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257031阅读:96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器(10),该连接器适于置于第一连接物体(60)与第二连接物体(70)之间、以在第一连接物体与第二连接物体之间建立电连接。连接器(10)包括:多个连接构件(20),每个连接构件具有沿着所述连接构件的纵向方向以预定间隔形成的多个可弹性变形的导电部(24);保持连接构件(20)的梁(30);和支撑梁(30)的支撑部(40)。每个连接构件具有在与使第一连接物体(60)和第二连接物体(70)彼此靠近所沿的第一方向(X)相垂直的第二方向(Y)上延伸的纵向方向,所述连接构件(20)沿垂直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第三方向(Z)布置。梁(30)被设置成使其纵向方向沿第三方向(Z)延伸以垂直横穿过连接构件(20)。梁(30)在梁(30)横穿过连接构件(20)的位置处具有与连接构件(20)接合的接合部(32)。
【专利说明】连接器
[0001]本申请基于并主张2012年5月25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2-119166号的优先权的权益,该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在此全文并入。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一种置于连接物体之间、以在所述连接物体之间建立电连接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3]如图15和图16所示,传统地已知一种置于一对连接物体160和170之间、以在所述一对连接物体之间建立电连接的连接装置Iio (例如,参见JP-A-2007-95632(专利文献I))。连接装置110包括多个连接构件120,每个连接构件120具有在与使连接物体160和170彼此靠近所沿的第一方向X相垂直的第二方向Y上延伸的纵向方向。连接构件120沿垂直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第三方向Z布置。连接装置110还包括保持连接构件120的框架140。每个连接构件120包括弹性构件121、设置在弹性构件121中的支撑构件122、以预定图案形成在弹性构件121的表面上的多个导体124以及与弹性构件121 —体形成的之间间距部或内间距部121A(inter-pitch portion),所述内间距部121A用以保持沿第三方向Z彼此相邻的导体124之间的距离恒定。
[0004]如图15所示,在专利文献I的连接装置110中,支撑构件122的从弹性构件121的两端突出的突出部122A与框架140接合,使得连接构件120被保持到框架140。

【发明内容】

[0005]然而,在专利文献I的连接装置110中,由于连接构件120沿纵向方向仅在其两端处被保持,因此当连接装置Iio夹在连接物体160和170之间时,由于从连接物体160和170施加的力,连接构件120往往会经受不期望的变形,诸如扭曲或弯曲。例如,连接构件120由于这种力而弯成拱形,使得连接构件120的沿纵向方向的中间部沿第三方向Z位移。因此,由于连接构件120的这种不期望的变形,存在导体124的位置可能会偏离正确位置的可能性,从而导致连接装置110的接触可靠性降低。
[0006]在专利文献I的连接装置110中,为了防止沿第三方向Z彼此相邻的导体124之间由于连接构件120的上述不期望的变形而短路,如上所述,设置了内间距部121A以保持导体124之间的距离恒定。然而,这会产生阻碍导体124在第三方向Z上的间距窄化的问题。
[0007]因此,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导电部的位置偏移并实现导电部的间距窄化的连接器。
[0008]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适于置于第一连接物体与第二连接物体之间,以在所述第一连接物体与所述第二连接物体之间建立电连接,所述连接器包括:多个连接构件,每一连接构件具有沿着所述连接构件的纵向方向以预定间隔形成的多个可弹性变形导电部;保持连接构件的梁;和支撑梁的支撑部,其中每一连接构件具有在与使第一连接物体和第二连接物体彼此靠近所沿的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纵向方向,所述连接构件沿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布置,以及其中梁被设置成使该梁的纵向方向在第三方向上延伸以便垂直地横穿过连接构件,梁在梁横穿过连接构件所在的位置处具有与连接构件接合的接合部。
[0009]连接构件中的每个都可以具有梁容纳部,所述梁容纳部具有连接构件的横跨过梁的部分沿第一方向从连接构件的第二连接物体侧朝向连接构件的第一连接物体侧凹入的形状,以及梁可以沿第一方向插入到连接构件的梁容纳部中并容纳在梁容纳部中。
[0010]梁的接合部中的每个都可以具有沿第一方向从梁的第一连接物体侧朝向梁的第二连接物体侧凹入的形状,连接构件中的每个都可以具有梁接合部,以及连接构件的梁接合部可以沿第一方向插入到梁的接合部中以与该接合部接合。
[0011]连接器还可以包括推压构件,所述推压构件连接到支撑部以防止连接构件脱离,并且推压构件可以被设置成使该推压构件的纵向方向在第三方向上延伸、以垂直地横穿过连接构件,并且所述推压构件相对于连接构件布置在沿第一方向与梁相对的一侧上。
[0012]连接构件中的每个都可以具有推压构件容纳部,所述推压构件容纳部具有连接构件的横跨过推压构件的部分沿第一方向从连接构件的第一连接物体侧朝向连接构件的第二连接物体侧凹入的形状,以及推压构件可以沿第一方向插入到连接构件的推压构件容纳部中并容纳在所述推压构件容纳部中。
[0013]连接构件中的每个都可以包括弹性构件和连接到弹性构件的表面的薄膜,并且薄膜可以形成有导电部和绝缘部,所述导电部和所述绝缘部沿第二方向交替布置。
[0014]连接构件中的每个还可以包括托架,所述托架被设置成沿着第二方向穿过弹性构件的内部。
[0015]弹性构件可以包括布置在托架上、以沿第二方向以预定间隔彼此间隔开的多个弹性构件,形成在沿第二方向彼此相邻的弹性构件之间的空间中的至少一个空间可以用作梁容纳部,所述梁容纳部具有沿第一方向从连接构件的第二连接物体侧朝向连接构件的第一连接物体侧凹入的形状,并且梁可以沿第一方向插入到连接构件的梁容纳部中并容纳在梁容纳部中。
[0016]梁可以包括沿第二方向布置的多个梁,并且连接构件中的每个连接构件可以位于沿第二方向布置的梁中的至少两个梁上。
[0017]连接构件可以沿第二方向布置,并且沿第二方向布置的连接构件可以在第二方向上彼此相邻。
[0018]梁可以与支撑部分别地形成并固定到支撑部。
[0019]根据本发明,由于具有与连接构件接合的接合部的梁被设置成垂直地横穿过连接构件,因此可以在除了连接构件的两个端部之外的部分处支撑每个连接构件,即,在连接构件的沿纵向方向的两个端部内侧的部分处支撑连接构件。因此,当连接器夹在连接物体之间时,可以抑制由于从连接物体施加的力而导致的连接构件的诸如扭曲或弯曲等不期望的变形,并因此抑制由于连接构件的这种不期望的变形而导致的导电部的位置的偏移。因此,可以提高连接器的接触可靠性。
[0020]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可以保持在第三方向上彼此相邻的连接构件的导电部之间的距离恒定,而不需要如在现有技术的连接装置中一样设置用于保持导电部之间的距离恒定的内间距部。因此,可以实现导电部在第三方向上的间距窄化。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示出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方式的立体图;
[0022]图2是示出连接器的立体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0023]图3是示出梁和框架的立体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0024]图4是示出梁、框架和连接构件的立体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0025]图5是连接构件的示例性图;
[0026]图6是沿图2的线A-A截得的示出连接器和连接物体的剖视图;
[0027]图7是沿图2的线B-B截得的示出连接器和连接物体的剖视图;
[0028]图8是示出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方式的立体图;
[0029]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框架、梁、推压构件和连接构件的立体图以及以放大比例尺示出连接构件的示例性图;
[0030]图10是示出图9所示的连接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31]图11是对应于图7的剖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连接器,以及示出连接构件的立体图;
[0032]图12是示出并入到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连接器中的连接构件的立体图;
[0033]图13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连接器的连接构件和梁的组装期间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4]图14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连接器的连接构件和梁的组装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5]图15是示出现有技术中的连接装置的平面图;以及
[0036]图16是示出现有技术中的连接装置和连接物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在下文,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0038]在以下说明中,使连接物体彼此靠近所沿的方向被定义为第一方向X,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方向被定义为第二方向Y,以及垂直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方向被定义为第
三方向Z。
[0039]<实施例>
[0040]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10适于置于形成为IC封装件的第一连接物体60与形成为下板的第二连接物体70之间,从而在第一连接物体60与第二连接物体70之间建立电连接。在图1中,附图标记80表示上加强件,附图标记81表示下加强件,而附图标记82表示用于将上加强件80和下加强件81固定在一起的螺钉。虽然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10被描述为实际安装的连接器,但是连接器10可以可选地用作检查连接器。
[0041]如图2-4所示,连接器10包括多个连接构件20、保持连接构件20的多个梁30和支撑梁30的框架40。[0042]如图2所示,每个连接构件20都具有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纵向方向,所述连接构件20沿第三方向Z布置。每个连接构件20都位于沿第二方向Y布置的两个梁30上,并与这两个梁30接合且被这两个梁30保持。虽然接合和保持连接构件20的梁30的数量可以是诸如一个或三个等任意数量,但是如果连接构件20与两个或更多个梁30接合并由所述两个或更多个梁30保持,则与连接构件20与单个梁30接合并由单个梁30保持的情况相比较,连接构件20的保持状态更加稳定。
[0043]如图2所示,沿第二方向Y布置有四行,每行都包括沿第三方向Z布置的连接构件20。连接构件20沿第二方向Y相邻布置,且在所述连接构件20之间沿第二方向Y没有间隙(或者几乎没有间隙)。连接构件20的行数可以为任意数量,例如,一行、两行或三行。
[0044]如图4和图5所示,每个连接构件20包括绝缘弹性构件21、被设置成沿着第二方向Y穿过弹性构件21的内部的托架22和结合到弹性构件21的表面的薄膜23。
[0045]弹性构件21由合成橡胶等制成,而托架22由诸如绝缘树脂或金属等具有高于弹性构件21的强度的材料制成。
[0046]如图4和图5所示,薄膜23形成有沿第二方向Y交替布置的导电部24和绝缘部25。代替将薄膜23结合到弹性构件21的表面,导电部24可以通过溅射等方式直接形成在弹性构件21的表面上。如图4-6所示,连接构件20的导电部24中的每个导电部的在第一方向X上面对第一连接物体60的部分用作与第一连接物体60接触的第一接触部24A,而连接构件20的导电部24中的每个导电部的在第一方向X上面对第二连接物体70的部分用作与第二连接物体70接触的第二接触部24B。
[0047]如图4和图5所示,每个连接构件20在每个连接构件20的沿纵向方向的两个端部附近形成有切口状梁容纳部26,每个切口状梁容纳部26横跨过梁30。每个梁容纳部26具有从连接构件20的第二连接物体70侧沿第一方向X朝向连接构件20的另一侧凹入的形状。每个梁30都沿第一方向X插入到连接构件20的梁容纳部26中,使得如图7所示,梁30的接合部32中的每个接合部都在第一方向X上与连接构件20的梁接合部27中相对应的一个梁接合部27对准。因此,当连接器10夹在连接物体60与70之间时,梁30可以设置在不阻碍连接构件20的弹性变形或连接构件20与连接物体60和70之间的接触的位置处。进一步,连接构件20沿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定位。
[0048]如图5所示,在每个连接构件20中,托架22在梁容纳部26的底部处部分地被暴露到外面。托架22的暴露的部分中的每个部分都用作配合到梁30的接合部32中的梁接合部27。
[0049]如图2-4所示,每个都具有沿第三方向Z延伸的纵向方向的梁30沿第二方向Y布置,使得每个梁30都横跨地(也可以说,相交叉设置)横穿过连接构件20。
[0050]如图3所示,每个梁30在每个梁30的沿纵向方向的两个端部附近具有配合切口部31,并通过分别将这些配合切口部31配合到框架40的配合轴部44中而固定到框架40。将梁30固定到框架40的具体方法不局限于上述配合固定。例如,由不同材料制成的梁30和框架40可以通过嵌件注塑或夹物模压一体地固定在一起,或者由相同材料制成的梁30和框架40可以一体地模制在一起。
[0051]如图3和图4所示,每个梁30形成有沿着第三方向Z被布置的切口状接合部32,以形成类似梳子的梳齿的结构。每个接合部32具有在第一方向X上从梁30的第一连接物体60侧朝向梁30的第二连接物体70侧凹入的形状。如图7所示,梁接合部27沿第一方向X分别插入到接合部32中。因此,连接构件20连接到梁30并沿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被定位。为了加强连接构件20与梁30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将粘合剂涂敷到接合部32与梁接合部27之间的接触部。
[0052]框架40由绝缘树脂制成并具有框架形状。如图3所示,框架40包括中心形成有矩形孔的框架底板部41和框架侧壁部42,所述框架侧壁部42与框架底板部41成一体并且沿着框架底板部41的四个侧部垂直形成并用作第一连接物体60的定位引导件。
[0053]如图3所示,框架底板部41形成有定位沟槽43和配合轴部44,所述定位沟槽43容纳梁30的两个端部以将梁30沿第二方向Y定位,梁30的配合切口部31分别配合到配合轴部44。框架底板部41具有形成有定位销45以定位到第二连接物体70的下表面。
[0054]在上述的本实施例中,由于具有与连接构件20接合的接合部32的梁30被设置成垂直横穿过连接构件20,因此可以在除了连接构件20的两个端部之外的部分处支撑连接构件20,S卩,在连接构件20的沿纵向方向的两个端部内侧的部分处支撑连接构件20。因此,当连接器10夹在连接物体60与70之间时,可以抑制由于从连接物体60和70施加的力导致的连接构件20的诸如在第三方向Z上的扭曲或弧状弯曲等不期望的变形,因此可以抑制导电部24(具体地,第一接触部24A和第二接触部24B)的位置由于连接构件20的这种不期望的变形而产生的偏移。因此,可以提高连接器10的接触可靠性。
[0055]进一步地,由于可以保持沿第三方向Z彼此相邻的连接构件20的导电部24之间的距离恒定,因此不需要如在图15和16中所示的那样在现有技术中的连接装置110中设置用于保持导体124之间的距离恒定的内间距部121A。因此,可以获得导电部24沿第三方向Z的间距窄化。
[0056]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除了连接构件20的两个端部之外的部分被梁30支撑的结构,当连接构件20如图2所示沿第二方向Y布置时,连接构件20可以沿第二方向Y相邻地布置并且在连接构件20之间没有间隙(或者几乎没有间隙)。
[0057]另一方面,如在图15和16所示的现有技术的连接装置110中那样,连接构件120沿纵向方向的两个端部被框架140支撑的结构的情况下,当连接构件120沿第二方向Y布置时,连接构件120不能沿第二方向Y彼此相邻地布置成在连接构件120之间没有间隙。
[0058]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连接构件20都可以仅通过使连接构件20在第一方向X上移动以靠近梁30并与梁30接合而被连接到梁30。因此,可以容易且简单地实现连接构件20的连接。
[0059]进一步地,由于梁30每个都固定地安装在框架状框架40上,因此梁30用作加强梁,使得可以提高框架40的强度。
[0060]接下来,参照图8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下文仅描述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0061]在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物体60形成为IC封装件。另一方面,在图8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物体60形成为上板。之后,在图8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连接器10没有上述用作IC封装件的定位引导件的框架侧壁部42,而是代替地具有形成在框架底板部41的上表面上的用于上板的定位销46。
[0062]接下来,参照图9和图10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在下文仅说明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0063]在第三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进一步设置推压构件50以防止连接构件20脱离。如图10所示,每个推压构件50设有沿第三方向Z延伸的纵向方向以垂直横跨过连接构件20并相对于连接构件20沿第一方向X布置在与梁30相对的侧面上。如图10所示,推压构件50沿纵向方向的两个端部分别在第一方向X上插入到形成在框架40上的推压构件沟槽47中,使得形成在推压构件50的沿纵向方向的两个端部处的框架接合部51与框架40接合。因此,推压构件50可拆卸地连接到框架40。
[0064]在第三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每个连接构件20在该连接构件的沿其纵向方向的中间部处具有横穿过推压构件50的切口状推压构件容纳部28。推压构件容纳部28具有沿第一方向X从连接构件20的第一连接物体60侧朝向连接构件20的第二连接物体70侧凹入的形状。推压构件50沿第一方向X插入到连接构件20的推压构件容纳部28中,使得推压构件50设置在连接构件20的沿第一方向X的中间部处。因此,当连接器10夹在连接物体60和70之间时,推压构件50可以设置在不阻碍连接构件20的弹性变形或连接构件20与连接物体60和70之间的接触的位置处。进一步地,连接构件20通过推压构件50被沿第二方向Y定位,使得可以进一步抑制连接构件20的诸如在第三方向Z上的扭曲或弧状弯曲等不期望的变形。
[0065]接下来,参照图11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在下文仅描述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0066]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每个连接构件20包括弹性构件21、托架22和薄膜23。另一方面,在图11所示的第四实施例中,每个连接构件20包括绝缘弹性构件21和薄膜23,即,没有设置托架22。之后,在第四实施例中,每个连接构件20的配合到梁30的接合部32中的梁接合部27与弹性构件21 —体形成。
[0067]接下来,参照图12描述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在下文仅描述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0068]在第五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多个绝缘弹性构件21布置在每个连接构件20中的托架22上,以在第二方向Y上以预定间隔彼此间隔开。导电部24形成在每个弹性构件21的表面上。导电部24通过将导电薄膜结合到弹性构件21的表面或通过在弹性构件21的表面上进行溅射而形成在每个弹性构件21的表面上。可选地,弹性构件21可以是混合有导电颗粒的导电弹性构件。在第五实施例中,形成在沿第二方向Y彼此相邻的弹性构件21之间的空间中的两个空间用作梁容纳部26,所述梁容纳部26每个都用于容纳梁30的一部分。
[0069]接下来,参照图13和14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在下文仅说明与第五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虽然仅在图13中示出了一组弹性构件21,但是实际上可设置五组弹性构件21,另外四组的图示被省略。
[0070]在第六实施例中,在第五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Y分别布置的托架22由在第二方向Y上延伸的单个托架22形成,使得布置在梁30之间的五组弹性构件21通过该单个托架22一体形成在一起。结果,在第六实施例中,符合要求地支撑连接构件20所需的梁30的数量可以减小,从而使得组装连接器10所需的工作量减小。
[0071]虽然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六个实施例,但是可以适当组合并执行上述第一实施例至第六实施例的技术。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适于置于第一连接物体与第二连接物体之间、以在所述第一连接物体与所述第二连接物体之间建立电连接,所述连接器包括: 多个连接构件,所述多个连接构件每个都具有沿着其纵向方向以预定间隔形成的多个可弹性变形的导电部; 保持所述连接构件的梁;和 支撑所述梁的支撑部, 其中每个所述连接构件具有在与使所述第一连接物体和所述第二连接物体彼此靠近所沿的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纵向方向,所述连接构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布置;以及 其中所述梁被设置成使该梁的纵向方向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延伸、以垂直横穿过所述连接构件,所述梁在所述梁横穿过所述连接构件的位置处具有与所述连接构件接合的接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 其中所述连接构件中的每个连接构件具有梁容纳部,所述梁容纳部具有所述连接构件的横跨过所述梁的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从所述连接构件的第二连接物体侧朝向所述连接构件的第一连接物体侧凹入的形状;以及 其中所述梁沿所述第一方向插入到所述连接构件的梁容纳部中并容纳在所述梁容纳部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 其中所述梁的接合部中的每个接合部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从所述梁的第一连接物体侧朝向所述梁的第二连接物体侧凹入的形状; 其中所述连接构件中的每个连接构件具有梁接合部;以及 其中所述连接构件的梁接合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插入到所述梁的接合部中、以与所述接人却按人I=II=I O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还包括推压构件,所述推压构件连接到所述支撑部、以防止所述连接构件脱离, 其中所述推压构件被设置成使该推压构件的纵向方向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延伸、以垂直横穿过所述连接构件,并且所述推压构件相对于所述连接构件布置在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梁相对的一侧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 其中所述连接构件中的每个连接构件都具有推压构件容纳部,所述推压构件容纳部具有所述连接构件的横跨过所述推压构件的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从所述连接构件的第一连接物体侧朝向所述连接构件的第二连接物体侧凹入的形状;以及 其中所述推压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插入到所述连接构件的推压构件容纳部中并容纳在所述推压构件容纳部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 其中所述连接构件中的每个连接构件包括弹性构件和连接到所述弹性构件的表面的薄膜;以及 其中所述薄膜形成有导电部和绝缘部,所述导电部和所述绝缘部沿所述第二方向交替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构件中的每个连接构件还包括托架,所述托架被设置成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穿过所述弹性构件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 其中所述弹性构件包括布置在所述托架上、以沿所述第二方向以预定间隔彼此间隔开的多个弹性构件; 其中形成在沿所述第二方向彼此相邻的弹性构件之间的空间中的至少一个空间用作梁容纳部,所述梁容纳部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从所述连接构件的第二连接物体侧朝向所述连接构件的第一连接物体侧凹入的形状;以及 其中所述梁沿所述第一方向插入到所述连接构件的梁容纳部中并容纳在所述梁容纳部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 其中所述梁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布置的多个梁;以及 其中所述连接构件中的每个连接构件位于沿所述第二方向布置的梁中的至少两个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 其中所述连接构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布置;以及 其中沿所述第二方向布置.的连接构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彼此相邻。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梁与所述支撑部分别形成并且固定到所述支撑部。
【文档编号】H01R13/502GK103427193SQ201310118870
【公开日】2013年12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5日
【发明者】小岛长, 高桥威 申请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