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沾锡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3889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缆沾锡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沾锡加工装置,属于线缆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线缆在两个或多个孤立不通的电子电路之间起到桥梁的作用,能够使得电流流通,实现各种电子元器件的各项功能,它是各种电器和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部件。为了方便线缆与设备端子的焊接,操作前都需要将线缆进行沾锡工艺,这样才能使得设备端子快速有效的有线缆焊接起来。目前采用的沾锡装置都结构十分复杂,操作也很复杂,成本较高,不利于小型加工企业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线缆沾锡加工装置,该沾锡加工装置通过上下板将线缆固定,需沾锡的部分露在上下板外部,然后通过旋转控制装置控制上下板旋转,进而使得线缆端部进入到锡槽,进行沾锡过程。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方案实现:一种线缆沾锡加工装置,其包括锡槽、立柱、上板和下板,所述立柱设有两根,分别连接在所述锡槽上端的左右两侧,两根所述立柱上端内侧各连接一个旋转控制装置,所述下板的左右两边各连接一个旋转轴,所述下板通过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旋转控制装置相连接,所述下板的中间设有上板槽,所述上板槽的左右两边均设有限位板,所述上板槽的前后两边为开放式,所述上板设置在所述上板槽内,所述上板的下端设有多条前后方向的上线缆槽,所述下板的上端设有多条与所述上线缆槽形状位置相对应的下线缆槽,所述上线缆槽和所述下线缆槽均为结构相同的半圆柱形,线缆放置在所述上线缆槽和所述下线缆槽组成的圆柱形空腔结构内,所述上板的下端设有两个定位柱,所述下板的上端设有两个定位槽,所述上板通过所述定位柱卡在所述定位槽内而与所述下板连接。

两个所述限位板上各设有两个旋转卡块。

所述上板的上侧面与所述限位板的上侧面在同一平面上。

所述旋转卡块旋转到所述上板上而将所述上板与所述下板固定连接。

所述旋转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旋转轴旋转,进而带动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旋转。

所述下线缆槽设置在所述上板槽内。

所述上线缆槽和所述下线缆槽的前后端部均设有半圆柱形的橡胶环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线缆沾锡加工装置通过上下板将线缆固定,需沾锡的部分露在上下板外部,然后通过旋转控制装置控制上下板旋转,进而使得线缆端部进入到锡槽,进行沾锡过程,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

2、本实用新型一种线缆沾锡加工装置的上下板上设有多条线缆槽,可一次进行多条线缆的沾锡,生产效率提高;

3、本实用新型一种线缆沾锡加工装置的线缆槽两端设有橡胶环块,以保证固定住线缆,避免沾锡过程中线缆发生移动;

4、本实用新型一种线缆沾锡加工装置的线缆的前后两端在旋转的过程中均可以沾锡,工作效率高;

5、本实用新型一种线缆沾锡加工装置的上板下端设有定位柱,下板上端设有定位槽,可以准确快速地放置上板,不会出现偏离,导致上线缆槽和下线缆槽不能合在一起的情况;

6、本实用新型一种线缆沾锡加工装置设有旋转卡块,其垂直放置时,可以将上板放置在上板槽内,将其旋转使其水平放置,就可以将上板与下板固定,进行沾锡过程,沾锡,将其旋转使其垂直放置时,就可以取下上板,进而取出沾锡好的线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线缆沾锡加工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线缆沾锡加工装置的上板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线缆沾锡加工装置的下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锡槽,2为立柱,3为上板,4为下板,5为旋转控制装置,6为旋转轴,7为上板槽,8为限位板,9为上线缆槽,10为下线缆槽,11为定位柱,12为定位槽,13为旋转卡块,14为橡胶环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3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局限所述内容。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且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为了清楚,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因为它们会使本实用新型由于不必要的细节而混乱,应当认为在任何实际实施例的开发中,必须做出大量实施细节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例如按照有关系统或有关商业的限制,由一个实施例改变为另一个实施例,另外,应当认为这种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和耗费时间的,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仅仅是常规工作。

一种线缆沾锡加工装置,其包括锡槽1、立柱2、上板3和下板4,立柱2设有两根,分别连接在锡槽1上端的左右两侧,两根立柱2上端内侧各连接一个旋转控制装置5,下板4的左右两边各连接一个旋转轴6,下板4通过旋转轴6与旋转控制装置5相连接,下板4的中间设有上板槽7,上板槽7的左右两边均设有限位板8,上板槽7的前后两边为开放式,上板3设置在上板槽7内,上板3的下端设有多条前后方向的上线缆槽9,下板4的上端设有多条与上线缆槽9形状位置相对应的下线缆槽10,上线缆槽9和下线缆槽10均为结构相同的半圆柱形,线缆放置在上线缆槽9和下线缆槽10组成的圆柱形空腔结构内,上板3的下端设有两个定位柱11,下板4的上端设有两个定位槽12,上板3通过定位柱11卡在定位槽12内而与下板4连接。

两个限位板8上各设有两个旋转卡块13。

上板3的上侧面与限位板8的上侧面在同一平面上。

旋转卡块13旋转到上板3上而将上板3与下板4固定连接。

旋转控制装置5控制旋转轴6旋转,进而带动上板3和下板4旋转,旋转控制装置5对旋转轴6的控制属于现有公知技术,其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下线缆槽10设置在上板槽7内。

上线缆槽9和下线缆槽10的前后端部均设有半圆柱形的橡胶环块14。

尽管已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列举,应当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上述实施例做出修改或者采用等同的替代方案,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