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离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95067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隔离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离开关,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隔离开关。
背景技术
隔离开关是设计用于使电气系统的特定部件和所安装的负载能够正确操作的装置。在运行过程中,隔离开关中的导电元件将产生热量,导致隔离开关内部及壳体的温度升高,影响隔离开关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隔离开关。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隔离开关,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级壳体、至少一个第二级壳体和多个风道;所述第一级壳体和所述第二级壳体相邻设置;所述风道形成在所述第一级壳体和所述第二级壳体之间并沿着所述第一级壳体、所述第二级壳体的周向分布。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级壳体具有一个第一侧壁;所述第二级壳体具有一个第一侧壁;所述第一级壳体的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级壳体的所述第一侧壁接触;所述风道形成在所述第一级壳体的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级壳体的所述第一侧壁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壁包括多个接触部、一个凹陷结构、一个第一侧边、一个第二侧边、一个第三侧边和一个第四侧边;所述凹陷结构形成在所述接触部之间并与所述风道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级壳体的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级壳体的所述第一侧壁通过所述接触部接触。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侧边上,一个第一通道和一个第二通道间隔地形成在所述第一侧壁上并分别与所述凹陷结构连通;所述第一级壳体与相邻的所述第二级壳体上各自的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分别对准,从而形成两个所述第一风道;在所述第二侧边上,一个第三通道和一个第四通道间隔地形成在所述第一侧壁上并分别与所述凹陷结构连通;所述第一级壳体与相邻的所述第二级壳体上各自的所述第三通道对准,从而形成所述第二风道;所述第四通道为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级壳体、所述第二级壳体上的通孔;在所述第三侧边上,一个第五通道形成在所述第一侧壁上并与所述凹陷结构连通;所述第一级壳体与相邻的所述第二级壳体上各自的所述第五通道与对准,从而形成所述第三风道;在所述第四侧边上,一个第六通道和一个第七通道间隔地形成在所述第一侧壁上并与所述凹陷结构连通;所述第一级壳体与相邻的所述第二级壳体上各自的所述第六通道对准,从而形成所述第四风道;所述第七通道为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级壳体、所述第二级壳体的通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相互倾斜设置或相互平行设置。[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边、所述第二侧边、所述第三侧边和所述第四侧边沿着所述第一级壳体、所述第二级壳体的周向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隔离开关还包括一个相位屏障元件;所述相位屏障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级壳体的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级壳体的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在本实用新型的隔离开关中风道沿着第一级壳体、第二级壳体的周向分布且热空气上升,因此,无论怎样放置隔离开关,冷的空气可以从隔离开关的底部和侧面的多个风道流入第一级壳体和第二级壳体之间吸收第一级壳体和第二级壳体上的热量,向上流动经过隔离开关上部的风道流出到隔离开关的外部,从而使得气流可以在热力作用下不断地在第一级壳体、第二级壳体之间流动以不断地冷却第一级壳体、第二级壳体,从而将第一级壳体、第二级壳体维持在合适的温度范围中。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隔离开关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隔离开关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3为图1中隔离开关的第一级壳体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第一级壳体中气流流动示意图。图5为图1中隔离开关具有相位屏障元件时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包括:100隔离开关 110第一级壳体 112第一侧壁113第一侧边 114第二侧边 115第三侧边116第四侧边 117接触部118凹陷结构120第二级壳体122第一侧壁 131风道132风道133风道134风道1131第一通道 1132第二通道 1142第三通道1143第四通道 1151第五通道 1161第六通道1162第七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隔离开关100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中隔离开关100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隔离开关100可以包括多级。如图1和图2中所示,隔离开关10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级壳体110、至少一个第二级壳体120和多个风道131、132、133,134ο其中,第一级壳体110和第二级壳体120相邻设置;风道131、132、133、134形成在第一级壳体110和第二级壳体120之间并沿着第一级壳体110、第二级壳体120的周向分布。具体地,第一级壳体110和第二级壳体120可用于安装导电元件。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级壳体Iio和第二级壳体120的结构相同,下面以第一级壳体110为例说明第一级壳体110和第二级壳体120的具体结构。第一级壳体110具有一个第一侧壁112 ;第一侧壁112与第二级壳体120相邻。第一侧壁112的具体形状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侧壁112大致呈矩形,包括四个侧边,即第一侧边113、第二侧边114、第三侧边115和第四侧边116。第一侧边113、第二侧边114、第三侧边115和第四侧边116沿着第一级壳体110的
周向设置。第一侧壁112中还形成有多个接触部117和一个凹陷结构118。多个接触部117用于与第二级壳体120的第一侧壁122接触。凹陷结构118形成在接触部117之间并与形成在第一侧边113、第二侧边114、第三侧边115和第四侧边116上的多个风道131、132、133、134分别连通,以供气流200流过。其中,在第一侧边113上,一个第一通道1131和一个第二通道1132间隔地形成在第一侧壁112上并与凹陷结构118连通。第一通道1131、第二通道1132与第二级壳体120上相应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分别对准,从而在第一级壳体110和第二级壳体120之间形成两个第一风道131。第一通道1131和第二通道1132可以相互倾斜设置,也可以相互大致平行并沿着竖直方 向设置。例如,当隔离开关100附近存在不希望被隔离开关100中排出的热量加热的元件时,可令第一通道1131和第二通道1132相互倾斜设置以便将隔离开关100中的热量导向到远离上述元件处;在其他情况下,可令第一通道1131和第二通道1132相互大致平行并沿着竖直方向设置。在第二侧边114上,一个第三通道1142和一个第四通道1143间隔地形成在第一侧壁112上并与凹陷结构118连通。第三通道1142与第二级壳体120上相应的第三通道对准,从而在第一级壳体110和第二级壳体120之间形成第二风道132。在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四通道1143为形成在第一级壳体110上的通孔,即第四通道1143不与第二壳体120直接相对。在第三侧边115上,一个第五通道1151形成在第一侧壁112上并与凹陷结构118连通。第五通道1151与第二级壳体120上相应的第五通道对准,从而在第一级壳体110和第二级壳体120之间形成第三风道133。在第四侧边116上,一个第六通道1161和一个第七通道1162间隔地形成在第一侧壁112上并与凹陷结构118连通。第六通道1161与第二级壳体120上相应的第六通道对准,从而在第一级壳体110和第二级壳体120之间形成第四风道134。在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七通道1162为形成在第一级壳体110上的通孔,即第七通道1162不与第二壳体120直接相对。图5所示为图1中隔离开关100具有相位屏障元件150时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相位屏障元件150设置在第一级壳体110与第二级壳体120之间时,第六通道1161和第七通道1162等不会被相位屏障元件150阻挡或遮住,特别地,第七通道1162为形成在第一侧壁112上的通孔与相位屏障元件150间隔设置,可有效地确保气流200可继续从第六通道1161和第七通道1162等处流入到第一级壳体110和第二级壳体120之间以冷却第一级壳体110和第二级壳体120。上述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隔离开关100的具体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第一级壳体110和第二级壳体120中导电元件产生的热量可传递给第一级壳体110和第二级壳体120,由于风道131、132、133、134沿着第一级壳体110、第二级壳体120的周向分布,因此,无论怎样放置隔离开关100,冷的空气可以从隔离开关100的底部和侧面的多个风道流入第一级壳体110和第二级壳体120之间吸收第一级壳体110和第二级壳体120上的热量后,向上流动经过隔离开关100上部的风道流出到隔离开关100的外部,从而达到冷却第一级壳体110、第二级壳体120的目的。例如,当隔离开关100处于图1所示的位置时,冷的空气可以从隔离开关100的底部和侧面的多个风道如风道132、133、134流入第一级壳体110和第二级壳体120之间吸收第一级壳体110和第二级壳体120上的热量后,向上流动经过隔离开关100上部的风道131流出到隔离开关100的外部。综上所述,由于风道131、132、133、134沿着第一级壳体110、第二级壳体120的周向分布且热空气上升,因此,无论怎样放置隔离开关100,冷的空气可以从隔离开关100的底部和侧面的多个风道流入第一级壳体110和第二级壳体120之间吸收第一级壳体110和第二级壳体120上的热量,向上流动经过隔离开关100上部的风道流出到隔离开关100的外部,从而使得气流200可以在热力作用下不断地在第一级壳体110、第二级壳体120之间流动以不断地冷却第一级壳体110、第二级壳体120,从而将第一级壳体110、第二级壳体120维持在合适的温度范围中。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隔离开关,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级壳体、至少一个第二级壳体和多个风道;所述第一级壳体和所述第二级壳体相邻设置;所述风道形成在所述第一级壳体和所述第二级壳体之间并沿着所述第一级壳体、所述第二级壳体的周向分布。由于风道沿着第一级壳体、第二级壳体的周向分布且热空气上升,因此,无论怎样放置隔离开关,冷的空气可以从隔离开关的底部和侧面的多个风道流入第一级壳体和第二级壳体之间吸收第一级壳体和第二级壳体上的热量,向上流动经过隔离开关上部的风道流出到隔离开关的外部,从而使得气流可以在热力作用下不断地在第一级壳体、第二级壳体之间流动以不断地冷却第一级壳 体、第二级壳体。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隔离开关(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开关(10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级壳体(110)、至少一个第二级壳体(120)和多个风道(131、132、133、134);所述第一级壳体(110)和所述第二级壳体(120)相邻设置;所述风道(131、132、133、134)形成在所述第一级壳体(110)和所述第二级壳体(120)之间并沿着所述第一级壳体(110)、所述第二级壳体(120)的周向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开关(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壳体(110)具有一个第一侧壁(112);所述第二级壳体(120)具有一个第一侧壁(122);所述第一级壳体(110)的所述第一侧壁(112)与所述第二级壳体(120)的所述第一侧壁(122)接触;所述风道(131、132、133、134)形成在所述第一级壳体(110)的所述第一侧壁(112)与所述第二级壳体(120)的所述第一侧壁(122)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离开关(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112、122)包括多个接触部(117)、一个凹陷结构(118)、一个第一侧边(113)、一个第二侧边(114)、一个第三侧边(115)和一个第四侧边(116);所述凹陷结构(118)形成在所述接触部(117)之间并与所述风道(131、132、133、134)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级壳体(110)的所述第一侧壁(112)与所述第二级壳体(120)的所述第一侧壁(122)通过所述接触部(117)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离开关(1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侧边(113)上,一个第一通道(1131)和一个第二通道(1132)间隔地形成在所述第一侧壁(112、122)上并分别与所述凹陷结构(118)连通;所述第一级壳体(110)与相邻的所述第二级壳体(120)上各自的所述第一通道(1131)、所述第二通道(1132)分别对准,从而形成两个所述第一风道(131); 在所述第二侧边(114)上,一个第三通道(1142)和一个第四通道(1143)间隔地形成在所述第一侧壁(112、122)上并分别与所述凹陷结构(118)连通;所述第一级壳体(110)与相邻的所述第二级壳体(120)上各自的所述第三通道(1142)对准,从而形成所述第二风道(132);所述第四通道(1143)为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级壳体(110)、所述第二级壳体(120)上的通孔; 在所述第三侧边(115)上,一个第五通道(1151)形成在所述第一侧壁(122、112)上并与所述凹陷结构(118)连通;所述第一级壳体(110)与相邻的所述第二级壳体(120)上各自的所述第五通道(1151)对准,从而形成所述第三风道(133 ); 在所述第四侧边(116)上,一个第六通道(1161)和一个第七通道(1162)间隔地形成在所述第一侧壁(122、112)上并与所述凹陷结构(118)连通;所述第一级壳体(110)与相邻的所述第二级壳体(120)上各自的所述第六通道(1161)对准,从而形成所述第四风道(134);所述第七通道(1162)为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级壳体(110)、所述第二级壳体(120)上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离开关(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1131)和所述第二通道(1132)相互倾斜设置或相互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离开关(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113)、所述第二侧边(114)、所述第三侧边(115)和所述第四侧边(116)沿着所述第一级壳体(110)、所述第二级壳体(120)的周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离开关(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开关(100)还包括一个相位屏障元件(150);所述相位屏障元件(150)设置在所述第一级壳体(110)的所述第一侧壁(112) 与所述第二级壳体(120)的所述第一侧壁(122)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隔离开关,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级壳体、至少一个第二级壳体和多个风道;所述第一级壳体和所述第二级壳体相邻设置;所述风道形成在所述第一级壳体和所述第二级壳体之间并沿着所述第一级壳体、所述第二级壳体的周向分布。由于风道沿着第一级壳体、第二级壳体的周向分布且热空气上升,因此,无论怎样放置隔离开关,冷的空气可以从隔离开关的底部和侧面的多个风道流入第一级壳体和第二级壳体之间吸收第一级壳体和第二级壳体上的热量,向上流动经过隔离开关上部的风道流出到隔离开关的外部,从而使得气流可以在热力作用下不断地在第一级壳体、第二级壳体之间流动以不断地冷却第一级壳体、第二级壳体。
文档编号H01H9/52GK203134627SQ20132006777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5日
发明者李翔, 刘云, 姜晓军, 段新高, 王砚波 申请人:西门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