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芯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61395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集成电芯模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集成电芯模块,包括电芯组,所述电芯组由多个电芯相互串联并组装集成为四方柱形,并在端面设有与电芯组连接的载流片,还包括:极耳件,包括与载流片贴附的金属导电基体和与金属导电基体垂直设置的极耳;端面挡板,盖设于电芯组的端面上并将极耳件抵接在电芯组的端面,其中,端面挡板还设有收容极耳的凹槽;侧面挡板,盖设于电芯组的侧面;端面挡板与侧面挡板采用螺杆垂直螺接。凹槽收容极耳件的极耳,使得极耳处于凹槽中,因而不会因外力的挤压而产生安全隐患。在电芯模块的侧面和端面设置端面挡板和侧面挡板,使得电芯模块能够在外力的打击及震动下正常工作。端面挡板和侧面挡板采用螺接,使得电芯模块能够在三维方向上均被牢固固定。
【专利说明】集成电芯模块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电芯模块,特别是涉及一种18650电芯的集成电芯模块。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的电芯模块采用同一载流片实现串联,并采用单一极耳输出,电芯模块的可靠性降低。在电芯模块的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对于电芯模块的极耳超出电芯模块的外形空间的,很容易折损极耳,导致电芯模块的稳定性变差,或者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漏电短路,从而造成危险。


【发明内容】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极耳稳定、电芯模块固定牢固的集成电芯模块。
[0004]一种集成电芯模块,包括电芯组,所述电芯组由多个电芯相互串联并组装集成为四方柱形,并在端面设有与电芯组连接的载流片,还包括:
[0005]极耳件,包括与所述载流片贴附的金属导电基体和与所述金属导电基体垂直设置的极耳;
[0006]端面挡板,盖设于所述电芯组的端面上并将所述极耳件抵接在所述电芯组的端面,其中,所述端面挡板还设有收容所述极耳的凹槽;
[0007]侧面挡板,盖设于所述电芯组的侧面;
[0008]所述端面挡板与所述侧面挡板采用螺杆垂直螺接。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极耳件包括正极耳件和负极耳件,所述正极耳件设于所述电芯组的正极一端,所述负极耳件设于所述电芯组的负极一端,用于将所述电芯组的正负极从电芯中引出。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极耳件与所述电芯组正极的载流片连接,所述正极耳件包括两个极耳,所述负极耳件与所述电芯组负极的载流片连接,所述正极耳件包括两个极耳。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导电基体与所述极耳一体成型。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导电基体包括第一导电部、第二导电部及连接部,所述第一导电部为F形,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轴对称,所述连接部直线连接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二导电部及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二导电部及所述连接部在同一平面。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极耳件的长度决定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导电部及所述第二导电部后的长度,所述极耳件的高度决定所述第一导电部及所述第二导电部的高度。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芯组的载流片长宽比大于或等于2,所述极耳的数量为两个,并沿所述极耳件的长度方向顺次设置;或
[0015]所述电芯组的载流片长宽比小于2,所述极耳的数量为一个。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芯组包括多个串联的次级电芯组,所述次级电芯组之间采用多个分极耳连接。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次级电芯组的分极耳设于各次级电芯组内。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面挡板及所述侧面挡板为钣金材料。
[0019]上述集成电芯模块在端面挡板上设置凹槽收容极耳件的极耳,使得极耳处于凹槽中,因而不会因外力的挤压而产生安全隐患。在电芯模块的侧面和端面设置端面挡板和侧面挡板,使得电芯模块能够在外力的打击及震动下正常工作。端面挡板和侧面挡板采用螺接,使得电芯模块能够在三维方向上均被牢固固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极耳件与电芯模块的连接示意图;
[0021]图2为集成电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次级电芯组组成电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侧面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极耳件与载流片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集成电芯模块的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2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9]请结合图1和图2。
[0030]一种集成电芯模块,包括电芯组10、极耳件20、端面挡板30及侧面挡板40。电芯组10由多个电芯相互串联并集成为四方柱形,并在端面设有与电芯组10连接的载流片。
[0031]极耳件20包括与载流片贴附的金属导电基体201和与金属导电基体垂直设置的极耳203。
[0032]端面挡板30盖设于电芯组10的端面上并将极耳件20抵接在电芯组10的端面,其中,端面挡板30还设有收容极耳203的凹槽301。
[0033]侧面挡板40盖设于电芯组10的侧面。
[0034]端面挡板30与侧面挡板40采用螺杆垂直螺接。
[0035]极耳件20包括正极耳件和负极耳件,正极耳件设于电芯组10的正极一端,负极耳件设于电芯组10的负极一端,用于将电芯组10的正负极从电芯中引出。
[0036]正极耳件与所述电芯组正极的载流片连接,正极耳件包括两个极耳。负极耳件与电芯组10负极的载流片连接,负极耳件包括两个极耳。
[0037]金属导电基体201与极耳203 —体成型。
[0038]金属导电基体201包括第一导电部、第二导电部及连接部,所述第一导电部为F形,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轴对称,所述连接部直线连接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二导电部及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二导电部及所述连接部在同一平面。
[0039]端面挡板30与电芯组10的端面形状大小一致,端面挡板30设有凹槽301,凹槽301用于收容极耳件20的极耳203。
[0040]侧面挡板40与电芯组10的侧面形状大小一致。
[0041]其中,极耳件20与电芯组10的载流片连接,用于引出电芯的正负极,极耳203置于端面挡板30的凹槽301中,端面挡板30盖设于电芯组10的端面上,侧面挡板40盖设于电芯组10的侧面上,端面挡板30与侧面挡板40采用螺杆垂直螺接。
[0042]请结合图3。
[0043]电芯组10包括多个串联的次级电芯组101,次级电芯组101之间采用多分极耳204连接。次级电芯组101之间通过螺孔103固定。
[0044]次级电芯组101的分极耳204设于各次级电芯组101内。
[0045]次级电芯组101由单节电芯串联而成。将多个次级电芯组101串联后即电芯组10。电芯组10的放电能力由组成电芯组10的电芯数量及单节电芯放电能力决定。电芯组10的正负极分别与载流片连接。次级电芯组101之间通过螺钉与螺孔固定连接。
[0046]次级电芯组101通过分极耳204的锁接组成电芯组10,分极耳204锁接在次级电芯组101的侧面,从而隐藏于电芯组10内。每个次级电芯组101的电流即可通过大平面的载流导入下一个次级电芯组101,也能够通过分极耳204锁接导入下一个次级电芯组101,从而形成乱流,增大了载流载面积,减少了电芯组10的内阻。同时,电芯组10的载流片厚度也跟随变薄,因而节省了材料成本且增大了电芯组10的能量密度。
[0047]极耳件20是从电芯中将正负极引出来的金属导电体,即为电池正负两极的耳朵是在进行充放电时的接触点。
[0048]请结合图5。
[0049]极耳件20与电芯组10的载流片连接,用于将电芯组10的正负极引出。对应的,极耳件20与电芯组10正极的载流片连接时,极耳件20为电芯组10的正极极耳;极耳件20与电芯组10负极的载流片连接时,极耳件20为电芯组10的负极极耳。
[0050]电芯组10内的电芯串联,所述极耳件20包括两个正极分极耳和两个负极分极耳,所述正极分极耳和所述负极分极耳分设于所述电芯组10的正极一端和负极一端,用于将所述电芯组10的正负极从电芯中引出。
[0051]具体地,设于电芯组10的正极一端的极耳件20与电芯组10正极的载流片连接,与金属导电基体201垂直设置的极耳203为电芯组10的正极输出端。
[0052]设于电芯组10的负极一端的极耳件20与所述电芯组10负极的载流片连接,与金属导电基体201垂直设置的极耳203为电芯组10的负极输出端。
[0053]极耳件20的长度决定连接部连接第一导电部及第二导电部后的长度,极耳件20的高度决定第一导电部及第二导电部的高度。
[0054]电芯组10的载流片长宽比大于或等于2,极耳203的数量为两个,并沿极耳件20的长度方向顺次设置;或
[0055]所述电芯组10的载流片长宽比小于2,极耳203的数量为一个。
[0056]极耳件20分设于电芯组10的正负极两端,用于为电芯组10为外部电子设备供电时提供接触点。
[0057]电芯组10内的电芯串联,极耳件20分设于电芯组10的正负极两端,用于将电芯组10的正负极从电芯中引出。
[0058]请结合图4。端面挡板30包括与极耳件20的输出端对应设置的凹槽301及用于与侧面挡板40连接的竖直螺孔303。
[0059]端面挡板30用于保护极耳件20,同时与侧面挡板40连接后,用于保护整个电芯组10不受外力破坏,增强电芯组10的安全性。
[0060]侧面挡板40用于保护电芯组10不受外力破坏。
[0061]端面挡板30与侧面挡板40配合连接后,将电芯组10除上下两个面外的所有面保护起来,从而电芯组10正负极端面及侧面能够避免因外力造成的损坏。
[0062]端面挡板30与侧面挡板40对应留有竖直螺孔303和竖直螺孔401。端面挡板30与侧面挡板40相接的边角为卡扣连接,即将侧面挡板40的竖直边卡设于端面挡板30的竖直边内,然后再采用螺杆将端面挡板30与侧面挡板40的竖直螺孔锁接固定。从而电芯组10在三维方向上能够被牢固固定,不易移动。
[0063]请结合图6,为电芯模块与端面挡板、侧面挡板固定后的结构示意图。端面挡板30与侧面挡板40将电芯组10保护起来。从而电芯组10在受外力撞击或打击时,端面挡板30和侧面挡板40能够缓冲外力,避免电芯组10受到损坏。
[0064]端面挡板30及侧面挡板40为钣金材料。
[0065]上述集成电芯模块在端面挡板30上设置凹槽301收容极耳件20的极耳203,使得极耳件20的极耳203处于凹槽301中,因而不会因外力的挤压而产生安全隐患。在电芯组10的侧面和端面设置端面挡板30和侧面挡板40,使得电芯组10能够在外力的打击及震动下正常工作。端面挡板30和侧面挡板40采用螺接,使得电芯组10能够在三维方向上均被牢固固定。
[006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集成电芯模块,包括电芯组,所述电芯组由多个电芯相互串联并组装集成为四方柱形,并在端面设有与电芯组连接的载流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极耳件,包括与所述载流片贴附的金属导电基体和与所述金属导电基体垂直设置的极耳; 端面挡板,盖设于所述电芯组的端面上并将所述极耳件抵接在所述电芯组的端面,其中,所述端面挡板还设有收容所述极耳的凹槽; 侧面挡板,盖设于所述电芯组的侧面; 所述端面挡板与所述侧面挡板采用螺杆垂直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件包括正极耳件和负极耳件,所述正极耳件设于所述电芯组的正极一端,所述负极耳件设于所述电芯组的负极一端,用于将所述电芯组的正负极从电芯中引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电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耳件与所述电芯组正极的载流片连接,所述正极耳件包括两个极耳,所述负极耳件与所述电芯组负极的载流片连接,所述正极耳件包括两个极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电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电基体与所述极耳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电基体包括第一导电部、第二导电部及连接部,所述第一导电部为F形,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二导电部轴对称,所述连接部直线连接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二导电部及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二导电部及所述连接部在同一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电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件的长度决定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导电部及所述第二导电部后的长度,所述极耳件的高度决定所述第一导电部及所述第二导电部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的载流片长宽比大于或等于2,所述极耳的数量为两个,并沿所述极耳件的长度方向顺次设置;或 所述电芯组的载流片长宽比小于2,所述极耳的数量为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包括多个串联的次级电芯组,所述次级电芯组之间采用多个分极耳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电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电芯组的分极耳设于各次级电芯组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挡板及所述侧面挡板为钣金材料。
【文档编号】H01M2/10GK104347829SQ201310323839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9日
【发明者】宋琦, 谢琼 申请人: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