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形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20310阅读:1020来源:国知局
叉形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叉形接线端子,前侧是连接端头(1),后侧是夹线端头,所述连接端头(1)的端面中心设有U型孔(2);所述夹线端头由内侧的第一U型开口柱壳(3)与外侧的第二U型开口柱壳(4)连接构成,且第一U型开口柱壳(3)的开口宽度小于第二U型开口柱壳(4)的开口宽度;所述第一U型开口柱壳(3)的内壁设有螺纹(5);由于连接端头(1)的端面中心设有U型孔(2),在与电气连接件装配后不容易滑动;由于夹线端头的开口柱壳呈U型,有利于将适配的导线夹入,而第二U型开口柱壳(4)的开口宽度大于第一U型开口柱壳(3)的开口宽度,从而在压紧导线时能起到足够的包裹作用且同时第一U型开口柱壳(3)的内壁设有螺纹(5),导线不易滑脱。
【专利说明】叉形接线端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电气连接的叉形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0002]公知的在对工业或民用的电气装配时,为方便导线的接入通常会采用接线端子对导线进行压接,比如将导线连接到各种配电柜的连接排,各种电气电子元件的接线排以及PCB板连接器等等;而目前使用的接线端子前侧是呈圆孔的连接端头,后侧是呈圆柱壳状或半圆柱壳状的夹线端头,与电气连接件连接后,由于连接端头呈圆孔或叉形,在连接件内容易滑动,而在将导线压入夹线端头时,呈圆柱壳状的不容易将导线插入,呈半圆柱壳状的不能充分地包裹导线,容易造成导线脱落。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叉形接线端子,该接线端子能够方便地、可靠地将导线夹入并且与电气连接件连接后不容易滑动。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叉形接线端子,前侧是连接端头,后侧是夹线端头,所述连接端头的端面中心设有U型孔;所述夹线端头由内侧的第一 U型开口柱壳与外侧的第二 U型开口柱壳连接构成,且第二 U型开口柱壳的开口宽度大于第一U型开口柱壳的开口宽度。
[000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 U型开口柱壳的内壁设有螺纹。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连接端头的端面中心设有U型孔,在与电气连接件装配后不容易滑动;由于夹线端头的开口柱壳呈U型,有利于将适配的导线夹入,而第二U型开口柱壳的开口宽度大于第一 U型开口柱壳的开口宽度,从而在压紧导线时能起到足够的包裹作用且同时第一 U型开口柱壳内壁设有螺纹,导线不易滑脱。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10]图3是图1的右侧视图;
[0011]1.连接端头,2.U型孔,3.第一 U型开口柱壳,4.第二 U型开口柱壳,5.螺纹。【具体实施方式】
[0012]结合图1、图2及图3所示,压线端子前侧是连接端头(I),后侧是由第一 U型开口柱壳(3)与弟_型开口柱壳(4)连接构成的夹线端头,连接端头(I)的端面中心设有U型孔(2),使得连接端头(I)呈封闭的叉形;第二 U型开口柱壳(4)的开口宽度大于第一 U型开口柱壳⑶的开口宽度;第一 U型开口柱壳(3)的内壁设有螺纹(5)。[0013]使用时,将适配的导线放入第一 U型开口柱壳(3)与第二 U型开口柱壳(4)中,使用压线工具将导线压紧在第一 U型开口柱壳(3)与第二 U型开口柱壳(4)中;由于第一 U型开口柱壳(3)与第二 U型开口柱壳(4)呈U型,有利于将的导线夹入,而第二 U型开口柱壳(4)的开口宽度大于第一 U型开口柱壳(3)的开口宽度,从而在压紧导线时能起到足够的包裹作用且同时第一 U型开口柱壳(3)内壁设有螺纹,导线不易滑脱;然后将连接端头(I)与所要连接的电气连接件进行连接,由于连接端头(I)的端面中心设置了 U型孔(2),使得在装配后不易滑动。
【权利要求】
1.一种叉形接线端子,前侧是连接端头(I),后侧是夹线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头(I)的端面中心设有U型孔(2);所述夹线端头由内侧的第一 U型开口柱壳(3)与外侧的第二 U型开口柱壳(4)连接构成,且第二 U型开口柱壳(4)的开口宽度大于第一 U型开口柱壳(3)的开口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形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型开口柱壳(3)的内壁设有螺纹(5)。
【文档编号】H01R11/11GK203415714SQ201320472211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5日
【发明者】叶传贵 申请人:叶传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