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轴向机械限位的凸轮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92112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轴向机械限位的凸轮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轴向机械限位的凸轮控制器,尤其适用于满足GB27607-2011 “机械压力机安全技术要求”的机械压力机。
背景技术
凸轮控制器是机械压力机电气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机械压力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主机和辅机(特别是控制压力机滑块动作的辅机)各工作机构的动作有严格的逻辑关系,包括动作的顺序和动作所占用的时间。处理工作机构逻辑关系的方法,通常是将曲轴旋转一周360°进行分配,制定出机械压力机的工作循环图,对各工作机构的动作予以控制。凸轮控制器就是对曲轴旋转角度进行分配的执行机构。凸轮控制器被安装在与曲轴同步旋转的轴上,随着曲轴的旋转,凸轮控制器发出相应信号,电控系统接收信号后对各工作机构发出指令,工作机构依次产生规定的动作,完成机械压力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现有的凸轮控制器由凸轮轴、机箱和开关组件组成。凸轮轴上安装有若干组可调凸轮,每组可调凸轮由压簧、凸轮和轴套组成。轴套安装在凸轮轴上,凸轮通过端面齿圈与轴套啮合,压簧安装在两组可调凸轮之间的空间内。当需要调整角度时,只需要将凸轮沿着轴向拉开退出齿圈啮合后旋转到需要的角度后再推入啮合即可,这种角度调节可以在360。范围内进行。

现有的可调式机械凸轮控制器可以保证其可调内、外凸轮片片的最大旋转调节量限制在一定的角度以内,一般在60°以内。这种可调式凸轮控制器在实际应用中,都是先安装凸轮后,再根据需要进行角度的调节;但由于现有的可调式凸轮控制器的可调节余量有限,容易导致在应用时凸轮达不到所要求的角度范围。另一方面,现有的凸轮控制器在机床工作时会产生振动,容易导致凸轮控制器中的凸轮与轴套之间产生滑动,形成控制角度偏差;并且当凸轮控制器内部的行程开关触头与凸轮外侧摩擦时,凸轮受摩擦力的影响也会相对轴套的端面齿圈产生滑动,形成控制角
度偏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轴向机械限位的凸轮控制器,一方面提高了凸轮控制器的可靠性,防止凸轮的滑动;另一方面使凸轮的旋转调节量可以进行控制。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带有轴向机械限位的凸轮控制器,包括控制器罩壳、设于控制器罩壳内的凸轮轴和开关组件;所述凸轮轴上安装多组凸轮组件,在相邻的凸轮组件之间设有压簧;所述凸轮组件包括套设在凸轮轴上的轴套、套设在轴套上的外凸轮和内凸轮,内凸轮的两侧端面设置齿圈,外凸轮的一侧端面设有齿圈,轴套的一侧端面设有齿圈,内凸轮的一侧端面齿圈与轴套的端面齿圈啮合,内凸轮的另一侧端面齿圈与外凸轮的端面齿圈啮合;其特征是:在所述外凸轮的端面齿圈内侧设有第一弧形槽,在内凸轮的一侧端面齿圈内侧设有第二弧形槽,在内凸轮的另一侧端面齿圈内侧设有环形槽;在所述内凸轮的环形槽中设置第一限位块,在第一限位块的一侧设置限位销,该限位销设置于外凸轮的第一弧形槽中;在所述轴套外表面设置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的一端为大端,另一端为小端,小端设置于内凸轮的第二弧形槽中。所述第一限位块通过连接件与内凸轮固定。所述第二限位块通过连接件与轴套固定。所述第一限位块呈环形,在第一限位块的外圆周面上设置调整齿轮。所述开关组件包括多个安装在凸轮轴一侧的开关,每组凸轮组件对应安装一只开关。所述第二限位块大端的下表面为与轴套外表面相配合的圆弧面。本发明可以有效避免因调节错误或意外造成安全事故,这种机械限位的方法比较灵活,避免了因各凸轮工作角度范围不同,其内、外凸轮的环形槽的相对位置各不相同的复杂情况,减轻了其机加工的强度,提高了效率。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本发明所述·轴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左视图。图5为图4的部分俯视图。图6为图5的B放大图。图7为本发明所述外凸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左视图。图9为图8的俯视图。图10为图9的C放大图。图11为本发明所述内凸轮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右视图。图13为图11的左视图。图14为图11的俯视图。图15为图14的D放大图。图16为本发明所述第一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图16的右视图。图18为图17的E放大图。图19为本发明所述第二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图19的F-F剖视图。图21为图19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 图21所示:所述带有轴向机械限位的凸轮控制器包括轴套1、内凸轮2、第二弧形槽2-1、环形槽2-2、第一限位块3、限位销3-1、外凸轮4、第一弧形槽4_1、压簧5、凸轮轴6、第二限位块7、连接件8、控制器罩壳9、调整齿轮10、开关11等。如图1所不,本发明包括控制器罩壳9、设于控制器罩壳9内的凸轮轴6和开关组件;所述凸轮轴6上根据所需控制信号的多少安装多组凸轮组件,在相邻的凸轮组件之间设有压簧5 ;所述凸轮组件包括套设在凸轮轴6上的轴套1、套设在轴套I上的外凸轮4和内凸轮2,内凸轮2的两侧端面设置齿圈,外凸轮4的一侧端面设有齿圈,轴套I的一侧端面设有齿圈,内凸轮2的一侧端面齿圈与轴套I的端面齿圈哨合,内凸轮2的另一侧端面齿圈与外凸轮4的端面齿圈啮合;
如图7、图8所示,在所述外凸轮4的端面齿圈内侧设有第一弧形槽4-1 ;如图11 图13所示,在所述内凸轮2的一侧端面齿圈内侧设有第二弧形槽2-1,在内凸轮2的另一侧端面齿圈内侧设有环形槽2-2 ;如图1所示,在所述内凸轮2的环形槽2-2中设置第一限位块3,在第一限位块3的一侧设置限位销3-1 (如图16、图17所示),该限位销3-1设置于外凸轮4的第一弧形槽4-1中;所述第一限位块3通过连接件8与内凸轮2固定;
如图1所示,在所述轴套I外表面设置第二限位块7 ;所述第二限位块7的一端为大端,另一端为小端,大端的下表面为与轴套I外表面相配合的圆弧面,小端设置于内凸轮2的第二弧形槽2-1中;所述第二限位块7通过连接件8与轴套I固定;
如图17、图18所示,所述第一限位块3呈环形,在第一限位块3的外圆周面上设置调整齿轮10,该调整齿轮 10用于调整角度时作为参考;
如图1所示,所述开关组件包括多个安装在凸轮轴6 —侧的开关11,每组凸轮组件对应安装一只开关11 ;
所述连接件8为铆钉、自攻螺钉等。在使用时,先根据需要调整内凸轮和外凸轮的角度,再将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依次安置到位,第一限位块的限位销处于外凸轮的第一弧形槽的合适位置,第二限位块的小端处于内凸轮的第二弧形槽的合适位置,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对凸轮控制器的内凸轮和外凸轮的最大旋转调节量限制在需要的角度范围内;再分别通过连接件将第一限位块与内凸轮固定,第二限位块与轴套固定。本发明可以有效避免因调节错误或意外造成安全事故,这种机械限位的方法比较灵活,避免了因各凸轮工作角度范围不同,其内、外凸轮的环形槽的相对位置各不相同的复杂情况,减轻了其机加工的强度,提高了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有轴向机械限位的凸轮控制器,包括控制器罩壳(9)、设于控制器罩壳(9)内的凸轮轴(6)和开关组件;所述凸轮轴(6)上安装多组凸轮组件,在相邻的凸轮组件之间设有压簧(5);所述凸轮组件包括套设在凸轮轴(6)上的轴套(I)、套设在轴套(I)上的外凸轮(4)和内凸轮(2),内凸轮(2)的两侧端面设置齿圈,外凸轮(4)的一侧端面设有齿圈,轴套(I)的一侧端面设有齿圈,内凸轮(2)的一侧端面齿圈与轴套(I)的端面齿圈哨合,内凸轮(2)的另一侧端面齿圈与外凸轮(4)的端面齿圈啮合;其特征是:在所述外凸轮(4)的端面齿圈内侧设有第一弧形槽(4-1),在内凸轮(2)的一侧端面齿圈内侧设有第二弧形槽(2-1),在内凸轮(2)的另一侧端面齿圈内侧设有环形槽(2-2);在所述内凸轮(2)的环形槽(2-2)中设置第一限位块(3),在第一限位块(3)的一侧设置限位销(3-1),该限位销(3-1)设置于外凸轮(4)的第一弧形槽(4-1)中;在所述轴套(I)外表面设置第二限位块(7),第二限位块(7)的一端为大端,另一端为小端,小端设置于内凸轮(2)的第二弧形槽(2-1)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轴向机械限位的凸轮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限位块(3)通过连接件(8)与内凸轮(2)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轴向机械限位的凸轮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二限位块(7)通过连接件(8)与轴套(I)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轴向机械限位的凸轮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限位块(3)呈环形,在第一限位块(3)的外圆周面上设置调整齿轮(1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轴向机械限位的凸轮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开关组件包括多个安装在凸轮轴(6)—侧的开关(11),每组凸轮组件对应安装一只开关(1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轴向机械限位的凸轮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二限位块 (7)大端的下表面为与轴套(I)外表面相配合的圆弧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轴向机械限位的凸轮控制器,包括凸轮轴,凸轮轴上安装凸轮组件,凸轮组件包括轴套、外凸轮和内凸轮,内凸轮两端面设置齿圈,外凸轮一端面设有齿圈,轴套一端面设有齿圈,内凸轮一端面齿圈与轴套端面齿圈啮合,内凸轮另一端面齿圈与外凸轮端面齿圈啮合;特征是在所述外凸轮端面齿圈内侧设第一弧形槽,内凸轮一侧端面齿圈内侧设第二弧形槽,内凸轮另一侧端面齿圈内侧设环形槽;在所述环形槽中设置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的一侧设置限位销,限位销设置于第一弧形槽中;在所述轴套外表面设置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一端为大端,另一端为小端,小端设置于第二弧形槽中。本发明可以有效避免因调节错误或意外造成安全事故。
文档编号H01H3/42GK103247455SQ201310205448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27日
发明者李厚伦, 张整风, 庄敏 申请人:无锡市拓发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