置于通过各缺口部40a与可动片部41分离开的按压板40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分别向后方按L形弯曲。各固定部42通过分别被压入连接器主体10的各槽13a中,固定于连接器主体10。此外,在各固定部42的下端,分别设有与基板(未图示)连接的基板连接部42a。
各暂时保持部43设置于各缺口部40a,形成为从缺口部40a的下端向上方延伸。暂时保持部43形成为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弹性变形,在其上端侧突设有卡定于柔性电路I的山形的卡定部43a。
导引部44设置于可动片部41的上端,形成为向前方的斜上方倾斜。
在如上那样构成的连接器中,在连接柔性电路I的情况下,首先,如图7所示,使按压部件30为开放位置而从上方将柔性电路I插入连接器主体10的开口部IOa中。此时,由按压板40的导引部44的倾斜面将柔性电路I导引到连接器主体10内。此外,当将柔性电路I插入连接器主体10中时,各暂时保持部43的卡定部43a以压接的方式卡定于柔性电路I的厚度方向另一面的宽度方向两侧,通过各暂时保持部43将柔性电路板I暂时保持于连接器主体1(H则。
接着,如图8所示,当通过将按压部件30的操作部33向下方按压操作,将按压部件30转动到闭锁位置时,柔性电路I压接各端子20,柔性电路I被连接。此时,如果将按压部30向闭锁方向转动,则按压部件30的按压部32 —边由转动支撑部21a支撑一边以转动轴部31为中心行转动,按压板40的可动片部41由按压部32按压到柔性电路I侧。由此,可动片部41向后方移位而按压柔性电路1,柔性电路I的厚度方向一个面压接于各端子20的第一及第二触点22、23的接触部22a、23a。此时,按压板40,通过由按压部件30按压可动片部41的上部,可动片部41的下部弹性变形,可动片部41的上部在保持平面状态的情况下向后方移位。由此,可动片部41在包含第一及第二触点22、23的接触部22a、23a与柔性电路I的接触位置的范围内与柔性电路I的厚度方向另一面一边面接触一边按压,因此隔着比柔性电路I在厚度方向上刚性高的按压板40的可动片部41通过按压部件30按压柔性电路I,抑制柔性电路I的弯曲。此外,可动片部41由按压部32按压第一触点22的接触部22a与第二触点23的接触部23a之间的上下方向大体中央,因此如图9所示,由来自于按压部32的按压力所产生的第一触点22的反力Rl和第二触点23的反力R2大体均等地施加到柔性电路I。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第一及第二触点22、23使各端子20与柔性电路I两点接触,因此即使在异物进入各触点22、23之一与柔性电路I之间的情况下,也能够由各触点22,23中的另一个来确保与柔性电路I的导通状态,能够有效地防止连接不良。
该情况下,如果将按压部件30转动到闭锁位置,则按压板40 —边由按压部件30的按压部32按压一边与柔性电路板I的厚度方向另一个面面接触,从而隔着按压板40从柔性电路I的厚度方向另一个面侧按压包含第一及第二触点22、23和柔性电路I的接触位置的范围,柔性电路板I的厚度方向一个面压接于第一及第二触点22、23,因此能够通过按压板40抑制柔性电路I的弯曲,能够充分确保第一及第二触点22、23对于柔性电路I的接触压。该情况下,不需要像使按压部件自身与柔性电路板I面接触那样增大按压部件30的转动半径,因此还具有不使按压部件30大型化这一优点。
此外,在按压板40设置有通过按压部件30的按压而弹性变形的可动片部41,可动片部41的下部弹性变形,从而可动片部41的上部与柔性电路I面接触,因此可使可动片部41在其上部保持平面状态的情况下容易地弹性变形,能够使可动片部41与柔性电路板I可靠地面接触。
该情况下,通过在可动片部41的下部设置多个孔41a,可动片部41的下部形成为刚性比上部低,因此能减小从可动片部41向按压部件30的按压部32施加的复原力,能够使按压部件30顺畅地转动。
另外,如果将按压部件40转动到闭锁位置,则按压部32所形成的按压按压板40的按压位置位于第一触点22的接触部22a对柔性电路I的接触位置与第二触点23的接触部23a对柔性电路I的接触位置之间,因此由来自于按压部32的按压力F所产生的第一触点22的反力Rl和第二触点23的反力R2能够大体均等地施加到柔性电路1,能够良好地保持各触点22、23对柔性电路I的导通状态。
再有,由导引部44将插入连接器主体10中的柔性电路I向连接器主体10内引导,因此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柔性电路I的插入作业。该情况下,在按压板40—体设置有导引部44,因此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将柔性电路I导引到连接器主体10内的部件,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
另外,通过使按压板40的暂时保持部43卡定于被插入连接器主体10的柔性电路板1,将柔性电路I暂时保持于连接器主体10侧,因此即使在将按压部件40转动到闭锁位置前,也能够防止柔性电路I的位置偏移和/或脱离,能够可靠地进行柔性电路I的连接作业。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通过按压部件40的按压使固定于连接器主体10的按压板40弹性变形,但是也可以将没有固定于连接器主体10的按压板设为在按压部件40的按压方向上移动自如。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端子20 —体设置有第一触点22和第二触点23的实例,但是第一及第二触点也可以分别设置于分体的端子上。
附图标记说明:
I柔性电路板10连接器主体20端子 22第一触点
22a接触部 23第二触点 23a接触部30按压部件
32按压部 40按压板41可动片部
43暂时保持部44导引部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具备:连接器主体,其中能够插入具有柔性的平型连接对象物;与连接对象物的厚度方向的一个面接触的第一及第二触点;和通过向预定的转动方向转动使连接对象物与第一及第二触点压接的按压部件,第一及第二触点形成为与连接对象物的接触位置在连接对象物的插拔方向上互相不同,其特征在于, 该连接器具备按压板,该按压板设置成位于所述连接对象物的厚度方向另一面侧,当将按压部件向所述转动方向转动时,该按压板一边被按压部件按压一边与连接对象物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个面面接触,从而使连接对象物的厚度方向的一个面压接于第一及第二触点, 按压板形成为从连接对象物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个面侧按压至少包括第一及第二触点与连接对象物的接触位置的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按压板上设置有通过按压部件的按压而弹性变形的可动片部, 可动片部形成为通过其一部分相对于其他部分弹性变形而使其他部分与连接对象物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片部的一部分形成为刚性比其他部分低。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件形成为,当其转动到所述转动方向的预定位置时,向按压板按压的按压位置位于第一触点向连接对象物的接触位置与第二触点向连接对象物的接触位置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按压板,设有将被插入连接器主体的连接对象物向连接器主体内引导的导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按压板设有暂时保持部,该暂时保持部通过卡定于被插入了连接器主体中的连接对象物而将连接对象物暂时保持于连接器主体侧。
全文摘要
提供即使在使两个触点在连接对象物的插拔方向上不同的位置与连接对象物接触的情况下、也能够不使按压部件大型化地抑制连接对象物的弯曲的连接器。当将按压部件(30)转动到闭锁位置时,按压板(40)一边被按压部件(30)的按压部(32)按压一边与柔性电路板(1)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个面面接触,从而隔着按压板(40)从柔性电路(1)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个面侧按压包括第一及第二触点(22、23)与柔性电路(1)的接触位置在内的范围,柔性电路(1)的厚度方向的一个面与第一及第二触点(22、23)压接,因此能够通过通过按压板(40)抑制柔性电路板(1)的弯曲,还能够不使按压部件(30)大型化。
文档编号H01R12/79GK103140992SQ201280003144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3日
发明者高根彻, 山口宪一 申请人:意力速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