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型导体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95068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管型导体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电力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管型导体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管型母线(管型电缆)行业中的管型导体连接有三种连接方式:焊接、内嵌式连接(内连接)、外抱或外箍式连接(外连接)。其中焊接方案仅适用于以铝或铝合金为基材的管型导体;铜管导体因其厚度、材质属性的原因,不适用焊接方法。外连接方案会造成管型导体连接部位的外径大于导体管本身,给连接部位的绝缘工序带来难度,绝缘管型母线(管型电缆)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且造成母线安装后整体美观性的降低。因接头部位增大,相应需增加相间距离,对安装现场空间的要求加大。所以电力部门推广采用内连接方案。内连接方案相对外连接更加先进,使连接部位的外径与导体外径一致,给后续绝缘工作带来便利和可靠性,绝缘管型母线的绝缘材料的使用寿命得到保障。与外连接方案的比较,国内现有外连接方案主要有外抱箍式和外套管式(即将导体管嵌入连接体内部)。外连接方案最大的弊端是连接部位突出管型母线主体外,这样就给接头部位的绝缘敷设带来难度,易留下空隙、气泡甚至尖端放电。这样的致命弱点,使得外连接方案不适用于复合绝缘管型母线,且外观上看起来很不美观 。外连接方案另一个弊端就是因其突出导体,相应要加大导体主体之间的相间距离,才能达到电力行业标准。这就对安装现场的空间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内现有的内连接方案主要有内嵌式连接器、指式连接器和内胀式连接器等,在技术方案上比较如下:一是工艺上的缺点:内嵌式连接器、指式连接器和内胀式连接器等装置为经过翻砂模塑后用车床进行精加工的复杂零件,费工费料,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二是导电效果方面:现有的内连接方案只是采用连接器嵌入导体管的接触面导电,必须要将导体管的嵌入面做的足够大,才能保证连接部位温升达标。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型导体连接装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管型导体连接装置。其包括中间连接器,中间连接器包括导体管和内衬管,内衬管设于导体管内。导体管设为第一导体管和第二导体管。第一导体管和第二导体管的一端均铣削成半圆管,第一导体管和第二导体管对接使半圆管组成正圆管,内衬管两端分别插入第一导体管和第二导体管内部,第一导体管和第二导体管的半圆管部分包覆内衬管,并通过固定机构固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导体管和第二导体管管内的内衬管长度相等。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终端连接装置,终端连接装置包括导体管和外部电气端子,导体管连接外部电气端子,外部电气端子包括连接排和嵌入管,连接排和嵌入管一体成型。[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体管的端口设有凹槽,外部电气端子的连接排卡设于凹槽内,嵌入管嵌设于导体管管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部电气端子的嵌入管设有排气孔。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体管为第一导体管。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体管为第二导体管。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体管的内径与内衬管的外径之差介于300微米至400微米之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体管的内径与外部电气端子的嵌入管的外径之差介于300微米至400微米之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机构为螺栓。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管型导体连接装置两个导体管的一端铣削成半圆管,两个导体管对接形成正圆管。既不减低导体管本身的长度,更利用两个导体管端部的两个半圆管包覆内衬管,用螺栓加压固定后,设于导体管内部的内衬管也参与导电,两个半圆管通过内衬管加强导电。整个装置结构简单,使用便捷,成本低。而终端连接装置的设置也使管型导体的连接更加可靠与科学。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管型导体连接装置的中间连接器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管型导体连接装置的终端连接器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实施方式的管型导体连接装置,其包括中间连接装置,中间连接装置包括导体管I和内衬管2,内衬管2设于导体管I内。导体管I设为第一导体管11和第二导体管12。第一导体管11和第二导体管12的一端均铣削成半圆管,第一导体管11和第二导体管12对接使半圆管组成正圆管,内衬管2两端分别插入第一导体管11和第二导体管12内部,第一导体管11和第二导体管12的半圆管部分包覆内衬管2,并通过固定机构4固定。具体实施时,固定机构4可以采用螺栓。并使第一导体管11和第二导体管12管内的内衬管2长度相等,导体管I的内径与内衬管2的外径之差介于300微米至400微米之间,有效的增加了导体管I和内衬管2连接部位的接触面,以保证导体管I与内衬管2连接的稳固性。如图2所示,管型导体连接装置还包括终端连接装置。终端连接装置包括导体管I和外部电气端子3,导体管I连接外部电气端子3,外部电气端子3包括连接排31和嵌入管32,连接排31和嵌入管32 —体成型。导体管I的端口设有凹槽13,外部电气端子3的连接排31卡设于凹槽13内,嵌入管32嵌设于导体管I管内。外部电气端子3的嵌入管32上设有排气孔33,以保证管型导体工作时的散热良好。导体管I可以采用第一导体管11,也可以采用第二导体管12。利用第一导体管11或第二导体管12的端部与外部电气端子3连接。导体管I的内径与外部电气端子3的嵌入管32的外径之差介于300微米至400微米之间,也有效的增加了导体管I的导电面积,使导体管I和外部电气端子3的连接更为可
O本实用新型所述管型导体连接装置使得导体管I与内衬管2、外部电气端子3连接部位的有效接触面加大,接触更可靠,导体管I与内衬管2的连接部位电流密度降低,温升得到有效控制,能有效的解决连接稳固性问题。且整个结构连接之后,管型导体从外观上与导体管I的外观接近,在具体实施时,可以在导体内部的缝隙内采用导电膏填充,并采用导体屏蔽层覆盖,使局部电场均匀,使管型导体的使用可靠性大大提升。导体管I与内衬管
2、外部电气端子3连接好后,再采用螺栓固定,连接简单方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整体结构简单易操作,节省材料,还能保证导体管与终端连接装置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管型导体连接装置,包括中间连接器,所述中间连接器包括导体管(I)和内衬管(2),所述内衬管(2)设于导体管(I)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管(I)设为第一导体管(11)和第二导体管(12),所述第一导体(11)管和第二导体管(12)的一端均铣削成半圆管,所述第一导体管(11)和第二导体管(12)对接使半圆管组成正圆管,所述内衬管(2)两端分别插入第一导体管(11)和第二导体管(12)内部,所述第一导体管(11)和第二导体管(12)的半圆管部分包覆内衬管(2),并通过固定机构(4)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型导体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管(11)和第二导体管(12)管内的内衬管(2)长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型导体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终端连接装置,所述终端连接装置包括导体管(I)和外部电气端子(3 ),所述导体管(I)连接外部电气端子(3),所述外部电气端子(3)包括连接排(31)和嵌入管(32),所述连接排(31)和嵌入管(32)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型导体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管(I)的端口设有凹槽(13),所述外部电气端子(3)的连接排(31)卡设于凹槽(13)内,所述嵌入管(32)嵌设于导体管(I)管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管型导体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电气端子(3)的嵌入管(32)设有排气孔(3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管型导体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管(I)为第一导体管(1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管型导体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管(I)为第二导体管(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型导体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管(I)的内径与内衬管(2)的外径之差介于300微米至400微米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3至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管型导体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管Cl)的内径与外部电气端子(3)的嵌入管(32)的外径之差介于300微米至400微米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型导体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4)为螺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型导体连接装置。其包括中间连接器,中间连接器包括导体管和内衬管,内衬管设于导体管内,导体管为第一导体管和第二导体管,第一导体管和第二导体管的一端均铣削成半圆管,第一导体管和第二导体管对接使半圆管组成正圆管,内衬管两端分别插入第一导体管和第二导体管内部,第一导体管和第二导体管的半圆管部分包覆内衬管,并通过固定机构固定。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管型导体连接装置使导电面接触可靠度得到明显提升,且结构简单,易于操作,省工省料;导体管连接的机械强度亦能得到有效保证。
文档编号H01R11/00GK203119114SQ20132006779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5日
发明者祁奇, 周希豪 申请人:祁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