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装节能灯塑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845951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盲装节能灯塑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能灯用塑壳,特别涉及一种实现自动定位的盲装节能灯塑壳。

背景技术:
节能灯上塑壳连接灯头,主要起绝缘保护作用,及其安装节能灯时提供手握的地方。下塑壳的底部开有用于固定节能灯灯管管脚的通孔。上、下塑壳的外侧壁扣合,并防止产生轴向转动。现有的节能灯的上、下塑壳的固定基本是这样实现的,下塑壳的外侧壁压铸或注塑形成梯形定位块,上塑壳的内侧壁上设置槽式定位凹槽。而这种组装方式由于定位装置设置在塑壳的内表面,手工组装时经常会被挡住视线,需要人工寻找定位点,这样的结果是大大大大降低了生产线组装速度,并且这种结构只能用于人工组装,很难实现机器化自动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盲装节能灯塑壳,其克服了现有节能灯塑壳组装时因定位装置被挡住视线而产生的生产效率下降问题。使用该盲装节能灯塑壳,不需要人工寻找定位点,直接将上下塑壳扣合,即可实现塑壳的扣合,并且不会产生轴向转动。该盲装节能灯塑壳可以方便地实现机械化自动生产。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盲装节能灯塑壳,包括上塑壳和下塑壳,上塑壳连接灯头,下塑壳固定节能灯灯管;上塑壳内侧面靠近下缘的位置预设有固定块,下塑壳外侧面靠近上缘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上、下塑壳的与固定块相对应的卡位;在上塑壳内侧面,除固定块以外的整个靠近下缘的位置均匀分布有凸筋条;在下塑壳靠近上缘的整个外侧面上,均匀分布有凸筋条;所述下塑壳外侧面的各凸筋条之间形成的凹槽与所述上塑壳内侧面的凸筋条相配合,由此减小上、下塑壳扣合后产生轴向转动;卡位形成于下塑壳外侧面上的凸筋条与下塑壳外侧面形成的高度差,当上、下塑壳扣合在一起,固定块沿着下塑壳外侧面上的凸筋条滑向所述卡位直至完全固定。进一步地,上、下塑壳上预设的各个凸筋条的横截面为非矩形弧面。进一步地,上、下塑壳上预设的各个凸筋条的横截面为圆弧形面、棱形面、抛物面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地,上、下塑壳上预设的各个凸筋条的横截面为圆弧形面,当上塑壳扣合下塑壳时,圆弧形面起导向作用,上塑壳上的凸筋条可以沿着下塑壳上的凸筋条的弧形面顺利落入下塑壳各凸筋条之间形成的凹槽内。更进一步地,固定块是一梯形块,均匀分布在上塑壳内侧面预设的凸筋条之间,梯形块滑入卡位内以固定上、下塑壳。进一步地,上塑壳内侧面上的凸筋条的长度没有特别要求,以实现上塑壳内侧面上的凸筋条能够卡扣入下塑壳外侧面上的凸筋条即可。进一步地,下塑壳还用于固定LED光源或OLED光源。进一步地,上、下塑壳上的结构特征可以进行同时置换,也即是在下塑壳内侧面,除固定块以外的整个靠近上缘的位置均匀分布有凸筋条;在下塑壳靠近上缘的整个外侧面均匀分布有凸筋条。本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组装简单,此结构可用于人工组装,免去人工查找定位,提高生产效率;便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上、下塑壳在扣合前的立体图示意图。图2上、下塑壳扣合中凸筋条位置图示意图。图3上、下塑壳在扣合完成后部分立体图示意图。图4是图3的A-A剖面的俯视图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M点的处的放大图示意图。上塑壳100凸筋条101固定块102下塑壳200凸筋条201卡位202。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盲装节能灯塑壳,基本包括上塑壳100和下塑壳200,上塑壳100连接灯头,下塑壳200固定节能灯灯管;上塑壳100内侧面靠近下缘的位置预设有固定块102,下塑壳200外侧面靠近上缘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上、下塑壳的与固定块102相对应的卡位202;在上塑壳100内侧面,除固定块102以外的整个靠近下缘的位置均匀分布有凸筋条101;在下塑壳200靠近上缘的整个外侧面上,均匀分布有凸筋条201;下塑壳200外侧面的各凸筋条201之间形成的凹槽与所述上塑壳100内侧面的凸筋条101相配合,由此减小上、下塑壳扣合后产生轴向转动。如图2所示,上、下塑壳上预设的各个凸筋条的横截面为非矩形弧面。所述横截面也即是当灯具自然悬垂于某点,与该悬垂垂线垂直的平行平面切向离人眼最近的凸筋条所获得的截面。设置非矩形弧面的凸筋条目的是,当上、下塑壳扣合时,非矩形弧面可以起到导向作用,避免再人工寻找定位点,提高定位的准确度和生产效率。如图3至5所示,上、下塑壳上预设的凸筋条横截面为圆弧形面,当上塑壳100扣合下塑壳200时,圆弧形面起导向作用,上塑壳100上的凸筋条101可以沿着下塑壳200上的凸筋条201的弧形面顺利落入下塑壳200各凸筋条201之间形成的凹槽内。下塑壳200外侧面上的凸筋条201与下塑壳200外侧面形成有卡位202,当上、下塑壳扣合在一起,上塑壳100上的固定块102沿着下塑壳200外侧面上的凸筋条201滑向所述卡位202直至完全固定。固定块102共有4个,为方便扣合在下塑壳200的卡位202上,制作成梯形块,均匀分布在上塑壳100内侧面圆周,并均匀分布在上塑壳100上预设的凸筋条101之间,固定块102滑入卡位202内并固定上、下塑壳,防止上、下塑壳脱开。上塑壳100内侧面上的凸筋条101的长度没有特别要求,以实现上塑壳100内侧面上的凸筋条101能够卡扣入下塑壳200外侧面上的凸筋条201即可。在上、下塑壳扣合时,由于较长的凸筋条相互扣合在一起时,会产生较大的应力,由于塑壳的延展性能有限,一般会选择上、下塑壳上的凸筋条刚好接触、又不产生轴向转动的情形为佳。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