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96652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电连接器,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微电连接器大多数包括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插接端壳和焊接端壳,所述焊接端壳安装在插接端壳的末端,所述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的接入端分别安装在插接端壳内,其输出端伸出焊接端壳与外部部件连接。这种微电连接器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用户需要,但其缺点是: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在组装时容易发生相对位移,使其输出端不对齐,不利于与外部部件对应焊接,影响生产效果和自动化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 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焊接端的端子能对齐的微电连接器。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微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插接端壳、固定槽块和焊接端壳,所述焊接端壳固定在插接端壳的末端,所述固定槽块安装在焊接端壳内并与插接端壳连接,所述固定槽块上设有相互对齐的上排槽和下排槽,所述第一端子的接入端固定在插接端壳内,其输出端嵌在上排槽内并伸出焊接端壳,所述第二端子组的接入端固定在插接端壳内,其输出端嵌在下排槽内并伸出焊接端壳。在上述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焊接端壳设有容纳固定槽块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上部设有与上排槽对应的上滑槽,其下部设有与下排槽对应的下滑槽,其底部开有通孔,所述固定槽块安装在容纳腔内,所述第一端子组的输出端的一面嵌入上排槽内,另一面嵌入上滑槽内并通过通孔伸出焊接端壳,所述第二端子组的输出端的一面嵌入下排槽内,另一面嵌入下滑槽内并通过通孔伸出焊接端壳,利用容纳内对齐的上滑槽和下滑槽结构结合固定槽块,确使伸出焊接端壳的两个端子组的输出端能对齐,方便与其他部件焊接。本实用新型所述插接端壳包括上端壳和下端壳,所述上端壳固定在下端壳上,所述第一端子组的接入端安装在上端壳内,所述第二端子组的接入端安装在下端壳内。本实用新型所述上端壳的末端设有上插块组,所述下端壳的末端设有下插块组,所述第一端子组穿过上插块组内并固定上端壳内,所述第二端子组穿过下插块内并固定在下端壳内,通过插块组固定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使其不易移位。本实用新型所述所上端壳内设有上插条,所述下端壳内设有下插条,所述第一端子组的接入端设有上固定孔,所述第二端子组的接入端设有下固定孔,所述上插条穿过上固定孔将第一端子组的接入端固定在插接壳内,所述下插条穿过下固定孔将第二端子组的接入端固定在插接壳内,把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的插入端固定在插接壳内,使其对齐,利于插接端与外部接口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固定槽块,使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在组装时不会发生相对移位,确保其输出端在焊接端壳外能对齐,方便与外部部件连接,提高生产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微电连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微电连接器的插接端壳与焊接端壳的分离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微电连接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作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微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组1、第二端子组2、插接端壳3、固定槽块4和焊接端壳5,所述焊接端壳5固定在插接端壳3的末端,所述固定槽块4安装在焊接端5壳内并与插接端壳3连接,所述固定槽块4上设有相互对齐的上排槽41和下排槽42,所述第一端子I的接入端固定在插接端壳3内,其输出端嵌在上排槽41内并伸出焊接端壳5外,所述第二端子组2的接入端固定在插接端壳3内,其输出端嵌在下排槽42内并伸出焊接端5壳,通过固定槽块4上的上排槽41和下排槽42可将第一端子组I和第二端子组2在焊接端壳5内对齐并伸出焊接端壳5,方便与外部部件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插接端壳3包括上端壳31和下端壳32,所述上端壳31固定在下端壳32上,上端壳31和下端壳32 —体成型构成插接端壳3,,所述上端壳31的末端设有上插块组311,所述下端壳32的末端设有下插块组321,所上端壳31内设有上插条312,所述下端壳32内设有下插条322,所述第一端子组I的接入端设有上固定孔11,所述第二端子组2的接入端设有下固定孔21,所述第一端子组I穿过上插块组311内并位于上端壳31内,所述第二端子组 2穿过下插块321内并位于在下端壳32内,所述上插条312穿过上固定孔11将第一端子组I的接入端固定在插接壳3内,所述下插条322穿过下固定孔21将第二端子组2的接入端固定在插接壳3内,把第一端子组I和第二端子组2的插入端固定在插接壳3内,使其对齐,利于插接端与外部接口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焊接端壳5设有容纳固定槽块3的容纳腔51,所述容纳腔51的上部设有与上排槽41对应的上滑槽511,其下部设有与下排槽42对应的下滑槽512,其底部开有通孔52,所述固定槽块4安装在容纳腔51内,所述第一端子组I的输出端的一面嵌入上排槽41内,另一面嵌入上滑槽内511并通过通孔52伸出焊接端壳5,所述第二端子组2的输出端的一面嵌入下排槽42内,另一面嵌入下滑槽512内并通过通孔52伸出焊接端壳5,利用容纳腔51内对齐的上滑槽511和下滑槽512结构结合固定槽块4,确使伸出焊接端壳5的两个端子组的输出端能对齐,方便与其他部件焊接。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之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实用新型说明书所记载的内容所作出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涵盖范围之内。此外,摘要部分和标题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搜寻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微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插接端壳、固定槽块和焊接端壳,所述焊接端壳固定在插接端壳的末端,所述固定槽块安装在焊接端壳内并与插接端壳连接,所述固定槽块上设有相互对齐的上排槽和下排槽,所述第一端子的接入端固定在插接端壳内,其输出端嵌在上排槽内并伸出焊接端壳,所述第二端子组的接入端固定在插接端壳内,其输出端嵌在下排槽内并伸出焊接端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端壳设有容纳固定槽块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上部设有与上排槽对应的上滑槽,其下部设有与下排槽对应的下滑槽,其底部开有通孔,所述固定槽块安装在容纳腔内,所述第一端子组的输出端的一面嵌入上排槽内,另一面嵌入上滑槽内并通过通孔伸出焊接端壳,所述第二端子组的输出端的一面嵌入下排槽内,另一面嵌入下滑槽内并通过通孔伸出焊接端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端壳包括上端壳和下端壳,所述上端壳固定在下端壳上,所述第一端子组的接入端安装在上端壳内,所述第二端子组的接入端安装在下端壳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壳的末端设有上插块组,所述下端壳的末端设有下插块组,所述第一端子组穿过上插块组内并固定上端壳内,所述第二端子组穿过下插块内并固定在下端壳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所上端壳内设有上插条,所述下端壳内设有下插条,所述第一端子组的接入端设有上固定孔,所述第二端子组的接入端设有下固定孔,所述上插条穿过上固定孔将第一端子组的接入端固定在插接壳内,所述下插条穿过下固定孔将第二 端子组的接入端固定在插接壳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插接端壳、固定槽块和焊接端壳,所述焊接端壳固定在插接端壳的末端,所述固定槽块安装在焊接端壳内并与插接端壳连接,所述固定槽块上设有相互对齐的上排槽和下排槽,所述第一端子的接入端固定在插接端壳内,其输出端嵌在上排槽内并伸出焊接端壳,所述第二端子组的接入端固定在插接端壳内,其输出端嵌在下排槽内并伸出焊接端壳。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固定槽块,使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在组装时不会发生相对移位,确保其输出端在焊接端壳外能对齐,方便与外部部件连接,提高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H01R13/40GK203166188SQ201320117349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4日
发明者王华葆, 黄正元, 朱东风 申请人:广州市增城和运五金加工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