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电源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22729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改良的电源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改良的电源连接器,包括壳体、盖体、导电柱、加固板、固持架、加固套以及焊线板,该壳体具有一容置凹腔,于壳体一端设置有一与该容置凹腔相连通的线孔,上述焊线板置于容置凹腔底部,线材由线孔穿入焊接于焊线板上;该固持架安装于容置凹腔中,并位于焊线板上方,于该固持架上设置有复数个第一通孔,上述导电柱安装于该第一通孔中,导电柱上端露出第一通孔外;该加固套安装于固持架上表面上,并套设于上述第一通孔外;该加固板安装于固持架下表面上,上述导电柱下端穿过加固板与焊线板相接触。藉此,该连接器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与对应连接器插接时,接触稳定,不易松脱,提高了连接器工作稳定性。
【专利说明】改良的电源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改良的电源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类电子产品不断涌现,一般电子产品上都备有电源连接器,用于接受电源供应器所供应的电源,特别是可携带式电子产品,如PDA、笔记型计算机、移动电话等,但是,这些电子产品上的电源连接器大多结构复杂、接触不稳定,常会出现供电断路等情况,影响电子产品的电量供应,因此,应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接触良好的电源连接器以解决上述电源连接器所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良的电源连接器,其通过将壳体、盖体、导电柱、加固板和固持架组装成电源连接器,该连接器结构简单,在与对应连接器插接时,接触稳定,不易松脱,提高了连接器工作稳定性。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改良的电源连接器,包括壳体、盖体、导电柱、加固板、固持架、加固套以及焊线板,该壳体具有一容置凹腔,于壳体一端设置有一与该容置凹腔相连通的线孔,上述焊线板置于容置凹腔底部,线材由线孔穿入焊接于焊线板上;该固持架安装于容置凹腔中,并位于焊线板上方,于该固持架上设置有复数个第一通孔,上述导电柱安装于该第一通孔中,导电柱上端露出第一通孔外;该加固套安装于固持架上表面上,并套设于上述第一通孔外;该加固板安装于固持架下表面上,上述导电柱下端穿过加固板与焊线板相接触。
[000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持架上表面上设置有一容置槽,于该容置槽中并排设置有复数个凸台,上述第一通孔竖向贯穿设置于凸台上。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固套置于上述容置槽中,于加固套上对应上述凸台设置有复数个第二通孔,固持架上凸台嵌套于第二通孔中。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固板上对应上述固持架上第一通孔设置有沉孔,上述导电柱下端置于该沉孔中,并露出于沉孔外。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持架下端设置有固定柱,于加固板上对应该固定柱设置有固定孔,固定柱插装于固定孔中。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盖体上设置有一与壳体之容置凹腔相连通的敞开口,上述加固套由该敞开口伸出。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盖体下表面上设置有卡勾,于固持架两侧壁上分别对应卡勾设置有勾槽,盖体盖于壳体上后,卡勾卡于勾槽中。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盖体下表面上设置有卡柱,于固持架上对应卡柱设置有插孔,卡柱插装于插孔中。
[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盖体下沿上向下设置有凸缘,于壳体内壁上对应凸缘设置有下沉台阶,凸缘嵌合于下沉台阶上。
[00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将壳体、盖体、导电柱、加固板、固持架、加固套以及焊线板组装成电源连接器,该连接器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与对应连接器插接时,接触稳定,不易松脱,提高了连接器工作稳定性。
[0015]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组装立体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之A-A处剖视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分解立体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盖体立体示意图;
[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焊线板与线缆连接示意图。
[0021]附图标识说明:
[0022]10、壳体11、容置凹腔
[0023]12、线孔13、下沉台阶
[0024]20、盖体21、敞开口
[0025]22、卡勾23、卡柱
[0026]24、凸缘30、焊线板
[0027]40、固持架41、容置槽
[0028]42、凸台421、第一通孔
[0029]43、勾槽44、插孔
[0030]45、固定柱50、加固套
[0031]51、第二通孔60、加固板
[0032]61、沉孔62、固定孔
[0033]70、导电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34]本实用新型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改良的电源连接器包括有壳体10、盖体20、焊线板30、固持架40、加固套50、加固板60和导电柱70,其中:
[0035]该壳体10具有一容置凹腔11, 于壳体10 —端设置有一与该容置凹腔11相连通的线孔12,并于壳体10内壁上设置有供安装盖体20的下沉台阶13。
[0036]该盖体20盖于上述壳体10上,于盖体20上设置有一与上述壳体10之容置凹腔11相连通的敞开口 21,于盖体20下表面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上述固持架40的卡勾22和卡柱23,并于盖体20下边沿向下设置有与上述壳体10之下沉台阶13相匹配的凸缘24,盖体20盖于壳体10上后,凸缘24嵌合于下沉台阶13上。
[0037]该焊线板30安装于上述容置凹腔11底部,线缆由上述线孔12穿入容置凹腔11内焊接于焊线板30下表面上。[0038]该固持架40安装于容置凹腔11中,并位于焊线板30上方,于固持架40上表面上设置有一容置槽41,于该容置槽41中并排设置有复数个凸台42,于该复数个凸台42上分别竖向贯穿设置有第一通孔421,于固持架40两侧壁上分别对应盖体20上卡勾22设置有勾槽43,于固持架40下表面上对应卡柱23设置有插孔44,盖体20盖于壳体10上后,卡勾22卡于勾槽43中,卡柱23插装于插孔44中,并于固持架40下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加固板60的固定柱45。
[0039]该加固套50置于上述固持架40之容置槽41中,于加固套50上对应上述凸台42设置有复数个第二通孔51,固持架40上凸台42嵌套于第二通孔51中,该加固套50上端由盖体20上敞开口 21伸出。
[0040]该加固板60上对应上述固持架40之第一通孔421和固定柱45分别设置有沉孔61和固定孔62,加固板60安装于固持架40下表面上后,沉孔61与第一通孔421相连通,固持架40之固定柱45插装于加固板60之固定孔62中。
[0041]该导电柱70安装于固持架40之第一通孔421中,导电柱70上端露出于固持架40上第一通孔421外,导电柱70下端置于加固板60上沉孔61中,并伸出于加固板60外与上述焊线板30相接触。
[0042]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将壳体、盖体、导电柱、加固板、固持架、加固套以及焊线板组装成电源连接器,该连接器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与对应连接器插接时,接触稳定,不易松脱,提高了连接器工作稳定性。
[004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改良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盖体、导电柱、加固板、固持架、力口固套以及焊线板,该壳体具有一容置凹腔,于壳体一端设置有一与该容置凹腔相连通的线孔,上述焊线板置于容置凹腔底部,线材由线孔穿入焊接于焊线板上;该固持架安装于容置凹腔中,并位于焊线板上方,于该固持架上设置有复数个第一通孔,上述导电柱安装于该第一通孔中,导电柱上端露出第一通孔外;该加固套安装于固持架上表面上,并套设于上述第一通孔外;该加固板安装于固持架下表面上,上述导电柱下端穿过加固板与焊线板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架上表面上设置有一容置槽,于该容置槽中并排设置有复数个凸台,上述第一通孔竖向贯穿设置于凸台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改良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套置于上述容置槽中,于加固套上对应上述凸台设置有复数个第二通孔,固持架上凸台嵌套于第二通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板上对应上述固持架上第一通孔设置有沉孔,上述导电柱下端置于该沉孔中,并露出于沉孔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架下端设置有固定柱,于加固板上对应该固定柱设置有固定孔,固定柱插装于固定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设置有一与壳体之容置凹腔相连通的敞开口,上述加固套由该敞开口伸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下表面上设置有卡勾,于固持架两侧壁上分别对应卡勾设置有勾槽,盖体盖于壳体上后,卡勾卡于勾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下表面上设置有卡柱,于固持架上对应卡柱设置有插孔,卡柱插装于插孔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下沿上向下设置有凸缘,于壳体内壁上对应凸缘设置有下沉台阶,凸缘嵌合于下沉台阶上。
【文档编号】H01R13/504GK203466349SQ201320535837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30日
【发明者】谭林红 申请人:东莞昆嘉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