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255115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多片电源端子及多个信号端子。该绝缘本体具有至少一个直立的电源插座体及至少一个平行于该电源插座体的直立的信号插头体,其中在该电源插座体的前表面上形成有一竖直的电源接口,在该信号插头体的前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个信号接口。每片电源端子均具有一片状基板、至少一弹性对接端及多个尾端,其中该弹性对接端包括一倾斜段、一接触段及一导引段。每一信号端子的头部均伸入该信号插头体的信号接口中,而其尾部则伸出该绝缘本体的底面。本发明将电源插座体与信号插头体设计成直立型,可以节省电路板的边缘空间,还通过设计信号端子与电源端子的长度,使得电连接器具有零插入力的特点。
【专利说明】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电源与信号相混合的紧凑型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电连接器具有坚固耐用且方便的电气连接特性,适用于各种工业和商业应用,例如经常被应用于电源、服务器、路由器、存储、工业控制器、模块式机箱等。同时由于在连接器中可以设计很多种端子排布方式,从而能够满足电源、信号以及二者混合的应用。
[0003]目前,已经有很多厂商争相发布了电源与信号混合设计的电连接器,但通常所见的均为低矮型混合电连接器,其高度空间占用较少,但其纵长形的设计却占用了太多电路板的边缘空间,而由于电路板的边缘空间有限,所以不能够再扩展更多数量的其它类型的连接器。因此,这种低矮型混合电连接器只能够适用于对电连接器高度有严格控制的电子设备中,而无法满足对电路板边缘空间的可扩展性有要求的电子设备。
[0004]因此, 申请人:鉴于以上现有电连接器结构的缺失与不便,研究出一种新的电连接器,具有电源和信号端子,旨在满足直流电源的需求。在新的电连接器中,重新设计电源与信号端子的布局,合理优化其结构,从而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其中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电源端子与信号端子的布局紧凑,能够节省电路板的边缘空间,还能够强化该电连接器的电源系统的系统气流,提供高效的电源传输和配送。
[0006]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0007]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本体、多片电源端子及多个信号端子。该绝缘本体具有一直立的绝缘基座、至少一个自该绝缘基座的前表面向前凸伸的直立的电源插座体、以及至少一个自该绝缘基座的前表面向前凸伸并平行于该电源插座体的直立的信号插头体,其中在该绝缘基座上形成有贯穿该绝缘基座的前表面、后表面及底面的至少一个电源端子收容通道及至少一个信号端子组装空间;在该电源插座体的前表面上形成有一竖直的电源接口,该电源接口与该电源端子收容通道相连通;在该信号插头体的前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个信号接口,该信号接口与该信号端子组装空间相连通。每片电源端子均固定安装于该绝缘基座的电源端子收容通道中,该电源端子具有一片状基板、从该基板的一侧边向前弯折延伸的至少一弹性对接端,以及从该基板的与该侧边相垂直的另一侧边向下延伸的多个尾端,其中该基板固定于该绝缘基座的电源端子收容通道中,该弹性对接端伸入该电源插座体的电源接口内,而该尾端则自该绝缘基座的底面伸出;该弹性对接端包括一与该基板相连接的倾斜段、一与该倾斜段相连接的接触段及一与该接触段相连且位于该弹性对接端的自由端处的导引段。每一信号端子均固定安装于该绝缘基座的信号端子组装空间内,该信号端子具有一头部及一与该头部相垂直的尾部,其中该头部伸入该信号插头体的信号接口中,而该尾部则伸出该绝缘基座的底面;位于该信号接口内的信号端子的头部是沿竖直方向直线排布,而其尾部排布方向亦呈直线排布,且垂直于头部的排布方向。
[0008]在本发明的其中一实施例中,这些电源端子分成两组,分别是第一组电源端子与第二组电源端子,该第一组电源端子的结构尺寸大于第二组电源端子的结构尺寸,该第一组电源端子与该第二组电源端子共同组装于该电源接口内,每一组电源端子均包括有两片所述的电源端子,其中该第一组电源端子中的每片电源端子的基板均呈倒L型,而该第二组电源端子中的每片电源端子的基板均呈长方形结构。
[0009]在本发明的其中一实施例中,每一组电源端子中的两片电源端子的弹性对接端的导引段均是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扩张,而所述接触段则是朝相互靠近的方向汇聚而共同组成弹性夹持结构。
[0010]在本发明的其中一实施例中,位于该信号接口内的信号端子的头部均超过该第一组电源端子与该第二组电源端子中的每片电源端子的对接端。
[0011]在本发明的其中一实施例中,该电连接器包括有两个所述的电源插座体,这两个电源插座体均自该绝缘基座的前表面向前平行凸伸并均呈直立状,这两个电源插座体均具有所述电源接口,并且这两个电源插座体的电源接口相互平行,该信号插头体位于这两个电源插座体的一侧,并且该信号插头体的朝向这两个电源插座体的一侧形成开放式的结构,从而使得该信号接口呈半封闭式。
[0012]在本发明的其中一实施例中,这些电源端子分成四组,分别是第一组电源端子、第二组电源端子、第三组电源端子与第四组电源端子,该第一组电源端子与第三组电源端子的结构尺寸大于第二组电源端子与第四组电源端子的结构尺寸,其中该第一组电源端子与该第二组电源端子共同组装于其中一电源插座体的电源接口内,而该第三组电源端子与该第四组电源端子则共同组装于另一电源插座体的电源接口内;每一组电源端子均包括有两片所述的电源端子,其中该第一组电源端子与该第三组电源端子中的每片电源端子的基板均呈倒L型,而该第二组电源端子与该第四组电源端子中的每片电源端子的基板均呈长方形结构。
[0013]在本发明的其中一实施例中,每一组电源端子中的两片电源端子的弹性对接端的导引段均是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扩张,而所述接触段则是朝相互靠近的方向汇聚而共同组成弹性夹持结构。
[0014]在本发明的其中一实施例中,位于该信号接口内的信号端子的头部均超过这四组电源端子中的每片电源端子的对接端,而位于同一电源接口内的第一组电源端子与第二组电源端子的对接端相较于位于另一电源接口内的第三组电源端子与第四组电源端子的对接端略短。
[0015]在本发明的其中一实施例中,在该电源插座体的两个外侧壁上各形成有一直线导引槽;在该电源插座体的顶面与底面上均至少设置有一与该电源接口相连通的开孔,而在该绝缘基座的顶面上亦设置有多个开口,以与对应的电源端子收容通道及信号端子收容通道相连通。
[0016]在本发明的其中一实施例中,在每片电源端子的基板上均形成有数个凸包,其中一些凸包是朝向同一组电源端子中的另一片电源端子,以与该另一片电源端子相抵接;另一些凸包是朝向相反的方向,用来与该绝缘基座内的对应的电源端子收容通道的内侧壁相抵接。
[001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电连接器具备以下优点:本发明电连接器将电源插座体与信号插头体均设计成直立型或竖直状,可以节省电路板的边缘空间,使得电路板的边缘能够安装更多数量的其它类型或同类型的连接器接口 ;本发明电连接器通过信号端子与电源端子的长度设计,使得电连接器具有零插入力的特点,并能够控制该电连接器在对接时的电气性能;此外通过在绝缘本体上开孔可以强化电源系统内的系统气流,从而提高该电连接器工作性能;还能够通过导引槽的结构设计,使得电连接器具有对接便利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发明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0020]图3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0021]图4为本发明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分解图。
[0022]图5为沿图1所示A-A线的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竖直剖面图。
[0023]图6为沿图1所示B-B线的本发明电连接器的水平剖面图。
[0024]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电连接器 I绝缘本体 10
绝缘基座 12电源端子收容通道120
信号端子组装空间 122缺口 124
开口 126电源插座体 14
电源接口 140直线导引槽 141
开孔 142信号插头体 16
信号接口 160电源端子 20
第一组电源端子 21第二组电源端子22
第三组电源端子 23第四组电源端子24
基板 201、201’弹性对接端 202、202’
倾斜段 2021接触段 2022
导引段 2023尾端 203凸包 204、2041、2042
信号端子 30信号端子模块 30’
头部 32尾部 34塑胶本体 35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0026]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的本发明电连接器1,其中图1为本发明电连接器I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电连接器I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3为本发明电连接器I的分解图,图4为本发明电连接器I另一角度的分解图,图5为本发明电连接器I的沿竖直方向的剖面图,图6为本发明电连接器I的沿水平方向的剖面图。
[0027]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I为一种直角型的插座连接器,其具有混合型接口,同时具备电源传输与信号传输的功能。本发明电连接器I包括有一绝缘本体10、多片电源端子20及多个信号端子30。
[0028]请参照图3与图4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I的绝缘本体10具有一绝缘基座12、两个独立的自该绝缘基座12的前表面向前平行凸伸的电源插座体14、一个自该绝缘基座12的前表面向前凸伸并与这两个电源插座体14平行延伸的信号插头体16。
[0029]在本实施例中,该绝缘基座12呈直立的长方体状,两个电源插座体14及信号插头体16亦均呈直立的长方体状并从该绝缘基座12的前表面向前平行凸伸一段距离,信号插头体16位于这两个电源插座体14的一侧,并且该信号插头体16的朝向这两个电源插座体14的一侧形成开放式的结构。具体结构容后详述。当该电连接器I安装于电路板(未图示)上时,该绝缘基座12的底面位于电路板上,而该电源插座体14及信号插头体16则凸伸出电路板的边缘,用来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相对接。
[0030]请参照图3与图4所示,在该绝缘基座12上形成有两个贯穿该绝缘基座12的前表面、后表面及底面的电源端子收容通道120,用来收容电源端子20。在两个电源插座体14的前表面上均形成有一竖直状的电源接口 140,电源接口 140向后延伸至该绝缘基座12。该电源接口 140与对应的电源端子收容通道120相连通。
[0031]请参照图3与图4所示,在该绝缘基座12上形成有一靠近其外侧壁并贯穿该绝缘基座12的前表面、后表面及底面的信号端子组装空间122,用来收容信号端子30。在该信号插头体16的前表面上形成有多个竖直排列的半封闭的信号接口 160,这些信号接口 160向后延伸至该绝缘基座12。这些信号接口 160与该信号端子组装空间122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该绝缘基座12的外侧壁形成一圆弧形的缺口 124,从而使得信号端子组装空间122亦呈半封闭型,用来为信号端子30的组装提供方便,以便于信号端子30能够顺利地进入该信号端子组装空间122内,且更进一步顺利地插入信号插头体16中。
[0032]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电源插座体14的数量是二,信号插头体16的数量为一。但需提醒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电源插座体14与信号插头体16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调整,例如可以设置为一个、两个或更多个。因此本发明并不限定电源插座体14与信号插头体16的数量。
[0033]在本实施例中,在该信号插头体16上形成三个信号接口 160,每个信号接口 160内均容纳有二个信号端子30。当然,同样地,本发明并不限定信号接口 160的数量,亦不限定每一信号接口 160内的信号端子30的数量。
[0034]请参照图3与图4所示,在每个电源插座体14的两个外侧壁上各形成有一直线导引槽141,用来为对接连接器提供导引作用。此外,在每个电源插座体14的顶面与底面上均设置有多个开孔142,分别与对应的电源接口 140相连通。同时,在该绝缘基座12的顶面亦设置有多个开口 126,以与对应的电源端子收容通道120及信号端子组装空间122相连通。本发明电连接器I通过开孔142与开口 126的设计可以改善绝缘本体10内部的空气对流,提高该电连接器I的散热效果,保护电源装置或电子装置。
[0035]请参照图3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I的电源端子20固定安装于该绝缘基座12的电源端子收容通道120中,这些电源端子20按照尺寸大小可以分为四组,分别是第一组电源端子21、第二组电源端子22、第三组电源端子23、第四组电源端子24,每一组电源端子21、22、23、24均包括有两个结构对称的电源端子2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组电源端子21与第二组电源端子22共同组装于其中一个电源接口 140内,而第三组电源端子23与第四组电源端子24共同组装于另一电源接口 140内。
[0036]如图3所示,这四组电源端子21、22、23、24之间除尺寸差异之外,其余结构大致相同。
[0037]下面将以第一组电源端子21的其中一片电源端子20为例对本发明电源端子20的结构做出详细描述。
[0038]请参照图3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I的电源端子20具有一片状基板201、从基板201的一侧边向前弯折延伸的至少一弹性对接端202,以及从基板201的与该侧边相垂直的另一侧边向下延伸的多个尾端203,因此尾端203与弹性对接端202分别形成于该基板201的两个相互垂直的侧边上。如图5所示,该电源端子20的基板201是固定于该绝缘基座12的电源端子收容通道120中,该弹性对接端202伸入电源插座体14的电源接口 140内,以备与对接连接器的对应端子相对接,而该尾端203则自该绝缘基座12的底面伸出,能够与电路板上的电源接点相连接。
[0039]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电源端子20的基板201上形成有数个凸包204,其中一些凸包2041是朝向本组电源端子20的另一片电源端子20,这样可以与另一片电源端子20形成抵触,从而保持同一组中两片电源端子20之间的组装间隔;而另一些凸包2042是朝向相反的方向,用来与绝缘基座12内电源端子收容通道120的内侧壁相抵触,以保持一定的组装稳定度。有关凸包204 (2041,2042)的结构还可以参照图6所示。
[004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电源端子20的弹性对接端202的数量为二,每个弹性对接端202均包括一与该基板201相连接的倾斜段2021、一与该倾斜段2021相连的接触段2022及一与该接触段2022相连并位于该弹性对接端202的自由端处的导引段2023。
[0041]在具体组装时,第一组电源端子21中的两个电源端子20的弹性对接端202的导引段2023是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而两个电源端子20的弹性对接端202的接触段2022是朝相互靠近的方向汇聚,如图3所示。因此第一组电源端子21中的两个结构对称的电源端子20的弹性对接端202共同组成弹性夹持的结构,其中导引段2023可以共同引导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端子插入,接触段2022则可以共同夹持对接端子,而倾斜段2021则可以为接触段2022提供一定的弹性力。可见,本发明电连接器I可以与对接连接器形成稳定的电性连接。
[0042]在本实施例中,该电源端子20的尾端203呈针眼状,其能够以压接的方式固定至电路板的电性导接孔中,从而与电路板上的电源接点相连通。
[0043]同理,第二组电源端子22亦具有上述类似相同的结构,只是第一组电源端子21的外形高而长,第二组电源端子22的外形矮而短。具体来讲,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组电源端子21与第二组电源端子22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组电源端子21中的每片电源端子20的基板201均呈倒L型,而第二组电源端子22中的每片电源端子20的基板201’则均呈长方形结构。
[0044]同样地,第三组电源端子23与第一组电源端子21的结构更加相似,而第四组电源端子24则与第二组电源端子22的结构更加相似。详细地讲,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组电源端子23与第一组电源端子2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三组电源端子23中的每片电源端子20的弹性对接端202’略长一点(如图6所示),而第一组电源端子21中的每片电源端子20的弹性对接端202则略短一些,其作用容后详述。
[0045]如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I的第一组电源端子21与第二组电源端子22是共同组装于其中一电源接口 140中,并且两组电源端子20的弹性对接端202在电源接口140中是沿竖直方向直线排布,而两组电源端子20的尾端203则能够按照电路板上的线路布局平行排布成两列。对应地,本发明电连接器I的第三组电源端子23与第四组电源端子24是共同组装于另一电源接口 140中,并且两组电源端子20的对接端在电源接口 140中是沿竖直方向直线排布,而两组电源端子20的尾端203则能够按照电路板上的线路布局平行排布成两列。
[0046]更进一步地讲,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本发明电连接器I具有两个电源插座体14,因此需要设置四组电源端子21、22、23、24,这样每一个电源插座体14中均能够同时安装有两组不同尺寸的电源端子20。但在其它实施例中,若电连接器I只具有一个电源插座体14,则只需要两组不同尺寸的电源端子20即可。同理,可以依此推知其它更多电源插座体14时的电源端子20的数量。
[0047]请参照图4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I的信号端子30固定安装于该绝缘基座12的信号端子组装空间122中,每一信号端子30均具有一头部32及一与头部32相垂直的尾部34。在本实施例中,信号端子30是以端子模块30’的方式安装于信号端子组装空间122中。亦即,信号端子30与塑胶本体35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而形成一个独立的信号端子模块30’,该信号端子30的头部32伸出该信号端子模块30’的前端,而尾部34则自该信号端子模块30’的底面伸出。如图4所示,这些信号端子30的头部32沿竖直方向直线排布,而尾部34则能够按照电路板上的线路布局沿一条直线排布,因此尾部34的排布方向垂直于头部32的排布方向。当信号端子30以模块的方式组装于该绝缘基座12的信号端子组装空间122内时,信号端子30的头部32伸入信号插头体16的信号接口 160中,信号端子30的尾部34则伸出绝缘基座12的底面,以备与电路板上的信号接点连接。如图2所示,信号端子30的尾部34基本上呈直线排列于由电源端子20的尾端203所形成的阵列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该信号端子30的尾部34呈针眼状,其亦是以压接的方式固定至电路板的对应的电性导接孔中,从而与电路板上的信号接点相连通。
[0048]在本实施例中,信号端子30的数量为六。
[0049]此外,如图6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I的信号端子30的头部32均超出每片电源端子20的弹性对接端202、202’,而位于同一电源接口 140内的第三组电源端子23与第四组电源端子24的弹性对接端202’相较于位于另一电源接口 140内的第一组电源端子21与第二组电源端子22的弹性对接端202略长,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电连接器I实现阶梯式的对接。换句话讲,当对接连接器与本发明电连接器I对接时,首先信号端子30先接通,接着其中一个电源接口 140内的电源端子20 (第三组与第四组电源端子23、24)接通,最后另一电源接口 140内的电源端子20 (第三组与第四组电源端子21、22)才会接通,此设计让本发明电连接器I具备低插入力的特点,同时还可以控制该电连接器I在对接时的电气性能,从而进一步让电连接器I能够满足目前电子装置的安全需求及花样繁多的功能需求。
[0050]综上所述,本发明电连接器I具备以下优点:本发明电连接器I将电源插座体14与信号插头体16均设计成直立型或竖直状,可以节省电路板的边缘空间,使得电路板的边缘能够安装更多数量的其它类型或同类型的连接器接口 ;本发明电连接器I通过信号端子30与电源端子20的长度设计,使得电连接器I具有零插入力的特点,并能够控制该电连接器I在对接时的电气性能;此外通过在绝缘本体10上开孔142与开口 126可以强化电源系统内的系统气流,从而提高该电连接器I工作性能;还能够通过直线导引槽141的结构设计,使得电连接器I具有对接便利性。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本体、多片电源端子及多个信号端子;其特征在于: 该绝缘本体具有一直立的绝缘基座、至少一个自该绝缘基座的前表面向前凸伸的直立的电源插座体、以及至少一个自该绝缘基座的前表面向前凸伸并平行于该电源插座体的直立的信号插头体,其中在该绝缘基座上形成有贯穿该绝缘基座的前表面、后表面及底面的至少一个电源端子收容通道及至少一个信号端子组装空间;在该电源插座体的前表面上形成有一竖直的电源接口,该电源接口与该电源端子收容通道相连通;在该信号插头体的前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个信号接口,该信号接口与该信号端子组装空间相连通; 每片电源端子均固定安装于该绝缘基座的电源端子收容通道中,该电源端子具有一片状基板、从该基板的一侧边向前弯折延伸的至少一弹性对接端,以及从该基板的与该侧边相垂直的另一侧边向下延伸的多个尾端,其中该基板固定于该绝缘基座的电源端子收容通道中,该弹性对接端伸入该电源插座体的电源接口内,而该尾端则自该绝缘基座的底面伸出;该弹性对接端包括一与该基板相连接的倾斜段、一与该倾斜段相连接的接触段及一与该接触段相连且位于该弹性对接端的自由端处的导引段; 每一信号端子均固定安装于该绝缘基座的信号端子组装空间内,该信号端子具有一头部及一与该头部相垂直的尾部,其中该头部伸入该信号插头体的信号接口中,而该尾部则伸出该绝缘基座的底面;位于该信号接口内的信号端子的头部是沿竖直方向直线排布,而其尾部排布方向亦呈直线排布,且垂直于头部的排布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这些电源端子分成两组,分别是第一组电源端子与第二组电源端子,该第一组电源端子的结构尺寸大于第二组电源端子的结构尺寸,该第一组电源 端子与该第二组电源端子共同组装于该电源接口内,每一组电源端子均包括有两片所述的电源端子,其中该第一组电源端子中的每片电源端子的基板均呈倒L型,而该第二组电源端子中的每片电源端子的基板均呈长方形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组电源端子中的两片电源端子的弹性对接端的导引段均是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扩张,而所述接触段则是朝相互靠近的方向汇聚而共同组成弹性夹持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位于该信号接口内的信号端子的头部均超过该第一组电源端子与该第二组电源端子中的每片电源端子的对接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包括有两个所述的电源插座体,这两个电源插座体均自该绝缘基座的前表面向前平行凸伸并均呈直立状,这两个电源插座体均具有所述电源接口,并且这两个电源插座体的电源接口相互平行,该信号插头体位于这两个电源插座体的一侧,并且该信号插头体的朝向这两个电源插座体的一侧形成开放式的结构,从而使得该信号接口呈半封闭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这些电源端子分成四组,分别是第一组电源端子、第二组电源端子、第三组电源端子与第四组电源端子,该第一组电源端子与第三组电源端子的结构尺寸大于第二组电源端子与第四组电源端子的结构尺寸,其中该第一组电源端子与该第二组电源端子共同组装于其中一电源插座体的电源接口内,而该第三组电源端子与该第四组电源端子则共同组装于另一电源插座体的电源接口内;每一组电源端子均包括有两片所述的电源端子,其中该第一组电源端子与该第三组电源端子中的每片电源端子的基板均呈倒L型,而该第二组电源端子与该第四组电源端子中的每片电源端子的基板均呈长方形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组电源端子中的两片电源端子的弹性对接端的导引段均是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扩张,而所述接触段则是朝相互靠近的方向汇聚而共同组成弹性夹持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位于该信号接口内的信号端子的头部均超过这四组电源端子中的每片电源端子的对接端,而位于同一电源接口内的第一组电源端子与第二组电源端子的对接端相较于位于另一电源接口内的第三组电源端子与第四组电源端子的对接端略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该电源插座体的两个外侧壁上各形成有一直线导引槽;在该电源插座体的顶面与底面上均至少设置有一与该电源接口相连通的开孔,而在该绝缘基座的顶面上亦设置有多个开口,以与对应的电源端子收容通道及信号端子收容通道相连通。
10.如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每片电源端子的基板上均形成有数个凸包,其中一些凸包是朝向同一组电源端子中的另一片电源端子,以与该另一片电源端子相抵接;另一些凸包是朝向相反的方向,用来与该绝缘基座内的对应的电源端子收容通道的内侧 壁相抵接。
【文档编号】H01R13/02GK103943994SQ201310019996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1日
【发明者】陈信智 申请人:欧品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