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电源及其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21220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驱动电源及其外壳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驱动电源及其外壳,该外壳包括外壳主体,该外壳主体内具有一用于安装PCB板的容置腔和用于接线的接线缺口,该接线缺口盖设有压线壳,由压线壳和接线缺口围合形成供导线接入/接出的过线孔,针对该过线孔,所述接线缺口向过线孔内间距地凸出第一承线凸肋和第二承线凸肋,该第一、第二承线凸肋之间形成供导线产生弯曲形变的变形凹槽,所述压线壳向过线孔内延伸有第一压线凸肋,该第一压线凸肋正对变形凹槽。藉由压线凸肋和承线凸肋的设计,使过线孔可以穿入大小线径不一的多种导线,压线凸肋和承线凸肋配合咬紧导线而不能拉动,有效确保接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用简单,适用性强。
【专利说明】驱动电源及其外壳【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驱动电源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驱动电源及其外壳。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驱动电源一般包括外壳、设于外壳内的PCB板和供导线接入、接出的两个连接器,两连接器焊接于PCB板上。在驱动电源的外壳上会有供导线接入和接出的过线孔,目前市面上的产品,过线孔的大小是固定的,只适配同一种尺寸的导线,假如导线的线径过粗则无法穿入,假如导线的线径过细,即使固定于连接器,也无法夹紧,存在易松动、接触不良问题。
[0003]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产品的品质追求越来越高,客户对驱动电源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出线方式都有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驱动电源只适用一种导线的出线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驱动电源及其外壳,其可以适配大小线径不一的多种导线,能有效压紧导线,确保连线稳定可靠,具有高兼容性的优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6]—种驱动电源的外壳,包括外壳主体,该外壳主体内具有一用于安装PCB板的容置腔和用于接线的接线缺口,该接线缺口盖设有压线壳,由压线壳和接线缺口围合形成供导线接入/接出的过线孔,针对该过线孔,所述接线缺口向过线孔内间距地凸出第一承线凸肋和第二承线凸肋,该第一、第二承线凸肋之间形成供导线产生弯曲形变的变形凹槽,所述压线壳向过线孔内延伸有第一压线凸肋,该第一压线凸肋正对变形凹槽。
[0007]优选的,所述压线壳上还设有第二压线凸肋,该第二压线凸肋正对第二承线凸肋。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压线凸肋伸入过线孔的深度大于第二压线凸肋伸入过线孔的深度。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第二压线凸肋和第一、第二承线凸肋的顶端均为尖顶状。
[0010]优选的,所述过线孔有多个,相邻两过线孔之间设有隔离片,该隔离片对应第一压线凸肋凹设有避让槽,该避让槽与变形凹槽位于同一直线。
[0011 ] 优选的,所述接线缺口与压线壳卡扣式组装。
[0012]优选的,所述接线缺口的首端在两侧上下贯通式设有第一扣孔,该接线缺口的首端的末端前后贯通式设有第二扣孔;所述压线壳的首端在两侧延伸有第一倒钩,压线壳的末端设有第二倒钩;该第一倒钩扣合于第一扣孔,该第二倒钩扣合于第二扣孔。
[0013]优选的,所述外壳主体的底部有一底盖,该底盖与外壳主体卡扣式组装。
[0014]—种驱动电源,包括上述驱动电源的外壳、安装于外壳之容置腔的PCB板、设于过线孔与PCB板之间的连接器以及穿入过线孔的导线,该连接器的一端连接导线,另一端焊接于PCB板。
[00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由于本产品针对过线孔,在接线缺口向过线孔内间距地凸出第一承线凸肋和第二承线凸肋,该第一、第二承线凸肋之间形成供导线产生弯曲形变的变形凹槽,所述压线壳向过线孔内延伸有第一压线凸肋,该第一压线凸肋正对变形凹槽。当导线穿入到过线孔后,该第一、第二承线凸肋以及第一压线凸肋会从上下两个方向错位地将线材紧紧咬住,尤其是当线材较细时,还设计了变形凹槽供其产生弯曲形变,上方用第一压线凸肋压紧,下方两侧用第一、第二承线凸肋承托,并且中间向变形凹槽弯曲,这样导线无法能前后拉动。总之,本产品可以高兼容大小线径不一的多种导线,导线被咬紧后不能拉动,有效确保接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用简单,适用性强。
[0016]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 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的另一视角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的第一分解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的第二分解图;
[0021]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的第一压线壳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主视图;
[0023]图7是图6中A-A处的截面图;
[0024]图8是图6中B-B处的截面图。
[0025]附图标识说明。
[0026]1、外壳2、PCB 板
[0027]3、连接器4、导线
[0028]10、外壳主体11、容置腔
[0029]12、接线缺口13、第一扣孔
[0030]14、第二扣孔15、卡槽
[0031]16、隔离片161、避让槽
[0032]17、第一承线凸肋18、第二承线凸肋
[0033]19、变形凹槽20、压线壳
[0034]21、第一压线凸肋22、第二压线凸肋
[0035]23、第一倒钩24、第二倒钩
[0036]30、过线孔31、槽口
[0037]40、底盖41、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8]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外壳1、安装于外壳I内的PCB板2、焊接于PCB板2的连接器3,导线4由外部穿入外壳I内并通过连接器3连接于PCB板2。
[0039]其中,如图4所示,所述驱动电源的外壳I包括外壳主体10,该外壳主体10内具有一用于安装PCB板2的容置腔11 (见图8)和用于接线的接线缺口 12,该接线缺口 12盖设有压线壳20,由压线壳20和接线缺口 12围合形成供导线4接入/接出的过线孔30。
[0040]如图3、8所示,所述接线缺口 12内间距地凸出第一承线凸肋17和第二承线凸肋18,该第一、第二承线凸肋17、18之间形成供导线产生弯曲形变的变形凹槽19。这些第一承线凸肋17和第二承线凸肋18均伸入到过线孔30内,用于承托穿过的导线。当过线孔30的数量不止一个时,相邻的两过线孔30之间设有隔离片16,该隔离片凹设有避让槽161,该避让槽161与变形凹槽19位于同一直线。
[0041]如图5、8所示,所述压线壳20的底面向过线孔30内延伸有第一压线凸肋21,该第一压线凸肋21正对变形凹槽19和避让槽161。此外,该压线壳20上还设有第二压线凸肋22,该第二压线凸肋22正对第二承线凸肋18,且第一压线凸肋21伸入过线孔30的深度大于第二压线凸肋22伸入过线孔30的深度,藉此,当导线4穿入到过线孔30后,该第一、第二承线凸肋17、18以及第一压线凸肋21会从上下两个方向错位地将线材紧紧咬住,尤其是当线材4较细时,还设计了变形凹槽19供其产生弯曲形变,上方用第一压线凸肋21压紧,下方两侧用第一、第二承线凸肋17、18承托,并且中间向变形凹槽19弯曲,这样导线无法能前后拉动,有效确保接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42]还有,为了进一步加强导线的咬紧强度,所述第一、第二压线凸肋21、22和第一、第二承线凸肋17、18的顶端均为尖顶状,这样可以紧紧地压住导线,使之不能退出。
[0043]还有,如图4所示,所述接线缺口 12与压线壳20卡扣式组装。本实施例中,所述接线缺口 12的首端在两侧上下贯通式设有第一扣孔13,该接线缺口 12的首端的末端前后贯通式设有第二扣孔14 ;所述压线壳20的首端在两侧延伸有第一倒钩23,压线壳20的末端设有第二倒钩24 ;该第一倒钩23扣合于第一扣孔13,该第二倒钩24扣合于第二扣孔14。藉此,使压线壳20卡扣式组装于接线缺口 12,可以紧紧地压紧导线4,使导线4不能从驱动电源中退出,倒钩与扣孔的配合实现压线壳20与接线缺口 12的快速拆装,使接线操作简单方便。
[0044]此外,所述外壳主体10的底部有一底盖40,该底盖40与外壳主体10卡扣式组装。本实施例中,所述底盖40的外周缘凸设有卡块41,该外壳I的内周缘设有卡槽15,该卡块41与卡槽15匹配对接。这种卡扣式的组装结构,使外壳主体10与底盖40可以快速拆装,组装容易,生产简单。
[0045]本实用新型之驱动电源的生产和使用过程如下:
[0046]首先生产出驱动电源的外壳I部件:外壳主体10、底盖40、压线壳20 ;然后生产出PCB板2,将连接器3焊接于PCB板2 ;接着将PCB板2连同连接器3 —起组装于外壳主体10的容置腔11内;进而将导线4置放到第接线缺口 12内,并接到连接器3上;最后用压线壳20扣合式压紧接线缺口 12上,一方面形成供导线4穿过的过线孔30,另一方面,在接线缺口 12的第一、第二承线凸肋17、18和压线壳20的第一、第二压线凸肋21、22可以紧紧地咬住导线4,使之无法从过线孔30中退出,完成组装。使用时,导线4通电可以通过PCB板2的作用实现驱动电源的功能。
[004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由于接线缺口 12向过线孔30内伸出第一、第二承线凸肋17、18,压线壳20向过线孔30内伸出第一压线凸肋21,这些凸肋可以紧压住导线表面,从而适配大小线径不一的多种导线,导线被咬紧后不能拉动,有效确保接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总之本产品能高兼容不同的导线,使用简单,适用性强。
[004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驱动电源的外壳,包括外壳主体,该外壳主体内具有一用于安装PCB板的容置腔和用于接线的接线缺口,该接线缺口盖设有压线壳,由压线壳和接线缺口围合形成供导线接入/接出的过线孔,其特征在于:针对该过线孔,所述接线缺口向过线孔内间距地凸出第一承线凸肋和第二承线凸肋,该第一、第二承线凸肋之间形成供导线产生弯曲形变的变形凹槽,所述压线壳向过线孔内延伸有第一压线凸肋,该第一压线凸肋正对变形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源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壳上还设有第二压线凸肋,该第二压线凸肋正对第二承线凸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电源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线凸肋伸入过线孔的深度大于第二压线凸肋伸入过线孔的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电源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压线凸肋和第一、第二承线凸肋的顶端均为尖顶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源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孔有多个,相邻两过线孔之间设有隔离片,该隔离片对应第一压线凸肋凹设有避让槽,该避让槽与变形凹槽位于同一直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源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缺口与压线壳卡扣式组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电源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缺口的首端在两侧上下贯通式设有第一扣孔,该接线缺口的首端的末端前后贯通式设有第二扣孔;所述压线壳的首端在两侧延伸有第一倒钩,压线壳的末端设有第二倒钩;该第一倒钩扣合于第一扣孔,该第二倒钩扣合于第二扣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源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主体的底部有一底盖,该底盖与外壳主体卡扣式组装。
9.一种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外壳、安装于外壳之容置腔的PCB板、设于过线孔与PCB板之间的连接器以及穿入过线孔的导线,该连接器的一端连接导线,另一端焊接于PCB板。
【文档编号】H01R13/502GK203467088SQ201320500488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6日
【发明者】赵文兴 申请人:东莞高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