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支撑装置及通信射频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94294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缆支撑装置及通信射频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支撑装置及通信射频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第三代和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智能基站天线已经成为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在实际应用中,智能基站天线和移动基站之间通过射频电缆进行连接。由于电缆越粗屏蔽阻抗越小,传输的损耗也就越少,因此,为了更大程度地降低智能基站天线和移动基站之间的传输损耗,可以选用粗直径的电缆,再通过连接器进行连接。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由于粗直径电缆重量较大,当连接于连接器后,电缆会因为重力作用而与连接器分离,将导致信号传输的中断,进而影响整个基站系统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缆过重与连接器分离等缺陷,提供一种电缆支撑装置及通信射频设备。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支撑装置,包括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一外壳连接的第二外壳、设于所述第一外壳上的盖体及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固定于所述盖体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外壳上,以将所述盖体和所述第二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盖体上设有用于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的螺纹孔,所述连接杆一端穿透所述螺纹孔并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盖体上。所述第二外壳上设有收容孔,所述收容孔内壁设有用于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的螺纹。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外壳和所述盖体配合的法兰。所述第一外壳的端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外壳的端口的直径。所述盖体上还设有用于连接外部电缆的至少两个通孔。所述外部电缆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第一外壳内的过渡电缆连接,所述外部电缆直径大于所述过渡电缆的直径。所述第一外壳包括柱状体及从所述柱状体一端逐渐缩小的锥状体。所述第一外壳的锥状体远离所述柱状体的一端内部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外壳端口处外部螺纹配合的螺纹。一种通信射频设备,包括基站、用于连接基站的电缆及前面所述的电缆支撑装置,所述电缆支撑装置用于支撑所述电缆。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支撑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在电缆连接器内设置电缆支撑装置,以支撑重量较重的粗电缆,从而避免粗电缆因为重力作用而与电缆连接器相分离分离所引起的信号传输的中断,大大提高了整个基站系统的性能。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一种电缆支撑装置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一种带有外部电缆的电缆支撑装置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提供一种电缆支撑装置,包括第一外壳1、与所述第一外壳I连接的第二外壳2、设于所述第一外壳I上的盖体3及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 一端固定于所述盖体3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外壳2上,以将所述盖体3和所述第二外壳2固定连接。由于电缆越粗屏蔽阻抗越小,传输的损耗也就越少,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多采用粗电缆,如超柔1/2英寸·直径或是更大直径的移动通信用射频天馈电缆,而此类粗电缆重量较大,需通过所述盖体3将粗电缆与电缆连接器固定连接,才能避免粗电缆因重力作用脱离电缆连接器,中断信号的传输,从而影响整个基站系统的性能。根据本实施例一所述的电缆支撑装置,所述盖体3上设有用于与所述连接杆4固定连接的螺纹孔,所述连接杆4 一端穿透所述螺纹孔并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盖体3上,所述连接杆4插入所述螺纹孔的一端也设有螺纹,以与所述螺栓进行锁紧固定。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焊接或是卡接的方式使所述连接杆4与所述盖体3固定连接。根据本实施例一所述的电缆支撑装置,所述第二外壳2上设有收容孔5,所述收容孔5内壁设有用于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的螺纹,所述连接杆4插入所述收容孔5的一端也设有螺纹结构,以与所述收容孔进行锁紧固定。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焊接或是卡接的方式使所述连接杆4与所述第二外壳2固定连接。当所述连接杆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外壳2的收容孔和所述盖体3固定连接,从而通过连接杆4将所述第二外壳2和所述盖体3进行固定连接。根据本实施例一所述的电缆支撑装置,所述连接杆4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外壳2和所述盖体3配合的法兰6,通过所述法兰6阻挡所述盖体3,以防止所述螺栓在不断旋进过程中而将所述盖体3也不断往所述第一外壳I内移动,从而大大减小所述第一外壳I的内部安装空间。根据本实施例一所述的电缆支撑装置,所述第一外壳I的端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外壳2的端口的直径,以将所述第二外壳2插入并连接于所述第一外壳I上,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只要能将所述第一外壳I和第二外壳2固定连接,也可以是第一外壳I的端口的直径小于第二外壳2的端口的直径。[0029]根据本实施例一所述的电缆支撑装置,所述盖体3上还设有用于连接外部电缆6的至少两个通孔,有多少电缆就设置多少通孔,优选的,所述电缆通过压接方式固定于所述通孔内,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焊接或其它方式进行连接。根据本实施例一所述的电缆支撑装置,所述外部电缆6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第一外壳I内的过渡电缆7连接,所述过渡电缆7将从所述外部电缆6传输过来的信号再进行传输,所述外部电缆6直径大于所述过渡电缆7的直径,则可以节省过渡电缆7过粗所占用的第一外壳I的内部空间,可以节省大量的空间,从而减小整个电缆支撑装置的尺寸。根据本实施例一所述的电缆支撑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外壳I包括柱状体101及从所述柱状体101 —端逐渐缩小的锥状体102,所述柱状体101占用的空间要比所述锥状体102所占用的空间大,由于所述外部电缆6的直径大于所述过渡电缆7的直径,所述过渡电缆7占用的空间要小,因此本实施例中将所述过渡电缆7容纳于所述锥状体102内,大大减小了整个第一外壳的空间,而由于所述电缆过渡器7 —端用于插接所述外部电缆6,因此其位于空间较大的柱状体101内。根据本实施例一所述的电缆支撑装置,所述第一外壳I的锥状体102远离所述柱状体101的一端内部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外壳2端口处外部螺纹配合的螺纹,所述第二外壳2与所述锥状体102的螺纹配合的外部也相应设有螺纹结构;为了保证所述第一外壳I和第二外壳2能够更好地固定连接,可在螺纹旋紧后,再进行注胶处理,以实现所述电缆连接器的防水防潮功能。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焊接或螺钉与密封圈结合的方式进行。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支撑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在电缆连接器内设置电缆支撑装置,以支撑重量较重的粗电缆,从而避免粗电缆因为重力作用而与电缆连接器相分离分离所引起的信号传输的中断,大大提高了整个基站系统的性能。
实施例二提供一种通信射频设备,包括基站、用于连接基站的电缆及前面所述的电缆支撑装置,所述电缆支撑装置用于支撑所述电缆。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
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电缆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一外壳连接的第二外壳、设于所述第一外壳上的盖体及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固定于所述盖体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外壳上,以将所述盖体和所述第二外壳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设有用于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的螺纹孔,所述连接杆一端穿透所述螺纹孔并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盖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上设有收容孔,所述收容孔内壁设有用于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的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外壳和所述盖体配合的法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的端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外壳的端口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还设有用于连接外部电缆的至少两个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缆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电缆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第一外壳内的过渡电缆连接,所述外部电缆直径大于所述过渡电缆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包括柱状体及从所述柱状体一端逐渐缩小的锥状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缆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的锥状体远离所述柱状体的一端内部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外壳端口处外部螺纹配合的螺纹。
10.一种通信 射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站、用于连接基站的电缆及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缆支撑装置,所述电缆支撑装置用于支撑所述电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缆支撑装置,包括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一外壳连接的第二外壳、设于所述第一外壳上的盖体及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固定于所述盖体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外壳上,以将所述盖体和所述第二外壳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支撑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在电缆连接器内设置电缆支撑装置,以支撑重量较重的粗电缆,从而避免粗电缆因为重力作用而与电缆连接器相分离分离所引起的信号传输的中断,大大提高了整个基站系统的性能。
文档编号H01Q1/14GK203134959SQ20132004737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9日
发明者童恩东, 张飞, 王细冬 申请人: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